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Shut了个Up
17
关注
16
被关注
0
夸夸
厌恶争执 不善言说 终于沦为 沉默的帮凶
Shut了个Up
2天前
不愧是毕赣
1
0
0
Shut了个Up
2天前
尤里去世了
1
0
0
Shut了个Up
4天前
1
0
0
Shut了个Up
9天前
喜闻乐见
0
0
0
Shut了个Up
10天前
0
0
0
Shut了个Up
12天前
0
0
0
Shut了个Up
12天前
木下 变得沧桑了
1
0
0
Shut了个Up
15天前
忧郁的塑料人
0
0
0
Shut了个Up
20天前
小马宋: 我们比上一辈要过得更好,为啥还更焦虑? 最近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清华教授孙立平写的公号《一种屁滚尿流的生活方式》,另一篇是清华社会学系另一位教授王天夫的一篇论文《焦虑社会极其根源》。 孙老师描述了我们现代人一种真实又无奈的生活状态,而王天夫的论文则解释了这种状态的根源。 这两篇文章的现实基础,都是认为我们进入了一个过度焦虑的社会,全社会都一样。 我简述一下我的理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这两篇文章,《清华人文播客》也有对王天夫教授的采访。 1、 焦虑本身是我们的一种生物本能,面对威胁,人才会有焦虑。从而能应对和躲避各种危险。比如饥荒,灾难,危险。 2、 但过去的焦虑是单发的,阵发的,今天的焦虑,则是群发的,弥漫性的,持续的。 3、 两个维度可以判断我们正处于"焦虑社会": 纵向对比:与历史相比,现代人焦虑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横向扩散:焦虑已成为最普遍的负面社会情绪,影响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4、 焦虑产生的原因,不是我们生活不好,而是因为许多外部原因: 第一是,源于韦伯提出来的现代社会的"理性铁笼",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理性和“成功”的评价有了一些很单一的标准,就是更高效、更富有,产生了比较、排名,其他因素都被弱化了,尤其是情感和心理因素。 我们看一个人行不行,主要看他多有钱,看一个孩子,主要看他学习多好,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情况。一个家庭生活极度糟糕的有钱老板,得到的社会评价一定远高于一个生活幸福和谐的普通人。 第二个原因,是残酷竞争的风险社会。人类的焦虑,主要源于对风险、不确定性的恐惧和竞争的压力。 在我生活的中国6070,以及80年代初,大家的生活其实很艰苦,一年能吃到几次肉就很幸福了,得了大病就只能等死。但那时的人为什么感觉更淡定,不焦虑?因为那时候社会变化慢,是一种稳定的穷、普遍穷的状态。社会并没有发生巨变,大家的预期是,未来和今天差不多,所以就不会有更多的焦虑。 而今天的社会,持续的变化如山呼海啸一般。如果你不学习,不努力,感觉就跟不上社会了。我前一阵子跟一位知名的知识大V,他在快速迭代的AI这类变化前,极度焦虑,生怕自己错过了那些机会,这就导致普遍焦虑。 第三个原因,是传播效率的提升,让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加剧。海淀妈妈的疯狂内卷,过去只会对其他海淀妈妈产生影响,但今天已经对全国各个地区的父母产生压力。 有句话叫做“又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看到别人成功,自己就会有一种“被剥夺感”。 有时候我们的焦虑,更多的来自与他人的比较。我去马来西亚,我发现马来西亚人的焦虑感普遍较低,虽然他们收入也很一般,物质生活也不丰富,但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就挺好,没有去卷,所以社会民众普遍的幸福感就较强,没那么焦虑。 但今天一批中国品牌进入东南亚做生意,你就会发现,内卷开始了,那边的人也开始焦虑。 面对焦虑,今天的人普遍有两种应对措施。 这与动物面对危险产生的三种反应类似:木讷(吓傻了),战斗,逃跑。 对应的,人类面对焦虑,有两种相反的策略,一个是内卷,相当于战斗;一个是躺平,相当于逃跑。 最后,王天夫教授给出缓解焦虑的几种方式。 缓解焦虑并非消除焦虑,而是学会与之共处: 1. 认识焦虑的普遍性:"所有的人都会焦虑,它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生存机制",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情绪的来源,常常会安心一些。 2. 避免焦虑驱动的"忙动":焦虑会促进行动,但盲目行动可能带来新的焦虑。 3. 给焦虑"画像",用无厘头的行为化解:像年轻人用"绿香蕉"表情包那样,将模糊焦虑具象化、幽默化。 4. 理解成功的偶然性:韦伯、罗尔斯等大师都承认运气在成功中的重要作用,不必因暂时失败过度自责,当我们认识到成功大多是偶然,失败是必然的时候,心里会好受一些。 5. 做个"淡人":适当消解社会公认的成功标准,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我自己以前也讲过一段“笑话”,当自己公司业务下滑心理焦虑的时候,就去做得更差的同行那里聊聊天,心情就会好很多了捂脸。
0
0
0
Shut了个Up
20天前
童年阴影来了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