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最开心的一件事情,跟别人解释 Luhmann 的编码规则,而且还解释清楚了!
背景说明,org-luhamnn 是我开发的一个 Emacs 插件,它的功能是,给 org 文件的标题前面添加 Luhmann 风格的编码。
这是别人原来的提问:
> 为啥在 1 的下一级标题用 add number, 不出现 1a 的选择?只有 1.1。好像 1 的下一个同级标题的选择是 1a 和 2。我为此搜了半天 luhmann 笔记编号方法,还是不理解
这是我的回复:
关于这个编号规则,我在 org-luhmann 的 Readme 里有说明:
当你添加新编号时,org-luhmann会分析:
当前标题的级别
前一个兄弟节点的编号(如果有)
父节点的编号(如果有)
现有的分支序列
然后提供合适的编号选项,例如:
一个主序列号 (1, 2, 3, …)
下一个分支字母 (1a, 1b, 1c, …)
下一个子编号 (1.1, 1.2, …)
下一个父分支 (2.1, 2.2, …)
你不理解的是, 1a 是跟在谁的后面,我举个例子——
这是一开始的笔记顺序:
1 笔记一
2 笔记二
然后,我发现,需要在这两个标题之间插入另外一条笔记,它排列在两者中间的意思是,它与「笔记一」这个笔记更有联系,而与「笔记二」关系不大。这时候该怎么办?
Luhmann 的做法是,在这中间用 1a 这个编号,标记新增加的「笔记三」,以表明该笔记在意义的距离上,与「笔记一」更接近。所以最后这三条笔记是这样的:
1 笔记一
1a 笔记三
2 笔记二
Luhmann 的编号规则,是方便让自己临时插入想法,而不受严格的固定编号限制。
德国有专门的机构,整理 Luhmann 生前的手稿,并且将笔记的联系都用可视化的方式画了出来,因此理解 Luhmann 的编号规则,最好是去这个网站,其它的就不用看了:
niklas-luhmann-archiv.de---
最后,这位网友大受启发,给我点赞,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