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楊仔
365关注1k被关注8夸夸
📚 加州助理教授
❤️ 做饭 唱歌 写作
🏃🏻 一直努力奔向远方
📍 福州-乌鲁木齐-天津-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
置顶
楊仔
11月前
写于28岁生日

18岁那年,我经历了高考,人生中“第一次”的关键时刻。诚然,小升初和中考也都称得上“关键”,但那时候我还没有成年,这样的“关键”更像是对爸妈而言。高考前的日日夜夜,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们总会说,熬过了今年,考上了大学,你们就“解放了”。那时候,刚刚成年的我渴望无拘无束、无人管教的自由,以为“解放”就是期待已久的生活。进入了大学,好像很不一样,一堂课上的人变多了,作业不用每天做了,喜欢的人也不用再偷偷地牵了。但是压力好像并没有变小,原来期待的“解放”之后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愉悦。大概是因为我知道这里只是一个起点。8岁的时候,我爸就把福州日报上的高考题撕下来给我看,问我以后想考去哪所学校。那时候的我无知又天真,壮志豪言道:“我一定要考上北航学飞机!”甚至我还把“北航660”这样的口号贴在我书桌旁的墙壁上很多年。有些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想要做成它有多难。高中的时候,生物学不通,化学不及格,理综凑合上及格线,总分全靠接近满分的英语和还不错的数学撑着。化学老师班主任时常问我:“你英语学那么好,数学也不错,化学不就是数学加英语吗,怎么学不通呢?”可能有些事情,不论再怎么努力,也悟不出来吧。就这样,在高考的平行志愿里,我填了北航、南航和中国民航,追逐梦想的旅途开始了。10年后,28岁这年,我再一次经历了此生第二次的“关键时刻”——博士毕业。读博这件事,做的时候没有太多的顾虑,觉得不就是读书吗,咱都读了一辈子了,成绩一直都还过得去,博士这几年,应该也不在话下吧。机缘巧合,2020年硕士毕业之时,疫情初始,回国无望,最后不得不转系读博。

28岁这一年,我的第一个成长是我在反复思考之后明确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通过和身边的朋友、学术会议上认识的教授、网络上认识的陌生人沟通交流,初步了解要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可能遇到的各种阻碍、最差和最好的结果会是如何,以此评估自己能否接受这样的风险。找教职岗位是其中之一,也是今年耗时最久的思考过程。成为教授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从硕士开始直到博士结束的将近七年的时间里,我从担任研究生助教开始,在累积的许多学生好评之后,破例被提前晋升为讲师,其中积累的教学经验让我觉得,教课是一门艺术,这是我喜欢的、想要在可见的未来里继续从事的工作。传热学这门本可以相当枯燥无味的大四课程,要做到让学生喜欢你,才能喜欢这门课,才能学得好,这并非易事。还记得博士第一学期,我第一次教这门课的时候,”授课老师“那一栏还是我导师的名字,学生的投诉信也直接发到了我导师那里,而我导师并没有生气,在抽时间听了一次我的课之后说,让我毫无顾虑地继续教课,她说她会帮我挡下那些声音。导师的鼓励、学生们在期末教学反馈表里给的赞许,这些都帮助我找到了我真正喜欢的自己。我常和学生分享到,我有成为老师的念想是当年在航大的高数课上,任课老师拒绝给我课上提问的机会,她说课程时间紧,问题都留到课后问。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未来我自己成为老师以后,我的第一原则就是课上随时可以打断我,随时可以问问题。我如今正是这样执行的。在经历了八个学期的教学体验之后,我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学生,他们的性格因人而异,诉求也是五花八门。我也曾有许多不知道如何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刻,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大方承认不知道,回去查资料,然后下一次课上再和学生们讲解。有些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想要做成它有多难。只要确定了是自己想要的,自然会动力满满,天堑也能变坦途。

28岁这一年,我的第二个成长是在面对极大的压力和纷杂的不确定性时,我学会自我鼓励、自我调节。从小到大,在我面对的事情中,确定的占据大多数: 每天上什么课, 遇到什么人,都是固定的场景。好像不确定性永远只存在于各种考试中,期中期末考、中考、高考,进入大学之后,考试内容变得更加容易预测,自然也没什么压力。28岁这一年里,面对教课、毕业、找工作等一些列事情,我明显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静下心来思考之后发现,压力其实是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期望,与未来的不确定性发生碰撞的结果。越是期待成功,越对结果焦虑,不可控的未来就像是催化剂,产生的压力大到自己喘不过气来。更无解的是,很多事只能自己亲身经历,没有人能感同身受,所以朋友口中的”我明白的“、”我能理解”其实并没有缓冲效果。我能做的是,对于想要做成的事,问自己为什么想要做成此事,明确这件事确实是我自己想要的,而非来自任何外界的驱动。其次,分解需要完成这件事的详细步骤,针对每一个步骤做充分的准备。最后,调整自己的心态,看着一摞摞材料,告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一笑,用右手拍拍左边肩膀,然后开始面对这一切。心态上,对于还没有发生的事,一定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过度担忧。第一次校园面试出发之前,我去导师办公室和她聊天。我问她,如果对方提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怎么办,如果对方不喜欢我怎么办。导师笑着说,你都还没出发,怎么知道会发生什么呢?也许是你先不喜欢他们呢?好好享受这难得的公费之旅,用心去感受对方对你的期待,真诚回答,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就像你在2020年第一次教课之前问我,如果学生提的问题你回答不上来怎么办。我笑了。如今的网络上总是有人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好像每个人应该有短期规划、长期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总是有人问一些”你都XX岁了怎么还不XX“的问题,好像他们比别人的父母还要关心对方。规划可以有,但是要根据情况做动态调整。规划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人生,而非给自己过度施加压力、徒增烦恼。其实我很幸运,加州学校的面试是我的第四次校园面试,在前三次中我已经充分汲取经验,并且到手的两个offer也证明了我的能力,所以我告诉自己,放轻松,一切都不过是一次体验而已。

28岁这一年,我的第三个成长是我尝试过、探索过,有了更进一步的自我认知,即我是谁。我体验了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如何去爱一个人,如何选择和取舍,如何认真告白、认真告别。这一年里,在我忙碌到不可开交的时刻,我遇到了皓皓。和他的缘分,不论用多少篇幅描述也不足够。一个身高一米八的瘦削帅哥,爱打网球,有一只狗,最爱的歌手是孙燕姿,笑起来像春日里绽放的玫瑰。我从来不曾想象,这样一个男生会慢慢地走进我的生命里。我们畅聊各自的生活,诉说眼下日子的忙碌,憧憬未来生活的美好。也许我们都不够成熟,不知道该如何把握一段感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不论如何,他永远是我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无论骤雨风霜,不曾磨灭。分手以后,我也明白了,我想要的人、事、物总是太多,但不是所有想要抓住的都能拥有。错过的,在真诚致歉之后要学会接受,犯了错要总结教训,努力改正,下次尽量不要再犯。其实万事如流沙,终究会逝于掌心,没有什么是真正的拥有,也因此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失去,所以才学会更加珍惜当下。分手给了我一个契机,去尝试不同的新鲜事,去探索那些之前不曾涉及的领域,去和失联多年的好朋友重新建立联系,去体验自己心态的变化。刚刚被分手的时候,每天好像都挨不到头,拉黑了所有的社交网络,长期关机了一两周,看了许多如何走出分手的视频,心里企盼着自己在下一个日出之前就能恢复如初。慢慢的,自己也习惯于这种悲伤和失落,找了一些书来看之后明白了,自己要接纳自己那些不论是高潮或低谷的所有情绪,单纯的压抑只能陷得更深。我能亲眼目睹自己的心态慢慢变好,能感受到心底的感受正在悄然改变,能体会到生命的律动除了心脏的怦怦跳动,还有不曾注意的、柔软的情动。其实这一切都很美妙。

18岁那年,我对未来的最大期待是考上好学校,如今十年后,28岁这年,我对未来的期待是帮助我的学生考上好学校、找到他们喜欢的实习和工作、找到人生的下一步。我很幸运,有一直毫无保留地支持我的爸妈,有悉心照顾我的导师和实验室小伙伴,有无所不谈的三五挚友,有不曾放弃、一直很努力的自己。18岁那年,我会畅想自己在28岁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如今28岁的我已经不愿意再去想这些,因为今天是十年后的第一天,需要过好的是今后的每一个今天。我想用一句我一直奉之圭臬的句子结尾。1914年,探险家沙克尔顿带领挑选的27名船员,跋涉3000公里准备跨越南极洲。始料未及的是,在南极的夏天,沙克尔顿的探险队因气候突变被困在恶劣的冰洋中。船只被浮冰挤压破裂,队员们先困于浮冰,后被困在孤岛。在零下20度的恶劣环境中,他们被困700多天。沙克尔顿带领一组人划小船去求救,成功翻越冰川和高山返回人类社会,并带着救援船返回孤岛,将所有队员救出。沙克尔顿是最终没有实现横跨南极洲的目标的失败者,却也被大多数人所铭记。

”By endurance We conquer.”

杨仔
5/10/2024
181
楊仔
1天前
今晚在公寓拍到了很美的月升
20
楊仔
10天前
晚上去听了学生的毕业设计初期presentation 大家都西装革履的 好多学生都是我上学期传热学课上的学生 结束之后 大家一起去去酒吧喝酒聊天 这是学院传统 没等我付钱 几个学生直接把酒送到我面前了 聊着聊着 大家就挨个表扬我哈哈哈 说什么我是系里教课最好的教授前三名 说在我课上真的学到了东西 还因此在面试的时候用上了 最后拿到了湾区暑假实习的offer 听到这些真的超开心 在teaching school做教授的最大成就并不是发论文 而是知道自己的学生找到的他们喜欢的工作 之前有学生问我 如果他们找到的工作比我工资高 我会不会嫉妒 我笑着说完全不会 而且会超替你开心 因为你的成就也是我的成就啊 “Your achievements are also mine!”
10
楊仔
12天前
我可爱的学生给我准备的礼物 走进教室的一瞬间看到了这个 就很开心😂
20
楊仔
21天前
今天在Sac见到了高中同班同学 她现在在美国读博 这周春假 她和她男朋友一起来湾区玩 我们见了一面 虽然说高二之后我们就没再见过面 可是除了外表之外 我们好像都没有太多变化 从高一我们认识开始 她就不是那种腼腆类型的福州女孩 我行我素 甚至有点“大大咧咧” 以至于不受其他女生待见 更不被大多数男生喜欢 她也是我们坐在最后两排的“不学无术男生帮”的恶搞对象之一 十多年后的今天终于又和她一起好好聊了聊人生 她放弃了年薪到手18万的编制 拒了港大的offer 来美国读博 家长不支持 催婚催生 只有她自己毅然决然 我说 “我不知道在那样的情境下,我还会不会有勇气放弃稳定的工作,离开从小到大生长的城市,去一个陌生的国度读书。我其实挺幸运的,在我决定离开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光鲜的羁绊’。” 她咧大了嘴 朝我笑了笑 就像当年在高中的时候 然后说 “走一步看一步吧,只有体验过了,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
00
楊仔
28天前
粉色余晖停留在日落尽头 漫无目的开着车 穿梭在城市街头 很喜欢这样探索一个陌生的城市 虽然林立的高楼都类似 但总有些欣喜在心头
00
楊仔
1月前
才华是你擅长的东西正好被这个世界需要
才华是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并非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做自己觉得轻松的事来挣钱才是幸福
00
楊仔
1月前
我MATLAB课上的学生出去开会 还给我带了礼物回来 真是太有心啦
40
楊仔
1月前
出了一晚上考卷 给这道题增加了(d) 部分 加了一句我觉得很需要的话
00
楊仔
1月前
手上真的有好多事🥴
也真的是运气守恒定律🙏
熬过下周 就是春假💪
周五结束 周六马上飞走🛫
00
楊仔
1月前
成为教授以后的的第一笔科研基金申请通过了!数额不多 还是校内的 但足以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