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Muji_Yang
207关注723被关注1夸夸
Seede.ai 联创 & COO
前 Founder Park 老伙计
奥美/出门问问/NKU/NUS
👊🏻正学习海外增长,欢迎交流
置顶
Muji_Yang
1月前
🎉 完成了一件大事:写完了自己的「个人说明书」!📮 欢迎来踩一踩文档、随处留言互动,认识一个相对完整的 Muji 🧸

ccnuqcmiutl4.feishu.cn

——————
个人说明书,真的很有意义,在写作的过程中有几点收获:

1. 不是写给别人看,而是一次与自己的深度对话。写作过程中,梳理自己是如何成为今天的自己?又将未来成为怎样的自己?🤔德尔斐神谕最重要的一条「认识你自己 know yourself」,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甚至未来值得做成个人网站!vibe coding!Resume 和 Portfolio 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哈哈~

## 引用 GPT4o:
Resume(简历)=我是一个怎样的候选人;
Portfolio(作品集/个人说明书)=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而 Portfolio 才是真正深度合作的基础~因为合作的基础不仅关乎能力,还关乎人品、责任感、做事方式...甚至是面对「两难困境」的选择方式,这些都藏在一个人的表达、思考和轨迹中。

2. 总要找到一种方式去输出和表达自己(编程、舞蹈、写作、演讲...做社交媒体!),读书/工作/校园课程更多都是知识和经验输入,必须要强迫自己经历「知道-理解-掌握输出」的过程。

3. 我是 EVA 粉,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 AT 力场的⚡️【只有先打开自己,才能吸引理解你的人靠近】,对那些想接近你的人(比如潜在的合作伙伴)来说,一份简历远远不够。而对老朋友而言,即使多年未见难免疏远,但只要有在意,就会渴望再次多维度、真实地了解彼此。
40
Muji_Yang
10天前
发现很多人对 AI 设计存在一些误解:
1. 认为「文生图」=「设计」
2. 粗暴把所有 AI 设计类产品(但凡沾点边)的归为一类
3. 只把用户简单分为「专业设计师」和「普罗大众」

平面设计是一个大类,刷 reddit canva 吐槽最多的点是,极其不擅长做印刷产品。比如不支持SVG/矢量,色彩不准确,出血线不好用...

想表达的不是鼓励大家做这些优化,而是得想清楚,在平面设计领域,究竟想切哪一块蛋糕?社媒、名片、UI、PPT、数据可视化、字体设计、排版、出版、展览、VI...每一个领域都有足够的 know-how 和护城河。

最近看到不错的产品是 xfun,专注做 AI 包装设计,不仅提供渲染效果图(低垂的果实,现在模型都能做),还提供制作图纸、300dpi、CMYK模式的dxf格式文件,直接就可以印刷了。
00
Muji_Yang
12天前
终终终极 coding 大模型排版审美大比拼!
汇总版!
新增了 GLM-4.5 DeepSeek-V3 两位选手!

大家公认第一梯队的 Gemini Pro,在小红书场景里居然输给了 Kimi K2、GLM-4.5、DeepSeek-V3,很可能是训练数据差异导致的。

Gemini Pro 特别偏好「深色模式」输出,如果不加提示词指令,大概率都是黑底。GPT-5 喜欢堆砌大量文本,使画面显得拥挤。Claude 4 质量远不如三个月前。

AI 审美大考:6 款模型 10 场景横评(附提示词)

00
Muji_Yang
14天前
花了很多积分评测,结论就是,不同大模型审美擅长的场景不一样。就比如一向厉害的 Gemini Pro,在小红书场景上就不如 Kimi,感觉是训练数据的原因。
——————————
【PPT(品牌手册)】
Gemini Pro: 出图慢,但是效果最好!高级简约大气
GPT-5:出图最最慢,效果还不错
Claude 4:降智明显
Kimi K2:再接再厉吧...

【旅游行程图】
Gemini Pro: 效果最好!
Kimi K2:速度快,在这个场景表现下不错!
GPT-5:出图最最慢,效果比较鸡肋
Claude 4:降智明显,真不争气

【知识卡片】
Gemini Pro: 简约,很喜欢这种感觉,配图也贴合文案
Kimi K2:哎哟不错噢~
GPT-5:配图还差一些意思
Claude 4:.....

【小红书封面】
Kimi K2:感觉能使用了!
GPT-5:效果还不错,文字多了些(GPT 总喜欢塞文字)
Claude 4:差点意思
Gemini Pro: 拉垮了,感觉训练数据没有小红书

【图文杂志】
Kimi K2:整体布局还不错,至少空间填满了
GPT-5:除了输出慢,效果还可以
Claude 4:封底图不错挺好看的,有刊物感觉了
Gemini Pro: 文字重叠严重,还有溢出,不太行
00
Muji_Yang
14天前
【大模型审美 PK 7 场】
🏁旅游行程场景

🎲测试方法:相同提示词(评论区),就这么一句考验大模型能力:做一个旅行景点海报,目的地是内蒙古沙漠星空,3天2晚,暑期活动

(图片按照顺序排列)
🏆主观评价:Gemini Pro > Kimi K2 > GPT-5 >> Claude 4(整些五颜六色干啥呢??)
00
Muji_Yang
15天前
【Coding 大模型审美 PK 第六场】
🏁PPT(品牌手册)场景
🎲测试方法:相同提示词(评论区),一局定胜负!
🏆本轮胜出选手:Gemini Pro
GPT-5 紧追其后,Claude 4 曾经的战斗实力呢?拿出来啊!?
10
Muji_Yang
15天前
GPT-5 发布啦!网上评测大多称赞 GPT-5 的编程和推理能力,让 seede.ai 来测一测它的「审美能力」吧!

AI 审美哪家强?我们实测了 10 大场景,4 大顶尖模型,初步结论是:
Gemini > Kimi K2 > Claude 4(本来很强,但最近降智明显😅)≈ GPT-5
20
Muji_Yang
17天前
创业实践思考(3/n)

【创业是一场「构建系统为目标」的搭积木游戏】

目前最大的收获是以新视角去看待 business。创业不是做一个项目(尽管早期是做一个项目),起始各有偏方,终点殊途同归,即构建一个可持续生长的(稳定现金流/组织文化)系统。

早期还是得几个人,卖力搭伙干!嗯,大概刚结束奇绩 Demo Day 的项目是如此,3-4 个人甚至更少。

再跑一跑,如果项目有吸引力,能顺利招到人的话。在我看来,founder team 的目标之一就是尝试构建一个系统,招人、协作机制、沟通方式、价值观与文化建设,都是系统的一部分。

让原本漏洞百出的「创业团队」逐渐补齐拼图,成长为一家「创业公司」。当然最理想情况是类似字节的 OKR 文化,是真正让系统里的每个人高度自驱(不止一个人跟我说,在字节里要是几天没事情做,自己都会心慌)

虽然目前我们团队只有 2 个人,但也在努力招人。

已经听了很多创业前辈的播客和与一些创业者交流后,发现「招人比融资还难」!有钱也未必能挖动一个在原公司状态舒适、有才华施展空间的人才;而且很可能即便招到人了,人员流动率也很高,磨合期长。属于真的是边造飞机,边开飞机...怎么说呢!真羡慕明星创业者!吸资源!

btw 非常喜欢我们这个团队。今天和另一个团队聊,提到「封闭开发」。我心里一想,我的 longyi 大佬是真的一个人顶一支开发队伍,不用单独匹出时间封闭开发,每天的强度都抵得上封闭开发,效率拉满。无敌!真无敌!

感觉我俩还挺互补的,我很开心哈哈,因为我觉得无论如何 founder team 里都需要有个人保持外部视角畅通,密集连接行业前辈、同行创业者、潜在客户与人才这些,感觉我还挺擅长和适合干这个的。也确实,只有 involve 更多人(包括外部伙伴)参与和支持到一个项目里,这个项目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一点。【啊 PS 我知道 OKR 有增长和运营这俩呜呜,我要招人帮忙!想要实习/全职的宝子们直接联系我哈哈,一起干!🥹🥹】
01
Muji_Yang
17天前
创业实践思考(2/n)

【做新东西,好玩比好用更重要,某种意义上】

这个醒悟,来自于 adventureX 看到一个很有趣的项目 Typethon。它是一个以「好玩」为核心的 IDE,娱乐至死是它的标签,并非效率导向型 IDE。但我随手录了一段视频发到小红书,播放近 14 万次,反响出奇地好。这让我意识到:可玩性就是某种吸引力,甚至是一种传播力(谁都想上手试一试)

对吧很多出圈的 PLG 产品,是靠爆款玩法走红:
- Midjourney 的出图炼丹
- GPT-4o 的吉卜力风格
- 可灵、Veo3 生成「切物体 ASMR」视频

令人羡慕的AI 博主老师们天天在探索这些产品的潜能,一定是因为能找到好玩场景/案例呀~

虽然我还挺喜欢 youware,但老实说,远没有 websim 那样整活有趣。

工具型产品创业,还得苦兮兮强调功能,解决痛点,效率导向。只有干活的时候用得上,不好玩哈哈哈

我是建议更多想入局的创业者,从「好玩」去切增量市场,去创造新的使用场景、新的感官体验。

如果只是用「AI 提效」去跟过去的 SaaS 产品 PK 的话,用户习惯迁移的成本非常高。做过 ai PPT 的同学可能都有这个体会,用户仍然执着于导出pptx,gamma 虽然支持这个,但导出效果不完全兼容不理想。

不要去试图改变用户习惯!除非你是巨头,花大价钱 + 产品体验远远远远超出老工具(就连 openAI 要挑战 Google 搜索地位都还需要时间...小创业公司不要盲目想教育市场)。

另外举个例子就是,国内做类 Figma 编辑器的,哪一家能赚钱很轻松?有多少好用的工具是以插件的方式存在的?沉浸式翻译、Monica、Cluely 最早也是做插件的、Claude Code for VSCode(没错上新了插件)。

做产品,必须考虑用户真实的使用路径,而不是试图改变用户过去积累的习惯【这就是做新东西可以规避掉的,新东西,新增量,新玩法】。

advx25作品 | typethon 娱乐至死IDE - 小红书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