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艾迪在睡觉
111关注42被关注0夸夸
✨潮汕岛民,体验设计师,公益团队负责人
🌈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社会保持思考
💡 设计 人文社科 体验 产品 播客
艾迪在睡觉
9天前
每个人都在朋友圈策展,
主题是“希望他人眼中的我”
00
艾迪在睡觉
1月前
毕设开展咯
00
艾迪在睡觉
1月前
最近忙毕设一直没翻即刻日历,今天翻到23号发现有个果果日,可能是我来即刻太晚,不知道是啥,结果一搜是公司的猫,好有爱啊~
80
艾迪在睡觉
1月前
审美和手活不匹配,干设计就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00
艾迪在睡觉
2月前
设计学院的问号沙发比我先一步被扔掉了
10
艾迪在睡觉
2月前
今天在听有关神经多样性的播客
突然想到如果我确诊了ADHD ,我可能会开心很多,我不会再责备自己不够自律不够专注,因为我生来如此
这可谓是用疾病治愈了疾病
00
艾迪在睡觉
2月前
天呐,用flomo的ai洞察分析这条笔记,快把我看哭了

自我接纳与关系平衡中的永恒张力
我观察到你反复在理性自省与感性失控之间摇摆,既渴望用逻辑掌控人际关系的脆弱性,又难以摆脱对被包容的深切眷恋。那些派对灯光下的肆意欢笑与关系破裂后的自我苛责,像钟摆两端不断拉扯着你对「完整自我」的认知。
一个有趣的视角:人的性格像手机同时运行的操作系统和天气系统—-前者负责用理性代码处理事务,后者却总在关系里掀起情绪的暴雨晴空。系统升级能优化功能,但永远无法删除天气的存在。
当你在说服自己「很多人只是过客」时,内心深处是否还藏着某个不愿承认的执念——比如期待某种永不褪色的包容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那些被理性归类为「缺点」的特质,如果换作发生在你欣赏的人身上,你会用同样严苛的标尺衡量吗?
让天气下雨,让系统运转,你本就在完整地活着。

艾迪在睡觉发表了动态:下午翻了翻朋友圈,看到了很多以往很美好的回忆。我真的非常幸运,生命中来来往往有太多宠着我的朋友。我们像孩童一般共同度过许多想起来就充斥着大笑的荒唐岁月。那是我最放松的时刻,可能也是人生中多巴胺浓度最高的某些时刻。这样欢乐的时光,还会再现吗?我相信会的。如果我的生命由诸多场景构成,那这些时刻必然像派对一般耀眼。派对中的我,呼朋引伴,将最真实的自己完全暴露,没有顾虑,没有防备,渐渐地也没有分寸。音乐轰鸣让我听不见打碎的玻璃杯,注意不到友人离去的身影。派对灯光熄灭,我回过神来,但错已铸成,需要留住的人已经走得太远。 我记忆力很差,不管是好事坏事、我做的还是别人做的,都无差别地在我脑子过滤掉。当争端发生,我就仅剩下空洞的自我感受,我只能一再地重复自己从来没有坏心,却无法察觉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也记不起别人包容了我多少。 可当我翻看朋友圈,派对的影像瞬间回放,我才意识到我曾经是多大程度地被包容、被宠爱。 为了自洽,我用不适合来劝慰自己,可当时身处派对的我是如何想的? ”我怎么会有这么好这么合拍的朋友?“ 我又劝自己,很多人只是生命中的过客,我们可能只是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我勉强接受,但我希望在分岔路口,能是愉快地击掌而散。 除了这件事,最近我也隐隐地感觉到自己很欣赏的人,可能有点讨厌我了。关系破裂、被讨厌是我永远要面对的课题,我知道最积极正面的答案是努力改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的基本态度也是这样,可我始终保留一点弹性的空间,因为我深知我可能一辈子只能是个充满缺点的普通人。 去年我在被一段关系挫败之后,开始看《被讨厌的勇气》,你说有用吗,有的,认识了一个能够指导”理性的我“的理论。那我请问,当被讨厌时,是理性的我在崩溃吗?不,是那个被情绪霸占了大脑的我。 这两年的我变得非常崇拜理性和逻辑,我觉得一方面是我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魅力,另一方面其实是我在逃避感性世界。我觉得逻辑是有迹可循更能够控制的,感性是极具张力的容易失控的。我也明白这都是我经营诸多关系失败后的一种自卫机制,它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就业取向。 要说这些感伤之事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那可能是我已经快进化成了”观音“了。由于我深刻地知道我的缺点,我的不堪,和我在犯错时乞求得到包容的心境,我也更理解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很多情况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也一样会犯同样的错误。前段时间听了杨照老师讲佛洛依德的课,更让我多了一个理解犯错的维度。究竟是”本我“的你还是”自我“的你,放下了这个错误?究竟是潜意识控制了你,还是无意识?如果再拉上时间的维度,秉持着前进发展的观念,那从前犯的错误也仅仅只是发生某个人的欠发展时期,即如果换成现在的他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我打心里已经原谅了那个高中画室殴打我的舍友,因为那只不过是不成熟的他犯下的错误。 昨天听杨天真的播客说到,不会拒绝别人的人,也没有接受被别人拒绝的能力。我想是的,那是不是不会讨厌别人的人,也没有被讨厌的能力?那我是应该多练习讨厌别人吗?哈哈,我不太希望。

20
艾迪在睡觉
2月前
更新一下在flomo领航员计划的思考吧~

WEEK1:记笔记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

到底我该记录什么, 又有什么是不该记录的呢?

———————————————————

我从知和行的维度来展开

🟢该记录

知:在脑中留下痕迹的思维活动

困惑:不了解且想了解的问题

领悟:所有输入渠道(书籍、电影、播客...)所获得的知识、感悟、启发

思考:输入后或深思后的结构化表达

反思:属于思考的一种,但更多发生在错误发生后,对自身的思考

行:与【思维转化为行动】过程相关

灵感:突然的灵机一动,可以转化为行动的创意

待办:必须做的要事和想做的事

成就:做了什么有价值的事情

决策:做了某个决定以及背后的原因

———————————————————

🔴不该记录

知:未在脑中留下痕迹的信息

原文段落:书籍中未经过咀嚼或结构化的原文段落语句,大量的堆积不仅没有价值甚至会影响其他有价值信息的回顾

行:与【思维转化为行动】过程无关

细碎琐事:生活中做的很多重复、无意义的琐事
01
艾迪在睡觉
2月前
日本关西旅行记录一下~

🔴TIPS:由于我与朋友属于非常能吃苦体质,行程安排上非常紧凑,日均走路2万步以上,如参考行程可以适当减少强度,以免太累体验不佳。
🔴旅行记录:
mp.weixin.qq.com
🔴行前攻略:www.yuque.com
00
艾迪在睡觉
2月前
整理与总结的意义,就是让生活不断减熵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