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麦当猪
340关注147被关注0夸夸
🥑 沉迷养生
💎 希望做出有价值的产品
💪 25 年最重要的事是健身
麦当猪
3天前
Andrej Karpathy 的访谈播客看了 1/4,先记录一下重点

- 人类不是通过强化学习(奖励机制,比如某方面获得正反馈,就强化这方面的学习)来学习东西的,人的很多行为(天生下来就会哭,会喝奶),或者动物的很多行为(斑马刚被生下来,没几分钟就知道怎么站起来跟着妈妈走)是刻在基因里的,在算法领域可能叫做 pre-training?现在 AI 的主流训练方式是强化学习,这和人类的训练方式不太一样,人类是进化出了一套可以学习知识的方法,哪怕这个知识很无聊,没什么正反馈,人类也能学会,就像许多学生的高中时代,真的就是硬学,死磕,也能学会。

- ai 足够的上下文,他会回答的比缺失上下文的时候好的更多,比如你直接问他某本书的哪个章节讲了什么,他也许能回答个大概,因为他压缩了大量知识,但如果你把整本书作为上下文丢给他,他会回答的更好,因为这样的上下文是没有被压缩过的。这也让我想到之前某位大神说过的,AI reasoning/thinking,不是给人类看的,是给 AI 看的,AI 需要这个思考的过程让上下文更充实,回答的内容才会质量很好。

- 当你从零到一构建某个东西的时候,你不得不面对一些情况,就是你真的不理解某个知识点甚至你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这个过程非常困难,你不得不去面对一些未知的东西,但如果你不是真的从零到一构建出来(不允许 cv,但允许参考,查询),你就并不是真的理解,反之如果你做到了,你会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 现在对人对 AI coding 的态度有三种:
一种是依然坚持手动编码,刀耕火种的,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了;
一种是主要把 ai 当做补全工具,自己依然写大量代码的,Andrej Karpathy属于这种;
第三种是 vibe coding(这个名词就是Andrej Karpathy 提出来的),大量的代码靠 ai 生成。对于第三种,他认为,如果你写的代码是那种有大量样板代码,或者实现方式在网上已经广泛传播了,那种你可以使用,但如果你写的内容是一些全新的东西,比如新设计的模式、新架构,这种时候效果并不好。因为 ai 对于没有训练过的代码风格,生成的内容很不好,它总是希望改成其他已知的风格,所以如果你写的代码不是那种样板代码,或者相关功能已经实现过很多遍的时候,建议还是不要 vibe coding 太多
00
麦当猪
3天前
学新东西的时候问自己,如果只能学一样,我会学什么?
00
麦当猪
3天前
感觉未来会多一种职业,补剂搭配师,也有可能是小红书博主的形态,就和穿搭博主一样,告诉你应该搭配什么补剂让身体状态最优
00
麦当猪
4天前
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 power(能量)而不是 force(权力)去实现。要多去提升自己的 power,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能量,这样你出发以后,自然会因为你的能量,连接到越来越多的同行者。
00
麦当猪
4天前
再次感慨 AI 时代人机交互真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岗位
00
麦当猪
4天前
非常真实的问题,大规模使用 ai 以后
1. 疯狂提交代码,cicd 效率跟不上
2. 疯狂提交功能,测试跟不上,覆盖不全
3. 开发 ai 应用就是经常要重构,因为业务发展太快了,不拉会真的没法沟通到位

Feiskyer: 用 AI 编程翻车了?这3个问题你必须要解决 最近 Anthropic、AWS、OpenAI 都出现大规模故障,每次都看到很多人评论说是 AI 编程导致的锅。 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 Anthropic 已经有 90% 代码是 AI 写的,OpenAI 某些团队也有 80% 代码都是 Codex 生成的,而其他各大公司也都有至少 30% 以上新代码都是由 AI 生成的。 然后刷到 AWS VP Joe Magerramov 的博客,看完深有感触。 他们不搞那种 Vibe Coding,而是用 Agentic Coding——每次提交都有工程师署名,工程师必须仔细 review 并对代码负责,他们还借助 Rust 编译器确保问题在编译阶段就可以尽早发现。 借助 AI,他们团队的效率提升了 10 倍。并且他们这套 Agentic Coding 听起来也挺严谨的。但实际上,AI 编程在提效的同时,也带来了 3 个致命的新问题,不解决早晚都会翻车。 问题1️⃣:所有提交都有足够的测试覆盖率吗? 本来一天只能提交 10 次代码,现在能提交 100 次了,结果测试系统就就卡壳了,完全扛不住这么大规模的测试。而测试不跑,代码裸奔又没法保证质量。 AWS 团队的解决方案是搭建了一套模拟外部依赖的系统,在本地运行完整的端到端测试,确保每个提交都能完整跑完测试。 问题2️⃣:CI/CD 系统还能扛得住吗? AWS 团队之前的单次构建流程就已经需要几个小时了,现在每天 100+ 次提交完全扛不住。而减缓 CI/CD 又意味着单次构建积累过多的代码更改,不仅在出问题后难以排查,回来想要回滚也需要把一大批代码修改都同时回滚。 这就像 F1 赛车,你不能只升级引擎,刹车、轮胎、赛道也得跟上。不然速度越快,翻车越惨。所以,他们重构了整个 CI/CD 系统,并把其效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问题3️⃣:团队间沟通还顺畅吗? 这其实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代码写得快,就意味着整个团队需要不停往前走,不停做技术选型、架构调整、代码重构等等,很多人跟不上这个节奏就容易导致严重的脱钩问题。 AWS 团队的解决方法是碰到问题立刻坐在一起做白板讨论(这大概是他们要求重回办公室的重要原因之一?)。

00
麦当猪
4天前
感觉阿里今年似乎风评变好了,仅仅是因为今年这几场仗打得比较漂亮么
00
麦当猪
8天前
AI Agent 真的很有趣!
00
麦当猪
11天前
看了技能五子棋,虽然我理解他们是故意演那种荒诞、怪异的行为和奇特脑回路,自己也曾经有过那种状态,但是已经很难发自内心地笑了。似乎自己正逐渐成为一名无趣的大人😔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