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南瓜瓜瓜Vine
290关注285被关注2夸夸
在放松的南瓜🎃,ENFP-A
前旅行自媒体作者 | 品牌策划 | 天目里市集策展
在元宇宙公司探索中🏝️
业余野生插画师🫧颂钵疗愈师🎼
南瓜瓜瓜Vine
26天前
时隔6年又来到了这家店,发现竟然菜品很多都还没有变化,可能这是好事。
在国内瞬息变化的当下,在日本看到很多东西能保持不变好像也是好事。

6年前第一次吃的时候比较惊艳,这次还是觉得好吃,但没有那么惊艳了。
和老公一共吃了17盘,消费360r,我们光顾一圈,我们是这一排是吃得最多的….
这次记忆最深的是鳗鱼手机和生虾寿司,生的金枪鱼寿司也很好吃,有入口即化的感觉。

醋渍的青花鱼偏咸了,本来酱油有点咸,有的寿司再沾上酱油就会咸上加咸。建议选带点甜的那个酱,口感更好。
虽然回转寿司。有点复古,但还是挺希望这种形式可以多一点。

🌟Musashi回转寿司(京都)
01
南瓜瓜瓜Vine
29天前
义乌不止搞钱,也有大理的一面
昨天跟着我们经常去针灸的中医俞医生,去了她妹妹在义乌乡下开的窑炉pizza店,我有种一下子从进货卖货的忙碌,切换到吃披萨喝果汁,放下手机沉浸式闲聊的状态。
.
我们去了缸窑村,村里不大但很安静。医生的妹妹的店的主体竟然是一座小木屋,小木屋旁边有我半个人那么高的石墙,石墙上长着嫩绿的小植物,有些童话故事的风格。
.
妹妹说她们自己去景德镇玩的时候看到了窑炉烤东西吃,回到义乌之后就自己画了图纸,找专业的师傅来做。
看到妹妹她们的窑炉里面生着柴火,她的的男朋友在做披萨,他们说因为窑炉内部温度很高,pizza一两分钟就会好。
.
我们吃了「榴莲芝士披萨」「培根芝士披萨」,还有一个仅有义乌有的「红糖披萨」,是今年吃过记忆最深的pizza了。pizza厚厚的,边缘那一块特别蓬松,有点像恰巴塔面包弹性的口感,中间的底部又是薄皮的,上面堆满了馅料。
榴莲pizza的料有点不计成本的多,还能吃到一点斑斓的味道,培根披萨芝士的弹力让口感很好,红糖芝士pizza是那种很养生的味道,感觉很适合生理期想要吃得好吃一点还能补一下的女生。
.
后面发现俞医生的爸爸也在缸窑村里开了陶艺手工馆,去看了俞医生爸爸的作品,一下子就像走进了景德镇那些审美不错的器具店,因为我自己也在喝茶,入了茶具,当晚就泡上了(开心)
俞医生爸爸说:过几天还会有美术行业的画家会来他这儿画茶杯和餐具。
.
我们每周都会在俞医生这里扎两次针,周二杭州周五义乌,心里想着俞医生针灸手艺那么好,才发现她全家都是手艺人:爸爸是陶艺大师,是省工艺美术协会的理事;妹妹也是烘焙师,动手开了一家店,也很会做面包,她说这次给我们用到的开心果酱是上海烘焙展上背回来的。
.
想着在义乌的年轻人生活方式真的挺不同的,
可以在市场里、仓库里无限接近生意,每天忙着各种订单,一心搞钱;
也可以在村里做喜欢的事情或者手艺,过着一种大理风格的和生活。
感觉两种生活都很不错,
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力在创造,
一种是创造生意,
一种是创造生活。
00
南瓜瓜瓜Vine
1月前
京都教会了我:慢下来也很好
其实我最开始副业变主业后,
是做二休五的状态。
后面持续了几个月之后,
几乎就变成了无休的状态。

长期几个月来,
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做事情,
一直要与不同的人沟通互动,
其实留给自己真正安静下来的时间不多。
在京都的几天我们没有做很详细的计划,
只是大概知道自己要去哪些地方,
很多好吃的餐厅,
也是当地朋友推荐以及随意walk in的。
连回酒店不小心走错了路,
多走了半小时都觉得是一种惊喜。
.
第二次去京都,准备佛系看看。
京都的一切都需要用慢慢观赏的姿势去打开,
坐公交和坐地铁不算那么方便,
相比之下骑自行车或者走路挺不错,
而且很多地方都还要用现金,
对象还练就了精准的用现金凑单。
.
而且在京都逛的时候,
我非常喜欢不依赖红薯攻略,
去探索不同店铺的感觉。
当时就在酒店旁边转悠,
发现随意走进的一家,
老奶奶老爷爷开的咖啡馆竟然是🍠推荐,
朋友推荐的酒店望出去就能很清晰的看到
但京都塔东本愿寺在蓝天白云之下。
快要傍晚的时候就步行去最近的东本愿寺,
也没有打卡景点的感觉,
就坐在这座世界木结构代表作的寺庙里,
发呆静坐,发现很多人也是这样子,
真的有很神奇,
很peace,是一起静下来的气场。
.
这种漫无目的反而会让人松弛下来,
放下原有的固定的成见,
你会觉得走几步就是一个彩蛋。
每家每户的建筑都很精致,
有时候看到门口他们种植的绣球花的时候,
真的会有内心感动的感觉,
像神性来临的时刻。
.
几乎把酒店旁边的小巷子都走了一遍,
散步的过程中遇到了超好吃的饭团,
味道比米其林还不错。
没有做攻略,
却发现超有氛围的咖啡馆
以及高品质的水晶手串商铺。
不过发现有几次walk in的时候,
刚好碰到他们要打烊了,
比如早餐11点结束,11点到餐厅,
他们是真的会不接待客人。
咖啡馆5点钟下班。
晚1分钟也是不会再营业。
这一点我感觉日本人有点太没有弹性了。
.
想到几年前看过一个短片:在京都小住,
“小住”这个概念
在我脑海中印象停留了很久。
京都不是用来快节奏打卡的,
而是去感受他们的生活气息。
细致的生活体验,
以及路边一张海报一盆花都很有审美,
或者说感受当地人的压力的时刻也蛮好,
这样的游玩体验会很不一样。
.
京都应该是我还会反复去的地方。
00
南瓜瓜瓜Vine
2月前
「义乌早就已经不是消费祛魅了」
还记得两年前刚开始发义乌内容的时候,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消费,真的祛魅了。

那时候写过一句话:“义乌打破了我对消费品的一切滤镜。”
没想到现在这句话已经遍地开花(笑),
但当时的震撼感真的很强。

因为我自己以前也挺“消费主义”的,
喜欢品牌设计、追求限量联名、觉得“贵就是有格调”。
经常为一个十几倍溢价的东西买单,还觉得自己挺有眼光 🙃

直到第一次在义乌看到——
那些我曾经喜欢得不行的东西,
原来都可以几块钱素颜出场、无包装无滤镜地摆在货架上……

真的有点破碎。
像是眼前的泡泡一个个被戳破,
但也让我开始更实在地思考:
我到底在为什么买单?

🎯但义乌带来的改变,远不止“清醒”这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消费祛魅”就是“不买了”或者“以后只买便宜的”,
但我觉得——那只是第一阶段。

我现在经常跟来游学的朋友说一句话:
“祛魅是第一步,重建才是重点。”

不是你看到工厂价就啥都不想买了,
而是你开始动脑子,开始想:

这个产品有没有可能讲个好故事?

怎么让它的实用性被更多人看见?

能不能配个合适的图+视频+文案,让它“有感觉”起来?

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赋能”的过程。

一个几块钱的普通小物件,
经过表达、包装、共情的重新演绎,
它就不再是一个“便宜的替代品”,
而是有可能成为别人生活中的一个温柔陪伴、情绪锚点。

🌀从“高溢价”,到“去溢价”,再到“重建价值感”
这两年,我自己消费观变化也挺大的:

以前觉得“贵=有价值”

后来觉得“便宜才清醒”

但现在,我更在意的是:
这个溢价到底值不值?值在哪?

有些贵,是因为背后真的有内容、有审美、有温度;
有些贵,是因为我们为了一段故事、一个滤镜买单。

而在义乌,最大的震撼其实就是:
你看到的是所有“滤镜”被卸下之后,产品的真实模样。

你越看越明白,价值不是天生自带的,
而是通过你的眼光、想法、内容,把它“重新点亮”。

💬写在最后:义乌让我更会消费了
所以现在我不是不花钱了,
而是更愿意为“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的东西买单。

可能是一个有温度的设计,
也可能是一次记忆很深的小体验,
又或者是一个朴实但被讲得很动人的商品。

义乌教会我的,不是“怎么薅便宜”,
而是让我重新想清楚——
我在为哪部分的“价值”买单?

🧡 如果你现在刚好也在经历类似的转变,
建议你真的可以来义乌走一走。
祛魅很正常,但更有趣的是:
你会开始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值不值”。
00
南瓜瓜瓜Vine
2月前
这次在福建武夷山旅行,
也是没怎么做计划的说走就走,
车开到了临时决定住哪里去哪里,
喝茶吃饭散步爬山,
很少关心互联网上的事情,
每天都认真观察树木,
看天空颜色变化看晚霞,
忽然领略到了深度无聊的魅力,
专注力一下子被拉向了眼前的生活,
流动的溪流,
茶山上的树,
泡茶时茶叶形状的变化,
盖碗烫手的温度都成为了我细微的感受地方。
.
这和之前去禅修的经历挺像的,
7天的时间上交手机,
也不能说话甚至不能眼神交流,
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打坐。
.
住宿也选择了躺平式的那种,
选了比较有设计感的「观蓝舒苑」,
睡到自然醒,
醒来面对着窗景发会呆,
吃完早饭喝喝茶。
民宿的小姐姐说:
武夷山人一年到头就是泡茶喝茶,
做啥事情都可以和喝茶关联上。
.
一切木质的元素也让人很放松,
静下心来甚至可以闻到木头香的人。
睡觉、泡茶、看书、吃饭,
就专心做这几件事,
放弃了被大数据的喂养,
也放弃了短视频、电视剧、热搜、新闻,
很专心地和自己、大自然待一起。
都能感觉到能量慢慢回归。
.
大自然万物都有着自己的节奏与规律,
而好像加速的生活是在与自然节律做抗争。
在这里真的可以感受到「和天地连接」
我想到有次去禅拍的时候疗愈师和我说的:
茶叶是吸收天地之灵气来到面前的,
泡茶时听咕噜咕噜的煮水声音,
品茶是打开感官去感受茶汤里的草木清香,
不只是喝茶,也是在感受当下的自己,
是在保持正念做事。
.
原来真正的深度无聊,
是要先切断「被动接收」的惯性,
当算法不再喂养我的眼睛,
自然开始长出观察世界的触角,
感受力打开的时候,
会觉得身边的一些都是流动的故事。
.
真的很享受这几天的深度无聊,
手机相册里没有啥打卡照,
备忘录躺着各种恬淡心情的记录,
(在狠狠共情陶渊明)
突然发现每天睁眼观察云层移动的速度,
听着溪水哗哗哗流动的声音,
再泡上一壶茶,
把自己也泡在chill的状态里,
成了我最期待的部分。
00
南瓜瓜瓜Vine
2月前
来武夷山吃的感觉是最好吃的一顿,原来这就是大山的味道。
今天在山里喝茶,就附近找了农家乐,走到门口就预感这里会很好吃,饭店热热闹闹的,门口停了不少车,而且好多客人看着都像当地人,
浙江人被武夷山的菜的分量震惊了,只敢点两个菜,发现两个菜都吃不完。
酸笋猪肚真的太好吃了,笋是当地的野山笋,猪肚厚厚又肥肥,而且随着小火锅越炖越久,越入味,用猪肚汤拌饭都超级鲜。
炸海蛎是爱人点的,蘸着酸笋汤喝也很鲜。我记得一开始阿姨给我们打了一大碗饭,还担心吃不完最后发现白米饭还不够吃。
饭后散步还看到了山里很美的晚霞,是回到童年的感觉,真的是很疗愈的一天,
00
南瓜瓜瓜Vine
2月前
我对自由职业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上班的时候其实很向往自由职业的方式,
那个时候在小红书刷数字游民,
当时觉得这种生活很好:
有单子接,能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工作,
不困在工位上,并且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玩,
有段时间还挺想去巴厘岛当数字游民的哈哈。
当时身边做广告的朋友也有在做free的,
一方面觉得她们挺自由的,
但另一方面又觉得日夜颠倒的作息好像自己不太能接受。
.
之前有份工作的状态其实也和数字游民很像的:
一个月可能只在办公室出现不超过5天,
半个月在外面出差工作,
剩下的几天则是在杭州各个咖啡馆或者家里移动办公。
这份工作让我养成了随时随地写稿的习惯。
但可能因为当时想不开,
有段时间真的感觉到很难继续。
.
但现在,我对自由职业又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理解。
并且发现「自由职业」其实是不断进阶的过程。
目前是这么理解的:
自由职业也分为「被动」与「主动」。
.
自由职业的「被动阶段」,在过程中也会生长出「主动性」
依靠自己的技能、知识点、擅长点,
把自己产品化,与市场、与人链接去实现更多的接单,
这个过程会有接近上班的部分,
因为是在不断完成一个个项目,
但是相比上班会自由很多:
工位、人际关系等会自由,
相对的内耗也会更少。
在这样自由职业的一段时间后,
可能会慢慢理解自己和调整自己的业务方向:
会从“我能够接什么单”到“我能够为他人主动提供什么”去转变。
.
自由职业的「主动阶段」
同样也是以自己的技能与擅长点为基本,
相比于被动接单,是更加主动散发信号的阶段。
我是谁?我的长久愿景是什么?
通过这件事想要实现的个人价值是什么?
个人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结合点是什么?
……
可能会基于以上的思考去开启真正的行动。
现在我们选品也越来越朝这个方向走:
什么品是自己都非常心动的,
并且在他人的生活中也能够有所用(实用价值或者情绪价值都可以)
.
我的感觉是:
✨相对被动的自由职业是
体验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入口,
虽然有比较大的不稳定性,
但可以让工作的时候内心更自由。
✨相对被动的自由职业是
让个人价值更好实现的方式,
做的过程中的正反馈也能滋养自己。

并没有好与坏,
只是要经历和体验的不同阶段,不同感觉。
00
南瓜瓜瓜Vine
3月前
三年前的今天在西溪工作,
今年的今天也在西溪工作,
区别是现在是在为自己工作。
00
南瓜瓜瓜Vine
4月前
结婚的第100天收到了好朋友洗出来的胶片,
相比电子相片,
胶片看着会有重回现场的感觉,
没有精修的真实还原,
就是当时的情态动作。
虽然那天超累,但也很感动。
见到了生命阶段里不同的重要的存在,
收到了很多很多的祝福。
感受到了很简单朴实的状态:
存在就是美好的。
00
南瓜瓜瓜Vine
5月前
来找小竹禅拍过好几次了,这次尝试了颂钵结合禅拍的方法,真的感觉是一次身体和大脑的深度清理。
因为最近比较忙,人也比较累,满脑子的想法像马场的马一样在跑步,我就很希望能够平静下来,脑袋空空。
一开始小竹用颂钵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受到麻麻的感觉。因为之前我也学过颂钵,这次的感受是好像宇宙的能量汇聚到了这个钵上传递给我。颂钵其实也是我们与宇宙连接的一个管道。而敲钵的人也是一个能量通道。
对了,在颂钵的时候还体验到了很多感恩的能量。
其实我感恩我身边的一切。比如此刻躺在这里疗愈。比如爱我的人,我爱的人,当下的灯光、空间都是因缘和合。
在颂钵疗愈完之后,我整个大脑就平静下来了。空空的一片,我感觉这样的片刻非常舒服。
后面小竹开始禅拍,这个时候感觉身体已经软下来了,且卸下了疲劳和包袱,更能够被禅拍的力量所穿透。
前拍完后感觉整个人很轻盈通透,好像恢复到了一种电脑文件夹被清空的状态,好像又可以让很多美好事物穿越自己而过啦。
真的超级感恩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切。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