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的去世,
把我拉回来,原来还那个在象牙塔的自己。
多年前,我的考试成绩总是过不去。
正如杨先生所说的那样,他在美国的实验室里,“只要是小杨做的实验室,就会爆炸。”
因为杨先生的动手能力不行,所以他转战理论物理学方向。
这一点却与我在摸索如何通过考试的过程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众所周知,生化环材已经是坑里面不能再坑的专业了。
但是我还是想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深刻的理解生物学里面的那些实验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跟杨老一样,我的动手能力不行。
就在我基本上已经放弃自己的专业的时候。
(工作的时候基本上不想找跟自己本专业相关的方向了,因为我觉得在本专业上面我应该是没有什么建树,或者说已经学无可学了,已经没有什么应该去扎根和推进的了)
阴差阳错
我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找了跟我专业相关方向的一个销售。
但是,正是这个销售的工作,指出了我在学习上最大的一个思考误区:
“我只是把知识背过。却从来不曾联系实际生活”
这对我的世界观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哦!!!原来学习,还得应用在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