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泛函
1k关注11k被关注26夸夸
在 AI 这行干了两年,还在桌上,真心喜欢
不爱社交,但喜欢🏀🏸🏃‍♂️
女朋友是我最好的朋友@小溢
微信:FH01xy
置顶
泛函
2月前
来安利一个自己的小生意,希望能通过这个小生意,帮助更多朋友读得更少,懂得更多✨

信息爆炸的 AI 时代,我有这份独特的信息食谱 |『轻熵』知识筛选服务宣发

33
泛函
1天前
@Kimi智能助手 更新了【深度研究】功能之后,我又成为了 Kimi 的日活用户,小 K 终于又行了。
50
泛函
3天前
我一直总感觉,每个月有一笔钱会莫名奇妙失踪。

多亏女朋友,今天破案了。

该死的中国电信一个月多扣我差不多 400 块钱,从去年到现在一共浪费掉了我 6219 元🫠
72
泛函
17天前
太有道理了吧!
20
泛函
18天前
我之前有个同事,和我同龄,她最近谈恋爱了,谈了个 07 年的。

我们现在叫她 「逗弟主」。
44
泛函
18天前
即刻一直以来对我来说,都是一个类似于领英(Linkedin)的存在。

我的个人介绍里会放工作信息;

会在动态里分享自己干业务的过程中,获得的一手感悟;

会和别的 AI 从业者互动,讨论行业话题;

会推荐很多自己在用的好用产品,也推荐值得我的朋友们认识的人。

分享这些让我在这个 DAU 听说不到十万的平台,拥有了一万关注者,非常荣幸。

同时也让我认识了我的女朋友,交到了许多交心多年的朋友,获得了很多工作机会,实在幸运。

但是最近走到了一些人生的十字路口,做了不少令人纠结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情绪和感悟,有很多想去表达的东西;

但是看看自己所有的社媒账号,貌似都像领英,这些账号,有个清晰的人设、有清晰的喊话人群和选题方向。

这得益于我很早就学会了『个人 IP』是怎么一回事,并且主动学以致用。

但是这些社会身份绑架了我,快要杀死我的表达欲了。

和一些朋友交流,并做了几轮复盘之后,总结出了「人为什么会失去表达欲」的原因:

1.不知道写给谁;

2.不知道自己在用什么样的身份写这些东西;

3.想写的东西,和自己的受众与身份不匹配。

这三个理由听起来都挺做作的,但假设你曾希望在一个社媒平台做出成绩,主动经营过自己的账号,相信都会深有感悟。

所以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开一个新账号,与当前即刻简介里写的这些社会身份,狠狠地解绑。

但是看了一圈之后,发现想深度交流的好朋友们都在即刻上,我写过的很多东西,也曾给看我内容的朋友们,带来过帮助和激励。

索性把即刻主页全部改掉,不再写任何社会身份,只写自己真实的理念和价值观。

这个平台的我就是我,不是某个公司的我,不是非得履历光鲜的我,不是做某块业务的我,不是商业规训中的我。

改完之后舒坦多了,感觉可以好好写的东西又有很多了。

难怪现在看到朋友们的即刻简介越来越简单了,真好。
73
泛函
19天前
即刻居然位列榜首了,涨知识……
110
泛函
23天前
记得那会儿我还在杭州,AI coding 刚刚风靡全球。

在一次黑客松上认识了一个好朋友,于是相约每周周六,从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花六小时一起双人黑客松。

这是一个很刺激的体验,因为有段固定的时间做专注的事情、有个固定的搭子一起做,人不会孤独、不会累,会很兴奋。

AI Coding 最让人兴奋的,是不用自己去纠结过多的技术细节,AI 能很好地帮你搞定这些项目;

AI Coding 最让人沮丧的,是自己一个人写着写着,就不知道怎么走入了死胡同,修复好一个 bug,另一个又来了,按下葫芦又起瓢。

而找一个固定的搭子一起 coding,假设双方都有些许代码经验的话,那么中途停下来聊聊,就能很快找到思路。

但那会儿大家用的都是 Cursor,彼此的代码都只在本地,去看对方的代码,总得凑到对方电脑前。

要替对方 prompt 一下 AI,也只能“抢”过对方的电脑来打字。

当时就一直希望有一款 AI 产品,能有“协同”功能,能几个人一起 AI Coding。

Clacky AI 这个产品,做到了这点。

这款产品的定位是 Agentic Coding Studio,翻译成人话大抵是「带 Agent 功能的AI 编程工作室」。

既然是工作室,那产品里就内置了专业研发团队协同流程,并基于此做了协同功能,就能实践,几个 AI 编程的高手,一起在一个产品里和 AI 一起写代码。

这事儿可太酷了!

那性能怎么样呢?

我有幸成为了他们的内测用户,能够非常笃定地告诉你,性能非常好,该有的都有,一点都不比 cursor、windsurf、lovable 这种主流产品逊色,很能打。

安利一下👏

ClackyAI: Agentic AI CDE for 10x Faster Coding & PR Automation

13
泛函
28天前
最近干培训有个特别大的感悟:知识是廉价的,常识反倒是昂贵的。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