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南柯遊人
106关注5k被关注29夸夸
精神分析【主攻文本分析】
女权主义【主攻男性批判】
置顶
南柯遊人
3天前
号称不挑食、一辈子搞了不少异性婚外情的美食评论大V蔡澜,享受了不少专属于男性的社会宽容——被誉为香港最风流的四大才子。

试想,如果一个女性在搞定家里的丈夫之外,一辈子在外面一年换一个男的,黑白黄无不兼具。

这个女人最先保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名声和一切与舆论和社会支持有关的事业,而不是像蔡澜那样反而变成一种出圈人设,吸引流量。

其次,她的丈夫也会被人肉到底——一个彻头彻尾的龟男甚至可能被愤怒的男性同胞们找上门打——而不是像蔡澜的妻子一样,被视为体贴丈夫的贤妻。

同样的,在这个男性社会里,女性基本都是靠打工和二代维持有限的财富积累。

而像大多数男性暴富的女性比例,实在是屈指可数。

只因为,普通女性暴富的渠道和机会非常受限和狭窄,比如踩风口、拉投资一般都需要兄弟会支持,又比如靠争议、大嘴营销圈流量,就更容易被封禁——因为男性总会站在质疑和批评的第一线,而男性对于类似的男大V却是极力维护和崇拜,更不用说与男性纠缠不清的黄赌擦边的各种娱乐会所生意了。

因此,女性捞偏门暴富的故事也变得突出起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女性困境——连灰色的资本积累都要想办法合法的擦边的妥协的牺牲的去做,而不是像男人那样大胆的群体的豪放的做。

《捞女游戏》这样的游戏引发女性愤怒的原因,并不只是将女性打上捞女标签,而是在男性堂而皇之的通过压榨女性肉体价值,并借此获得吹嘘自己的流量、名声与资本的社会里,女性连获取一些资本回报都是一种【罪恶】。

这就像是,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其他地方人都在成为悍匪或者火车站惯偷,胆小怕事的河南人不过是偷个路边的井盖,却被高高举起、疯狂嘲讽喊打至今。

真是所谓的窃国者侯,窃钩者诛了。

所以,这个社会的捞女还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尤其是,捞女完成资本积累后,甚至没有基于原初资本积累之上的财富指数级增长的机会——这就显得捞女更捞了,只能困在捞钱被供养的机制中,而无法捞取更多的资本、资源及机遇,进而脱离男性独立——就像蔡澜那样潇洒。

甚至于,即便不是捞女而是首富,就像陈丽华之于迟重瑞,以及董明珠与捕风捉影的王自如,都要被狠狠嘲讽——她们还是正常婚恋关系(如果后者为真)。

说到底,无论捞女还是首富,都还是太把男的当成人生的主产品而非副产品。

男人出门,靠天靠地靠父母靠兄弟靠贵人靠的太多了,而女人总是要靠最不靠谱的男人,是很难真正变强的。

相应的,蔡澜及其以下的男人,从不会因为获取了女性的肉体价值及基于此的流量、名声和吹嘘的资本而脸红,反而是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

无耻的人先享受世界。

生活在一个由无数无耻男性组成的敞开性权力监狱中,女性如果还是套在贞洁锁、道德锁里面,就等于总套在男性的无耻囚笼里面。

总之就是,捞不过是获取财富的一种灰色手段。男的经常用大规模用,女的偶尔用极少数用。

如何将这种灰色手段洗白,并借此压缩其道德风险和成本,并放大其资本增值和人生递进的价值,才是男性社会试图对女性隐藏的【灰色成功学】。
00
南柯遊人
2天前
语言是一种致幻剂,无数人因此上瘾和受骗。

这个意义上看,渣男、广告商、自媒体、文学家和教主,都是统一的搞语言符号传销的药贩子。
00
南柯遊人
6天前
淘宝是做地产的,赚的是商铺地租;
京东是做金融的,赚的是供应商欠款;
拼多多是开赌场的,赚的是人性贪婪;
腾讯和抖音是开大烟馆的,赚的是鸦片上瘾和情色社交。

看上去,生意核心还是离不开传统的黄赌毒租➕高利贷,才成就了互联网的大展鸿图。
20
南柯遊人
7天前
王宁妻子杨涛和他共同创业近十年,却还是在有孩子后基于各种考虑成为家庭主妇。

而在泡泡玛特大火之后,他妻子的最初创始人故事,也差不多早就销声匿迹了。

如今,作为女性圈层最时尚单品的泡泡玛特企业,核心高管已变成了全员男性。

这大概是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夫妻共同创业剧本翻版,如果女性为了所谓的家庭、丈夫刻意远离权力,那么权力就会清空一切女性的痕迹。

杨涛称赞王宁创业期没把自己当太太,总是凶自己。

但她自己,却以甘愿当太太的心理安慰自己。

男性社会早已把女性驯化为主动放弃名利、权力并善于自我pua的温良人格,甚至这种被迫的妥协也成为一种自保策略——就像百度一样,曾经外界总倾向于将其多年发展停滞归因于妻子对丈夫权力的架空——女性的红颜祸水定律深根于人们脑海之中。

在这个时代,女性往往与权力仅有一步之遥,但最后一步又显得过于遥远了。
16
南柯遊人
12天前
女人生孩子不过是可能失去了生命,男人可是罕见的千年一遇的做了些家务啊!

中国女人们,你们能不能正常点,不知道男人的纤纤玉手比女人的命重要一万倍吗?

一场秋雨: 微博小仙女与正常女性的比例是11比1

00
南柯遊人
13天前
这世道就是,官方蓝色通告是不信的,但对于连个聊天记录都没有的辱女段子,男网友们比坚持发现日心说的哥白尼都要狂热万倍。

国足V587: 额。。。

10
南柯遊人
14天前
一个地狱笑话:

其他地方排外,主要是因为对方不是本地人。

河南人排外,主要是因为对方怎么不是河南人。
11
南柯遊人
16天前
经常接广告的刘润应该不会不知道,做品牌、营销和媒介的有很多职场女性,甚至是占比多数的。

这么舔甲方爸爸,无非是趁着父亲节向资本父权致敬的潜意识心理作祟。

而刘润能这么舔,也主要是他自己也是个小老板,推崇爹味资本父权的价值观导向,也很契合自己利益罢了。
01
南柯遊人
17天前
从淘宝双十一到拼多多五环外家庭女性群体崛起,再到抖音短视频和直播兴起,再到如今的蜜雪冰城和泡泡玛特的现象级大火。

这背后,都是女性经济带动市场消费规模性增长和爆发的典例(这几家公司的女性用户占比都达到60%-70%以上),但这些大公司背后创始人及董事会成员却大都是男人。

这一矛盾揭示了消费主义的双重性:女性既是市场的“供养者”, 又被男的恶意标签化为“被供养的小仙女”。

尽管男的拼尽全力,才捧起来一个不到百亿元销售的黑神话悟空。

但就像中式家庭的偏见一样,由诸多男性媒体主编把控的社会舆论将其视为大国游戏文化崛起的标志——女性取得更大的经济成绩却被视而不见,甚至横向污蔑。

消费主义表面上赋予女性选择权,实则通过资本对性别需求的精准捕捉,将女性困在“消费者”角色中,而真正的经济权力(如资本分配、企业决策)仍由男性主导。

这导致的畸形局面是,作为消费潜力和市场驱动力对男性指数级碾压的女性,赚的却远比不上男性。

女性被社会规训为消费主力军,承担起“美丽经济”、“她经济”“多巴胺经济”的繁荣重担,却在定义价值、掌握资本与分配规则的核心权力场域中,被长久地边缘化,沦为这场盛大消费游戏里最慷慨却最失语的玩家:当需要刺激消费、拉动增长时,便无限放大“她需求”;而在确立价值、分配利润时,则顽固维系“他特权”。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消费繁荣只能在红利期形成风口,一旦风口过去就陷入内卷化低效低质竞争——作为主导群体的女性持续消费动力被男性社会不公的经济分配系统压抑。

只有当技术、经济制度和文化的系统性变革实现,使女性从“被收割的消费者”转变为“价值定义的主体”,消费市场才能真正跨越周期陷阱,走向可持续繁荣。
10
南柯遊人
24天前
全民崇拜的三十多岁数学之神,已经牙齿凋零的像是八十多岁,还要被大概率是mcn伪装的所谓亲戚推出来继续造神。

这种病态审美的集体狂欢,的确像是一种原始邪J的大型祭祀崇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