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张杨威Evan
1k
关注
524
被关注
4
夸夸
在某科技企业做可持续发展
曾在互联网水厂做CSR
ABC公益咨询五年志愿者
黑柴Echo的爸爸
猫咪过敏患者
澳大利亚间隔年体验者
置顶
张杨威Evan
1年前
Let's celebrate small things💚
33
1
0
张杨威Evan
3天前
为何完全对这个大事件无感呢?
是我不够爱自己的祖国吗?
信息太多完全不想看
3
0
0
张杨威Evan
5天前
一直追喜单和脱ta,越来越觉得爱奇艺的节目制作水平确实不如腾讯啊,坚持看喜单原因还是因为还有喜欢的演员不想放弃,比如黑灯 嘻哈 liuyang等
2
2
0
张杨威Evan
5天前
好书啊!
2
4
0
张杨威Evan
5天前
想去
董慧hui: 当太古都面临 6 个内地零售物业,2 个销售额0增长、1 个下滑,零售商业还有没有一些有意思的新鲜事?推荐朋友去逛逛,是不太可能在北京能体验到的有意思的商业!🌳
1
0
0
张杨威Evan
6天前
最后一天,终于看到山西永乐宫的大展!
4
0
0
张杨威Evan
6天前
王子涵妈妈太会拍啦!
4
0
0
张杨威Evan
8天前
牛
林氪: 阿里Q2财报:淘宝闪购赢麻了 今天美股盘前,阿里发布了25年Q2财报,大家最关心的利润问题,没有暴雷,经调整EBITA同比仅下降21%,至384亿人民币。 对比看京东Q2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下滑 50.8%;美团经调整Q2利润1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89% 阿里这个净利润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了,看了几个投资群,包括券商的评论区,无外边一边倒的惊讶,阿里净利润怎么才下降这么点。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惊讶的。阿里毕竟家大业大,虽然是外卖三兄弟,但是身段领先美团、京东太多,血条长太多。就拿日活说,4个亿的日活,美团+京东加起来,刚好才够淘宝一个。 也有人说,阿里这样补贴,最后花的钱一定比美团多,最终肯定失败。 可是战争从来不是比谁花的钱少,而是比的是谁还剩最后一口气,剩者为王。 况且阿里也不是要彻底打败美团,只是分一点外卖的市场份额而已,五五开,可能心里就乐坏了。但这样的结果,估计比打败美团,更让美团难受。 截至目前,阿里美股盘中已经涨了11个点了,华尔街也算是喜出望外,阿里总算是做了点正确的事。 淘宝All IN ONE,YYDS,外国友人见了都说好。 其实对比参考亚马逊做杂货铺的逻辑,淘宝做闪购,这很容易理解啊,太容易讲故事了,而且这故事比什么新零售、消费升级靠谱多了。 蒋凡在电话会上回答闪购的问题,讲得也很清楚。 第一阶段目标是扩大用户规模和建立消费者心智份额,这个目标已经顺利实现,各方面都远超预期。 淘宝闪购峰值订单已经突破了1.2亿单,月度交易买家达到了3亿,连日均活跃骑手数都已经达到200万的规模。 非常醒目的成绩,这个仗打得确实漂亮。我如果是阿里的投资人,我也很满意。 前几天拼多多电话会上,管理层说的竞争格局有被重塑的风险,我觉得提防的就是,淘宝通过外卖曲线救国这个事。 毕竟淘宝通过闪购,淘宝八月DAU增长了20%,任何质疑说闪购无法转化给电商订单的,一点也不懂互联网。 也有很多人质疑淘宝闪购经营效率不行,远远不如美团,蒋凡也针对性回答了这个问题。 蒋凡认为过去外卖订单规模太小了,很多省市甚至低于20%,在这样的差距下,讨论效率没有意义。 饿了么效率不如美团,肯定不如美团。 但是现在淘宝闪购规模起来了,只要规模起来了,运营效率赶上美团是迟早的事。 蒋凡预计通过优化物流、补贴效率、订单结构……500亿人民币都不用花完,UE亏损就可以减少一半。 而且闪购现在的品牌心智也在淘宝这里,这也是意外之喜。 一句话总结蒋凡的意思: 淘宝闪购这一仗,盘活了外卖,刺激了电商,抢占了闪购。 赢麻了。
0
0
0
张杨威Evan
8天前
来了来了
2
0
0
张杨威Evan
9天前
看看
我的兄弟叫铁马: 你可能看不懂,但你还是可以看看,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0
0
0
张杨威Evan
9天前
这个很牛
西里森森: 分享一个我最近刷到的AI在医疗领域非常有价值的案例。 前几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了一个急诊AI模型,专门用来识别一种叫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疾病。 这个病的名字如果你是第一次听的话可能不太熟悉,但它其实是急诊室里最让医生头疼的隐形杀手之一。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因为剧烈胸痛被送进急诊室,医生第一反应可能是心梗,毕竟心梗太常见了。 但如果这个人得的不是心梗,而是主动脉夹层呢? 这两种病的症状几乎一模一样,但治疗方法却完全相反。 心梗是血管堵了,需要用药物疏通;主动脉夹层是血管撕裂了,如果用了抗凝药物,反而会加速血管破裂。 这就是急诊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的生死博弈。 你可以把主动脉想象成人体内最重要的高速公路,负责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是这条高速公路的路面突然出现了裂缝。血液在高压下不断冲击裂缝,就像洪水冲击堤坝的裂口,如果不及时修补,整个堤坝都可能崩溃。 具体来说,这种疾病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和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其中最凶险的A型主动脉夹层,被医生们称为血管里的定时炸弹。每过一个小时,死亡率就增加1%到2%。48小时内如果没有手术,死亡率高达50%! 那为什么这个病会这么容易被误诊呢? 假设凌晨三点,一个中年男性因为剧烈腹痛被送进急诊。他说自己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史,现在腰部和腹部都很疼。 值夜班的医生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面对这样的症状,第一反应很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 于是安排了平扫CT,片子显示确实有腰椎间盘突出,病人被当作腰椎病患者留院观察。 7个小时后,病情急剧恶化,再做各种检查,才发现是B型主动脉夹层。 但因为耽误了7个小时,他的下肢和双肾已经因为缺血出现了坏死。 这不是个案,根据浙大一院的统计,在13万名胸痛急诊患者中,有48.8%的AAS患者在初诊时被遗漏了。 对急诊医生来说,心梗病人见得太多了,主动脉夹层却相对少见。当看到胸痛症状时,大脑会自动调取最熟悉的诊断模式。 同理,主动脉覆盖范围太广了,从咽喉到尾椎,从腹部到背部,任何地方的疼痛都可能是它在作祟。 一个腹痛的病人,医生更容易想到胆囊结石或肠胃炎;一个背痛的病人,更容易被诊断为腰椎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这个病太会伪装了! 那AI又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的呢?这就要说到达摩院团队的巧思了。 他们发现了一个关键信息:超过50%的胸痛患者在急诊时会做平扫CT。 注意,是平扫CT,不是造影CT。 这两者的区别在哪? 造影CT需要注射造影剂,能清楚看到血管,但有过敏和损伤肾脏的风险,而且很多基层医院没有这个条件。平扫CT就像普通X光的升级版,便宜、快速、无创,县医院都能做。 传统观念认为,平扫CT看不清血管,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不大。 但达摩院团队不这么想,他们用了三年时间,训练AI在平扫CT上识别主动脉的细微变化。 具体来说,AI会在几秒内完成三件事: 1. 自动勾画出主动脉和血管腔的轮廓 2. 判断血管壁有没有结构异常 3. 如果发现问题,立即向医生弹窗报警 这个过程就像给医生配了一个永不疲倦的助手,更重要的是,这个助手的视力超乎想象。 在对比实验中,低年资医生的诊断敏感性显著低于AI,即使是高年资医生,在AI辅助下诊断水平也有明显提升。 理论说得再好,关键还是要看实战效果。 团队把AI模型部署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胸痛中心,进行了两个月的临床测试。 在15584名胸痛患者中,AI精准识别出21例AAS患者,敏感性达到95.5%,特异性达到99.4%。 敏感性95.5%,意味着100个真正的AAS患者,AI能找出95个;特异性99.4%,意味着AI很少会冤枉正常人。 更关键的数据是时间,这21名患者从入院到确诊,平均只用了1.7小时。 而根据国际研究,欧美国家的中位确诊时间是4.3小时,平均缩短2.6小时,意味着死亡率降低了至少5%。 其中有个案例特别典型。 一个43岁的患者因为"上腹部钝痛12小时"入院,医生初步判断是胆囊结石,开了上腹部平扫CT。 就在这个节点,AI从CT影像中发现了主动脉夹层的征兆,立即报警。医生马上安排血管造影确诊,整个过程只用了1.6小时。 如果没有AI,这个患者很可能被当作胆囊结石收治,等到血管破裂才发现真相。 目前,浙江已经有10家医院部署了这个系统,包括浙大一院这样的顶级医院,也包括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这样的基层医院。 这里有个细节特别值得关注,浙江推行医共体模式,意思是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形成联盟,共享医疗资源。 很多乡镇卫生院虽然有CT机,但没有资深的影像科医生。 他们的做法是,病人在乡镇拍片,影像实时传输到上级医院,由那里的医生出报告。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部署在10家医院的AI,实际上通过医共体网络,覆盖到了数百家基层医疗机构。 一个农村的大爷,在家门口的卫生院拍个CT,就能享受到和大城市一样的AI诊断服务。 医疗AI的故事,本质上是关于时间的故事。 对AAS患者来说,每一分钟都在与死神赛跑,1.7小时和4.3小时的差别,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对急诊医生来说,面对汹涌的患者,时间永远不够用。 对基层医院来说,培养一个能识别疑难杂症的医生,需要十年时间。 而AI改变的,就是这些时间尺度。 它让诊断从小时缩短到秒,让经验积累从十年压缩到瞬间,让先进技术从大城市扩散到乡镇只需要一根网线。 当然,AI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代替医生的临床判断,不能安慰焦虑的家属,不能在手术台上挽救生命。 但它可以成为医生的第二双眼睛,在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发现最致命的危险。 技术普惠,或许就是这个意思:让每个生命,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被同等地珍视和守护。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