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李小粥的茶水间
57关注10k被关注12夸夸
旅行/互联网/职场/吃瓜,
上海交大,剑桥。关注年轻人的一切,享受在路上的行程。
置顶
李小粥的茶水间
3年前
把两年前写的回答再发一下,送给新晋打工人。

1,要清醒的认清自己的位置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绝大部分是私人企业,他们所做的一切决策,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股东负责,并让资本得到增殖。

所以,他们会并购拆分、会扩张业务,也会招聘人才。

对于我们大部分从业者而言,就是这一环环流程中的一个螺丝钉。我们付出劳动和时间,换取企业的报酬,仅此而已,不要给自己加戏。

99.9%的互联网员工,并不是企业的主人,千万不要有主人翁意识,因为对于资方而言,他只希望你有“主人翁的责任”,但是不会给你“主人翁的权利”。

我们普通员工,就是劳动者,打工仔,仅此而已。

2,要清醒的认知“企业文化”

几乎所有应届生新员工入职时,人力资源部门都会举办培训,比如新人见面会、入职培训等等。

他们会在这个流程中,给员工灌输所谓的企业文化。无论什么企业,其文化都会号称一点:你要奉献,要努力,要负责,就一定会有回报。

然而,在管理学当中,“企业文化”只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一种工具,它只不过被资本精心包装成了一种精神和文化,其目的是让人相信资本的谎言,让人更容易服从管理,并且降低你的离职率、提升你的业绩,从而实现资本更快增殖的目的。

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这个事实,不要看见几个前辈在那里感恩戴德,感恩企业,哭着喊着要“以公司为家”,就真的信以为真了。

3,为互联网企业工作,一定要以“个人”为中心

这句话不是说要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而是说,在“个人”和“公司”面前,一定要以“个人”权利为中心。比如在考虑是否跳槽的时候,比如在争取升职加薪的时候,以及在考虑是否加班的时候。

因为你是属于你自己和你家人的,但绝大部分私人互联网公司,是属于股东和资本家的。有了第1点和第2点意识后,就很容易认同这一点。

千万不要以牺牲自己健康的代价,去为公司谋利益。

工作如果干不完,不要憋着委屈自己、强迫自己透支身体,一定要反馈,要说出来。因为你不反馈,你的领导和HR就会乐见你无私奉献,只有你反馈了,而且反馈的多了,他们才会考虑增加人手,再招聘人来干活。

会哭的娃才有奶喝,虽然不是每次哭都有奶,但是你不哭,就一定不会有奶。

以上逻辑只有一种场景不成立,那就是你的额外付出 ,有可能换回极高的额外回报预期。但这种场景非常少,而且你认为的“预期”,往往是被管理者塑造出来的假象。

4,认清楚HR、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很多时候,HR只是老板转移矛盾的一种工具。

这篇文章下面,很多人骂HR,他们当然该骂,但并非问题核心。

HR采用很暴力、刻薄的手段辞退员工,很大可能是因为老板把“裁退员工、且以最低的成本”纳入了HR的KPI中,所以HR才有动力做这种无良的事情。

这样一来,事情表现得就像是HR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了,可这个事件本质上,是逐利的资本和员工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企图通过管理手段,把矛盾隐形化,并转移出去。

我们不能上当。

HR该骂,但是矛盾的核心,一定要认准。

5,如何对待工作

工作当然要努力,但努力是为了自己,而非公司。

当自己的工作量明显超负荷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给自己解压,要学会“假装很忙”,要懂得怎么在工作时间给自己放松,并且还显得自己非常忙碌。

其实一个人在职场的成长是否顺利,只有很小一部分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更大部分是取决于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公司整体的发展趋势、以及运气。

可很多年轻人脑子总是转不过弯来 ,总是有学生思维,觉得工作也像学习一样,一份努力一份回报,这实在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说一句不太好听的实话:

工作中绝大部分你认为的努力,只不过是为了领导的一个错误决定,而买单。

工作不是考试,不是打怪升级。在今天这样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同样一份职位,你干9分和干6分,差距真的不会特别大。造成人和人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选择、时机和运气。

选对了一个好公司,进入了一个有前途的业务团队,比什么都强,但这基本都是不可控的。

所以相信我,99%的互联网企业,不值得你真的投入9分的精力。

如果你精力确实太多了,那就用在这些方面:
与其他行业、其他公司的人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多积累人脉和资源,为自己准备plan B;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增大自己抓住风口的可能;积累一份有潜力的副业,提升安全感;坚持锻炼身体。

6,以上这一切我都明白,但是应该怎么做呢

不建议直接表达出来,更不建议直接把这篇文章转载到公司群里。
要学会表演:
虽然我内心清楚这一切,但是并不妨碍我表演得爱公司、爱工作。

那些资本家不也如此行事的吗,他们内心都知道自己和员工的关系是什么,也都知道996的本质其实就是剥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公开场合大讲空话、假话。

但是,我们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可以把这些讯息传到私人群里,可以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立场。

很多事情,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是靠自己的争取换来的。
96586
李小粥的茶水间
4天前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代孕的声讨大部分来自是我们普通人,即便“反代孕”的话题在社交媒体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安全区,依然很少有大明星出来发声。

他们日常会为流浪动物发声,给穷苦孩子捐款捐物,呼吁女性和少数群体权益,偶尔还有什么素食、别吃熊掌、和环保之类的,
但整个娱乐圈对代孕话题,居然是高度默契般的集体沉默。

这个现象看明白,就知道很多争吵的背后,并非表面上的性别、身份、三观的矛盾,
而是不同阶层与阶层间的巨大差异。
32
李小粥的茶水间
4天前
大同案就是铁案,是今后婚恋争议的最高指导原则之一,这是既定事实,必须接受啊。意味着:

即便支付数十万彩礼,也不是免死金牌,不代表男方有绝对的性权利,只要女方觉得被强迫就有绝对的控告权。

女性的性自主,生育自主,和什么彩礼、订婚结婚都不挂钩,这本身也是一种常识嘛。
彩礼只是「附条件的赠与」,是赠与,且条件只有结婚一项,不包含性和生育。

还是那句话,能接受就参与,不能接受就退出。为什么还要纠结对错呢?尊重既定规则,并利用规则嘛,不要被传统老旧观念束缚。

什么叫传统刻板观念?婚姻=相爱=性=生育,老实人始终认为这4个环节是统一绑定的,觉得跳过任何一个环节去进行另一步,都会被家族长辈狠狠鞭挞,甚至以为彩礼就可以打包买过来上面的一切。

但现代社会不一样,任何一个环节都能独立存在,独立获得。

除非你们是真心相爱多年的情侣,或者两个家族强强结合且顾忌脸面的利益共赢式婚姻,还能遵循这些传统,并规避风险,否则这些刻板传统就是束缚老实人的。

老实人遵守规则循规蹈矩,聪明人利用规则解放思想。无论男女,我们要做聪明人,婚姻只是获取幸福的众多手段之一,之一,之一。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164
李小粥的茶水间
4天前
山西订婚强奸入选最高法案例,也算一个里程碑了,意味着今后全国都将大同案视为指导典型,
无论你的立场如何,无论对男方还是女方,这种公开入选都是大好的信号。

人是可以根据规则调整自我行为的。不怕规则倾向如何,就怕规则模糊导致聪明人对老实人进行婚恋套利。

“订婚≠性同意”,接受彩礼的一方,只有觉得受胁迫,就永远保留将付彩礼的一方送进监狱的权力,这就是最高规则。
这种集体共识下,你还能接受规则,就参与这场游戏;
如果不能接受,或者觉得风险巨大,那就选择不参与。现代社会,婚姻并非必选项,有的是替代途径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现实的婚恋市场影响,肯定也是深远且长久的,模糊空间打破了,大家都把话说开,
以往那种不健康的“几天相亲就订婚支付走完流程”的快餐交易式婚姻,也会大幅下降,

美好的婚姻本就是奢侈品,但太多人将其作为获取性资源或钱财的手段,最后就是老实人吃亏。

让真心相爱的人去结婚,让心怀不轨的人因高风险而远离婚姻市场,也是一种调整手段。
72
李小粥的茶水间
17天前
协和就是医学界的清北,和清华医学院在很多资源直接互通,甚至被认为就是清华医学部,
协和的名额当然和清北名额同属一档。

清北在各省每年的招生名额,基本固定,哪个省份和清北谈合作,基本都会提一句希望来年给本省多倾斜点名额,一二把手才有资格提,

换句话说,协和清北这种高校的录取资源,极度稀缺,稀缺到可以举一省之力去争取。要是哪年某省教育厅多争取到几个,都可以写进年终总结。

这下好了,在别人眼里难如登天的东西,董小姐们的小圈子、小家庭,自己开个家庭会议协调下内部人脉打点打点,就搞到了手,如探囊取物,
而且多给你一个名额,就意外另一个挑灯苦读数年的小镇做题家的落榜。
你让千军万马、万里挑一才进协和的普通人,情何以堪。

董小姐这种世家大族学阀们,对资源的攫取,已经到了普通人无法忍受的地步,不查你们查谁。
只有你们一家倒下了,更多真正努力的有天赋的有医者仁心的普通人,才能重新获得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253
李小粥的茶水间
17天前
所以说我们绝不能学西方的推荐信制度,连大学自主招生权也要大幅收缩,否则迟早被董小姐们的家族们玩坏。

可以想象,如果董小姐生在欧美,有如此多父辈资源,家里人不是学术权威就是企业老板的,根本不用这么折腾。董小姐大概率会在高中去非洲搞个慈善支教,去澳洲做点环保项目,buff叠满,最后找家族里有行业影响力的亲戚写一封推荐信,什么常青藤牛剑不能去啊,

但在我们这边,就不行,高考卡死你。想在本科阶段作弊,请去国外去倒你的学历吧。
这就是我们的优越性,还在高考阶段,做到了相对高标准的公平,给平民子弟强行留出一条上升空间。
61
李小粥的茶水间
17天前
这两天短视频上有个很奇妙的现象,
一边是某些立高学历精英人设的年轻人,正在应激式的删视频删信息,生怕自己被查出是下一个董小姐;

另一边,一群有真才实学的医生们,纷纷骄傲的晒本硕博的学历证,晒论文,细数从小镇做题家到科室骨干的一路辛苦的汗水。

这种一方担惊受怕、一方自信磊落的强烈对比,既是一种辛辣讽刺,也是对公平正义的拨乱反正。我们被二代们抢夺资源的普通人,不能再在网络上去追捧他们,去贡献流量夸赞“公主少爷好棒棒真优秀羡慕了”。

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精英,靠真才实学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们,是不怕被揭老底的,
只有那群食利的、蚕食普通人资源的硕鼠们,才会迫不及待的隐藏履历,撤掉论文,修改个人信息,
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过去站不住脚、见不得光、拿不出手,

而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做好监督,让这群人继续藏着掖着,不敢露头。
96
李小粥的茶水间
27天前
京东的公关怕是换人了,没以往那些昏招。他们还有个王炸,要是哪天奶茶身着朴素的也去送个外卖,或者真诚恳切的慰问下女快递员女骑手们,京东的口碑怕是要翻天。
713
李小粥的茶水间
27天前
美团和京东这么高调互撕,对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是一种革新,消费者应该拍手叫好。
在十几年前,移动互联网刚起步那会,类似的商战每天都在打:滴滴PK快的,美团PK点评,还有什么淘点点百度外卖...

那会儿的互联网企业们为了抢市场争用户,是真金白银的砸钱给补贴,消费者收益颇丰,有段时间一两块就能打车,入驻的商家和接单的劳动者们,也都享受了一段高收入的美好时光,最初一代的网约车师傅可是月入三五万的。

但好景不长,也就持续了三五年,当老二老三被干掉,或者被合并,有一个老大形成不可撼动的垄断格局,每个细分市场都逐渐固化后,就轮到资本收割的时刻了。
巨头之间也不吵架干架了,和谐相处互道友商,就轮到消费者和打工人吃苦,

现在不仅是京东抢美团的外卖市场,美团也在悄悄搞自己的电商业务,腾讯字节阿里都在侵蚀彼此的传统领域,
要支持他们撕,支持他们竞争,

我们消费者能做的,就是绝不站队,
反正谁弱我们帮谁,谁肯定给用户更多让利我们就帮谁,只有这样,才能让资本们狠心割自己的肉出来。
82
李小粥的茶水间
28天前
很久没见2家国民级巨头这么高强度的公开撕了,京东今天发的这篇檄文非常有趣,遣词造句强硬中带点傲娇:

“对个别平台违法违规行为表示谴责”,
“虽然有人明说不会做,但是大家都知道他们一定会暗暗做的”,
“你可以十几年...你可以用强大的算法...你可以长期...你可以...你还可以...”,
“你们忘了老祖宗的一句话”,
“望你们好自为之!早日回头是岸!”,

很少见头部企业公开用第二人称「你」来喊话对手的,传递的情感也超越企业竞争,多了些眷侣间情感纠葛的味道,

像商业喊话,又像讨贼檄文,还像对负心人的抱怨,

遥想当年乌镇酒局,你坐Pony左,我落Pony右,回眸对视,眼含笑意,奈何有缘无分,偏偏闹到如今下场。
447
李小粥的茶水间
1月前
我说大同订婚强奸案,无论怎么判,都好,都能完成对公众尤其年轻一代的群体教育,效果大于任何宣传片。
最最关键,是对于「性」的剥离性的认识。

传统意义上,「性」是和爱、家庭关系、权利义务,是高度相关的,这也导致了订婚男误以为给了彩礼,就有了“名分”就可以有性权利,
但现代法律,包括许多社会实践都证明了,

「性」和任何东西都无关,只和个人意愿有关,
人家不愿意,就是不愿意。你稍有强迫,就会付出代价。婚内强奸、订婚强奸等都在不断重复这个道理,这是符合现代文明逻辑的,只是和传统认知稍有出入。

以往传统人群心目中的链条:付出成本(多是钱财)→获得名分(夫妻/对象关系)→性的权利→生儿育女并抚养长大(更多是家庭责任),
这个链条今天不再100%的完美成立。

其实链条里最后的「生育」环节,早就断掉了,
比如非婚生子、单身生子已经广泛存在。现在只是往链条前又推进了一步。

好了,聪明点的朋友,看到这里已经知道这种全新的社会教育完成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人是社会化动物,是趋利避害的,是优胜劣汰的。只有适应规则的人,才能活的更加有滋有味,这不分男女。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在现代文明社会重构下的规则里,找到对个人最佳的生活方式,
食色性也,人之本能,
我们每个人基因里,都有对于性、爱情、繁衍、尊重、安全感...的本能诉求,

当上面的每一种本能,都能剥离出来独立存在的时候,
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就会计算出一个最合理的解: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放大收益(权利),缩小成本(责任)。

所以我才说,很多案例的判决,无论怎么判,对我们正常理性的男性女性都是好事,
这些判决就像一种标杆和指引,只要好好学习就能从中有所收获,并破除掉一些落后的、原本束缚住我们个体的刻板道德认知。

遵守规则,适应规则,也要利用规则。
在道德和法律之间,规则只会惩罚那个违反法律的人。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