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李小粥的茶水间
57关注10k被关注12夸夸
旅行/互联网/职场/吃瓜,
上海交大,剑桥。关注年轻人的一切,享受在路上的行程。
置顶
李小粥的茶水间
4年前
把两年前写的回答再发一下,送给新晋打工人。

1,要清醒的认清自己的位置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绝大部分是私人企业,他们所做的一切决策,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股东负责,并让资本得到增殖。

所以,他们会并购拆分、会扩张业务,也会招聘人才。

对于我们大部分从业者而言,就是这一环环流程中的一个螺丝钉。我们付出劳动和时间,换取企业的报酬,仅此而已,不要给自己加戏。

99.9%的互联网员工,并不是企业的主人,千万不要有主人翁意识,因为对于资方而言,他只希望你有“主人翁的责任”,但是不会给你“主人翁的权利”。

我们普通员工,就是劳动者,打工仔,仅此而已。

2,要清醒的认知“企业文化”

几乎所有应届生新员工入职时,人力资源部门都会举办培训,比如新人见面会、入职培训等等。

他们会在这个流程中,给员工灌输所谓的企业文化。无论什么企业,其文化都会号称一点:你要奉献,要努力,要负责,就一定会有回报。

然而,在管理学当中,“企业文化”只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一种工具,它只不过被资本精心包装成了一种精神和文化,其目的是让人相信资本的谎言,让人更容易服从管理,并且降低你的离职率、提升你的业绩,从而实现资本更快增殖的目的。

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这个事实,不要看见几个前辈在那里感恩戴德,感恩企业,哭着喊着要“以公司为家”,就真的信以为真了。

3,为互联网企业工作,一定要以“个人”为中心

这句话不是说要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而是说,在“个人”和“公司”面前,一定要以“个人”权利为中心。比如在考虑是否跳槽的时候,比如在争取升职加薪的时候,以及在考虑是否加班的时候。

因为你是属于你自己和你家人的,但绝大部分私人互联网公司,是属于股东和资本家的。有了第1点和第2点意识后,就很容易认同这一点。

千万不要以牺牲自己健康的代价,去为公司谋利益。

工作如果干不完,不要憋着委屈自己、强迫自己透支身体,一定要反馈,要说出来。因为你不反馈,你的领导和HR就会乐见你无私奉献,只有你反馈了,而且反馈的多了,他们才会考虑增加人手,再招聘人来干活。

会哭的娃才有奶喝,虽然不是每次哭都有奶,但是你不哭,就一定不会有奶。

以上逻辑只有一种场景不成立,那就是你的额外付出 ,有可能换回极高的额外回报预期。但这种场景非常少,而且你认为的“预期”,往往是被管理者塑造出来的假象。

4,认清楚HR、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很多时候,HR只是老板转移矛盾的一种工具。

这篇文章下面,很多人骂HR,他们当然该骂,但并非问题核心。

HR采用很暴力、刻薄的手段辞退员工,很大可能是因为老板把“裁退员工、且以最低的成本”纳入了HR的KPI中,所以HR才有动力做这种无良的事情。

这样一来,事情表现得就像是HR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了,可这个事件本质上,是逐利的资本和员工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企图通过管理手段,把矛盾隐形化,并转移出去。

我们不能上当。

HR该骂,但是矛盾的核心,一定要认准。

5,如何对待工作

工作当然要努力,但努力是为了自己,而非公司。

当自己的工作量明显超负荷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给自己解压,要学会“假装很忙”,要懂得怎么在工作时间给自己放松,并且还显得自己非常忙碌。

其实一个人在职场的成长是否顺利,只有很小一部分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更大部分是取决于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公司整体的发展趋势、以及运气。

可很多年轻人脑子总是转不过弯来 ,总是有学生思维,觉得工作也像学习一样,一份努力一份回报,这实在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说一句不太好听的实话:

工作中绝大部分你认为的努力,只不过是为了领导的一个错误决定,而买单。

工作不是考试,不是打怪升级。在今天这样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同样一份职位,你干9分和干6分,差距真的不会特别大。造成人和人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选择、时机和运气。

选对了一个好公司,进入了一个有前途的业务团队,比什么都强,但这基本都是不可控的。

所以相信我,99%的互联网企业,不值得你真的投入9分的精力。

如果你精力确实太多了,那就用在这些方面:
与其他行业、其他公司的人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多积累人脉和资源,为自己准备plan B;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增大自己抓住风口的可能;积累一份有潜力的副业,提升安全感;坚持锻炼身体。

6,以上这一切我都明白,但是应该怎么做呢

不建议直接表达出来,更不建议直接把这篇文章转载到公司群里。
要学会表演:
虽然我内心清楚这一切,但是并不妨碍我表演得爱公司、爱工作。

那些资本家不也如此行事的吗,他们内心都知道自己和员工的关系是什么,也都知道996的本质其实就是剥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公开场合大讲空话、假话。

但是,我们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可以把这些讯息传到私人群里,可以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立场。

很多事情,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是靠自己的争取换来的。
93593
李小粥的茶水间
3天前
虽然网民都在指责王家卫,但那群被王吐槽过的明星并不会丝毫感激网民,这个圈子不会有任何改变,
甚至被骂的明星们,今后也一定不会拒绝王家卫的邀约,
为什么?
因为王家卫一直都是那个王家卫,他不是今天被曝光录音后才改变的,
他是什么性格、品行,娱乐圈的人难道过去不知道吗?他们仍然以上王家卫的电影为荣,还是会以奖项、流量、利益为重。
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是不可能在那个圈子存活的。

要知道2016年王家卫那部口碑崩溃的《摆渡人》上映时,半个娱乐圈的人都公开支持转发“我喜欢”,就是和观众们对着干。

所以观众和粉丝才是最“蠢”最可怜的,
粉丝们以为帮助明星怼大导演很解气,
实则明星本人和经纪公司,指不定私下抱怨粉丝影响了自己和大导演的关系呢。

再说直白点,
敢站出来指责王家卫的明星,都不会比敢站出来指责驱赶流浪猫狗的明星多。这才是影视圈的底色。
40
李小粥的茶水间
17天前
荣梓杉的开房瓜,其传播时的舆论氛围非常别扭,尤其“男方拒绝700多房费降到300还想AA”的引爆点,太过敏感且太有示范性了。

过去指责男明星渣、花心、不体贴什么的,都老生常谈了,唯独「抠门」是首次出现在年轻有钱人身上的标签。

为什么「抠门」话题这么敏感?
欧美社会,包括魔幻对立的日韩年轻群体中,情侣间的「AA」已经成为常态,但在中文互联网AA仍是一个略带贬义的词汇,
男方抠门不大方,女方倒贴上赶着,都会被指责。
但事情正在起变化,源头就是胖猫事件,
从那以后,诸如“钱是给人看的,不是给人花的”,什么XX梭哈之类的梗都开始出现,

于是抠门在不同三观的人群眼里是天壤之别:一些人觉得抠门是严重缺陷,但另一些人却觉得是觉醒和进步。

这直接导致部分人群对于正经婚恋的付费意愿骤降,
转而寻求成本更低的、短期的、更有性价比的途径去解决情感需求。

而今天就处在这种观念逐渐蔓延甚至爆发性增长的阶段,即对冲式觉醒,它不仅是影响恋爱观,更是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这从双11、各种情人节的消费数据就能看到:

取悦自我个人的商品消费走强,而有着示爱属性的礼品走弱。

如果这些不愿付费的人群本来就是矮矬穷,也就罢了,
问题是,连年轻气壮有吸引力的、具备极强财富能力的娱乐明星,也开始出现这类意识,其产生的影响和示范就会进一步加速觉醒趋势,并逐渐使得我们这边年轻人的婚恋态度与国际接轨,这就令一些人担忧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荣梓杉的瓜里,被指责渣或者情商低或隐瞒恋情,都很平淡,唯独「抠门」反而被放大并鞭挞,哪怕男方还要小4岁也19不行。

当然了,真正渴望两情相悦、互相体贴、平等互助的人,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但那些有所企图的、各取所需的、精致利己的群体,会被深刻改变。
63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成都地铁诬告案完全可以当做中文社交媒体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看,因为它开了一个重要的先例:
受害者追风小叶经过两三年的不断上诉和发声,居然成了一个中等网红。他会在视频里发广告,甚至直播带货,直播间人数多的时候能上千,完全可以当成职业来做。

以前如果有公共事件的当事人这么玩流量,肯定会被认为作秀、炒作,居心叵测,

但现在舆论氛围完全转变了,男性群体极少指责他,他也有了一批固定的粘性极高的粉丝群体,
说粉丝有点不恰当,更严谨的是「支持者+声援者」。几乎所有视频点赞都是大几万,每部视频传播量预计在几十到上百万,影响力算相当大的了。

这也是一种对冲,过去更多的是以女性为主,比如靠离婚段子和吐槽前任,靠婚恋中的受害者身份唤起共鸣,当了明星网红,去讲脱口秀上综艺节目,并以此谋生,

那自然迭代出对立面的性转版网红出来,这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必然规律:只要有市场空白的诉求,就一定会有对应的供给产生。所以追风小叶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

既然有些人因为害怕或担忧婚姻,去追捧离婚或单身人设网红,
就会有人因惧怕被诬陷、不愿被贩卖赎罪券、或厌恶舆论的不平等,而去支持勇敢为自己发声的诬告受害者。

这就是追风小叶最大的价值:不要怕抛头露面,只要自己行得正,就应该理直气壮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追风小叶是第一个这么做的男性网红,而且提供了一个模版,
他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而且无论判决结果如何,地铁诬告偷拍事件的意义已经完成:标志着男性尤其年轻男性群体的「进步」。
众所周知,进入后现代时期,以往的舆论、媒体、电视综艺等等平台,都在不断强调女性的权益,号召男女平等,这当然是一种进步,

然而有些议题却开始矫枉过正,甚至有给对方群体发放赎罪券的趋势,鼓吹XX原罪论,动不动让群体反思然后通过让渡利益而赎罪。“即便被诬陷你也得接受”就是赎罪券的一种形势。

过去的年轻男性会被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束缚,觉得小事情即便受点委屈,也不能斤斤计较,否则就是小家子气、不像个爷儿,

但现在完全不同了,经过一系列热点事件的洗礼后,男性也会跟着一起进步,也学着用后现代的、崇尚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自我尊严的方式去处理事情,接受不了半点委屈。

某种程度说,这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两性的平等。

一方面,如果你觉得受到了侮辱凝视或怀疑图谋不轨,就可以控告,没问题;
另一面,要是我觉得控告是有意诬陷,并造成了精神伤害,那当然可以反诉,把事件扩大,以自证清白。

追风小叶唤醒了年轻男性群体的这种「觉醒」意识,敢于抛弃掉过去的束缚,

这种对等地位,并不是性别对轰,其实同样对女性有利,或者换句话说,对于所有正常人都有利。

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也不错冤枉一个好人,两者本就是辩证统一的存在。
91
李小粥的茶水间
3月前
为什么我们必须不断问责杨X媛的诬告行径?
因为很多人容易忽略一个可怕事实:现在虽然舆论反转、全网声援肖同学,
但这一切的拐点,却源于杨X媛这位作恶者自身,是她“帮助”了事件反转。

我们先看整个事件来龙去脉:
杨X媛诬告,肖同学被处分网暴,身患抑郁亲属病亡,肖母申诉一年无人问津,杨X媛毕业后继续上诉法院(期间不停发表猖狂言论),法院判决无罪,网友愤怒深扒论文并扩散判决,舆论彻底反转。

看完这个路径,会不会背后一凉,
如果杨X媛毕业后,收敛一点没去上诉,而是“巩固战果见好就收”,那她就是大赢家:猎巫成功+保研出国赌博。而肖同学一家继续背负骂名,几乎没有逆袭可能,
没有这次反转舆论,难道校方会某天突然自查旧案然后主动纠错?

再说难听一点,正是杨X媛的得寸进尺的猖狂性格,才让事件有了逆转,才让法院下场正本清源。“受害者还得感谢作恶者呢”,太过讽刺。
再进一步,
肖同学如果没有从小得皮肤病,只是突发痒痒?那又增加了自证难度。

这就是被被诬告的肖同学们的困境所在:想要澄清冤情,还要一系列前置条件,成本巨大、损失已无法挽回、收益极其有限。
而诬告者,一开始就低成本换高收益,只需要拿着手机对着受害者裆部拍两个小时,写一篇小作文即可。而收益,也许只有杨X媛自己才数得清了。
144
李小粥的茶水间
3月前
武大被构陷的男生的经历,再次论证了无论男女,那些落后的传统刻板教育观念必须更新,尤其要摆脱「息事宁人」「退一步海拓天空」的弱者心态,否则迟早吃大亏。

比如男生母亲提到从小教育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异性有矛盾时多谦让点。这话如果倒回去20年没毛病,但放到今天就是巨大的风险隐患。

这也能解释图书馆诬告案初期,一个离谱的细节:男生一开始在女生的诱导下写了封道歉信,内容居然是对偷拍的道歉,但女生控诉的不是偷拍,而是拨弄下体行为,
“你没有拍我,为什么要写拍我了”,
后面两人“协商”了一下,男生才改写成了骚扰...

这剧情放喜剧片都是经典笑料,但却成了一个悲剧的注脚。

因为说明这男生在整个过程中,脑子一团浆糊,根本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危险,
他潜意识里可能还以为是在童真的小学时代,和同桌打闹了下对方假装哭了后,以为赶紧道歉哄哄对方就会结束重归于好呢。

所以一定要教育孩子,自己没做过的事,就是没做过。而且自己没有任何举证责任,要摆脱自证陷阱。

今天的环境下,
一方面当然要鼓励女性面对恶意时,勇敢站出来,有理有据的指控和维护权利,这已经成为共识,
另一面,也要鼓励男性理直气壮的拒绝诬告和构陷,

这两件事其实本质也没区别。说到底,无论男女,面对外界的不公对待时,都不要唯唯诺诺,更不要让渡自己的权利,以维护表面虚假的和谐。

过分的善意,以及面对矛盾时习惯性的退后忍让,也许只会激起恶人的兴奋劲,让TA们感觉眼前的猎物毫无抵抗之力,而更加诱人。
191
李小粥的茶水间
3月前
很多事件对比起来看,就很有意思。
2023年武大发生所谓图书馆性骚扰事件,热度极高,一点不输前几天的大连工业大学。
当时某武大男生被指控在图书馆冲着女生拨弄下体,进行“隔空性骚扰”,小作文瞬间引爆舆论,上百家媒体跟进声讨,
虽然武大一开始调查后并不认可骚扰行为,但后续顶不住舆论压力,还是给与记过处分,

2024年女生毕业后,再次起诉性骚扰,直到前几天法院正式判决,彻底否认性骚扰。
真实情况是,男生自小患有皮炎湿疹,同济协和等5位专家根据视频以及综合证据论证其在挠痒,并不是所谓性骚扰。

虽然事件盖棺定论,彻底反转,然而就如大部分热点事件一样,反转结果因为没有任何流量密码,没什么人关注。

更令人遗憾的是,被诬陷的当事人目前整个家庭都陷入极大困境,男生的家庭信息被开盒网暴,患上了病理性的严重抑郁,母亲在为撤销其处分而到处奔波,男生有长辈因事件打击而离世...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2年前发生的,如果换到现在,被诬陷者肯定会获得更好的境遇。因为今天的环境下,别说诬告虚假的性骚扰了,
即便是坐实的性道德丑闻,人们都会对校方通报里是否实名、是否尊重隐私的细节进行追问。

而武大当初那么草率的做出处分决定,现在法院判决直接打脸,也十分难堪,考验着一个名校到底如何坚持真理和原则。

最后,幸好这位被指控这有自小皮炎的医学证明,
如果没有病症,只是发痒随手一挠,就被有心人士拍摄所谓罪证后续进行诬告,一两篇小作文就社死被单位处理,那才是防不胜防。

这类所谓的骚扰指控事件,尤其是在高校,正有逐步提升的趋势。
1711
李小粥的茶水间
4月前
#谨防脱口秀滑向性别对立的泥潭#这是浙江宣传官方给的标题,业内人士都知道浙宣在全国是有独一份影响力的。
标题里用的「谨防」和「泥潭」也是有尺度的,还没到「深渊」的地步。

脱口秀虽然同为喜剧形式,但和我们本土的小品相声不一样,说直白点,其基因就带有浓厚意识形态,是有价值倾向输出的。看几场国外脱口秀就知道他们的话题都是什么。

所以别看这几年脱口秀喜欢聚焦性别议题,前几年人家的胆量和“愿景”大的多,早几年中文脱口秀那群翻车的演员们,出事理由大多也是根本原则立场上的偏差,
比如笑果的HOUSE冒犯子弟兵,邱晨和她的某些朋友是和港X混在一起,还有拿海外某些基金会经费的,都是坐实的证据。
这群人,和今天活跃在台面上的脱口秀节目的策划团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的脱口秀,主打性别对立的流量密码,也是退而求其次了。

不是说不能聊性别议题,而是得分清楚,
哪些人是客观的基于事实调侃的、输出正面积极的价值观的、为了实现男女平等的,
哪些人是极端的、宣扬仇恨的、违背正常道德三观的、只要特权而不要责任的、把女性观众当凯子和钱包的。

如果后者越来越多,那么浙江宣传的批评就只是开头。
02
李小粥的茶水间
4月前
今年的脱口秀扎堆男女矛盾,震惊眼球的直白热搜标题一个接一个,根本没啥稀奇的,年轻观众还是见的少了,这才哪到哪。
从2014年第一季《奇葩说》开始,布局就开始了,从早期的职场婚恋交友等话题,过度到后期,开始对比个人和集体主义,甚至出现解构集体主义的议题,夹带西方所谓进步元素的私货内容越来越多,

甚至细看选手和评委,也都能发现呈现高度一致性。同样的立场主张,同样的外在特质,同样的价值取向,非常契合“奇葩”名字。

这是十年前发生的事。再看今天的脱口秀,这种一致性的议程设置、和选手特征,包括营销宣传手法,没什么变化。

唯一的变化,只是议题变成了男女话题罢了。这也是市场选择,
毕竟男女话题既有流量密码、被冒犯主体又不具有威胁性,是处于安全区间的,可以供节目策划团队尽量享用的阶段。

当然,市场选择也会有市场规律的弊端,
过去是供不应求,先来的可以迅速占据生态位获得红利,比如杨笠,

今天是供需平衡,演员要想办法去找前任没找到过的矛盾,表情预期再夸张一点,话题和台词再大胆一点,才能竞争过同行竞品,

而未来,或者今天已经有苗头的,是瞄准男女话题的演员们已经供大于求,他们为了喝口汤,就必须再进一步,再极端再赤裸再直白一点,直到触摸到某个包括目标女性受众都无法接受的集体底线,
然后戛然而止。

只是遗憾的是,这种发展趋势下,那些真正为了两性平等的,理性争取权益并承担责任义务的,希望弥合不同分歧并推进和谐友善氛围的人,
反而会因为不够吸睛、不够“忠诚”而被淘汰。

这个进程下的被冒犯群体虽然没啥威胁性,但也会反击。所以今年堪称性别的回旋镖初始年,各种魔法对轰开始。甚至对轰本身也是市场选择,被冒犯群体的需求被压抑久了,当然也会有特供产品出来。

有些商家精明一点,两边的市场一起吃,都是有可能的。
22
李小粥的茶水间
4月前
为什么我们要坚决反对给大连工业大学李同学冠以「受害者」头衔呢?
因为这会带来非常严重的魔法对轰结果,并摧毁多数人朴素的道德共识。

李同学不仅是出轨洋人那么简单,她是知晓那些辣眼视频的拍摄的,
如果我们允许她成为受害者,
那南京红爷的房客们,有的还是单身(不存在出轨),大部分还是被偷拍(被动上镜),就更有受害者的资格了。
这简直离了大普,也是在侮辱真正的出轨和偷拍的受害者。

有些奇葩总觉得,只要打着自由的旗号,再加个不要围剿XX群体的情绪buff,就可以无视任何基本常识,
可一旦产生这种道德滑坡,所有性道德和廉耻心都会彻底消失,
什么出轨,滥交,甚至不雅视频的肆意传播,都能被各种角度的洗白。

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任何正常人,甚至包括那群贵物们的亲友和父母们,都绝不会认可这样的价值观。

李同学的错误,是否应该以开除为代价,这是一码事,
但她绝不是受害者,她的出轨行为和不恰当的交往,都是不可否认的严重的道德瑕疵,
这个共识,不是在围剿谁,

反而是在保护我们大多数正常人,尤其保护正常道德观的女性的权利。

这也不是性别间的争议,
而是我们多数正常人,和那群秉持极度扭曲性开放观的后现代贵物们的矛盾。
1811
李小粥的茶水间
4月前
很多人难以接受的是,大连工业大学出轨外国人的女生的隐私权肖像权,
和红姐房客的那一堆男人们的隐私权肖像权,是同一个权利。

不能对侵犯其中一个拍手叫好,
对侵犯另一个时又哭天喊地。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