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浅仓南2010
176关注7k被关注42夸夸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置顶
浅仓南2010
2年前
有即友和我说,觉得自己个子不高,长得一般,家里条件也没有很好,觉得自己起点很低,很自卑。
我把这张照片发过去。
回复说:你还有我起点低吗?
照片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拍的,坐在我前面的是我爸妈,身后是我家,我结婚后第三年才搬家。
我家在大别山最深处,整座山里只有三座人家,其中一户就是我家。
小七第一次去我家的时候,他拎着两瓶酒一箱奶,我领着他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啊走啊,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
他虽然嘴里没说啥,心里一定在嘀咕:行路难哪有讨妻之路难。
但这也不耽误我长成现在这样一个客观开朗愿意分享与给予的人。
一点不为贫穷而又孤独的童年感到难过,那是我们人生最善良的底色部分。
况且,一切终究变好了不是。
21321
浅仓南2010
1天前
我还记得很多年前,大概是2015/16年。

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失业这个说法,那个时候合肥的外卖行业才刚刚开始兴起,点外卖的人不多。
我有个当时的好朋友从外地裸辞回合肥,很久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天他和我说,他的亲哥哥(当时已经在合肥买房定居)居然和他说:你要是实在找不到工作,你就去送外卖吧。

他和我说的意思是,当时他真的很生气也很难过,感到自己被侮辱了,自尊心很受挫。
他和我同届,毕业于安庆师范大学。
当时在我们看来也确实是这样:“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会跑去送外卖呢?”

可谁能想到几年后的今天,高学历的外卖员已经如此普遍了。
100
浅仓南2010
1天前
朋友做中介的带看租房的时候,经历了一件很费解的事儿。
租客是一个从上海搬来合肥租房的女股民,对方40多岁,单身,专业炒股,每过一段时间会换一座城市生活。

租的是一套8000块钱的房子,在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段,比较高端的小区,她一个人住。
一般中介带看房是不需要给客户搬家的,但是这个姐姐就给他打电话说让帮着搬家,到现场一看,姐姐果然职业炒股,光电脑显示器就有7台。

搬家结束后,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这个小区比较特殊,开发商交付的时候,有一整面墙的PVC管道都在墙体内部,里面包括暖气的之类的,所以千叮咛万嘱咐,这面墙千万不能钉钉子挂画之类的。

因为这个墙面损坏的结果是不可逆的,所有的中介都知道,所以看房时他介绍了一遍,签约前讲了一遍,签合同时因为合同里有约束,又讲了一遍,最后搬家时他又提醒了一遍。

在前后强调4遍的情况下。
入住的第二天,她钉钉子了,也果然把管道破坏了。
因为她要挂一副巨大的画——
是她的个人写真艺术照。

因为这个事情的影响太大了。
中介无法也千万不能介入,现在房东在跟她battle赔偿金额。
190
浅仓南2010
2天前
今天天气不好,阴雨绵绵,我还是试了一下Findx7 U的长焦,有几张是13pro拍的。
230
浅仓南2010
2天前
哈哈哈,拥有了一部95新的OPPO find x7 U,512G,还在质保期。
才2500。
终于可以体验长焦了!
是小七淘来送我的,就算二手的也很感动,得花多少心思精挑细选慢慢挑,才能淘到一个满意的啊。
200
浅仓南2010
2天前
昨晚我试图快速降温的酒
忘在冰箱冷冻室了
直接冻炸了,整层碎玻璃渣子,我清理了20多分钟,清理的过程中我居然萌生了一种:不如试一下冰渣子什么味儿呢?
又想哭又好笑
140
浅仓南2010
2天前
这两天我的世界观遭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
一是在给有阵子没联系的朋友打电话,得知他被裁一年了,现在为养孩子和还房贷,已经送了半年外卖。

昨天我给他打电话的时候,是34度,那还不是合肥最热的时候,最热的时候得近40度,我不知道这样的天气他要怎么扛。
心底涌起一股心酸,也许我和朋友们在薅淘宝9块钱一杯的精品咖啡羊毛的时候,我的小伙伴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挨个小区街区门店穿梭着……

而今天,应朋友邀约作为一家VISA的联名卡的合作商户,我参加了一个会销活动。
在他人口中得知她去年做这个项目赚了1000万。

我们在哼哧卖产品,可能几箱酒折腾一下午,忙活一晚上的时候,他们在做的是商业模式。
把这个叫做“玩”。

世界的参差,是我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认知鸿沟,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而是社会的各个层面。
富有的人拥有更多的资源与机会,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自信心,贫穷的人没有了事业的锚点,如无根之萍。

想要送外卖的小伙伴可以多赚一点钱,8000 9000 10000
但又怕他将此作为职业的终点。
71
浅仓南2010
2天前
我们要出去玩儿啦。
努力工作好久,终于可以出去撒欢儿了。
150
浅仓南2010
3天前
我们的小教学点,昨天迎来了两波客户一波同行,慌乱中我们发现我们的硬件设施完全不够。
今天只好把家里的椅子先带一把过去。

在接触客户的过程中,我发现各行各业都能汲取到很多的经验与智慧,比方说昨天父母陪同来咨询的大二男生。
他的点其实非常明晰:基础差,父母重视教育。

因为我现在的工作,涉及到两个行业的交叉,葡萄酒的产品和教育的产品。
一个是非刚需,一个是刚需。
我发现在这个过程里面,我的思维容易被葡萄酒这个产品所僵化,在过去推荐葡萄酒产品的时候,我们讲究的是极致的性价比,既要有产区,又要有好的颜值,还有好的口感,优质的品种,甚至更好的园子,最后最好还能便宜一点。
但教育产品是完全要卡住用户的痛点,用户所要追求的也许不是一个极致性价比,而是能不能去解决他实际所面临的问题,因为全日制专升本有且只有一次机会,对基础差的学生,报机构,不是锦上添花。
至少像这样一个父母陪同过来的孩子,他更在意的是能不能提升他的成绩。到底能不能上岸,如果不能上岸,会有什么样的退费政策。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方面我们还缺乏专业能力方面的自信,另外一方面就是先入为主的去判断客户,觉得一定是低价的产品,客户更容易被打动。
像这样一个3+2的学生,他的核心问题一定是想要的是一对一的辅导,更多的课程。
真正意义上能为他带来提分的东西。
这才是报名机构的初衷呀。
我们却忽略了。

所以真的很遗憾,有的时候在做一个行业的起初一定会损失很多客户,有些客户甚至是优质的。
我在做葡萄酒的起初,也丢失很多客户,那些客户也同样优质。

希望这些经验,对大家能有用。
120
浅仓南2010
3天前
南姐还是猛,从昨天还不知道怎么才能进校园(需要人脸识别)
到今天已经坐在学校食堂喝蜜雪冰城。
就是怎么说呢,生活中所积累的种种好人缘,在关键的时候总会助你一臂之力。
40
浅仓南2010
4天前
越来越不懂这个世界了。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