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壹心理上做了一次心理咨询,体验非常糟糕。不评价咨询内容,每个咨询师的风格、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但是咨询过程让人感到冒犯。我是预约的 11点,50 分钟的咨询时间。我10 点 50 到达,敲门之后,告诉我还在上一个咨询,让我等了 10 分钟,11 点准时开始。然后在 11 点 57 的时候结束。结束的过程特别糟糕,正当我大谈特谈,掏心掏肺的时候,她突然说: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在这里。然后起身,我感到特别的难受,说了一句:这么突然的吗?然后她就说她 12 点还约了个咨询,说我来的时候早来,现在又赖着不走,说我没有边界感。
我还在咨询的情绪里面没出来,觉得特别的难受,没有当面跟她说。出去之后缓了几分钟觉得越想越气,于是在平台上给了差评。
第二天咨询师给我打电话,给我解释一通。表达了几个点:
1. 她否认说过「我赖着不走」这句话。并说这是我的感受,不是事实。这种细节性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去论证,我也不跟她去探讨。
2. 说我「没有边界感」,是因为我是单次咨询,希望多给我一些反馈,但是我接不住。听到这里有种「对不起,怪我对你太好了」这种感觉。
3. 我建议她在咨询过程中提醒下时间,不要很突兀的结束这场咨询。她回复到有人提醒时间会生气,而且说墙上有个钟。
总的来说我并没有感受到她认为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反而是冠冕堂皇的找借口,于是我问她,打电话来的诉求是什么。她 blabla 说了一堆,说差评对她影响很大。我想结束这场对话,就顺着她说下去:我去看看怎么删评论。但结束之后我并没有删评论。
第二天她又打电话给我,当时我在忙其他事情,没有接到,后面看到了我也没有回。没过一会,她给我留言:你心安就好。
目前看来,事情应该到此为止了。跟朋友们聊过这个事情,大家都觉得心理咨询师的口碑就是被这类人搞坏的。这次经历让我想了两个问题:
1. 一些事实性的细节,如何论证?比如,她说她没有说过「我赖在这里不走」,但是我明明听到她说这句话。我不知道如何反驳和论证。
2. 其实我平时买东西啥的几乎不评价,这次给个差评反而让自己更闹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消费者可以勇敢给差评,不受后续的骚扰,也让咨询师/商家有回复表达的权利?但仔细想了这个事情好像无解,因为矛盾是天然存在的,尤其是这种精神消费类产品,每个人的感受差异都很大。
顺便说一个产品经理视角的一个细节。壹心理的点评,「最新评价」的排序逻辑,是按照五星倒叙之后,再时间倒序。也就是说你会先看到五星评价,然后翻到后面才看到 最新 1 星评价。产品经理出来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