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不吃皮蛋的鱼丸
150
关注
97
被关注
1
夸夸
即刻碎碎念💤
不吃皮蛋的鱼丸
10天前
藤藤子: 认真看了李新野的《人妻约会指南》,感触挺多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让18岁的闺女读一下。 李这种清华本科、麻省硕士,高智商、高学历,且多金、人设光鲜的男人一旦对女人下手,慕强的女人是很难看清他的本质的——高度疑似自恋型人格障碍+恐惧型亲密关系+轻度反社会人格。这类人格特质的人在亲密关系真正展开前非常有魅力,深入相处后就会展示极度冷血残酷的一面,他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伤害他人的行径合理、合法,甚至有益他人和社会,并且有一套看上去强大的逻辑来自洽和说服他人。 李的父亲是地产商,小学还是中学学历,靠政商关系做生意发财,现在在牢里。李母是李父发妻,很早就被李父抛弃。李父男女关系混乱,被二婚妻子背叛且瓜分了不少资产。 其实这是很多地产商家庭的原型,区别在于父亲和原配是否保持名义上的婚姻关系而已,李的PDF中有很大篇幅描述自己的原生家庭,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病理学样本,清晰地展示了这类原生家庭养成的的孩子的心理特质成因。 前几年和一个北大系的投资人聊天。谈到我在地产黄金十年来临前,从房企高管的位置上裸辞,他说我的发展缺乏规划和连贯性。 我对他说,当初误入这个行业,一做十年,但一直不喜欢,觉得这个行业缺乏社会价值,不想成为这个社会利益链上共同业力的一环(这是年岁渐长后的哲学领悟,当时看似自毁前程的离职只是直觉驱使)。 其实我不是佛教徒,只是对佛学感兴趣,该投资人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但他说:“如果谈到人类共业,那基本就没有什么好谈了,因为不管如何,我们始终都是人类业力的一环。” 当时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否对,但这几年大量地产商及子女破产、入狱、逃亡,鲜有看到李新野这样还站在食物链的顶端的,但,这种内心充满仇恨的人生在我看来还是很悲凉。从家族动力系统来看,家族对后代的人生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现在我觉得那个投资人说得并不对。 我们始终是人类业力一环,但不意味着当你意识自己参与的业力不好,就不要从这个业力中退出。不作恶这个普世价值,始终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人生价值。
0
0
0
不吃皮蛋的鱼丸
15天前
ima小助手: 👂听说,最近很多人在求ima「任务模式」邀请码? ima2.0上线,很荣幸收到了大家的热情和关注! 今天是腾讯27岁生日,小助手也为即刻的朋友们特别申请了一批ima「任务模式」邀请码,送给一直支持ima的朋友们❤️ 🎁领取方式 关注“ima小助手”即刻账号,评论本条内容,我们将在评论区送上邀请码! 数量有限,大家快来~(也期待即友们体验后在即刻分享你的使用感受呀)
0
0
0
不吃皮蛋的鱼丸
1月前
广屿Ocean: 给当下普通人的4个财务避坑指南 当下的投资市场有点复杂 —— 黄金和白银等一众贵金属疯长,美股不断新高,ai被质疑循环投资泡沫不小,比特币刚又爆仓 对于普通人来讲,该怎样投资才能避免“追高踏空”,能让自己辛苦攒的钱跑赢通胀且不会踩坑?这篇我想结合著名投资人李蓓在去年10月写的文章,谈谈我的看法… 这篇发布整整一年的文章,今日再次重读可谓常读常新,我认为是在近年看到的经济金融分析文章中,很难得做到了对普通人讲大白话而且极具实操性的,(我觉得作为北大科班出身的投资人,她还是具备了相当的人文情怀) 更重要的是,一年前年我按照文章中的观点,选择性进行了一些操作,一年后回看,建仓的基金确实稳稳的拿到了不错的收益且波动很小。以下: 一,普通人不想当韭菜要避开4个大坑 1,高位追热门,被游资割 游资(指在市场上相对快速交易,寻找短期机会炒作,以获取高回报的团体)低位买入,把一个家公司拉高炒热,然后联合各种所谓媒体、小作文、业内专家,有的甚至联合大股东配合发公告制造概念,等你高位入局了,他们就高位卖给你 对此建议你“非必要不参与”,非要参与的话,记得买蓝筹(指在其行业内占有重要地位、业绩优良、红利优厚的大公司)和央企 (我个人就是从来不碰个股,只买指数,而且建议对普通人来讲,就算碰,也谨慎碰哀股里的个股) 2,追热门行业,被产业资本割 某些公司可能质地的确不错,但公司的估值也拉得很高,超出了合理水平 你觉得行业好公司好就高位买进去,结果大股东高位减持卖给你,或者在高位增发新股票卖给你(所以巴菲特说了两句话,吃了要买好公司,还要注重安全边际——买的足够便宜) 对此建议你“非必要不参与”。非要参与的话,记得买低估值比如低于1倍PB(PB值越低,意味着股票价格相对于公司的净资产越便宜)的国企。因为对国企来说低于净资产是没法减持的。还有买高分红的(指公司将利润回馈给股东) 3,追涨杀跌,频繁交易 即便你买的都是好公司,公司中长期的表现也不错。但最后因为交易手续费,并不赚钱 所以你最好买一篮子公司,或者直接买ETF(指区别于单个公司,监控某个市场整体表现的基金),并长期持有 (我个人就强烈建议普通人只投指数,不碰个股,享受市场整体收益,避免过高风险,我也是这么做的——你只需要享受慢慢变富) 综上,总结普通人理财的几个关键词: 非要买的话买蓝筹和央企、买低PB高分红的、买一篮子公司或ETF(如果再加上一个就是不要一次打光子弹,而是长期定投避免买在高位) 二,你要有一个优秀的公司名单 在文章中,李蓓直接给了普通人一个统计的名单(不代表她推荐任何一家公司,单纯指统计结果)—— 市场中剔除掉亏损的,剔除掉50亿市值以下的,按PB排序,排在前50位的公司(附在评论区) 如果你想在市场中获得收益又不想有太大风险,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这个列表里面挑股息相对高的,你看着顺眼的,挑十几个组成一个篮子 这个篮子并不一定会跑赢热门行业,并不一定有特别高的收益,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普通人,是相对安全和稳的,定投长期持有,大概率可以实现超过理财产品的收益 三,对普通人最简单的一个办法,直接买ETF (这是我一直实操且强烈推荐的) 按照第一条给出的建议“买蓝筹,买央企,买低PB,买高分红”的几个关键词,比较匹配的两个ETF是 —— 央企红利ETF,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我就是买的其中一个) 挂钩这两个指数的ETF分别有好几支,由不同的基金发行,避免广告嫌疑,你可以自己去搜 以上,这篇文章总结下来你会发现,虽然没有建议和直接给出任何买入的公司,但却是我认为对于年轻人最靠谱且安全的财务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
0
0
不吃皮蛋的鱼丸
2月前
鸠摩小虾米: 我每次一提结婚生孩子的事情,评论区就一定会出现:不结婚不生孩子啥事没有。 真的,每次我看到这些评论我真的头疼。本来就想当没看到的。但是这样的评论真的太多太多了。 这一看,以前做题就是不行的人。你但凡接受义务教育,做题能力强点,你就不会用这种解题思路。 你会发现,结婚这个词是妖魔化的。过于神圣,也过于妖魔化。 一方面,过分且完全没必要去羡慕别人的婚姻。一方面,完全妖魔化婚姻。 今天,就好好唠一唠,评论区常常出现的“不结婚不生孩子啥事没有”这句话,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结婚是个中性词。它就是中性选择。它就是指两个人,在经济上的bonding被法律承认了,可以在社会道德无负面负担的情况下,一起生个孩子。 它就是是中性的词。 本质上,跟合作开公司没区别的。 本质都是契约。 你的结婚证,就是你的营业执照。婚前财产,就叫初始股份,婚后财产,就叫合伙期间收益。 夫妻共同财产,就叫股东共同出资。 从法律上,它就这么点事儿。 只不过,婚姻复杂点,因为它被赋予了情感。谈情感的原因也挺简单的其实。 因为它必须要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这个特殊的公司,需要稳定点。别三天两头解散了。 因为公司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上的盈利,婚姻的目的,是为了社会最小单位-家庭的稳定。 但是本质上,结婚跟合伙开公司没啥区别。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就是你跟你的合伙人,分开的阻力更大。所以要讲究情感bonding这个地方。 我用开公司的思路,跟你捋清楚结婚和生育到底是什么。 你单身,就是一个人开个公司。你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 你结婚,就是找个人开个公司,你的目的还是为了盈利。 单身好还是结婚好,就是问我:开公司是一个人好还是两个人好? 答案:要看! 因为你必须要知道你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有的人,ta一个人就很强。啥事都自己搞定,出资财务供应链拓客运营风控,全是你一个人。 结婚,就是你多个合伙人。 有的合伙人,很强的,那就是强强联合。结婚就有它的好处。 有的合伙人,就是过来给你添乱的,那这个破婚还不如不结,对吧。 这就解释了,你要么不结婚,但是你一旦结婚了,你俩必须一致对外,必须一致对外,一起去创收。 这也就解释了,千万别跟合伙人内斗。内斗都是两败俱伤。 有的人结婚,真的天天就想着怎么用合伙人身上薅点利益下来。那也就是说,你开公司,一开始就没奔着公司盈利去,你一开始就是奔着去薅你合伙人资源去的。 那你说,这公司能干下去么?迟早要黄。 如果你合伙人特靠谱,你俩一致对外,你搞出资,我搞运营。你搞拓客,你搞风控,想方设法把外面的钱变成公司资产,那你是很轻松能实现一个人开公司做不到的事情的。 如果你合伙人瞎作,一团糟,不仅没法创收,还把你初始资金给造光了,那你这破公司,你留着它干嘛? 如果你俩合伙人,每天外面的资源一概不去获取,天天就想着怎么薅对方的资源,那也不是不可以,你就去慢慢斗吧,有多少能力拿多少给自己。曲曲不就天天教女孩子这些么。 为什么家庭就必须有主内主外这么一说呢,因为一家公司要活下来,拓客也好,风控也要好。有外勤销售,也有内勤行政。你俩都搞外勤销售,公司蜘蛛网都积累起来了;你都要内勤行政,公司就没有现金流。这就是主内主外的本质。 但是,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开公司容易黄。这倒是真的。 如果大环境导致开公司容易黄,你明确不是开好一人公司的那块料,你只能睁大眼睛,好好选一下合伙人。 你别阿猫阿狗随便给你介绍一个潜在合伙人,就风风火火赶紧去开公司了。 那你不黄谁黄呢。 一家公司运营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种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 但是你的解题思路不是:“那我不开公司不就得了么?” 如果你没有经营一人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这不是问题的解题思路。 好,那么再来说说生育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涉及到生育,婚姻的本质就变了。 生育,是你司的产品。 但是这个产品比较特殊,是其中一个合伙人,要付出最大的成本。 而且,是持有公司重资产。 这个产品的工厂建设-产线搭建-合规-资本性风险-原材料能源-产线运维-供应链和采购,重要的,还有机会成本,因为生理构造的原因,只能从一方股东出。 另一方股东,出了原材料的一小部分,然后做一些运营辅助。机会成本小了很多。 但是,俩股东,获得的东西差不了太多。甚至B股东还享有冠名权。 也就是说,你一旦在重资产上投入,你就没啥回头路了。 双方股东,一下子投入产出比马上就有差别了。 那为啥要持有重资产呢?写在基因里,基因驱动+社会驱动+经济驱动+心理驱动。它很难避免。 也就是说,市面上很多公司都在持有该重资产,你不持有,你就需要有公司自己的独有的创业思路。你不从众你一时半儿甚至想不到还能干嘛。 另外,最重要的,它很多时候写在公司的基因里,不是你能控制的事情。 我是基因的奴隶,你是基因的奴隶,公司也是基因的奴隶。 持有重资产的好处: 长期稳定性,强迫公司继续运营并持续获利; 稀缺性和不可代替性; 长期收益潜力(情感红利,经济红利,社会身份红利); 抗波动能力强 坏处: 高投入,沉没成本极高,没有退出机制; 流动性差;公司现金流不够; 风险集中,回报不确定; 管理复杂度高; 你说一家公司要不要持有重资产呢? 答案也是一样的:要看。 如果你们家公司现金流稳定、长期主义、抗风险能力强,那就完全可以持有重资产,把它当作长期护城河,持有重资产能带来长期稳定感和独特回报。 如果你现金流还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也不强,那么你在这个时候,去搞个重资产,它是有风险的。 一家公司要不要持有重资产,取决于它能不能扛得住沉没成本和长期运营压力。 但是你的解题思路依然不可以是:“那我不搞重资产不就啥事都解决了么”。 这就是评论区这些“不结婚不生孩子就啥事没有”,它就压根不是解题思路的原因。
0
0
0
不吃皮蛋的鱼丸
2月前
野生粽子yeah: 没开始跑步时,我对跑步最大的误会,是以为它伤膝盖。 跑起来才明白,一个想一直跑下去的人,力量训练反而是必备。不做,迟早会伤,也就跑不下去了。 能持续跑的人,身体往往处在一种“健康循环”里——不是从不受伤,而是靠力量撑住了那股“可持续的劲”。 膝盖也是一样。伤了不是不用,反而要适度用它。“用进废退”,不用才真废。长期跑步的人,膝盖往往更“强悍”,生活中爬山、徒步反而不容易受伤。 回头看,新手容易伤,常常是因为——太想跑了。 跑步的正反馈来得太容易。我第一次跑,不管心率,一口气干了十公里,发现自己还能跑。那种突破认知的感觉,特别上瘾。 有了第一次,就想要第二次。但我很快撞了墙:心率。 开始控心率跑时,我只能在快走和超慢跑之间切换,很沮丧。但硬着头皮跑过三次、五次……正反馈回来了。从10分配速跑进9分、8分,新手期的进步,就是这么直接。 慢慢地我懂了,跑马拉松不是每天堆跑量、到赛场上硬扛,而是以完赛为目标,一点点“攒”出来的。 这个“攒”的过程,彻底刷新了我对跑步的认知: 原来,心率不只是一串数字,它是身体最诚实的翻译。那种“快走感”的慢跑,恰恰是身体最燃脂、最练心脏的“有氧区间”。而以前跑到喘不过气的“自虐”,身体其实在消耗糖原、堆积乳酸,早已掉进“无氧区间”。 累不累,也不只是感觉,更是有迹可循的“训练压力”。手表上“有氧训练效果3.0”,告诉我能力实实在在提升了;“恢复时间12小时”,则在提醒我今晚得好好睡。以前觉得“累就是练到位”,现在才明白,那也可能是“练过头了”。 跑步的力量训练,练的是“怎么用劲”,不是“有多大劲”。它不追求你蹲多重,而是练屁股、核心和单腿稳定,目的是跑累了姿势不走形、膝盖不内扣——就像给身体装了“自动稳定系统”,这是跑不伤的硬件。 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一件事:学会保护自己,如何不受伤地一直跑下去。 而所有的保护,都源于尊重身体的系统。 “慢”下来,有时候是为了更好地“快”。这不是妥协,是策略。 控制心率,是尊重身体的节奏,而不是拼意志力。身体知道什么强度对它最有效,你要做的,是倾听。 有氧基础就像盖楼的地基,轻松跑就是默默打地基。你看不见楼迅速长高,但它决定了最终能盖多高、多稳。 比赛不是训练的重复,而是所有训练成果的“集成发布会”。你的速度、耐力、力量,会在那一天被完美整合调用。 真正的强大,来自于均衡的系统——心肺、肌肉、神经、营养……别死磕单一强项。 现在,跑步对我来说,每一次突破的兴奋还在,但它像登顶时那阵开阔的风景。而我更着迷的,是向上攀登的整个过程——用智慧而非蛮力,把自己一点一点理顺、变扎实的那条路。 能一直跑下去,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0
0
0
不吃皮蛋的鱼丸
3月前
《影后》拍得好好,趁着周末把她看完了,台剧又是把我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演员演技好,故事有逻辑 ,最重要的是里面的角色很像人。
私心爱一下周凡,好喜欢杨谨华演得这个角色🥰
内娱这几年拍了很多片,但是感觉大部分的人设都是堆砌起来的,太完美了,没有活人的感觉,真的看不下去啊…
0
0
0
不吃皮蛋的鱼丸
3月前
mark一下!!
今朝恰立冬: 终于啃完了,我心中目前为止今年社科历史类的第一名,估计也不会有书超过了。
0
0
0
不吃皮蛋的鱼丸
3月前
南宁或者广西有即友群吗?
有的话能不能加我一个
2
0
0
不吃皮蛋的鱼丸
4月前
周末加班了两天,真的想创喜人!!!!!!
0
0
0
不吃皮蛋的鱼丸
4月前
昨晚又在妹妹那里炫小龙虾、吃火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