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不吃皮蛋的鱼丸
149关注97被关注1夸夸
即刻碎碎念💤
不吃皮蛋的鱼丸
5天前

鸠摩小虾米: 我每次一提结婚生孩子的事情,评论区就一定会出现:不结婚不生孩子啥事没有。 真的,每次我看到这些评论我真的头疼。本来就想当没看到的。但是这样的评论真的太多太多了。 这一看,以前做题就是不行的人。你但凡接受义务教育,做题能力强点,你就不会用这种解题思路。 你会发现,结婚这个词是妖魔化的。过于神圣,也过于妖魔化。 一方面,过分且完全没必要去羡慕别人的婚姻。一方面,完全妖魔化婚姻。 今天,就好好唠一唠,评论区常常出现的“不结婚不生孩子啥事没有”这句话,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结婚是个中性词。它就是中性选择。它就是指两个人,在经济上的bonding被法律承认了,可以在社会道德无负面负担的情况下,一起生个孩子。 它就是是中性的词。 本质上,跟合作开公司没区别的。 本质都是契约。 你的结婚证,就是你的营业执照。婚前财产,就叫初始股份,婚后财产,就叫合伙期间收益。 夫妻共同财产,就叫股东共同出资。 从法律上,它就这么点事儿。 只不过,婚姻复杂点,因为它被赋予了情感。谈情感的原因也挺简单的其实。 因为它必须要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这个特殊的公司,需要稳定点。别三天两头解散了。 因为公司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上的盈利,婚姻的目的,是为了社会最小单位-家庭的稳定。 但是本质上,结婚跟合伙开公司没啥区别。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就是你跟你的合伙人,分开的阻力更大。所以要讲究情感bonding这个地方。 我用开公司的思路,跟你捋清楚结婚和生育到底是什么。 你单身,就是一个人开个公司。你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 你结婚,就是找个人开个公司,你的目的还是为了盈利。 单身好还是结婚好,就是问我:开公司是一个人好还是两个人好? 答案:要看! 因为你必须要知道你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有的人,ta一个人就很强。啥事都自己搞定,出资财务供应链拓客运营风控,全是你一个人。 结婚,就是你多个合伙人。 有的合伙人,很强的,那就是强强联合。结婚就有它的好处。 有的合伙人,就是过来给你添乱的,那这个破婚还不如不结,对吧。 这就解释了,你要么不结婚,但是你一旦结婚了,你俩必须一致对外,必须一致对外,一起去创收。 这也就解释了,千万别跟合伙人内斗。内斗都是两败俱伤。 有的人结婚,真的天天就想着怎么用合伙人身上薅点利益下来。那也就是说,你开公司,一开始就没奔着公司盈利去,你一开始就是奔着去薅你合伙人资源去的。 那你说,这公司能干下去么?迟早要黄。 如果你合伙人特靠谱,你俩一致对外,你搞出资,我搞运营。你搞拓客,你搞风控,想方设法把外面的钱变成公司资产,那你是很轻松能实现一个人开公司做不到的事情的。 如果你合伙人瞎作,一团糟,不仅没法创收,还把你初始资金给造光了,那你这破公司,你留着它干嘛? 如果你俩合伙人,每天外面的资源一概不去获取,天天就想着怎么薅对方的资源,那也不是不可以,你就去慢慢斗吧,有多少能力拿多少给自己。曲曲不就天天教女孩子这些么。 为什么家庭就必须有主内主外这么一说呢,因为一家公司要活下来,拓客也好,风控也要好。有外勤销售,也有内勤行政。你俩都搞外勤销售,公司蜘蛛网都积累起来了;你都要内勤行政,公司就没有现金流。这就是主内主外的本质。 但是,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开公司容易黄。这倒是真的。 如果大环境导致开公司容易黄,你明确不是开好一人公司的那块料,你只能睁大眼睛,好好选一下合伙人。 你别阿猫阿狗随便给你介绍一个潜在合伙人,就风风火火赶紧去开公司了。 那你不黄谁黄呢。 一家公司运营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种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 但是你的解题思路不是:“那我不开公司不就得了么?” 如果你没有经营一人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这不是问题的解题思路。 好,那么再来说说生育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涉及到生育,婚姻的本质就变了。 生育,是你司的产品。 但是这个产品比较特殊,是其中一个合伙人,要付出最大的成本。 而且,是持有公司重资产。 这个产品的工厂建设-产线搭建-合规-资本性风险-原材料能源-产线运维-供应链和采购,重要的,还有机会成本,因为生理构造的原因,只能从一方股东出。 另一方股东,出了原材料的一小部分,然后做一些运营辅助。机会成本小了很多。 但是,俩股东,获得的东西差不了太多。甚至B股东还享有冠名权。 也就是说,你一旦在重资产上投入,你就没啥回头路了。 双方股东,一下子投入产出比马上就有差别了。 那为啥要持有重资产呢?写在基因里,基因驱动+社会驱动+经济驱动+心理驱动。它很难避免。 也就是说,市面上很多公司都在持有该重资产,你不持有,你就需要有公司自己的独有的创业思路。你不从众你一时半儿甚至想不到还能干嘛。 另外,最重要的,它很多时候写在公司的基因里,不是你能控制的事情。 我是基因的奴隶,你是基因的奴隶,公司也是基因的奴隶。 持有重资产的好处: 长期稳定性,强迫公司继续运营并持续获利; 稀缺性和不可代替性; 长期收益潜力(情感红利,经济红利,社会身份红利); 抗波动能力强 坏处: 高投入,沉没成本极高,没有退出机制; 流动性差;公司现金流不够; 风险集中,回报不确定; 管理复杂度高; 你说一家公司要不要持有重资产呢? 答案也是一样的:要看。 如果你们家公司现金流稳定、长期主义、抗风险能力强,那就完全可以持有重资产,把它当作长期护城河,持有重资产能带来长期稳定感和独特回报。 如果你现金流还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也不强,那么你在这个时候,去搞个重资产,它是有风险的。 一家公司要不要持有重资产,取决于它能不能扛得住沉没成本和长期运营压力。 但是你的解题思路依然不可以是:“那我不搞重资产不就啥事都解决了么”。 这就是评论区这些“不结婚不生孩子就啥事没有”,它就压根不是解题思路的原因。

00
不吃皮蛋的鱼丸
5天前

野生粽子yeah: 没开始跑步时,我对跑步最大的误会,是以为它伤膝盖。 跑起来才明白,一个想一直跑下去的人,力量训练反而是必备。不做,迟早会伤,也就跑不下去了。 能持续跑的人,身体往往处在一种“健康循环”里——不是从不受伤,而是靠力量撑住了那股“可持续的劲”。 膝盖也是一样。伤了不是不用,反而要适度用它。“用进废退”,不用才真废。长期跑步的人,膝盖往往更“强悍”,生活中爬山、徒步反而不容易受伤。 回头看,新手容易伤,常常是因为——太想跑了。 跑步的正反馈来得太容易。我第一次跑,不管心率,一口气干了十公里,发现自己还能跑。那种突破认知的感觉,特别上瘾。 有了第一次,就想要第二次。但我很快撞了墙:心率。 开始控心率跑时,我只能在快走和超慢跑之间切换,很沮丧。但硬着头皮跑过三次、五次……正反馈回来了。从10分配速跑进9分、8分,新手期的进步,就是这么直接。 慢慢地我懂了,跑马拉松不是每天堆跑量、到赛场上硬扛,而是以完赛为目标,一点点“攒”出来的。 这个“攒”的过程,彻底刷新了我对跑步的认知: 原来,心率不只是一串数字,它是身体最诚实的翻译。那种“快走感”的慢跑,恰恰是身体最燃脂、最练心脏的“有氧区间”。而以前跑到喘不过气的“自虐”,身体其实在消耗糖原、堆积乳酸,早已掉进“无氧区间”。 累不累,也不只是感觉,更是有迹可循的“训练压力”。手表上“有氧训练效果3.0”,告诉我能力实实在在提升了;“恢复时间12小时”,则在提醒我今晚得好好睡。以前觉得“累就是练到位”,现在才明白,那也可能是“练过头了”。 跑步的力量训练,练的是“怎么用劲”,不是“有多大劲”。它不追求你蹲多重,而是练屁股、核心和单腿稳定,目的是跑累了姿势不走形、膝盖不内扣——就像给身体装了“自动稳定系统”,这是跑不伤的硬件。 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一件事:学会保护自己,如何不受伤地一直跑下去。 而所有的保护,都源于尊重身体的系统。 “慢”下来,有时候是为了更好地“快”。这不是妥协,是策略。 控制心率,是尊重身体的节奏,而不是拼意志力。身体知道什么强度对它最有效,你要做的,是倾听。 有氧基础就像盖楼的地基,轻松跑就是默默打地基。你看不见楼迅速长高,但它决定了最终能盖多高、多稳。 比赛不是训练的重复,而是所有训练成果的“集成发布会”。你的速度、耐力、力量,会在那一天被完美整合调用。 真正的强大,来自于均衡的系统——心肺、肌肉、神经、营养……别死磕单一强项。 现在,跑步对我来说,每一次突破的兴奋还在,但它像登顶时那阵开阔的风景。而我更着迷的,是向上攀登的整个过程——用智慧而非蛮力,把自己一点一点理顺、变扎实的那条路。 能一直跑下去,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00
不吃皮蛋的鱼丸
2月前
《影后》拍得好好,趁着周末把她看完了,台剧又是把我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演员演技好,故事有逻辑 ,最重要的是里面的角色很像人。
私心爱一下周凡,好喜欢杨谨华演得这个角色🥰
内娱这几年拍了很多片,但是感觉大部分的人设都是堆砌起来的,太完美了,没有活人的感觉,真的看不下去啊…
00
不吃皮蛋的鱼丸
2月前
南宁或者广西有即友群吗?
有的话能不能加我一个
00
不吃皮蛋的鱼丸
2月前
周末加班了两天,真的想创喜人!!!!!!
00
不吃皮蛋的鱼丸
2月前
昨晚又在妹妹那里炫小龙虾、吃火锅
00
不吃皮蛋的鱼丸
2月前
八月最后一天下班大暴雨
00
不吃皮蛋的鱼丸
2月前
今天吃的漂亮饭
00
不吃皮蛋的鱼丸
3月前
老公每次喝醉酒发酒疯的回家我就想离婚,真的很讨厌发酒疯的男人。
半年以来的第四次了,想发疯。
00:17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