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小土豆xtd
448关注313被关注1夸夸
00
AI for fun 生活梦想家 自来熟但慢热
大厂销售
互联网运营爱好者
销售赛道真人博主
小土豆xtd
6天前
松山湖刘亦菲@陆湖心
00
小土豆xtd
9天前
成功cold call前实习部门大boss,成功约饭,boss一直问我现在的业务跟数据中心关系大不大。感觉又要准备一波大学习了
00
小土豆xtd
15天前
找别人蹭饭多了,感觉自己欠了别人好多饭

要不我在北京开个饭店得了
30
小土豆xtd
19天前
北京起大风了,晚上天黑怕被砸,先住工位了
20
小土豆xtd
21天前
给想做出海的朋友打打气
我向来是个乐观主义者,最近关税的事情还没有定论,但大家已经唉声载道了。

今晚看了墨西哥出海的纪录片,其中有一句话很受用“很多企业谈出海是为什么,因为说国外不卷,我们来卷国外挣钱。这其实从开始就是错的。你不要想着让老外适应我们中国人,我们来卷你们了,你卷不过我们”“你要想着你到底能为当地的客户带来什么,是你一个中国人去适应海外的文化,这样你才能做好”

所以思路换回来,关税加大,如果是第一种思维,就会觉得,没法挣钱了。但如果是第二种思维,你该想的是,我还能怎么继续给当地(出海地)带来利益,继续服务当地的客户。

这两种思维是不一样的,我个人觉得第一种思维是外行吃瓜思维,第二种是做事者的思维。只是说给还想做出海的朋友,大多数人吃瓜就吃瓜吧,毕竟也不是大多数人的主业,没有说哪种就是错的。
01
小土豆xtd
21天前
见100位网友(06-16)行程预告——广莞深港澳篇

统计了下南方的网友特别多且集中,已定本月下旬(上半月有学校的事,老实待在北京)的南方机票,准备毕业旅行的同时见见约好的网友们。

现在来看香港排满了,澳门没有网友,深圳有4位,东莞有一位,广州有很多。之前评论区评论过我的朋友我都会私信你们的。如果还有在这些地方上学的长期关注我的朋友,也想跟我线下聊聊的话,可以借此机会联系我,我们约时间。
00
小土豆xtd
21天前
关税政策直接把所有市场行为打成国家战略
昨天开始有时间研究加征关税这事。104%的关税,像大家说的,制造业利润都无了。我看到出海群里老板们都在商量怎么快速的落地越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办法让人查不出是中转的商品。

去年聊了很多找工作的同学,大家基本都没选择外企,我问为什么,他们就说中美这个关系,到时候不知道变成什么样。看来大家还是有先见之明。

说回出海,出海淘金在国内火热已经有一年多了,除了美国还有中东和东南亚。但就我所接触的AI类的出海,主要都在美国,因为他们消费的起一个月9.9美元的订阅费用。但他们直接native global,大家都线上办公,也根本不受关税影响。

而制造业和小商品在大选的时候就开始加快订单了,都知道他一上台就要加关税,赶紧干活,趁着没落实,多出几单。最近几周,涉及外贸业务的老板基本都不带合眼的。(话说是不是可以上云服务了,弹性业务了属于是)

那一开始说到落实后,对美贸易基本死路一条,大多数个人无法走通,那国家肯定会有政策,虽然不知道会是什么,但相当于原来只是鼓励出海,让大家自己市场行为,现在变成了只有一条路了,国家让你干啥就干啥,不然就无了,大家都看着新政策了。

我原来还担心云计算业务受影响,但好像关税对服务类的影响不大。我刚开始研究,如果有更了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反驳我。
02
小土豆xtd
22天前
笑死了,为什么我的多邻国也叫小土豆,什么时候用手机号注册的我都忘了
40
小土豆xtd
22天前
中核简历事件-请传统工科睁眼看世界
前有神华公示名单被冲,后有中核简历笑称100W+投报。
我就是这个行业的,学了7年,位于全国最直接对口的院校。本硕同学7年,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的超过90%,研究内容上班用不到的80%,家里有行业关系的超过40%。我之前对世界的看法是,大家的大学都是这样,吃吃喝喝上上课,抄抄课设跑跑步、谈谈恋爱吹吹风、毕业就有好工作。

在学校7年的洗脑下,大家终于开始找工作了,来学校的双选单位,基本都是县里电厂,问了我家电厂年包多少,她问我你的期待薪资是多少,我还往少了说,我说能有15吧,她摆摆手说不能有这么多,第一年13吧。我找到了我本科实习的研究所,交上简历的时候,她说你是硕士,我们只要计算机。我很纳闷,你一个清洁能源研究所要什么计算机?她说你们专业的只要博士。我和我舍友都报名了中石油的笔试,招8个人,800人报名。因为我转行了,很快就确定了工作,我的同学们整个9/10/11/12月都是愁眉苦脸,天天投简历考试,别的专业前几年通过实习积累的资本,在我们行业还像应试教育一样,天天在那里准备考试。

我后来辅导了一个我们专业的老哥,他很好奇我是怎么转行的,我不知道他在听到我一下午给他讲完了我现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路径以及工作内容后是什么感觉,我只知道他很兴奋,整整听了4个小时。然后开始抽时间准备几家友商的面试,也走到终面。在我和面试官都觉得他目前不太适合的情况下,他说的是“感觉以前不知道可以这么走,希望可以尝试更多可能性”,我说你已经种下了种子,以后有机会你一定会冲出来的。

说回来,学校给我提供了在行业内不可替代的平台作用,给我带来了各种身份证明。但时代在变化,报名人数此消彼长,不管是考研还是工作,前几年考研难,可以找个好工作;现在又工作难,可以考个好学校。时代在变化,新兴的行业必然对应着劳动力需求,你也可以考虑。但如果你还是体系内找,你很难很难破局,因为路子比较固定,千军万马堵在门口,根本都没有独木桥,名单早就内定。等你卷到博士,情况又变了。

我知道很多人选择这个行业就是图个稳定,你不能既要又要,接受这个行业的上学期间的快乐教育。可能找工作是你最难的日子了,进了坑就舒服了。

但我自己很难接受这种生活,因为这太像应试教育了,正是缺失过程的培养,所以只能通过毫无用处的考试来筛选。

人生有那么多事情要做,结果把大多数精力都用在这个考试上,考试不是交换你人生的等价物,是体制内滋生的障碍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