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看到我提醒我去摸鱼
347关注41被关注0夸夸
我以为我们不会老……​
看到我提醒我去摸鱼
28天前
“受害者归因谬误”,即把结构性困境导致的结果归咎于个体的“不努力”或“短视”。这种认知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当一个人从出生起就被剥夺了获取资源的权利,“努力”的定义和边界本身就是被环境塑造的。以下从三个维度拆解这种观点的局限性:

一、“目光短浅”的假象:生存压力下的认知带宽被彻底挤占

心理学中的“稀缺理论”指出:当人处于资源(金钱、时间、教育)稀缺状态时,大脑会被“生存焦虑”完全占据,导致认知能力、自控力和决策质量下降40%(《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研究)。这不是“短视”,而是大脑在极端压力下的自我保护机制:

- 案例1:一个每天工作12小时、月收入3000元的外卖员,需要同时操心房租(1500元)、老家父母医药费(800元)、子女幼儿园杂费(500元),每月仅剩200元生活费。此时让他“规划职业发展”或“学习技能”,就像让一个溺水者“思考人生意义”——他的大脑带宽已被“明天如何活下去”完全耗尽,根本无力进行“长远规划”。
- 案例2: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多为初中以下学历,他们并非“不重视教育”,而是自身认知局限于“打工挣钱”的生存逻辑(因为身边所有小学毕业的人都在打工,且确实能“活下去”)。这种“短视”本质是**“环境中缺乏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样本”**,而非主观意愿的选择。

二、“不够努力”的苛责:被忽视的“努力回报率”天差地别

底层群体的“努力”往往被视为“理所当然”,而他们面临的“努力无效化”困境却被选择性无视:

1. 教育领域的努力鸿沟
- 城市学生每天有2小时课外辅导、周末上培训班,农村学生放学后要放牛、喂猪、照顾弟妹;
- 2024年数据显示,农村高中生日均学习时间比城市学生多1.5小时,但考上985大学的概率仅为城市学生的1/28(教育蓝皮书)——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效率”在资源不平等面前被彻底稀释**。
2. 就业市场的努力贬值
- 农民工从事建筑行业,每天暴晒10小时,收入按天结算(约300元/天),但无社保、无公积金,工伤风险极高;
- 写字楼职员每天坐班8小时,月薪6000元,有完整社会保障——两者的“努力强度”相差悬殊,但回报体系完全不同。这种差异不是“努力程度”决定的,而是**“劳动价值评估体系”本身向资本和技术倾斜**。

三、结构性剥夺:比“不努力”更根本的困境是“连努力的资格都没有”

1. 机会门槛的前置筛选
- 想从事“更好的工作”需要学历、技能,但底层群体连获取学历和技能的通道都被堵死:
- 农村孩子初中辍学率15.7%(城市仅1.2%),连高中都没读完,何谈“考大学”?
- 职业培训需要脱产学习+数千元费用,农民工每天工作12小时,根本没有时间和金钱参加(2023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率不足20%)。
- 这不是“不愿努力”,而是**“努力的起跑线被人为拉后了十公里”**。
2. 风险承受能力的天壤之别
- 城市中产辞职学习新技能,有家庭积蓄支撑;底层群体一旦停工,全家就断粮——2024年调查显示,62%的农民工家庭没有3个月以上的应急储蓄,这种“零容错”的生存状态,让他们不敢尝试任何“有风险的努力”(如辞职学技术)。
- 就像一个背着巨石爬山的人,不是他不想跑快,而是巨石的重量让他连站稳都困难。

四、历史镜像:当上层群体指责底层“不努力”时,往往忘记自己的起点优势

1. 代际资源的隐形传承
- 城市家庭的“努力”往往建立在父辈积累的基础上:父母可能提供首付、帮忙带孩子、用人脉铺路,让子女能“安心努力”;
- 底层群体的“努力”是“白手起家”,每一步都需要先填补生存缺口,两者的“努力基础”完全不同。
2. 时代机遇的不可复制性
- 今天的中产阶层,其父母辈可能在90年代抓住国企改革、房地产崛起等时代红利,这种“结构性机遇”并非单纯“努力”的结果;
- 而当下底层群体面临的是产业升级放缓、内卷加剧的环境,“努力”的边际效益远低于上一代人。

五、终极追问:指责“不努力”能解决问题吗?

如果将贫困归因于“个人不努力”,会导致两个危险后果:

1. 掩盖制度缺陷:让社会忽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户籍壁垒、社会保障缺失等根本问题,反而将责任推给个体,阻碍结构性改革;
2. 加剧社会对立:当底层群体被标签为“懒惰”“短视”,会削弱社会对他们的共情,导致阶层裂痕扩大(如法国黄背心运动、美国铁锈地带的民粹主义崛起,本质都是底层对“精英指责”的反抗)。

真正的社会进步,始于承认一个事实:公平不是让所有人“同等努力”,而是让所有人的“努力”都能获得同等的尊重和回报。当一个农民工的孩子能和城市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当一个流水线工人有机会通过培训转型为技术工,当“努力”不再被出身和环境定义,那时再来讨论“是否努力”才有意义。

否则,所有对“不努力”的指责,都是站在资源优势位置上的轻飘飘的傲慢——就像让一个没腿的人“为什么不跑快点”,既不道德,也无意义。
00
看到我提醒我去摸鱼
29天前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本质是 “将生物界的‘优胜劣汰’移植到人类社会,通过制度/技术设计,系统性淘汰‘低价值群体’,并将其包装为‘进步’”。

《恒温泳池与蒲公英》

第一章:金色的社区通知

林夏收到那封烫金社区通知时,正蹲在银杏小区的老槐树下通下水道。铁锈混着剩饭的酸臭味漫上来,她盯着通知上“智慧社区2.0升级计划”的烫金字,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六楼张奶奶就是在这棵树下摔断了胯骨。

“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本小区将启动全面改造……”通知里的恒温泳池、空中花园、智能垃圾分类箱在阳光下闪着光,林夏的目光却被角落的小字抓住:“改造后物业费调整为8元/㎡·月,停车费实行阶梯定价……”

手机在裤兜震动,业主群里炸了锅。开小超市的王姐发语音:“8块钱物业费?我家80平,一个月640,比我进货的房租还贵!”做家政的李婶跟了条消息:“那智能垃圾箱是不是还要刷脸?我连智能手机都不太会用……”

林夏摸了摸通知背面的二维码,扫码后跳出个H5页面。动画里,穿着瑜伽服的女士在恒温泳池舒展身体,西装革履的男士在共享办公区敲击键盘,背景音里,机械女声甜腻地说:“您的居住指数正在计算中……”

第二章:居住指数的秘密

社区办公室的空调嗡嗡响,主任把林夏叫到电脑前:“看见没,这是新的居民管理系统。”屏幕上,银杏小区的地图被切成无数小格子,每个格子里跳动着不同颜色的数字。

“红色代表居住指数低于60分,”主任用铅笔尖戳了戳王姐家的位置,“你负责的片区,有37户低于标准。”林夏凑近看,评分项包括“职业稳定性”“教育程度”“消费能力”,王姐的“个体经营”被标黄,李婶的“初中文化”则是红色警告。

“上面说了,改造后的社区要匹配更高品质的服务,”主任压低声音,“你去跟这些住户谈谈,劝他们趁现在房价还没涨,置换到周边小区……”

周末下午,林夏站在王姐的小超市里,货架上的辣条和泡面在阳光里落满灰尘。王姐往她手里塞了袋薯片:“小林啊,你说这改造是不是冲着我们来的?前几天有中介来收房,价格比市场价低三成!”

窗外传来挖掘机的轰鸣,原本停满电动车的空地被围起来,施工牌上写着“共享菜园升级为空中花园”。林夏咬着薯片,尝到一股苦涩的金属味——那是王姐攒了半年,准备给儿子交学费的钱。

第三章:消失的蒲公英

秋分那天,银杏小区的老槐树被砍倒了。林夏看着树干上的年轮,突然想起张奶奶临终前说的话:“这树啊,比我孙子的年龄都大。”

改造后的小区像被剥了层皮,裸露的水泥墙还没来得及刷漆,智能垃圾分类箱已经上岗。李婶站在垃圾箱前手足无措,她刚把一袋厨余垃圾放上去,箱子突然发出警报:“检测到混合垃圾,请重新分类!”

“我分了啊!”李婶急得直搓手,“菜叶是厨余,塑料袋是其他垃圾……”箱子顶部的摄像头扫过她的脸,屏幕上跳出红色大字:“居住指数-5分,累计低于50分将限制使用公共设施。”

林夏冲过去帮李婶分拣垃圾,闻到塑料袋里隐约有中药味——那是李婶给瘫痪丈夫煎的药渣。垃圾箱“咔嗒”一声打开,却在李婶投递时突然关闭,机械女声响起:“危险废弃物,请联系专业人员处理。”

“啥是危险废弃物?”李婶的脸涨得通红,“不就是药渣吗?我们以前都倒在槐树下……”她忽然意识到什么,声音渐渐低下去,“树都没了啊。”

第四章:恒温泳池的水

冬至前夜,银杏小区的恒温泳池试运营了。林夏站在玻璃幕墙外,看着穿着比基尼的女孩在水里浮沉,水面平静得像一块蓝色的玻璃。

“林社工,来办张会员卡吧!”穿着白大褂的经理递来传单,“现在办卡享五折优惠,仅限居住指数80分以上的业主。”传单上的泳池波光粼粼,林夏想起去年夏天,王姐的儿子在楼下的积水潭里踩水,被保安骂得狗血淋头。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业主群发来视频:李婶的丈夫坐在轮椅上,被两个穿制服的人抬出单元楼。李婶跟在后面哭:“我们住了二十年啊,说不让住就不让住……”视频里,智能门禁系统的屏幕上闪烁着红色警告:“居住指数37分,禁止入内。”

林夏转身走向老槐树的位置,那里现在种着整齐的薰衣草。她蹲下来,在泥土里发现一株蒲公英,细小的绒毛在寒风中颤抖,像极了张奶奶摔断胯骨那天,飘在她白发上的雪花。

第五章:春天不会来

立春那天,银杏小区正式更名为“银湖花园”。林夏站在新挂的铜牌前,看着自己的名字从业主名单里被移除——她的居住指数,在拒绝劝离王姐后,跌到了59分。

搬家公司的卡车驶进小区,后车厢里装满了王姐的锅碗瓢盆。王姐扒着车门不肯上车:“我的超市怎么办?我的老邻居怎么办?”保安过来拉扯她,胸前的工作牌晃了晃,上面写着“银湖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林夏掏出手机,想拍下这一幕,却发现业主群已经把她拉黑。屏幕上,H5页面还在循环播放,西装革履的男士举起咖啡杯,背景音里,机械女声说:“您的居住指数已更新,银湖花园期待您的入住……”

她忽然想起那株蒲公英,不知道它有没有在某个角落生根发芽。但她知道,在这个恒温泳池的时代,有些春天,永远不会来了。

尾声:数据的温度

在城市的另一端,某大数据中心的屏幕上,银杏小区的红色小点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银湖花园的蓝色光点,它们整齐排列,像棋盘上的棋子。

“居住指数模型运行良好,”工程师在报告里写道,“通过物业费、教育程度等维度的筛选,成功将低价值住户置换率提升至87%,社区整体消费能力提高213%。”

屏幕上,恒温泳池的水依然平静如镜,倒映着城市的天空。没有人知道,在那片蓝色之下,沉睡着多少蒲公英的种子。
00
看到我提醒我去摸鱼
1月前
太夸张了
00
看到我提醒我去摸鱼
1月前
计划生育30年,父母养老难、子女就业卷,两代人的信任危机如何一步步崩塌?
00
看到我提醒我去摸鱼
5月前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40
看到我提醒我去摸鱼
5月前
过山车🎢要来了
00
看到我提醒我去摸鱼
2年前
大家虽然不是学校里的老师,但是大家教会了我装逼、钓鱼、阴阳怪气、复读、各种经典语录、抽象行为艺术表演等技能,大家都是我人生的导师,祝大家教师节快乐。
00
看到我提醒我去摸鱼
2年前
哈哈哈哈哈
00
看到我提醒我去摸鱼
2年前
永远不到40℃的神秘地区😔
00
看到我提醒我去摸鱼
2年前
花和小蜜蜂
00:14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