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Ai黄小刀
64关注2k被关注6夸夸
知识星球:AI探索家
《人人都能玩赚ChatGPT》作者
Vx:huangxiaodao (备注即刻)
正在做:一个IP都是AI的MCN
置顶
Ai黄小刀
9月前
找到我:

知识星球:AI探索家
blog:hxiaodao.posthaven.com
京东:搜索“人人都能玩赚”,找到我的系列出版图书
20
Ai黄小刀
1天前
发个版本,铺天盖地的pr,无论好不好的,集体吹。
吹完了股价也涨了。

AI产品现在真是meme化了
还修炼什么真本事啊,营销呗。
21
Ai黄小刀
8天前
【建立个人品牌上】

最近天天在医院,两眼一睁就是输液,不能打游戏,耳朵坏掉了也不能刷视频,所以看了一些文字,琢磨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
朋友问我住院感受如何,我说很像进行了一次禅修。

最近在琢磨Naval常说的一句话:“Escape competition through authenticity.”——用真实与独特性逃离同质化竞争。同时,他又把“值得信任、长期思考的品格”视作交易和机会自动找上门的根源。
那怎么让别人知道我真实、独特、长期思考还值得信任?
似乎答案就只有一个:建立个人品牌。

如果能长期向外界持续输出的真实自我,个人品牌 = 可被互联网检索、旁人愿意担保、不断自证能力的“数字信用”。

在AI时代,做个人品牌似乎变得更重要。
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从时代背景看:
1 、AI模型越来越“开箱即用”,且同质化严重,但是“懂场景又懂技术”的个人是稀少的。食材遍地都是,也得有厨师炒菜啊;
2 、现在绝对是信息过载的,但是同时算法匹配的精准度,又承载了这样的“过载”,可以让人在海量信息里被推荐。未来可能会更去中心化,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一杯羹;
3 、现在的工作距离变得很长,跨地区合作、跨过合作都变成了常态,个人品牌能触达的半径也在变广;
4 、个人品牌是可以移植的资产,品牌随你跳槽、创业、写书、出课,不会因为你跳槽了就消失;
5 、我觉得未来可能会有个红利,叫做“真实性”红利:AI批量生产那么多内容,各种工作流都在“把自媒体自动化”,那么“真实性”就变得稀缺了,它是:个人经历、有偏好的价值观、独特的视角、人味儿。

从个人视角看:
除了以上的优点,拥有自己的受众,也可以快速验证产品的PMF,解决冷启动;
另外,公开写作嘛,为了输出也同时逼迫自己输入,完成深度研究(费曼学习法hhhh);

最后就是我说的,“主动撞击世界”,做主动的输出行为就是在增加“运气表面积”:当别人知道你是谁、擅长什么,就会在看到相关机会时主动想到你。
向全宇宙广播!哈哈哈

逃离同质化竞争的关键是:authenticity
我就是我的作品!

明天写写【建立个人品牌下】,就是这么多平台,应该选择哪个,以及写什么。
20
Ai黄小刀
9天前
我最近非常不喜欢一件事,就是“追求确定性”,我觉得这句话简直是对人生有害。

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件事 —— 不管是科学、玄学、命理,甚至是日常生活,我们都被一个“观察者”所塑造。它置身于随时随地,随时可以开始“观察者”视角。
在“未观察”状态下,我们处于多种可能性(叠加)之中;
一旦“被观察”或“被预测”,这些可能性就“坍缩”为一个特定的结果。(成定性了)

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是量子力学的经典实验:双缝实验
科学家发现:一个粒子本来可以走两条路, 但只要你去“看”它,它就只走一条路了。 就像被“盯着”的那一刻,它就不自由了。

第二个,是“薛定谔的猫”
猫在盒子里可能又活又死, 只有当你打开盒子、去看它时,它才变成活的或死的。 听起来很魔幻,但这是真实物理。 观测,改变了结果。

第三个,是我们熟悉的“算命”
你原本的人生可能有无数条路, 但当有人告诉你——“你命里今年有劫”—— 从那一刻起,你可能就真的开始活进了这个劫里。 不是命准,而是被信念“坍缩”了未来。

第四个,哲学里的“他们的眼睛即地狱”社会版的量子坍缩
在存在主义哲学中,萨特认为:
“当我意识到自己被他人看见,我就不再是纯粹的主体,而成为了对象。”
你觉得你是自由的,但其实你被朋友圈的点赞数、老板的评价、爸妈的期待一点点塑造, 你甚至会为了观察者而塑造原本不会去做的事。
(Build in Public也是同理)

所以,我不知道确定性是安全,还是一种“温柔的终结”?
23
Ai黄小刀
12天前
我就说打游戏怎么听不见右边的敌人,还以为耳机坏了,还好只是聋了
86
Ai黄小刀
21天前
最近接触到的:

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好的 AI自媒体,有不少是做投放出身。
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接触KOL,评断内容的数据、转化,来做投放和数据回收,因此非常明白甲方喜欢什么样的内容。
做投放的,做着做着就自己开始做 KOL 了...

所以要做 KOL 的同学,可以先去 AI 工具公司做投放实习生看看!
00
Ai黄小刀
25天前
昨天在 2050 AI+教育专场,听到和思考的一些信息:
1.我们本根不需要推动那些拥有好奇心的人,他们自会前行;
我们要带的,就是不那么自驱的人。

2.孩子用 AI 人在驱动工具,我们做教育是人驱动人。
教育的本质是:人影响人。

3.考试是最高效率的学习

4.为什么喜欢玩手机游戏?因为在他的生活里,没有更高级的游戏。

5.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有时候最好的教育是等待,等待他自己长。

6.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是一种“到的上位者姿态”,批判孩子沉迷游戏、批判家长陪伴不够,就好像家长的人生第一权重是孩子一样?

7.从孩子身上学到的:犯错的勇气。

8.是孩子真的有问题,还是我们觉得孩子有问题?

9.AI 原住民心态:不是我们迎合 AI,而是我们用 AI 来创造。

10.为什么要有彼岸?

11.AI 时代什么是厉害的人?能耐提供人类多样性的人。

这次浩浩荡荡的200人2050之旅,等汇总好照片再来发复盘帖。❤️
11
Ai黄小刀
27天前
都在2050嘛!!
30
Ai黄小刀
1月前
我觉得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越来越多了,信息噪音太大了。

我渴望拥有一个“真人推荐群”,来帮大家更真实地获取有效信息。群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有质量的信息源。

对于这个群的要求是:
可以发自己的一手体验/信息,也可以转发你认可的信息(必须带有转发理由)。

如果群里有 10 个人,那么我就拥有 10 个优质信息源了。

有意加入的小伙伴,请私信我,并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擅长领域或你能贡献的信息类型。

我们 10 人碳基内测团,开团!!
180
Ai黄小刀
1月前
前两天我爸突发心梗住院,病情还算乐观,在普通病房,后面慢慢恢复。

但是今天我突然被一个巨大的情绪击中了,哭了一下午。
我意识到,人的存在感,是需要被看见的。

我意识到,我是很渴望被我爸“看见”的。
我希望他见证我
看着我成功、看着我失败
我从来没想过他可能会“看不见”。

我在想,被分手为什么难过?
是因为那个你爱的人“不看你了”。

家人去世的难过,也是那个你爱的人
再也“看不到你了”。

光是想想,他有可能对我做的一切都“看不见”,我就觉得要碎了。

假设有一个故事:
主角突然做什么都不被人看到了
他上蹿下跳,他做手工,他发表想法,他偷东西,他做一切出格的事……

他都不再“被看见”了
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回应。
他最终会怎样呢?

它带来的思考是:
人为什么要“被看见”?
如果没人回应,我们做的事还有意义吗?
“被看见”是存在的证明吗?
一个人会因此变得彻底自由,还是彻底崩溃?

于是我让 GPT 用黑镜的手法写了一篇小文,如下:
51
Ai黄小刀
2月前
前阵子,智谱发布了一个通用性AI工具-AotuGLM沉思,他们做了个案例演示:用AI Agent搞的小红书账号,竟然14天狂吸5000粉,还开始赚钱了(接到了商单)。

具体流程是:以玄学账号为例

1. AI分析目标用户画像(25岁女性/信星座/爱买水晶),生成12星座专属的「幸运咖啡」卖点
2. 自动制作3种风格的宣传图(星盘/塔罗/八字)并添加文案: 『天蝎座本周喝美式会遇贵人!』
3. 在以下时机自动发布小红书:每周一早晨7点(星座运势查阅高峰期);每次水逆开始/结束当天
4. 监控评论区,若出现『准吗?』类提问,自动回复: 『扫码测你的专属咖啡运势签→(链接)』

看到了没,这个生产过程是:
Ai搜索-> AI分析-> AI 合成内容
合成后的内容又会继续进入下一轮的Ai搜索。
AI实现了整个内容产出的闭环。

如果我们放在音乐领域,它可能是:
1 、AI搜索最热的曲风
2 、AI分析与制作类似的内容
3 、内容发布后大热
4 AI 抓取“大热的AI产出”的内容。
实现闭环的循环。

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很在很多内容场景中,要不断被 AI投喂它在 loop 中产出的内容——而且会越来越多。

在这中间,人会不断丧失掉独特性,最后天下大同,都交给算法来支配。

前几天和交大工研院的小伙伴一起开会,说起来做aiseek的初衷,我说:

为什么现在乐坛的音乐质量整体下降了?
核心是,音乐的产出从编辑筛选制到市场筛选制。

以前想要出一张唱片,要经历严格的筛选,再三过滤,直到制作人产出。
现在要出唱片,谁都可以制作后在音乐平台上传+宣发。

即使在音乐平台的首页推荐,你也很难见到“编辑推荐”这样的模块,取而代之的是:符合你口味的、大多数人在听的、最近一周飙升的。

你想挖到独特性的好音乐,非常不容易。(很多时候靠朋友推荐)

我做aisles.wiki 是想做什么呢?

1 、完全由真人筛选,提供了当下 ai 最好的解决方案
你不用去看垃圾,也不用去看营销号给的云里雾里的,直达最优解决方案。
2 、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某个工具如何应用。
3 、AI 搜索意图识别上,做到更懂用户究竟要找什么。

在未来,我可能会做更多“真人推荐”的小社区,来摄入更多独特性的内容。
例如:真人阅读推荐群
社群成员经过筛选,本身就代表了真实信息源
社群成员分享自己筛选后的好内容
社群一起共赏。

最后可能就形成一个“不吃预制菜”的真人部落。

当然,ai 在ai as me这个范畴,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自己的 ai 智囊团。
但真人,是高于 AI 的。

4 月份杭州的 2050,我打算做一个 50 米长的喷绘布。
红色:加入AI,像硅基大人投降
蓝色:守护人类之光,坚持独特性

我想看看 两天的时间里,究竟哪个部分签名更多。
到时候给大家直播。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