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黄友友已被注册
209关注344被关注2夸夸
🎙️播客【大言不惭】
🍃业余经营鲜花绿植小卖部
不聪明 不柔软 不清醒
黄友友已被注册
5天前
真不敢妄言说世上没有鬼魂。

“假如青草不能给我们半点伤害,它们就根本不会理解我们,甚至不会发现我们。那时我们才是外人,宛如死者的灵魂在活人中间走来走去,但由于灵魂不能以任何方式伤害他们,于是活人在提到它们时就说它们根本就不存在。”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00
黄友友已被注册
6天前
昨晚小孩滚了800回才睡,还迷迷糊糊捧着我的脸笑,我又一次希望我的眼睛是摄像头,可以及时得捕捉和记录这些瞬间,但其实,从摄像头里看他,和直接用眼睛看着他,对我的大脑来说是不一样的,对他的眼神交流也是不一样的。自从照相从片刻留影到无时不刻的记录,过载,虽然像素越来越高,但相比亲自去看,用语言去描摹,它是更偷懒粗略的。
所以,虽然我还是很喜欢拍,但我也要好好得看,让海马体帮我稳稳得记住这些时刻。
我一直记得某个暑假午后,我睡得迷迷瞪瞪的,爸爸来到床边,坐下侧身摸着我的头看了一会,笑着说我睡觉嘟着嘴,我很困,眼睛没有睁开,但知道他在端详着我微笑…
后来小孩睡着了,还未熄的夜灯照映下,仰起的小圆脸像甜面包一样,房间里的空气也软绵绵的,白天再怎么心累,来到这一刻我就能平静下来。
20
黄友友已被注册
7天前
因为有一张买一送一的咖啡券,今天找了办公室为数不多喝咖啡的,新来不久的同事拼单用掉了,她坚持要把钱A给我,说后面有这种好事还找她,结果下午就得知她已经提了离职。即使是这么纤薄的,随时就要道别的同事交情,也可以用这样饱满的情绪来互动,这让苍白无味的工作有了一些温度。工作十年,我已经不怎么和同事交朋友了,但偶尔闪动这种鲜活的人情味,也挺好的。
00
黄友友已被注册
7天前
完全就是拖延症患者内心写照:

正午的魔鬼给修士造成一种印象:事物产生意义的历程减缓了速度,而太阳则停住不动。帕斯哈利斯将目光盯在某个点上,甚至不知是个什么点。打算做的工作变成了悬在头顶上方的石头,成了整个世界的重负。放弃的诱惑,突发的钻心的空虚,总是像蟋蟀鸣叫那样的单调、无聊。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00
黄友友已被注册
20天前
第一次产生了对生活很不满意的感觉。
00
黄友友已被注册
1月前
每逢佳节就吵架,我两头都不落好,家不和万事衰。
20
黄友友已被注册
1月前

洛怀: 两年前来昆明,住在我20岁第一次来云南的一家青旅,但整个青旅的氛围完全变了,里面很多是常住的务工人员,弥漫着沉闷的久居气息。游客很少,完全不再是当年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和背包客,咖啡吧里贴满留言和字条,大家在院子里打台球,看电影,喝啤酒,捡到同伴一起走下一段路,到处是在流动的生机勃勃。 因此我很好奇,如果不住青旅,那现在的学生和年轻人怎么旅行?或者他们就是没那么爱旅行了?一方面穷游不再是一种时髦,“住酒店”成了景点和出片文化的一部分,一个人不再会因为穷游显得很酷。另一方面现在年轻人经济条件确实更好了,稍微多花一点钱也能住连锁的快捷酒店。各种乱七八糟的社会新闻也让青旅这种合居模式看起来很危险,人和人之间的信任,确实远不如十几年前。 不过根据我对亲戚00后大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确实没有我们这代人对世界这么好奇了,因为短视频真的太发达了,随随便便就能看到任何地方的风光,想看哪个国家都有,猎奇的,探秘的,攻略的,生活vlog的,应有尽有,你不需要亲自去到那里,只要看上几分钟,就好像全都知道了。亲戚家的弟弟几乎从不出门旅行,但很爱刷这些视频,讲起阿富汗来都像是他已经去过一趟。我问他放假怎么不出去玩,回答就是累,麻烦,没什么可看的,当然也觉得没钱。但没钱有没钱的玩法,他也没有这种意愿。 我觉得以前我们想去一个地方,经常是因为看到了极美的文字,比如我看完《额尔古纳河右岸》后迫不及待想要去看看文字里的大兴安岭,大雪,驯鹿是什么样的,想对照文字一一去捕捉那些画面。但视频的流行,让人不再有想象空间,手机里看到的,和亲眼看到的几乎没有差别。 现在大家看到动人的景色,也都是拿出手机来拍下来,很少再去构思如何描写。渐渐地,用文字描摹风景也成了很老派的做法,既笨拙又乏人问津,游记变成古典文学,发九宫格图片或者一个视频,胜过千言万语。 但人也会很怀念那种千言万语,是用眼睛和记忆里沉淀下来的光景,慢慢落成一段话,天空层层叠叠的蓝,又或是落日洒满了波光粼粼的深河。写下这些是对自己记忆的创造,而这些文字又让其他人对这个地方充满神往,好奇,不远万里抵达,用另一双眼睛,来创造另一副属于自己的画面。

00
黄友友已被注册
2月前
很烦小表妹看《开心锤锤》,但想想我小时候也看《乌龙院》这种沙雕漫画。
00
黄友友已被注册
2月前
“我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能成为她痛苦失望、恐惧和愤怒的对象。这种针对男人的报复性愤怒始终在潜意识地运作,这导致她因没能获得父亲保护而遭受的童年挫折体验,一次又一次地在今时今日被唤起,让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到自己是如此孤独,而这个世界又是如此危险。”

老抨击性别对立,抨击女的激进的男的,如果成为了父亲,比起总在宏观世界夸夸其谈,先好好履行孩子早期的具体的守护责任更重要,有许多愤怒是从童年缺失开始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