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在武功山安排中重温了杨导的片子
最久的牯岭街是在2013年看的,还是高中,已经12年过去了。
当时写的评价还是感慨成长,不知所云。
如今再看,被一股沉闷的时代厚重感压的久久不能平复。
杨的电影,从牯岭街,到独立时代再到最后的一一。
讲的还是理想主义,爱情,以及时代下的抉择。
其实在一一里,原则性也没有那么强烈了,个人幸福和理想的关系有时候是不可兼得的。
琪琪和小明的对话就好像牯岭街里小四和小明没来得及的对话。
看完独立时代一扫牯岭街的阴霾。
“我想那么多做什么” -当代孔夫子就是出租车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