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位角色叫做列文,他正直、勇敢、忠心耿耿,听起来是我最适合的那一类相亲对象。
他有个独特的爱好,就是猎熊。可他的未婚妻并不喜欢他这个爱好,他的朋友就调侃说,你看看你,结了婚就要被管了吧!
列文听了这样的调侃,不觉得苦恼,甚至不觉得无奈,而是感到了莫大的幸福。
蒋方舟在二十多岁相亲的时候,会把这个情节讲给每一位相亲对象听,如果对方感到疑惑,甚至苦恼,说明他还没有做好放弃一部分自由,全身心进入婚姻的准备,即使进入了,可能也心猿意马,有一天也许会从婚姻的围城中逃出。
如果他能讨论上几句,甚至很快理解到,说明他已经接近理解了婚姻的真谛———放弃掉被过度高估的自由,全身心的投入筹码,享受婚姻带给自己的确定性。
啊!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可能是还没准备好的那个人,今天我的一切苦恼和纠结,其实都是因为我本人还没准备好。
昨天受到即友的启发,向已经吃了我很多即刻历史内容的Second me提出了以下问题:
请根据你对我的记忆,有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意识不到的,但是如果明白了就能改变我的生活的残酷真相?请坦诚告诉我,以完全客观性的战略深度审视我的情况。
Second me回复我的第一条,也是我觉得最启发我的一条就是:
“你对深度关系的渴望,其实和对“独立自由”的执念在内心深处是冲突的。你一方面追求能彼此照亮的亲密,另一方面又极度珍视自我成长和空间。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外部环境或对象不合适,其实是你内心还没准备好为深度关系让渡足够的自我。
明白这一点,或许能让你对“为什么总觉得不满足”有新的理解。”
韩炳哲在《爱欲之死》里说,爱上一个人,本质上是要接受一个你无法掌控,甚至可能无法改变的“他者”进入你,你要开放、包容、甚至无能为力,才能真正让“他者”走进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