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应是南风
109关注119被关注0夸夸
修心、搞钱、做内容。专注于写作疗愈
应是南风
4月前
推荐这本书!《抑郁的力量》作者新书——《无意义的意义》。

在很久没有持续阅读一本书的体验之后,出版社老师寄来这本书,本来只是被书名给吸引了,但不得不承认,现在有点喜欢这本书了,哪怕才读了70%左右。

分享今天读到的两段话,特别分享给这段时间来找我做咨询的朋友——关于价值、意义和工作。

价值——现代人对价值的定义严重倾向于“能够派上用场”,比如能够赚钱、增加知识、掌握技能、为做好下一份工作休养生息等,因此“意义”的意思变成了“能够创造上述价值”。

意义——真正的意义与是否有价值完全无关。而且与他人的看法无关,只要本人能够感受到一件事情的意义,就说明它是有意义的。

一句话来说,价值与头脑判定的得失有关,而意义与内心、身体的喜悦有关,需要用内心和身体去体会和感受。

最后,关于工作,这一段应该会戳到不少人。

工作——打着“自我实现”的名号,争相寻找适合真正的自我的工作,这可以说是天职观念的浪漫主义变形。

现代人有关真正的自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向外寻求真正的自我,一个是试图在“职场”这个狭窄的范围内寻找真正的自我。

当然,作者也给出了他的看法。

我们可以倾听内心和身体的声音,根据情况自行创造出工作和行动。脱离幻想,不认为一定有某个地方存在现成的理想职业,我们就可以改变职业道路,找到更符合自身资质、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以内心和身体为中心,以真正的自我的身份来生活,就能产生能动性、创造性及最重要的“游戏人间”的心态。

•••••• •••••• ••••••

特别是读到最后一段,我特别想说的是,在找到那个“终极工作”,乃至创造出那个“终极工作”之前,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真正自我。

但是很多人的身心是失联的、麻木的、被压抑的,很多人的自我也都是“他人”,是“父母家人”,是“社会应该”。

所以,真想找到那个天选工作,第一步也是要激活、观照、滋养你的身心,并且在此基础上,遵照你的真实自我来生活。

我不敢说我是过来人,但我可以确信地说,我是这个过程中的人。

我能和你说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它让我觉得,有方向、有希望、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如果你愿意和时间做朋友,那么这条路径,就没有问题。
00
应是南风
4月前
Shownotes里第一句写得太好了:为什么我们总在羞耻与拉扯中藏起真实需求? 羞耻和拉扯的背后,我们又有着什么更细微的情感?愤怒、恐惧还是悲伤?我们要怎么通过这种行为上的拧巴、拉扯,看见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冲突? 看见,看见才是改变发生的基础。 和夏同学、小姚聊的过程中,感觉到两位的真诚与袒露,这种袒露背后还有一种为听友发声的态度。我们说出真实自我的困扰和课题,是因为我们“真的很像”,说出自己,就是在说出别人,说出听友们的心声。

从职场到亲密关系:那些说不出口的「我需要」|EP.45

真的很响

00
应是南风
5月前
基于遗愿清单的时间规划,其实就是基于人生目的和生命叙事展开自我觉醒。
00
应是南风
6月前
最近读《$100M Leads》,其中有一段,作者问一位朋友:

“你收到了很多陌生人发来的奇怪消息,甚至有人威胁你的家人。这样成名之后,你还觉得幸福吗?”

那位朋友回答:

“如果从陌生人那里收到奇怪消息甚至憎恨,是我为我想要产生的影响而必须付出的代价,那我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然后作者反思了自己:

我声称自己想要产生影响,但却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又想到前段时间看少楠的一条即刻动态:

“解决觊觎的方法是,觊觎全部的一切,不仅有好的,还有坏的。不仅有收获,还有代价。”

再想到更早之前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

“想要的比自己能做的多,能做的比自己做到的多,怎么面对其中的落差?”

朋友说:

“想要的那些东西,也问问自己凭什么。”

“凭什么”就是代价。
00
应是南风
6月前
和启师傅聊的这期播客,终于同步在启师傅自己的播客栏目里啦!

欢迎大家来听,了解一个“脱北从良”的故事[破涕为笑]

恭喜启师傅客厅,线下场域的共创好内容,结合线上播客传播给更多人,欢迎大家订阅收听。

即便不在良渚,无法参与启师傅客厅这些创造性活动,也可以听一听嘉宾们留下的内容精华。

No.3 从大厂996到小镇慢生活,良渚是创意工作者的乌托邦吗?

启师傅AI客厅

00
应是南风
7月前
两年前,也就是2022年的今天,我阳了,发烧,难受,取消周末的课程、断掉了日更的推文。

那时候我写:培养写作习惯和培养其他习惯,似乎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都是微小启动、即时庆祝、获得反馈、形成闭环。

我会用到很多写作的方法,其实不同的方法针对解决不同的问题,我要主打的是晨间日记、通风文档和写作疗愈。

一年前,也就是2023年的今天,我开始了第一期写作疗愈训练营的招募,和对此感兴趣的一位高中老朋友聊起这件事。

那时候我写:总有一些东西是年少而不可得,比如改变的决心。

我的理解中,改变有两种剧本:一是遭遇重大变故,人在重压之下,出于求生的本能而一夜成熟,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另一种剧本,是我觉得更适合普通人的,也就是在日积月累中维持小小的改变和迭代,持续行动,持续小赢。

这种剧本听起来没有那么大开大合,也不会令人血脉喷张,但它会有更多乐趣,也更容易持续。

改变有这两种剧本,但不改变却有无数种剧本,或者说都是同一种剧本:没有改变的决心。

今年,也就是2024年的今天,我已经做了近1年的写作疗愈,准备开始第5期的训练营招募,并且小步子启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写作疗愈·冬藏。

这时候我写:我们都对新的一年,对明天会有一种期待,好像到了这一天,我们自然就会被某种神奇力量所改变,变得不一样,准确来说,是变得更美好。

但其实不是。不是某个未来的日子,也不是某种神奇力量让我突然变得不一样。

1月1号这一天,除了一些外在的仪式,并不会有什么本质不同。

如果我们真的期待1月1号、2025年有什么改变,那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做5%、1%,哪怕是做0.01%都可以,只有这么去做了,才会真的感受到,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一定会有变化。

我把往日书写的内容分享到群里,还留了一个问题:

如果把改变看作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某个时间点的转折,你觉得什么样的日常习惯和行动,最能支持你达成理想中的改变?而在2024年最后一天,你为此能做的0.01%的事情是什么?

然后我突然想起,昨晚和小雨聊天,说起2020年的跨年夜前夕,差不多就是4年前的今天,我在北京的一间出租屋里,深夜痛哭。

因为亲密关系,和父母的关系,也因为就业、论文和实习。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能一点点排除,我不想要什么。

2020年的12月31号,那时候我写: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从出租屋搬走,前一天洗衣服的时候,发现洗衣液刚好用完了。最后一天洗澡的时候,发现洗发水也刚好用完了。

对,就是这个时候,离开这里,离开这些还没有用完的但已经不想再用的东西,离开这个房间,离开这个忽冷忽热的热水器。”

记录,就是记得来时路。

这条有迹可循的来时路,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它告诉你,你的自信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空长的。你是一点一点在行动中实践出来的。这种信心,是实心的,谁也夺不走。
00
应是南风
7月前
《再见爱人4》作为一个节目的正向意义,并没有被互联网表达出来。因为受节目启发而内省、改变的人,都在安静思考,也可以说,在沉默。
00
应是南风
7月前
最近大家都在年度复盘吗?我来分享几个引导性的问题吧!

下午和小雨出来散步,站在大屋顶草坪上,阳光下,踩着落叶,我问她:

过去一年,你在线上所认识的所有人事物,所有所有,哪些是让你觉得,如果不曾发生会有些遗憾的?

同样的问题,线下呢?

最后一个问题,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在所有你觉得如果不曾发生会有些遗憾的人事物里,有哪些是你计划内的?哪些不是?

我猜大家可能会被自己的答案惊讶到。

以及,如果你想到了某个具体的人,就告诉他/她吧。
00
应是南风
7月前
INFP和INFJ,你的分享欲属于你,而那些阻碍你的分享欲的各种念头不属于你。

你的生命力属于你,而那些阻碍你生长的东西不属于你。

你是要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活,还是要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活?
00
应是南风
7月前
“感觉人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反而更喜欢粉饰太平。在我最难过的时候,我总是在关注,我要怎么做,我该做些什么,但是不敢去面对那些情绪。”

对自己诚实,毫无疑问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

每次收到这样的反馈都很开心,开心在于,见证一个生命悄然成长的一瞬,那种向上的力量对我也是充电。

谢谢。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