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Penny配尼
86关注42被关注0夸夸
一个很I 的E 人
🙈B站:一汁小配尼
🌟播客:《思绪向风》
Penny配尼
4天前
Penny配尼
4天前
我大侄子只比我小十多岁,他生出来的时候我还是个刚上初二的学生,我还记得他刚从医院被抱回来,躺在床上沉睡的样子,我第一次知道刚出生的小婴儿皮肤晶莹到感觉在发光,呼吸可以如此平稳均匀。我也记得他四岁的时候喜欢跟在我屁股后面,还喜欢抢我东西。十岁他可以对从上海赶回来的我说,你终于回来了小姑姑。今年他马上要准备高考了,虽然对未来充满了疑惑,但我能感受到他正在变得更睿智稳重。原来人的成长过程是这么奇妙,变化能够如此之大。
00
Penny配尼
2月前
胶东老家来了几个长辈亲戚,我发现我的胶东话听力比济南话好多了,虽然我从来没有回过姥爷出生的村,但是凭借他们的形容,我就能想象到村里水库的水有多清,鲈鱼有多精。真好啊,走了的人能再天上相遇。留下的我们又团圆了。
00
Penny配尼
3月前
"无论天气如何,无论白天黑夜,我都想要改善每个此刻,也把它刻在我的拐杖上;我想要站在永恒之过去和永恒之未来的交会点,也就是纯粹的此刻;我想要活在当下。"
00
Penny配尼
3月前
有意识地向内觉察——如果你觉得身上哪里觉得紧了,就告诉自己放松,你可以的。
00
Penny配尼
3月前
我积食了,因为最近上班累的
我希望供应商叔叔可以很有眼力价地周末不要找我
因为找我我肯定会回
突然发现我每次发即刻都刻意想要上点有用的价值
今天就不装了,下次一定
00
Penny配尼
4月前
当"效率奇迹"成为陷阱,设计师应如何破局?

前些天跟某头部互联网平台的包装设计负责人进行了一场面试交流,我作应试者有一个感触颇深的点是,互联网公司对于"高效"二字的追求已发挥到极致——每个设计师同时需要负责2-3个大类产品线,48小时内要产出几十个SKU的包装设计。甚至包材优化这类本应由设计决策的环节,也被转交给采购部门,设计师彻底沦为流水线上的"PS装配工"。(当然我必须承认其是OEM 的特殊性)

这让我想到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那个著名的扣针业观察:10名工人通过分工合作,每人专注于特定环节,能共同生产约48,000枚针;而如果每人独立完成全流程,日产量可能不足20枚。这种通过精细分工实现的效率奇迹,正在互联网时代以更极致的形态复现。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固化的流程往往会触发个体能力的萎缩——劳动者们在日复一日的肌肉记忆训练中,逐渐陷入认知茧房。当一个人长期选择短期舒适区,其职业发展天花板便悄然开始下降。

【设计师绝不能沦为别人的手】
这是我在创业公司时与伙伴们达成的共识。一个好的设计师可以承担产品经理的角色,也可以承担营销角色。只有当设计师真正了解用户在想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才能确定设计该如何做。这中间所需的技能,远不止视觉传达,还包括用户思维、成本把控和市场营销等。设计师需要在已有技能边界不断向外延展,比如主动参与营销文案、用户研究的讨论。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持续拓宽知识广度,建立跨学科思维,为未来的不确定性积累确定的自信。

当我把这些感受输入到Deepseek,它给了一个值得分享的建议:
下次面试时,可以反向提问"贵司如何平衡效率要求与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对方的回答会清晰暴露其价值观,帮你判断这是"值得挑战的战场"还是"迟早被榨干的流水线"。 真正的顶尖团队,往往懂得"慢即是快"的道理。
00
Penny配尼
5月前
今天在B站刷到一个大up复利系列,虽然主题不是讲知识管理,但他也提到了“知识复利”这个概念,而且有一句话跟我视频里说的还挺类似的。我乍一听脑袋有点发蒙。

不过回过神来我猜这个位up 大概率没有看到过我的视频。毕竟AI大语言模型发展如此迅猛,没准人家只是用Sonnet 3. 5 或者R1 润色了一下而已。

但我这个人的脑袋就是爱发散,假设未来出现大量完全依靠大语言模型写文案的内容创作者,是否会出现大批量的内容趋同?作为独立原创作者应该如何树立差异化?如何约束自己不对AI产生过度依赖呢?

这其中的边界,应该如何把控?这是我今年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