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左上角45度
51
关注
41
被关注
0
夸夸
卑劣是卑劣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左上角45度
4天前
逃跑的80后:
0
0
0
左上角45度
7天前
Pow_ehi: Mark一下
0
0
0
左上角45度
9天前
林林写点啥: 城市新穷人,穷在时间和注意力
0
0
0
左上角45度
11天前
珞珈Lorjia: 卧槽!真领到了15个月的Google Veo 3 免费会员 终于可以体验Veo 3 Fast 进行视频生成,太爽了 Google Veo 3白嫖链接:gemini.google/students
0
0
0
左上角45度
11天前
李解的理解: 今天在做高管调研的时候,发现一个职场真相 一定不要在第一家公司,呆3年以上 尤其是3年间,直属领导不换 这会导致一个很尴尬的情况 在跳槽到其他公司的时候,不同的组织文化,会造成严重的水土不服 而很多的管理者,就是因为原平台已经没有机会了 要靠换公司、换平台,在新平台拿结果,才能持续有成长,持续保持在职场中的竞争力的 在职场摸爬滚打10年,对最终拿结果而言,业务能力的影响权重,不会超过50% 而且职位越高,这个比例就越低 对应的,跨部门协调、推动内部形成共识、争取老板的支持等,占比非常大。 可是要想做好这些更重要的事 靠的不是专业能力有多强 而是靠你能理解多少人的恐惧和期待 不是那种停留在口头上了,我懂你的需求 而是真的明白他的担心、他的兴奋点 可是要理解这些,就必须见过足够多的人,在足够多类型的组织里面磨合过 说的直白一点,要跟足够多的人吵过架、要在足够多次争地盘中吃过亏,在守卫/进攻过足够多的地盘,才能真的理解。 轻飘飘一句“我们之前都不是这样的”,太轻浮了~ 管理者们,咱们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给组织带来新的问题~
1
0
0
左上角45度
11天前
聆风Raymond: 朋友在单位组织的一次ai培训中,了解到了豆包,然后问我怎么用豆包,需不需要报课程去学习之类的😅 我直接把官方文档发给他,跟他说看完这些文档,他也是豆包高手👋 是啊,有官方这么详细的免费教程,还要花啥钱去买课程呀!😆 不过不得不夸一句:不愧是字节,产品的文档写得就是细(¯▽¯)👍 ——— 豆包应用创作1.0(豆包编程): https://bytedance.larkoffice.com/wiki/Rv8Jwqg01iZpaek7LeacEak5nmh 豆包超能创意2.0(豆包绘画-内测中,需申请):https://bytedance.larkoffice.com/docx/A49Id3FKEoxcJnx4x0Ace2LZnAw 豆包超能创意1.0(豆包绘画-已正式上线):https://bytedance.larkoffice.com/docx/OWpHdkNoYoBjHVxntQPcZa5Qndb 豆包使用宝典:https://bytedance.larkoffice.com/docx/N1MbdcLuqohCJexjBv0cjuajnZb 小云雀内容创作Agent:https://bytedance.larkoffice.com/docx/OJ3jdZ6e2oWvIuxfb1Kczsk8nVe
0
0
0
左上角45度
12天前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最近越发同意一个说法:长久关系靠的是减少伤害而非增加付出。 “真正能够长期维持下去的关系,不是靠很强烈的爱,以及很大量的付出,而是靠很少的攻击,很少的对抗,很少的索取,很少的强人所难。” 两个人的关系破碎,往往是从双方变得越来越对抗、冲突开始的。 这种冲突,究其根源是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有匮乏、柔弱的地方。 但是,内心觉得“我不够好”的匮乏者。 要么张牙舞爪: 攻击、对抗、控制——为了证明“我不是弱者,你休想赢过我”。 要么伸手索要: 拼命索取、强求、不准你喘息——为了填满内心那个“永远觉得不够”的洞。 这些本质上都是为了证明“我不弱”。 在亲密关系里,你一旦陷入了这种自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恶性循环。 最终身心俱疲,更容易跌入“受害者模式”:放大自己的委屈,忽略对方的感受,把自己困在“都是对方害我痛苦”的自我内耗里。 究其根本,是内心的不够丰盈(“不爱自己”),让爱变成了索取。 当你不懂自我滋养时,爱就成了——“你必须满足我”的欲望。 关系最终在索取、强求、不允许、不接纳中破裂。 而我们每个人最希望的,是感知彼此需求并适时给予空间和陪伴的“真爱”。 也就是,自己疲惫的时候,对方能不继续索取,对方需要安静的时候,自己能默默陪伴。 我之前看到过一句话,觉得说的很对,“人一辈子看起来好像是在处理许多各种不相同的事情,可是归根结底,其实人一直都是在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0
0
0
左上角45度
12天前
羝羊触藩: 女朋友经常会说这句话,还会得出你没有用心的结论。偏我又记性不好,很多事都记不得。结果就是我总是压力很大,有些惆怅。
0
0
0
左上角45度
13天前
多评论别点赞: 大吃一口兄弟(๑´ڡ`๑)
0
0
0
左上角45度
14天前
Good_vibes_only: 建议多和异性接触,不是让你去养鱼或玩多人暖昧,而是希望你在进入任何感情之前,先练习一种更自然、理性的异性交往方式。 不用对每个异性都产生情感幻想,而是先学会把对方当朋友,再谈是否存在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很多时候,你对异性评判过于苛刻,可能因为不自觉地把对方代入"未来伴侣"的角色,用恋爱的标准来审视对方。但放下这些设定,你会发现,异性也可以只是和你聊美剧的朋友、教你理财的生活能手、分享成长经历的职场前辈,或是一个保持适当距离,却能带来启发的人。 不是每段关系都要通向亲密, 也不是每个异性都必须是潜在对象。当你不再带着恋爱滤镜去认识一个异性,转而去关注"这个人是怎么过他的人生"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世界,不同经历造就了不同的生命叙事。有的人喋喋不休,令人烦躁,但你一旦问他自媒体是如何起号的,他能从写文案到选品逻辑给你捋一遍;有的人斤斤计较,却能告诉你如何买到最划算的机票,甚至提醒你哪天超市有大促销。 你不需要喜欢每个人。也不需要全盘认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你只需要提取你认为有用、有趣、重要的部分,剩下的,权当是信息交换的代价。在和不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厘清哪种性格让你放松,哪种让你紧张,哪种表达方式你能接受,哪种你觉得不适。 有些看似位高权重的人只会说毫无意义的漂亮话;天天与你掏心掏肺的人可能只是分享欲的无处安放。更重要的是,那些"你原本不看好"的人,反而给了你成长的启发。每个人都有局限,也有闪光点,对方的局限也许会让你意识到自己的盲区,对方的闪光点也可能点燃你改变自己的动力。当你不再以"这个人有没有发展性缘关系的可能"作为社交的唯一逻辑,你才真正开始练习去识人、去了解自己适合哪种连接。 和异性社交,不是为了取悦谁、讨好谁,更不是为了谈个"改变命运"的恋爱,而是为了更真实、更广阔地感知世界,透过他人的经历和表达,拓宽对生活的理解,看到更多人生的机会和可能性。有些人也许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但他们曾带给你启发,足以让你长出新的思维回路。去和世界碰撞,你会发现,那些轻盈、自然、不带目的的连接,就是珍贵的成长土壤。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