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fenneyluvase
160关注11被关注0夸夸
entj+双子女
衍生品行业
fenneyluvase
2月前
目前特朗普最新喊话“11月前应避免降息,避免提振拜登任期内的经济,将通过大力开采石油降通胀”。延用自己的经济学“低利率+低税收+高关税”,鲍威尔预计连任美联储主席,杰米戴蒙(现摩根老板)出任财政部长。

大概率后续trump trade导致七姐妹会先暴跌,后续再拉回来。以及昨天暗盘里2000多M的空压,AI概念是该缓一缓,估计回到高位的周期要更长了。
10
fenneyluvase
2月前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数字游民,就是做二级市场交易,其他都是假的。

只有二级市场交易完全不需要依赖于别人。
30
fenneyluvase
2月前
以后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要变成预筹积累型养老金体制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分资金是长期股权投资最佳的来源。
00
fenneyluvase
2月前
学一下王家卫
00
fenneyluvase
2月前
挖泥巴
00
fenneyluvase
3月前
关于上海Manner事件各方站队:

网上基调都是聚焦于创始人,比如“夫妻店就是不行”,“夫妻当老板特别会压榨人”等论调都出现,似乎每次社会事件都会有一些神算子出现,并对当事人面相进行分析,随机得出“有某种面相的人不可信”等类似结论。首先不说Manner经过若干轮VC投资、运作之后,创始人基本在这种情况下在日常运营中被架空,套现退休为主线,但是所有的骂声都给到了对创始人的人身攻击上。

其次Manner历史回看,Manner能变成上海扩张势头最猛的咖啡店之一,成功不是偶然,就我的观察来看,其他上海精品咖啡的门店换掉之后都变成了Manner。

据说Manner成功除了看准当时星巴克等一众外来咖啡没看上的“下沉市场”,同时Manner的所有配方甚至餐巾纸的设计都基于中国人的习惯来,最重要的是,他把咖啡的价格打下来了,星巴克一杯美式30元,Manner就能做到一杯15元,相当于打五折,而且似乎规格更大。

而现在的运营是由各类投资机构来制衡,为了更好财报和投资回报,除了某些旗舰店,门店的咖啡师基于我观察到的不超过两个人。投资人是把一线工作人员当作单位生产单位来进行计算。这让我想到一个我认识的美甲师说曾经有vc跟她聊过开分店做品牌的想法,她说她不理解为什么在这些投资人眼里,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出作品的手艺活能够完全按照工厂线来进行扩张。她觉得这是艺术创作、以及和客户沟通的过程,没有办法完全进行量产。我当时笑了笑没说话。

她说的这两种角度我都能理解。

1.从投资的角度,他们在乎估值,在乎五年内能不能上市。如果有投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店员,服务好客户,返单率和翻桌率都很重要。

2.从个体从业者的角度,自己的作品需要花时间去沉淀,他们愿意去和客户沟通,甚至找到真正能欣赏自己作品的客人。

3.从一线从业者的角度,他们希望不要在接近自己工作效率的极限,还一个劲被客户催和谩骂,他们更多可能只是想要一个规定时间内做完活并得到尊重的工作。

结果就是,大家都把自己当人看,都非常看重自己的情绪和时间,只不过后两者的“当人看”和前者的“当人看”似乎完美共存有点困难。
00
fenneyluvase
3月前
Manner事件:

承平日久,人不知兵,一线服务业的戾气已经积累到了临界点。服务业里把客户所有的情绪忍耐当成为标准的时候,那么势必会有爆发性事件在某一天发生。

人与人之间关系本身就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长久存在的是给予与被给予的关系,然而商品经济的更替,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很多以更低位的服务作为行业的标准,客户是舒服了,但是无人在意一线服务方的内心想法。

这也契合了现在不提倡宣传任何关于“差异”、“阶层”等相关主题的内容分享的节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反人性,没有人天生心甘情愿地服务谁,没有人天生心甘情愿位于低位,除开人性中无私的爱。所以以金钱等相关因素铺开的服务供应和需求端之间势必是有摩擦的。

再加上咖啡在国内已经被一部分人当作是生活阶层的体现。中国的咖啡量在2023年能突破美国,背后对其隐含的形象和应用场景想象也是其推动因素之一。以及自媒体兴起的对于“提神醒脑”、“打工人必备”等打上hashtag的咖啡,在上海均价一杯20-30元,然而这一价格在一个二线城市甚至可以买一个有性价比的午餐。这样的价格也让很多人心里觉得他们买的不是咖啡,买的是生活方式,买的是阶层,买的是那一时间段店员需要对他们毕恭毕敬的态度,所以店员对他们恭敬是应该的。这不仅是咖啡行业,所有基于服务需求产生的行业我都曾见过类似现象。

据说这次的后续事件处理方式为“处理”店员,能理解从Manner的角度,首要是服务好顾客,有时候“对”和“错”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更关心长远来看,这件事会不会影响之后周期的财报和市场表现。但是大部分人却代入店员的角色,表示“心中苦涩”,毕竟人口大基数在社会上普遍角色还是服务方。
00
fenneyluvase
3月前
00
fenneyluvase
3月前
吹风🌬️
00
fenneyluvase
3月前
发现一件很tricky的事,连续喝了三天霸王茶姬都没喝腻。

昨天正好看了一篇关于霸王茶姬的文章,里面分析到霸王茶姬发展起来主要是由于管理层保持信心、加盟单店盈利不割韭菜,最重要的是,出海做得好。

奶茶生意核心看终端单店盈利,非加盟费和供应链收入。而且海外市占率非常高,在东南亚地位比在国内还高。

霸王茶姬最开始出来的时候,是被当作茶颜悦色的低配版。我当时也是这么觉得的。

但有一点的是,霸王茶姬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服务过程都比茶颜悦色清爽很多,主打的茉莉奶茶制作不负责,降低了标准化难度。而且服务过程就是正常的流程,相反茶颜悦色的服务流程我每次看一遍都觉得在徒增工作人员的压力,现代社会只讲究模块化、高效化,那种运用到极致的服务质量想要达到最大效应不适合放在平价餐饮行业。

而且传统餐饮业内基本都是小富即安的人,像张俊杰这样的创始人不多见。

但是说来说去,我倒觉得他们一直不被资本看好正是稳步发展的原因。不过话也别说太早,毕竟茶文化的替代品太多,消费行业要起来那是后话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