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Ian在AR行业
112关注570被关注0夸夸
👓 迈进第七年的XR产品经理,AI眼镜是现实,AR眼镜是信仰
👓 WX:hyr878,欢迎加我交流~
Ian在AR行业
1月前
其实小米眼镜创造了多个可能的国内“第一次/第一副”

1.可能是国内第一次有上市公司发布带摄像头的智能眼镜;
2.可能是国内屈光镜片加工厂第一次在一天内接到上千副同框型的屈光加工订单;
3.可能是国内第一副能在手机系统层调用手机摄像头,并在手机系统层实现手机摄像头流转致眼镜摄像头的智能眼镜;
4.可能是国内第一副在社媒上同一天有上百位博主自主分享眼镜使用场景的智能眼镜;(可以去抖音和小红书搜,除了那些拆包装视频,有不少用眼镜记录篮球、羽毛球、网球的视频)
5.可能是国内唯一一个硬件有点烂,外观有点丑,但因粉丝群体强大而保住了硬件销量的智能眼镜品牌;(以后苹果眼镜烂不烂还不知道)
6.可能是国内第一次在泛智能眼镜从业者、科技爱好者外让普通消费者了解到AI眼镜的品牌。

功能上的第一次就太多了,就不一一细说了。

小米眼镜还创造了哪些国内“第一次/第一副”?可以聊聊你看到的。
60
Ian在AR行业
2月前
跨终端、跨APP才是杀手,拍照录像而后居上不算太难。vpu让小爱同学更好用,有了眼镜以后可以一边打球一边直播,一边做饭一边让我妈教我,POV直播的门槛降低,会不会诞生一些“NPC博主”,第一视角教你怎么带娃,第一视角教你怎么炒菜,第一视角教你怎么泡妞,想象空间还是不小的。
01
Ian在AR行业
2月前
卢总这个视频已经看出来4:3画幅比例的问题了,不是竖副拍摄的眼镜都没想清楚眼镜POV拍摄到底在表达什么,可以看我知乎上对POV拍摄选竖副还是横幅的思考。
40
Ian在AR行业
2月前
一张图说明小米眼镜的优势(状态栏中有小米眼镜图标),明天揭晓是否仅需蓝牙权限即可控小米生态产品。
01
Ian在AR行业
2月前
光波导的各种光学性能指标,用人话讲无非就3件事:

看得见:

1、最高亮度、波导光效、eyebox和人眼eyebox的位置关系(或者说eyebox在目标人群中的最大公约数)

看的好:

1、MTF、亮度均匀性、色彩均匀性

先看得见,然后看的好~

技术以人为本:

1、无彩虹纹——没有视觉干扰,日常视觉原本就没有视觉干扰
2、高透过率波导——日常视觉原本就没有视觉干扰
3、弱化光栅外观——减少用户对在日常生活中引来异样眼光产生顾虑
4、前侧无隐私泄露——减少用户对在日常生活中引来异样眼光产生顾虑
20
Ian在AR行业
2月前
insta终于上市了,这是一家敢于创新的公司。今天高通也发布了AI眼镜小修小补版的芯片方案,借着高通今天发布的AR1gen1说一下创新。

大概两年前,我在公司强推指环交互,原因很简单,眼镜的眼手交互大逻辑不会变,而对手的指令的捕捉,大概率CV不行,功耗太好,事件相机也不行,鲁棒和扩展性较低,EMG远不成熟,Apple watch的手势接口也是鲁棒性比较差,对手势的捕捉兼顾经济、可落地性、人群和场景的鲁棒性,且能实现自由姿态(而无需被限制在某个工作区)的,指环会是更好的选择,于是我做了手势算法和场景化的大量优化,非常好用,谁用谁知道,如今高通也推出了这个交互指环和我在两年前就定义并落地了的手势,虽没针对性介绍,但即使两年过去了,依然是目前最优的交互方案之一。

产品如果没创新,我不想做,这也是我敢于创新并极力把方案落地的一个案例,期待有更多AI眼镜公司加入指环交互的探索中来,我们一起推动AI眼镜在“弱技术感的视听IO”技术定型之后的下一个最重要的事情——交互。
00
Ian在AR行业
2月前
拥有丰富传感器的眼镜穿戴越舒适,眼镜渗入的场景越多,context越多,context越多memory越多越丰富,memory越多越丰富,账号的重要性越大,能登录账号的眼镜会因为习惯和惯性而被依赖,软硬件苹果级商业机会也出现。又回到了智能眼镜不可能三角。
00
Ian在AR行业
3月前
关于雷鸟x3 pro,我想说,发完就完了,不代表啥。市场需要啥,用户需要啥,为用户体验付出啥一概没说。
00
Ian在AR行业
3月前
最近行业技术上新不断,星纪魅族的眼追光波导眼镜,雷鸟的刻蚀波导,Xreal模块化摄像头可扩展6dof,还是有不少公司走在行业的前沿,致敬这几家公司和他们对创新的态度。
00
Ian在AR行业
3月前
不要拿技术锤子去找钉子,这句话我又反复念了三遍。单绿光波导就是这把锤子。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