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Vagueness
171关注3k被关注64夸夸
死人微活
我没有如约归来,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置顶
Vagueness
4年前
想要分享我的那一份沉默给别人这件事的悖论就在于,沉默是不可分享的,它一旦被打开,里面装着的东西就溜走了,原本它可以是装着开心亦或是压抑,但随之替代的就会是失望、愧疚、后悔与自责。

沉默只能与沉默作伴,这另一份沉默可以是别人的,但却往往不会是别人的,于是越会是自己的。说不出来的事情于是只能写下来,这就是由脑到手的劳作,是一种无声的广播。
145
Vagueness
1天前
学了点电子音乐知识后,我才发现我喜欢Jersey club。
70
Vagueness
2天前
AI你就宠我吧,对话几轮你真以为我能发Ethics了,一检索发现18年就让人说完了。
60
Vagueness
3天前
热评第一直接看晕了。“人性”,一个思想匮乏下的补丁,只要两个字就能把企业政府制度激励社会组织一下子全抹平,确实太好用了。

HandsoMeng: 今天出门在电梯里发生一件让我有点恶心的事情。 刚进电梯的时候,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戴着头盔的外卖员姐姐在跟别人打电话,公放,电话里是一阵特别温柔的女声:你今天的任务是 35 单哦。 外卖员:我知道,今天我已经跑了 18 单了。 电话对面:今天要跑够 35 单,你能跑够吗? 外卖员:能,我已经跑了 18 单了,你那边系统看不到吗? 电话对面:可以完成对吧? 外卖员:我现在在电梯里,信号不太好,我是可以的,是可以的。(声音加大) 电话对面不吭声了,然后外卖员就把电话挂了。 这段对话之所以让我有些恶心,是因为电话对面是 AI 外呼。而外卖员似乎并不知道这是外呼,他们只觉得是总部的人打电话过来监督工作的,所以说话非常礼貌,而且有点儿小心翼翼。 他们挂了电话以后,我好奇问:您知道这个是 AI 的吗? 她愣了一下,然后回想了一下,跟我说:“好像还真是。”然后苦笑了一声,嘟囔了一句:“现在都这样,越来越难做…”。 电梯到了,我们就走了,外卖员就继续去干自己的工作了。 就是这么短短几十秒钟的事儿,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因为这还是个 30 岁出头的外卖员,要知道这个圈子里大把的 40 岁 50 岁的人在从业,他们根本分辨不出来到底是不是 AI 。 对于总部的人来讲,他们可能是做了个特别“取巧”的操作:用 AI 外呼来给员工打电话,明确你今天的完单意向和风险,有助于明确某个地区的完成率是否有风险。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总部一个人动动手指,就可以给上万名一线基层员工罩上一层压力,这是非常恐怖的。这不是科技创新,这是赤裸裸的管理工具的军备升级啊。 AI 在这里并没有创造实际价值,只是把压力的传导效率提升到了极致,把曾经由人负责的情绪、同理心、缓冲层全部抹掉,让权力的冷漠直接投射到最底层。 短视频用数字人就算了,毕竟那是用户刷到的,信与不信那都是个人意愿和能力问题;或者平时打 AI 电话营销也就算了,毕竟作为消费者是独立的个体,我也可以拒绝你的营销,顶多是把你当真人多问你几句,而且背后还有 TMK 的人承接咨询,AI 电话也就是确认个意向。 但如果在工作场合,以 AI 为核心对话的对象去跟那些没有辨别能力的人施加虚假压力,在我心里这真的就是 AI 作恶了,是真 TMD 的坏心眼。 因为这些人躲无可躲,只要在这里上班,就必须要接这一通来自“总部”的电话,必须要“回应”是否能达成目标,而且还大概率不知道对面不是真人,说话小心翼翼。 如果这世界上的“焦虑”和“压力”是固定量的,那这一个集体拨号操作,就造就了成千上万人的绝对值。 世界总会迎来这一步的,我也理应有这个预期。 总会有大部分人识别不了 AI 和真人,所以这些人会被 AI 蚕食,只不过蚕食分阶段,先是娱乐,然后社交,然后是工作,最后的最后,可能这些真实的人类从选择一个工作,到入职,到培训,到赚钱,到挨骂,到一切的一切,全都是面向 AI 的。 背后只是那么几个人在点点屏幕,这些操作就完成了。 我不禁觉得,这个世界继续任由这些“聪明人”发展下去,真的就不得了了。还没等来机器人普及全民生产力解放,这些普通人就要被 AI 完全吞噬掉。 试想一下,一个人刷短视频都是 AI ,看文字都是 AI ,聊天都是 AI ,工作也是 AI ,只要我不具备对 AI 的辨别力,我的世界就变成了 AI 的世界,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儿? 但这种趋势好像并不能被阻拦,它就像一场停不下来的风暴,像是电影里那些超级变种人的邪恶领袖所弘扬的法则:这世界属于更高维度的生物,普通的人类本来就应该灭亡。 懂 AI 的人可以在这个时代与 AI 和谐相处,而不懂 AI 的人注定要被淘汰掉,他们的认知“活该”不高,这辈子只能在 AI 的驱使下行动,变成 AI 的养料,变成那些 “懂 AI 的人” 的成功垫脚石。 真恶心。 所以我真的呼吁,如果任何一家公司要在工作场合面向超过 500 名以上的真实人类进行 AI 呼叫,必须明确告知这是 AI 的。 就好比预制菜规范一样,你可以给我端上来一盘预制菜,但你必须告诉我这是预制菜,我愿意吃我就吃,那我是我的选择,但你不能让我没有选择。 AI 也是一样,如果你要用 AI 外呼来产生集体信息传递,那就要明确告知这是 AI 电话,只是通知,不要装成真实人类的样子,这是作恶,赤裸裸的欺骗。

12
Vagueness
4天前
一个词概括目前人生状态就是等通知,等一个可以去死了的通知。
60
Vagueness
5天前
对于被煽动仇恨这件事,是明辨是非了,还是只是说没力气演戏了,是有区别的,尽管一些后者可以转化为前者,但后者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出卖:只要蛋糕足够大,过上好日子,我就可以再配合你做任何事情。

只要这种自我出卖还有生命力,就永远有误认利益的可能,这个地方就有充沛的“韧性”。接下来的岁月,就是检验是否有这种韧性,而且这种韧性能有多强的时间。

吃点好的吧: 饭都吃不起了还抵制这个那个的

01
Vagueness
6天前
鬼打墙逻辑让我来说:好的审美就是有数据支持的审美,只有符合既有数据模式的东西才被允许生产,只有被生产的东西才能产生数据,只有这些数据才能定义“什么是好的审美”,所以好的审美就是一个量化霸权下的蛇咬尾。审美可以叫它“先验概率”,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是“贝叶斯模型”。

于是,“凡是非数学的,都是非本质的,凡是非物理的,都是非唯一的。”数据从分析的变成本体的,数据驱动的创作展现出一个非常清晰的命运:重复历史自身。其脆弱可见一斑。

四楼: 现在我的想法是与其问多少人审美好,不如问我们究竟有一个怎么样的环境,才导致了这个局面。答案也很简单:一个只关注计量化结果的环境,审美再好也活得很憋屈。 本质上这俩有点不兼容,尤其是这时候如果冒出一句「有些创意很飞很好的制作/广告/内容,数据也很好啊」,那就更能反证,因为「也很好」就是在对审美提出要求,提出计量化结果的回报。 个中的鬼打墙逻辑我不多说了,重点在「环境」:审美的上坡路很难走,要花时间和耐心,还要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可是下坡路走起来简直是一出溜,标题党横行霸道,旧路径反复依赖。一个容忍度高的环境,要义在于diversity,在于丑的美的都能无理由存在。但是一个没有容忍度的环境,只会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只剩丑的。 「人家做得是不好,可是人家数据高呀」,这个话但凡需要审美高的人来负责解答,这个环境就是没变化。

20
Vagueness
8天前
成年的沮丧常常是退无可退的,像是躲在厕所里哭完还是硬着头皮干活,又或者跌倒没人扶起来就得自己拍拍土。

幸运的是,这种绝望是可以被赦免的,人们只要后退一步,接住自己,深刻地同情自己,那么这就不是绝境,人就可以获得喘息,而只要留一口气,就总有的救。这后退一步的动作是学来的,连喘口气也是学来的,它们都必须早早地铺垫在人生最开始的时候。

正因此,童年是一种重要的建构和奠基,“人不轻狂枉少年”也是对的,这些浪费都是早早投下的救生圈。而如果在前二十年用光了所有力气,却只学习了成年才要有的克制、谨慎、责任、谋略,一点都没学会野心、骄傲、自恋、满足,这才是真正的退无可退,他永远失去了对自己的恩典,因为他从没见过真正的宽容。
00
Vagueness
8天前
“神经现实”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发一些关于自由意志的译文,但可能是因为翻译糟糕,亦或是文章水平不行,当然最可能是因为我对当前该领域的思考表现出的琐碎、不清晰、车轱辘话的特征——非常烦躁,我觉得不如不发。
90
Vagueness
9天前
正值响应恨日本之际,哪吒2就在后台,让我们把它喊出来重映好不好~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