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Vagueness
161关注3k被关注63夸夸
死人微活
我没有如约归来,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置顶
Vagueness
4年前
想要分享我的那一份沉默给别人这件事的悖论就在于,沉默是不可分享的,它一旦被打开,里面装着的东西就溜走了,原本它可以是装着开心亦或是压抑,但随之替代的就会是失望、愧疚、后悔与自责。

沉默只能与沉默作伴,这另一份沉默可以是别人的,但却往往不会是别人的,于是越会是自己的。说不出来的事情于是只能写下来,这就是由脑到手的劳作,是一种无声的广播。
134
Vagueness
1天前
看柴静“电击治疗”的视频不断地应激,看不下去、激动、平静下来、然后再看、再次情绪失控。

让我难过的一种绝望感。是家长亲手把你扭送和骗进去的绝望,是报警无用当作家事的绝望,是你即使洗心革面出来了时隔八年之久也能立刻再入宫的绝望,是你求死不能只能精神自杀的绝望。

我记得我们大一上宪法课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讲,济南周围就有不少这样的网戒学校,可以说能把全山东的不听管教的孩子关进去。那是在讲基本权利章节的内容,多么可笑的呼应。在他告诉我之前,我就知道这类学校的存在,16年的时候杨永信已经是互联网过街老鼠的存在,但人们远远认识不到它的基本盘有多大。

实际上,基本盘不只是人数的意思,它还是一种氛围、一种气质、一种滴水不漏的制度配合。难道这就是发展的代价吗?这就是文化贫瘠的短暂现代性摩擦吗?不够,根本不够解释的。我根本无法想象在世界的其他任何地方出现如此成建制的、针对儿童甚至成年的精神屠杀,而任何同情家长的人,都不够同情孩子,因为你如果同情,你早就耗尽了所有力气。
31
Vagueness
3天前
为期一周的断即行动初有成效,发现几个有意思的点
1️⃣搜索自己的昵称会发现很多提到我的帖子,包括图片ocr的结果,让人怀念。
2️⃣把更多时间投入生活不一定更幸福了,但似乎心情更稳定一些——会稳定地坏,反而没那么不舒服。
3️⃣任何程度地社交互动都是期待连接的信号,包括点赞,而这些信号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所以跟朋友聊天就会增多一些,绝大部分时候在向前同事吐槽工作。
4️⃣与自己连接也是连接,与自己对话也是对话,他们也很重要。闲暇很重要。
5️⃣沉默是有惯性的,沉默只能与沉默作伴,这另一份沉默只能是自己的。说不出来的事情于是只能写下来,这就是由脑到手的劳作,是向自己心灵的这片土地鞠躬。
60
Vagueness
10天前
因为手术后舌头持续疼痛,所以不能正常吃饭更没劲运动,我这周真的非常阴湿了。
40
Vagueness
11天前
“接投诉”,好怀旧,让我想起了某个年底的这个时刻。

Vagueness:

60
Vagueness
11天前
针对某个敏感话题发了个公众号文章,第一次涌进来很多留言,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基本盘的力量,再次印证了“本不平衡的舆论场说不出什么公道话”的判断,体现在相反的观点一旦精选就会消失,只允许对面大讲特讲。
33
Vagueness
12天前
Kimi和DeepSeek采取的同一种自我审查方式,就是说着说着突然“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豆包就绝了,主打一个嘴硬辩证法,以至于在我逼问之下它前言不搭后语,根本不在乎自己在胡编乱造,但又非常坚定。
120
Vagueness
12天前
如果上来就解决定义的方法行不通,那可能因为有些问题就是在求定义,求定义的过程本身就是重点。

我们的许多问题是有先于定义的语境的,而这个语境可以被预期为稳固的、可共识的。我们必须接受一个原初的、未经提炼的场景存在,相信我们人类有能力从基本的沟通、具体的问题起手解决问题。

因而,那种总要预设一个基本模型和基本条件的科学训练的建模思维并不是万能的方法论。但许多人就是非要到逆练,就觉得只是科学的方法论还不够彻底,是贝叶斯模型还没不够量化,是证伪理论还没被量化,是你没学会某种方法论,总之不会去检验方法论的条件。

这可以理解,因为有了新工具当然要先用一用,而不是总要从头开始,而我的关切在于,1️⃣我们很容易忘记工具不是本质2️⃣我们也容易忘记如何从头思考。

Vagueness: 由于很多学科训练,一些人很自然的会试图用“定义”来理解哲学社科及其关心的问题,甚至觉得很多伪问题就在于定义不清。这确实是有用的,即便哲学写作也有很多试图上来讲词源的手法。这种思路注意到了很多麻烦无非在于一些“潜在分歧”和语义错误。这是自然的。但推而广之,以为人类麻烦之根本、尤其是实践麻烦之根本就在于定义不清,那就是太过乐观了。 一是因为语言学否定了那种一切回归定义的解决办法的可能性,二是因为回归定义很可能只是争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非解决方案,三是因为这种定义的寻找可能反而颠倒了人的生活的本真面貌,人们不是基于一些无争议的定义来建构自己的生活,相反,我们何时需要定义还真是个问题。

11
Vagueness
1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