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Vagueness
151关注2k被关注60夸夸
生还者
顺性别双性恋男性🏳️‍⚧️🌈
在误解与和解中震荡
死人微活
置顶
Vagueness
4年前
想要分享我的那一份沉默给别人这件事的悖论就在于,沉默是不可分享的,它一旦被打开,里面装着的东西就溜走了,原本它可以是装着开心亦或是压抑,但随之替代的就会是失望、愧疚、后悔与自责。

沉默只能与沉默作伴,这另一份沉默可以是别人的,但却往往不会是别人的,于是越会是自己的。说不出来的事情于是只能写下来,这就是由脑到手的劳作,是一种无声的广播。
134
Vagueness
01:32
如果要给抑郁状态或者消极心理打个比方,我会把它称作精神上的渐冻症,我对世界的感知慢吞吞,我对事情的态度悻悻然。

它有种致命的安全感,像块被子,把我裹住,让我不愿离开。被子外面只能感觉到“冷”,被子里面则只能感觉到“困”。我就这样躺着,躺着,我想就这样死去,我会好幸福,我好像癔症起来,想为自己的死干杯,想为自己的死流泪,然后沉沉睡去,迷迷糊糊又度过一天。

偶尔活泛起来,会觉得这具身体像借来的,高兴过了头,怀疑所感非所是,只有重新进入被子里才是真的,就这样死去,我一定会很幸福。
10
Vagueness
01:04
半夜被霸王茶姬的咖啡因弄得睡不着觉,发誓以后要少喝不喝。
273
Vagueness
2天前
强奸罪是恣意认定的主观口袋罪吗?其实已经有现成的很多书可以看了, 比如罗翔老师的《刑法中的同意制度》,足以回答绝大多数所谓担忧,所以我只能抛砖引玉地谈一谈。

而下方的视频里,法山没有全面介绍当前裁判规则的历史来源。强奸罪的定案标准事出有因,因为强奸的场景很难取证,证据也容易流失,即使取到证据,是合意性行为还是强奸仍然取决于主观层面的认定,因此这个罪从性质上依赖口供,司法并非一定不尊重客观事实,而是犯罪构成的特殊性质使然,是在可以确认两人同处一室的客观事实之上,强奸的进一步认定必然需要走向主观层面的归罪。

进一步地,主观层面归罪也不完全取决于法官恣意,大家把司法裁判和侦查想得太简单了,就如同欠债与诈骗其实仅仅差一个主观是否有不予归还的目的,那我说你一开始借钱就是诈骗你就是吗?犯罪的主观方面、抑或称之为违法性/可归责性是一个需要相互印证的独立事实,绝非简单捏造了事。司法需要结合相关行为事实推断其是否足以证明有主观目的。就拿男性最担心的诬告与反咬的场景举例,真正有效地控告需要结合事实场景还原等。

更进一步地,刑事犯罪仍然受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的约束,对于性侵犯罪,检控机关首先应该提供“排出合理怀疑的证据”证明下列事项:①性行为的发生;②性行为是被告人所为;③被害人不同意性行为。如果检控机关无法提出相应的证据或者证据未达“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则要承担败诉的责任。被告人无须主动提出证据证明被害人是同意的,更无须承担说服责任。

我并非只想竭力证明担忧是毫无道理的。恐惧并非全是无中生有,上述讨论都建立在健全的司法制度之上,没有空中楼阁的法律制度,先进的社会思潮落在不健全的司法制度上则可能产生加倍恶果。强奸罪作为权力的口袋已经出现在实践之中,如何在一个值得怀疑的大前提之下讨论小前提的精准性,这是一个荒诞但又西西弗斯般的工程。

强奸罪当然会让司法通过裁判介入人们最隐私、最模糊的性生活场景,它的任何裁决都将改变这种行为的生态,论证责任的分配和证据的标准都将直接影任意一方的行为预期,这是不可避免的。而我所强调的是,这正是一次改变性交际认知的机会。同意制度通过司法会改变过去那种“没说不就是同意甚至说了不也可以是同意” 的性预期,而我们身处其中,不能只应激,不思考。如果你关切,就请大声说出来。

裁判规则的每一次改变,都是彼时社会思潮的阶段性结果_哔哩哔哩_bilibili

11
Vagueness
2天前
所以边界在哪?这篇文章一如既往地体现了财新在内容上的堆叠,仿佛不存在文字编辑,但我这里并不是想说财新的问题,而是想说关于这个话题的实质内容,这个新闻评论棘手的点在于“你不能只评一半”。

中国的刑法判断一方面存在重口供、轻证据、重大局、轻法治的长期弊病,另一方面我认为这个案件的判决确实在已公开的信息上形成了个案正义,确实有必要保护当事人隐私,也确实有必要澄清订婚≠性权利、有必要用司法纠正民间长期以来扭曲的性同意惯习,使得君子不立于危墙。

但舆论中各种力量所关切的议程显然都急不可耐,上述问题都只是被纳入各自典型议题的分支。君子不立于危墙会被滑坡为“快进到性交录像与性交契约”这种糟糕演绎,质疑整体司法环境则可能会被推向为男辩护的尴尬处境。真想问出边界,就需要付出思考的代价,就需要比发展自己关心的议程更多一些复杂。

承认个案合理的同时质疑整体可能面临不选边站的惩罚,但这不能怪罪于各方的动机不纯,因为首先应是无形的手的无力感,其次是议题的紧迫感,最后才是分歧的不信任。就像这个帖子,发出去最要紧。
11
Vagueness
2天前
按照这个道理,哲学生与哲学学者才是最能挣钱的一批人,但这忽略了经验的默会性质。但换个角度看,哲学生变现的机会似乎来了:给这些基金经理们开哲学课,但我不信他们会买,他们只是陶醉于自己的哲学高度。

Vagueness: 听一个有200倍回报的基金经理分享他的投资经验,感受到了对哲学普遍的肤浅认识。他说投资尽头是哲学,不仅是哲学还是中国哲学,不仅是他这么认为他发现赚钱多的同行们全在研究中国哲学。他推崇孙子兵法和道德经,说自己之前一点也看不懂道德经,但现如今觉得有大智慧。 我相信他一定有丰富的投资经验积累,但他犯下了“过度抽象”的错误。当他说“不要买入垃圾股因为正是收割韭菜”时他正确地总结了他的经验,当他说要在左侧交易时他也正确地传递了他的投资判断,但一旦上升到孙子兵法和道德经时,他就低估了过度抽象带来的演绎困难和验证困难。尽管他感受到了抽象概念/抽象判断的丰富性,他没有意识抽象到这个层级带来的信息损失和附会老祖宗的神秘主义、崇古主义倾向。 问题正是,把“人性”“贪婪”“周期性”“价值回归”替换成“老祖宗的道德经”不会带来任何认知上的收益,它只是一种同义反复,这正是他之前看不懂道德经但现在觉得“太妙了太好了”的原因。这是一种内涵赋予而不是理论演绎,换句话说他可以把成功归结为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但盯着道德经和孙子兵法却不一定能致富。这是一种肤浅的理论溯因。 如今这些成功的人都有将自己的成功哲学化的倾向,这似乎是在借助老祖宗/高端哲学理论以提供正当性,我不怪罪这种冲动,但问题是这些人在炫耀这种哲思的同时恰恰欠缺了对思想的自觉,这种自觉的判断力才是哲学的重心。

10
Vagueness
2天前
听一个有200倍回报的基金经理分享他的投资经验,感受到了对哲学普遍的肤浅认识。他说投资尽头是哲学,不仅是哲学还是中国哲学,不仅是他这么认为他发现赚钱多的同行们全在研究中国哲学。他推崇孙子兵法和道德经,说自己之前一点也看不懂道德经,但现如今觉得有大智慧。
我相信他一定有丰富的投资经验积累,但他犯下了“过度抽象”的错误。当他说“不要买入垃圾股因为正是收割韭菜”时他正确地总结了他的经验,当他说要在左侧交易时他也正确地传递了他的投资判断,但一旦上升到孙子兵法和道德经时,他就低估了过度抽象带来的演绎困难和验证困难。尽管他感受到了抽象概念/抽象判断的丰富性,他没有意识抽象到这个层级带来的信息损失和附会老祖宗的神秘主义、崇古主义倾向。

问题正是,把“人性”“贪婪”“周期性”“价值回归”替换成“老祖宗的道德经”不会带来任何认知上的收益,它只是一种同义反复,这正是他之前看不懂道德经但现在觉得“太妙了太好了”的原因。这是一种内涵赋予而不是理论演绎,换句话说他可以把成功归结为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但盯着道德经和孙子兵法却不一定能致富。这是一种肤浅的理论溯因。

如今这些成功的人都有将自己的成功哲学化的倾向,这似乎是在借助老祖宗/高端哲学理论以提供正当性,我不怪罪这种冲动,但问题是这些人在炫耀这种哲思的同时恰恰欠缺了对思想的自觉,这种自觉的判断力才是哲学的重心。
63
Vagueness
2天前
滑雪er是不是很喜欢把自己遮到只剩鼻子和嘴甚至全遮住的照片当头像。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