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石头.AI
408关注1k被关注1夸夸
技术乐观主义者
锦秋基金投资投资副总裁&品牌负责人
前Founder Park变量资本投资合伙人&研究负责人
前36氪一级市场负责人
石头.AI
1天前
BI的这篇文章(africa.businessinsider.com)讲了随着 OpenAI、Anthropic、Perplexity 等顶级 AI 公司估值突破数千亿美元,稀缺的股权份额催生了一个由 SPV(特殊目的公司)组成的“平行市场”。这些 SPV 将一级市场的机会打包出售给散户和高净值投资者,FOMO 情绪推动资金蜂拥而入,令 AI 投资的金融化程度空前加剧。大量 SPV 收费畸高、架构复杂:多层中介叠加费用,管理费甚至可达 20%。更严重的是,不少 SPV 信息不透明,投资者难以追踪真实权益归属。SPV 的爆发式增长,是 AI 从技术驱动转向金融叙事的标志。资金的涌入推高了头部项目估值,也削弱了一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使行业进一步脱离基本面。

这种SPV的热点公司,如OpenAI 和Anthropic等公司对此都很不爽,因为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公司的正常市场估值。OpenAI 已罕见发文警告,部分未经授权的 SPV 投资可能彻底无效,意味着投资人可能血本无归。Anthropic 告诉投资者,他们对 SPV 在其最新一轮 1700 亿美元融资中的盛行感到不满。

对于非头部的AI创业公司来说,头部项目的融资议价权被进一步放大,资本更加集中化,中小项目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00
石头.AI
3天前
第二期的AI PPT的测试中,带有主观色彩的测评了11款产品。最后年轻的同事基于自己的审美和主观判断,把第一梯队给了minimax、天工、Manus,把Genspark、Coze放在了第二梯队,觉得图表的稳定性要差一些。

1、整体看,表现好的往往是 Agent 类产品,它们有更强的上下文理解和多轮修改能力,能主动补数据、组织逻辑。 模板型产品大多停留在“套话 + 模板填充”的层面,效果更像“批量做框架”。

2、结构化数据 图表、动画都还是解决的不好的功能点。这些场景往往也是高价值场景的功能点。

3、PPT = 内容生成 + 信息组织 + 视觉表达 + 协同,但随着AI Coding生成的的网页或者其他的AIGC类产品的普及,下一代年轻人可能也会用新的呈现形式。

https://mp.weixin.qq.com/s/EtyBPUvJKpvQXYaK3MMGEQ

00
石头.AI
3天前
最近开始横向对比测试了一些AI工具,先放出来了最没有争议的AI音乐生成。Suno 确实是一骑绝尘的强。

1、关于 AI 音乐生成的现状

配乐类场景已趋成熟:无论是冥想、悬疑还是年会 BGM,多个产品已经能生成可直接使用的音乐,说明 AI 在“氛围营造”上能力稳定。视频配乐、播客背景音、短视频 UGC 是最先落地的场景。
流行歌曲创作初具可用性:在歌词、旋律、编曲、人声等维度,Suno、Mureka 等工具能产出结构完整、听感统一的成品,甚至可以满足普通用户“写一首歌”的梦想。

2、差异化与产品定位

分化明显,而非同质化:与 AI 视频产品趋同不同,AI 音乐产品的路径各异。Suno 主打全能,ElevenLabs强调结构可控,Mureka聚焦歌词+人声,Stable Audio专注极简 prompt 生成,TME Studio偏工具化。
中文场景出现“本土优势”:海绵音乐、Mureka在中文歌词与演唱准确性上更强,展现出本土厂商在语料、咬字训练上的差异化优势。

3、技术瓶颈与挑战

风格模仿仍是硬伤:几乎没有工具能完整复刻“周杰伦风格”,说明音乐风格远比绘画笔触复杂。它涉及歌词语言、演唱语感、作曲逻辑和文化语境的整体建模。
Loop 与长时结构仍欠缺:多数产品在循环播放、分段控制、长篇幅编排上存在短板,这意味着“现场演出/背景长期播放”仍难替代。
人声质量参差:Mureka唱功最自然,Suno完成度高,但 ElevenLabs、Udio 等在人声咬字、唱腔表现上仍显“AI痕迹”。

4、音乐行业的价值链将被重新划分

过去:创作者 唱片公司 分发平台 听众。
未来:平台直接生成 用户消费。
这意味着传统的“版权、艺人、分成”逻辑会被打破。
AI 音乐不是在取代音乐人,而是在重组音乐行业的“生产关系”。未来更重要的公司,可能不是音乐 AI 公司,而是掌握分发和场景的生态方。

5、AI 写歌平台可能只是过渡形态。未来你根本不会去一个“AI 写歌 App”,而是 在所有用到音乐的地方都能随手生成。可能的结局是:AI 音乐嵌入视频编辑器、播客工具、社交媒体,甚至实时陪伴场景。

https://mp.weixin.qq.com/s/Z2h9um2vBYmCcLFB3IyKIA

11
石头.AI
9天前
资本下一步会重点关注哪些公司?

CB Insights 最近发布了2025年Q2全球AI融资报告。列举了从种子轮到E轮以上的六大核心融资榜单。锦秋基金公众号(锦秋集;ID:jqcapital)从报告涉及的案例中,也先做了简单梳理。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是,中国上榜的公司,大部分都集中在A轮,都是来自具身赛道。

从这次的报告里里列的公司来看,看起来:

AI Agents(AI智能体)无疑是最大热点:报告在引言中特别提到了AI Agents。从榜单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针对企业的客户支持自动化(Decagon),还是网络安全(Exaforce),甚至是工业设计(P-1 AI),AI Agents都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能够执行复杂任务、跨平台和谐的AI Agents,工作将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

海外投资人继续青睐垂直行业AI应用:报告中的医疗影像(联影智能)、手术机器人(ForSight Robotics)、工业仿真(PhysicsX)和法律服务(Harvey)等都属于此类。这些公司将AI技术与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深度结合,解决了传统痛点,创造了新的价值。下一步应重点关注那些能在高价值、高智力的垂直领域(如生物科技、能源、金融风控等)实现AI落地的公司。

③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是中美的竞争热点:随着硬件成本的下降和AI技术的进步,能够与物理世界进行交易的机器人。不过不一样的是,美国讲的是在制造业、物流、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大,中国这个阶段讲的还是“大脑”智能驱动。

美国市场的AI安全赛道远比中国热:榜单中出现了众多与安全相关的公司,如Seekr(内容可信度)、Endor Labs(软件供应链安全)、Chainguard(软件供应链安全)以及Cyera(数据安全)。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模型安全和内容可信度将成为所有企业的需求。

其实报告里还聊了不少其他内容(CB-Insights_Artificial-Intelligence-Report-Q2-2025.pdf),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喜好,只先翻译了榜单。

https://mp.weixin.qq.com/s/Ggioev43dfYxTb4gclzMKA

00
石头.AI
20天前
SaaStr 老板Jason Lemkin分享,SaaStr 流量创历史新高,比 2024 11 月的最低点上涨了 60%。热门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 AI实施及战略内容;2. 市场进入执行及优化。这也反馈了每个 SaaS 公司和从业者现在都在努力解决的两个关键任务领域。

今年最受欢迎的帖子是:“如何构建你的第一个AI驱动的销售序列”、“每个SaaS CMO都应该使用的7个AI工具”以及“为什么你的AI策略可能是错误的(以及如何修复它)”。这些帖子之所以被分享,是因为SaaS公司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指导。

关于产品驱动增长、销售与营销协同以及客户成功优化的帖子在48小时内的阅读量持续超过1万次。SaaStr的播客订阅量也快速增长,突破10万订阅量的速度远超突破5万订阅量的速度。

SaaStr 也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心得:1、深度胜过广度:我们篇幅最长的内容(超过 3,000 字)的表现远超短篇。人们寻求的并非速成技巧——他们想要的是全面、切实可行的战术指南。2、案例研究决定一切:任何包含真实公司案例、具体指标或详细实施故事的帖子都会比理论内容获得 3 倍的参与度。3、追求精准:泛泛而谈的“5 个技巧”帖子已经过时了。我们的受众想要的是细致入微、针对具体角色的内容。“CTO 应该如何评估 AI 工具”的搜索量远超“SaaS 公司的 AI 工具”。
00
石头.AI
1月前
看到新闻,又把今年1月份锦秋在硅谷Scale With AI活动的现场笔记拿了出来(没有改错别字的现场记录版本😓)。当时Jeff Wang 还是windsurf的商务主管,那场聊AI Coding的圆桌里,有头部模厂商专家,也有 Replit、Augment、Codiuem、DeepWisdom 等公司的高管。

其中的很多观点应该都是被进一步证实了。 当时的很多理解还很浅,行业进展了半年后对当时的一些观点的理解确实更好了。当然,有些判断也演化到了next level,行业的技术进展和竞争进展,都比当时预期的要快很多。
10
石头.AI
1月前
本周Substack公布了新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techcrunch.com),近期,它的前辈Medium也公布了一些新的进展(techcrunch.com)。

这两家公司都是我一直关注的公司。虽然Substack这次的融资被认为是创业者经济平台的胜利,但从Substack的近况和融资要做的事情来看,也在某种程度上经历Medium的艰难时刻。

Substack的征途是整个创作者经济的缩影,它生动地演绎了理想主义的愿景与残酷竞争商业现实之间的激烈博弈与妥协。

内容平台的公司诞生时往往是立志为写作者建立一个乌托邦,但后面都会发现自己正面临着与它试图颠覆的”传统媒体平台“相同的艰难抉择。

对Substack来说,这个价值11亿美元的问题,不在于Substack能否增长,而在于它为了增长,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
21
石头.AI
1月前
Bloomberg 这篇文章(www.bloomberg.com)报道了中国至少有六家VC正在募新的美元基金,计划募集的资金至少在 20 亿美元以上。估计很可能是AI、具身、出海这些投资主题。

对这些方向的创业者来说,不管是头部公司还是有机会冲击第二三名的创业者来说,应该都是好事情。

对于基金来说,接下来的投资压力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强。这既有竞争的压力,更有基金如何保证回报率的情况下投出自己手中已有的大部分基金。

虽然过去两三年很多声音都是讲“市场上的钱太少了”,但基金准备投向AI、具身、出海这些主题的钱一直都不算少。市场上一些理论上应该投出去超过50%资金的基金很可能只投出去了20%左右的钱。

去年Q2、Q3,做早期投资人朋友们私下聊的是,在怎么做工作解决当时基金的组织模式怎么去投早投小的问题;今年年中前后,一些很有时代使命感的早期投资人朋友在反思的是“是不是对低估值的founder要求太高了”。
02
石头.AI
1月前
Google计划24亿美元收购Windsurf的人才和知识产权。想到了去年写的一个小的分析( 做了“推理”,幻觉也可能比较大)。

当时觉得美国的AI编程估值超预期的高,除了理性的业务潜力逻辑,还有一条可能是大家赌Google一定会收购。 从微软的财报和访谈里已经可以看到github copilot对微软云的提升,但当时Google收购的GitLab 的CEO一直还在和癌症斗争,所以是不是有VC会赌大概率至少Google可能会高价收购其中的头部公司。直到24年12月, Sid Sijbrandij 宣布离职专心治疗癌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