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一句话脱离原来的语境来剖析,哪怕是公理和定理都有其成立的前提条件。这也是广大媒体能带起节奏的一大主因。
张雪峰老师所做的志愿填报工作,是为了让努力十几年考取的每一分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不会因为对学校对专业对就业形势的不了解白白浪费了几十分就读了天坑专业。何况男怕入错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读的专业对步入社会前十年的影响是巨大的。
张老师这等阅历当然清楚人生不是唯分数论,但是如果两个人因为院校和专业的差别,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人生,难道说这就是命吗?
人生虽是有很多变数,但是走好关键的几步很重要。如果走了岔路,那就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努力多绕十年的弯路才走回到正确的轨迹上。何况大部分人早就自暴自弃放任自我了。 //
@Alvin.Gu: 没想通他这句话到逻辑,高考主要考高中学习的知识,仅此而已。至于收入情况,涉及大学以及以后的知识,知识的运用,情商智商逆商,把握机遇的能力,社交资源等等这么多维度,还有大器晚成龙场悟道的可能,不明白为啥接受不了。每个人都有局限性,他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