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资深的电子数码发烧友,这些年我在“追新”这条路上,真的没少交学费。
最近的一笔“冤枉钱”,是小米 15 刚发布那会儿。
我脑子一热果断入手,结果用了不到一周,发现安卓的生态还是不适合我这种被苹果“绑架”多年的用户。
最后只能忍痛出手,短短几天,大几百块钱就这么没了。
但这和买车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01 新能源车市:更新快得像手机,贬值狠得像崩盘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的频率简直比旗舰手机还夸张。
汽车可是大宗商品啊,动不动十万起步,甚至三十几万。
但因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技术迭代太快,去年的“遥遥领先”,今年可能就变成了“技术落后”。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二手车商的收车视频,真的触目惊心:一辆 23 年落地 30 万的问界 M7,仅仅因为没有智驾,现在只能卖 13 万多。
两年时间,折价将近 20 万。
咱老百姓一年能攒多少钱?这一辆车,两年就“蒸发”掉 20 万。
我自己也是“受害者”。
23 年我买了一台特斯拉 Model Y,新车加保险落地 27 万多。
开了两年多,现在车商收车价也就 15 万多,不到 16 万。
两年,亏了 10 万+。
要知道,特斯拉已经算是非常保值的品牌了。
如果当初我选了其他品牌,现在估计亏得底裤都不剩。
所以我现在心态也平了,这台 Model Y 我是不准备卖了,就一直开到报废为止,不然卖了就是割自己的肉。
02 换个思路:延迟满足,真香定律
既然“追新”代价这么大,我们为什么不换个思路?
延迟满足,买二手的次新旗舰。
在这个逻辑下,我做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尝试。
一年半前,家里宝宝出生前,我爱人之前的手机内存严重告急,每天拍视频照片根本不够用。
我把她当时最新的 iPhone 15 系列 256G 内存手机卖了。然后转头买了一台 1TB 版本的 iPhone 14 Pro Max。
我的理由很直接:这配置足够你用两年了,等两年后,我再给你换个新的“次新旗舰”。
结果呢?这台手机用了一年半将近 2 年,体验丝滑,完全满足需求,关键是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买奶粉吃不香吗?
03 实践篇:用一半的价格,买一台准新旗舰
这个逻辑,被我完美复制到了这次的家庭用车置换上。
在卖掉旧油车准备换车时,我先锁定了预算区间,然后按照需求筛选,最后定位到了一个很多人没听过的品牌——岚图。
为什么选它?
安全性与背景:它是东风集团的子品牌,背靠大树,最起码不会像某些新势力那样突然倒闭,售后有保障。
极致的性价比:岚图的一手保值率很差,但这对于二手车买家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新车一年能亏 5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能用一半的价格,买到一辆只跑了几千公里的“准新车”。
这台车我目前的规划是开 3 年。按照现在的行情,一年大概亏 1.5 万左右,3 年后残值还有 8-9 万左右。
但这 3 年里,我享受到的是什么?
越级的尺寸:将近 5 米的中大型 SUV,空间比 Model Y 大一点。
无续航焦虑:纯电能跑 200 多公里,长途能加油。
舒适的配置:虽然我不追求城区智驾(有高速智驾就够了),但这车的机械素质相当扎实。副驾往前一调,后排空间大到可怕,我爱人在后面照顾孩子非常舒服。
这才是我心中“延迟满足”的意义。
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不想当大冤种了(确实也穷)。我不去争“首发用户”,我只在乎这件商品是否完美匹配了我的需求。
当别人为了最新的智驾功能多花十几万时,我用那一半的钱,买了一辆空间更大、更适合带娃的 SUV。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
最好的省钱方式,或许就是慢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