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前端队长
356
关注
351
被关注
0
夸夸
前端开发者,ISTJ,AI 副业探索中,计划 40 岁退休。
前端队长
08:55
怀念回家吃的大餐🥺
2
0
0
前端队长
08:53
好文mark
广屿Ocean: 这个世界最大的贫富差距是【认知贫富差距】 有一个调查,是美利坚有60%的人甚至达不到小学4年级的阅读水平(这里并不是要diss美,只是可以当做一个参考值) 正好6月读了计算机科学家,前腾讯总裁吴军博士的一篇专栏,谈的是在我们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普通人,面对当前以及未来的生活会有哪些重要知识的缺失 结论就是,我们作为小镇做题家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在经受的教育上的确有重大缺失,会让我们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社会上生存时很好地保护自己 —— 甚至对于支撑这个世界运转的最底层规则都缺乏基本认知 传统教育没有教的,我们必须在后天自己补课,不然会付出金钱、健康、情感、甚至生命等代价 上面说了,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培养一个人独立生存该有的最基本的认知思维,有钱人和穷人的差别,并不是完全在于钱,而是认知思维的差距。年轻人大多没有钱,以后有机会可以挣,但认知思维不行将来一定没有挣大钱做大事的可能性 —— 甚至是“凭运气赚的钱,凭实力亏掉” 那我们后天应该自己努力补齐哪些方面的课呢? 比如吴军博士说,“不要相信现实世界中有绝对的公平,这就是一种认知。就像很多老师从小骗孩子,弄得连考试不及格的孩子都想着将来能当总统。最后当他们发现,大学毕业后连饭都吃不上,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恨社会。” 这一点吴军博士和我之前写过的文章认知惊人的一致,也就是我们要认知【世界运转的最底层规则】,总的来讲,我们必须有至少三方面的认知需要自己后天建立起来 一,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 在任何资源有限的地方都可能产生冲突。比如小时候上学受到欺负,很多小孩和家庭是不懂得很好维护权益保护自己的,这样长大后如果遇到比如职场竞争,好几个人争取1个升职名额,这时候有人面对冲突就只会隐忍做老好人,就会吃大亏 再比如我在现实里看到的,有女生被车撞倒了第一时间是懵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想到的竟然是还得赶时间去上班,还有外卖小哥被撞到了是想起来得赶紧去送外卖怕超时了…以及在公司,很多人可能会对你进行服从性的测试,先欺负你一下看看你的反应怎么样,如果你示弱他的侵犯就会加剧,甚至更没底线的恶意不给加班费,突然裁员不给赔偿等 无论是哪一种,你都要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这种训练最好从学校,以及现在处理生活中日常的人际交往就要开始刻意地觉察和练习 二,对于异性和社交的认知 绝大部分应试教育,以及相当一部分家长在都会回避这个问题。比如在成年后,如果一个男人不能吸引异性,或者反过来,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这不是一个人有没有对象的小事,而是说明ta可能在对异性的认知和正常社会交往上有很大缺陷。比如狂傲、自卑、坏的卫生习惯、猥琐、小气等等,通常会被称为“巨婴”,而且你会发现这样的人的比例在人群中还不小,就是和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它会妨碍一个人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异性之间相互吸引是人的天性,这和长相无关,就像一个社交中极具幽默感的男人,自尊自信、有礼貌、知识丰富,即便长得不帅,也不会吸引不到异性 同样,在职场如果一个老板愿意重点培养你,前提一定是他欣赏你这个人;如果对方觉得你缺乏基本的社交能力和认知思维,你哪怕业务能力再强,也很难获得好的机会 三,掌握社会运转最基本的学科常识 比如我在一个交流经济金融的微信群里就见过一位犹豫要不要投资买基金的用户,连什么是被动基金和主动基金的基本知识都不知道,而她想买的基金是某直播间主播推荐的…幸好她先在群里问了一句被大伙一顿劝给劝回来了 现在很多人,你会发现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庞氏骗局的原理,也就识别不了很多骗局;不知道商业和企业经营的基本逻辑,甚至不知道公司为什么要盈利;也不知道很多消费贷都是高利贷;不知道基本的营养学和医学入门知识,家人和自己日常饮食非常不健康;没有基本的法律常识,没办法保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无意中侵犯了他人权利酿成大错而不自知… 所以如果你在大学里面学的不是法律(与他人权利的交互)、医学(与自然的交互),经济金融(与社会规则的交互)等这些专业,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运转的基本逻辑是什么(甚至即便是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也有很多实际运用知识的缺失) 我自己学习这些常识的途径,分别是公号、书、专栏、付费课程、直播、播客等 举个例子,像经济学,我就会在网上订阅清华大学五道口经济学院余剑锋教授的“行为经济学“课程;公号例如北大国发院唐涯和徐远教授;法律则是胡高崇、杨立新等教授的课程;医学比如生物学专家王立铭的书和课程、营养学专家仝卿的课程等(非广告) 以上,只要你是一个需要为自己生活全权负责的人,在生活中是必然会用到这些,比如我在大学学的是会计学,在毕业后初次遇到以上这类问题就没有基本问题框架意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这些社会规则的设计逻辑是啥,感觉自己简直是一个会识字的文盲… 以上的名单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其他人文、艺术、商业等等内容余不一一,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 能在社会生活中独立思考,立得住,扛得住,关键时刻能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人,才是我们应该花时间的地方,而不是只会有时间了就盯着短视频傻乐
0
0
0
前端队长
1天前
家里菜园长得葡萄🍇,酸甜可口,纯天然无污染👍
1
0
0
前端队长
5天前
好东西, bug 退散符,编码必备😉
3
0
0
前端队长
5天前
Mark!把世界当成一本大书,把遇到的每个人都当成其中一个独特的章节去阅读。那些轻盈、自然、不带目的的连接,最终会成为你个人成长最珍贵的土壤。
Good_vibes_only: 建议多和异性接触,不是让你去养鱼或玩多人暖昧,而是希望你在进入任何感情之前,先练习一种更自然、理性的异性交往方式。 不用对每个异性都产生情感幻想,而是先学会把对方当朋友,再谈是否存在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很多时候,你对异性评判过于苛刻,可能因为不自觉地把对方代入"未来伴侣"的角色,用恋爱的标准来审视对方。但放下这些设定,你会发现,异性也可以只是和你聊美剧的朋友、教你理财的生活能手、分享成长经历的职场前辈,或是一个保持适当距离,却能带来启发的人。 不是每段关系都要通向亲密, 也不是每个异性都必须是潜在对象。当你不再带着恋爱滤镜去认识一个异性,转而去关注"这个人是怎么过他的人生"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世界,不同经历造就了不同的生命叙事。有的人喋喋不休,令人烦躁,但你一旦问他自媒体是如何起号的,他能从写文案到选品逻辑给你捋一遍;有的人斤斤计较,却能告诉你如何买到最划算的机票,甚至提醒你哪天超市有大促销。 你不需要喜欢每个人。也不需要全盘认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你只需要提取你认为有用、有趣、重要的部分,剩下的,权当是信息交换的代价。在和不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厘清哪种性格让你放松,哪种让你紧张,哪种表达方式你能接受,哪种你觉得不适。 有些看似位高权重的人只会说毫无意义的漂亮话;天天与你掏心掏肺的人可能只是分享欲的无处安放。更重要的是,那些"你原本不看好"的人,反而给了你成长的启发。每个人都有局限,也有闪光点,对方的局限也许会让你意识到自己的盲区,对方的闪光点也可能点燃你改变自己的动力。当你不再以"这个人有没有发展性缘关系的可能"作为社交的唯一逻辑,你才真正开始练习去识人、去了解自己适合哪种连接。 和异性社交,不是为了取悦谁、讨好谁,更不是为了谈个"改变命运"的恋爱,而是为了更真实、更广阔地感知世界,透过他人的经历和表达,拓宽对生活的理解,看到更多人生的机会和可能性。有些人也许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但他们曾带给你启发,足以让你长出新的思维回路。去和世界碰撞,你会发现,那些轻盈、自然、不带目的的连接,就是珍贵的成长土壤。
0
0
0
前端队长
5天前
准备走的时候,看见这对老夫妻手牵着手走过来,映衬着夕阳,绝美啊,必须拍下来
2
0
0
前端队长
8天前
棉花糖
3
0
0
前端队长
8天前
汉口江滩的夜景🌉
0
0
0
前端队长
9天前
2
0
0
前端队长
9天前
我请问呢,这是什么水一瓶要我 12???
3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