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会的热闹依旧,今天我重点逛了机器人展区,感触颇深:
机器人产业链,实打实就是一条价值增值链:
上游: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三大核心部件+传感器,是性能与成本的“天花板”。
中游:本体制造与AI软件,决定机器人是否“聪明”。
下游:系统集成与行业应用,才是真正把技术变成生产力的地方。
越逛越清晰一个判断: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已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上、中、下游协同演进。只有产业链整体成熟,才能真正走向大规模应用。
而在具身智能方向,2025年已出现“图谱化”的清晰分层:
1. 底座技术:算力、芯片、电池、通信,这是“地基”。
2. 通用具身智能:AI大脑+服务平台,决定机器人“会不会学”。
3. 专用具身智能:从工业到消费,场景是落地的检验场。
4. 灵巧手与末端执行器:人与机器协作的“触感”。
5. 核心部件:电机、减速器、传感器……谁掌握谁就有议价权。
未来几年,谁能真正打通关键部件-智能大脑-行业应用这条链路,谁就能定义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高度。
#营销问题找龙哥 #ToB营销软件找Market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