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倒腾怎么让AI更听话地产图,发现一个特别实用的框架,我管它叫“导演三抽屉”,基本上能搞定90%的配图需求。这事儿不复杂,就是把咱们对一张图的要求,拆成三个维度去跟AI沟通。
第一个抽屉是“画风”,就是你想要什么风格的,是水彩画、3D渲染还是赛博朋克,先定个调。第二个抽屉是“氛围和镜头”,这里头全是感觉上的东西,比如你想要电影感、逆光剪影,还是特写镜头、背景虚化。第三个抽屉是“具体形象”,这个最直接,就是要画个中国女孩、桌上放台Mac,还是一些科技感的抽象线条。
每次配图,我就从这三个抽屉里掏词儿,组合一下,扔给AI。比如一篇文章讲职场焦虑,我的指令可能就是“一个穿西装的职场人(形象)+ 一个背影、戏剧性光影(氛围)+ 插画风格(画风)”。这么一来,沟通效率奇高。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我们不是在教AI画画,而是在用它能听懂的语言,去描述我们脑子里已经存在的画面。以前这个过程是设计师在做,现在只是换成了我们自己跟AI对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