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米乐资本-阮迪斌
1关注80被关注0夸夸
🆔投资人/商业顾问/企业家教练;
十七年金融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经验,连续创业者;
期望🔗大消费、医疗健康、硬科技及企服领域的优秀创业者。
米乐资本-阮迪斌
3天前
从“管理者”到“经营者”的升维思考

两年前,我们开始在项目上做“经营班子”的实践,加入经营班子的成员也都是部门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还是来源于思维方式的转换。
🧩也就是说,要想实现经营目标,“经营班子”必须得完成集体思维模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经营上的冲锋陷阵。
🧲所以,要想加入经营班子,班子干部必须得拥有“创业者思维”,而非“打工人思维”,要敢于挑战现状,相信信念的力量。同时,要能做到“眼高手低”——眼界要高远,手脚要贴地,既要能踩在田里和大家一起插秧,还要能站在田埂上观察整块田地,并带领大家一起畅想诗和远方。
✔️因此,班子干部不应是等待指令的被动执行者,而应是主动寻找战机、承担责任的“小CEO”。
00
米乐资本-阮迪斌
4天前
要成为优秀的投资机构,需要良好的模式、宏观研究分析能力、出色的沟通技巧以及懂生意,以达成合理定价的交易。
但归根结底,无论是优秀的投资人还是成功的企业家,底层逻辑都是一致的:如何通过价值创造,为投资和企业带来真正的回报。
00
米乐资本-阮迪斌
5天前
#如何讲好企业故事
前两天在项目上,和董事长聊起如何讲好企业故事的事情,作为一号位,为『深化与利益相关方的联结、塑造品牌形象并提升商业声誉』,必须亲自抓好以下三件事:
①定调组织叙事:以“首席叙事官”的姿态,确立企业传播的主基调,同时赋能他人讲好企业品牌故事;
②践行文化使命:清晰传达并始终坚守企业文化、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
③把握关键决策:在重大时刻挺身而出,坚定地为企业核心利益发声并推动行动。
00
米乐资本-阮迪斌
6天前
#一号位#组织问题#认知

一家企业除非关门,只要不断发展,你就会持续“遇见”各种问题。在投资与咨询实践中,我们遇到很多“眼中只有问题”的一号位,殊不知,这种视角和认知才是企业和组织发展最大的问题和挑战。

有危就有机,组织中的问题,不应被视为负担。作为企业“一号位”,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组织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潜在的资产和价值岛屿”;其次,你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正是你同行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能先下场把问题解决了,它就会成为你企业的资产,就像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一样,干掉“问题BOSS”后,你会获得它的装备。

所以,遇到问题时,不要习惯性的把它当做一个负面,它不仅会影响你的判断,更会影响你的团队的情绪。作为创始人或者一号位,要学会转换思维,积极地去思考组织的新陈代谢环节遇到哪些卡点和障碍?该如何解决和避免?如此,就能抓住成长的机会。

请记住“问题=资产”这个等式,这是思维方式的价值,也是认知的财富变现。
01
米乐资本-阮迪斌
12天前
#战略规划#解码落地#共创会

战略解码落地的核心在于上下共识,共创会是一个抓手,通过这个抓手可以帮助“打破层级、共创新知、升级认知,同步完成情感链接与人员汰换”。作为一号位,我们在组织共创会前,要搞清楚以下三件事:
首先,高效共创的前提是真文化、敢求真;
其次,战略要以数据和洞察为基础,要像做数学题一样,可以进行模块化的拆解,要避免玄虚的方案和主观拍脑袋。
第三,战略不能脱离企业的发展阶段。目标不是一次做对和一步到位,而是建设可持续产出高质量战略的集体资策系统,支撑分布式决策与持续创新,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达成。
02
米乐资本-阮迪斌
15天前
所谓“产业先见”,即我们通过研究分析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得出的前瞻洞察,能够相较竞争对手更清晰地看到产业发展的未来图景。“核心竞争力”则是基于“产业先见”,逐步构建起来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一种核心稀缺能力。

🧩当前,全球商业正处于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的历史性拐点时期,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上市公司,如何突破成长瓶颈或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几乎成为所有企业最关心的难题。

📍结合我们自己的投资与咨询实践,那些穿越周期的企业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凝炼起来就两句话:一是专注本业,坚持“做正确的事”;一是始终坚持“用户驱动”与“技术驱动”的平衡,“正确地做事”。

只要能够一直“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企业便会形成越来越强的复利效应,从而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价值,而差异化便是破解存量时代内卷竞争的根本之道。
01
米乐资本-阮迪斌
16天前
🗺🧗‍♂️ 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00
米乐资本-阮迪斌
20天前
#品牌增长#一号位能力

🗺对于当下或未来的创业者来说,要想实现高倍品牌增长,一定要做行业洞察、做用户洞察,看看有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样的需求下,在什么样的使用场景下,是个什么样的用户心智及行为模式,才可能会选择我们的品牌或者解决方案?不能只停留在营销层面、GTM层面、流量层面来做增长工作和找答案。

🧩在目前非常内卷的背景下,大家都在做部门合并,变成一个大专家一把抓,一个人统筹搞定一滩子事。不要期望通过招聘一个品牌负责人或者VP来解决问题。在组织层面,如何降本增效是个核心问题,很多时候,不是你招聘一个总监回来或者增加一个助理和秘书就能提升效率,如果没有搞清楚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实现这个目标要具备什么能力时,增加人员只会让你觉得更乱,还会增加不少成本。

✔️对于创业者或者创始人来说,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思维,自己先去搞懂品牌业务系统性增长和用户心智增长的逻辑,如果你自己都不懂,你期望找个细分专家就能解决问题?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创业者、创始人,一定要搞清自己的战略及品牌业务体系化的逻辑是什么?组织体系化的逻辑是什么?业务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要以单点的优势和能力来面对市场和用户,而是要提升品牌系统性的、端到端的客户服务能力,这样才能在内卷的存量时代实现非线性高倍增长。
00
米乐资本-阮迪斌
24天前
#出海#避坑🗺

大部分的中小B端企业,都没有强大的资本和渠道网络资源,如果想出海的话,我们有些经验可以供你参考:

​1、顺瓜摸藤,跟着你的客户走出去,然后再以这个客户及所在区域为支点,看看如何扩散和拓展。但是,在做这个动作之前,你的班子架构、产品稳定性、调试与售后支持、销售策略等最好提前做好准备。

​2、在本地化方面,不一定非得要用自己的品牌,也可以采用相对曲线的方式,比如和渠道方一起共同新设一个品牌来运营,当然,核心的技术和产品、人员等还是你自己这边控制。
00
米乐资本-阮迪斌
1月前
我们看到的那些持续经营几十年的企业,都在死磕“组织能力”。为什么?
创业成功容易,但是想要持续创业成功很难。商业世界就像一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越来越多的企业案例表明:战略设定得再清晰,商业模式设计得再精巧,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能力…一种真正难以被复制的内生力量,成功往往难以穿越市场周期。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