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落日咖啡馆
737
关注
146
被关注
0
夸夸
-大猫山咖啡主理人
-正在等web4某个风口
-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为自己是太阳之子
置顶
落日咖啡馆
3年前
如果神存在
6
0
0
落日咖啡馆
4天前
《一战再战》里我深深的共情了
忘掉口令的老李子
基于当下院线电影的疲软
不得不给个4🌟
从革命到生娃
革命的人不知道如何革命
一心杀戮的圣诞冒险俱乐部
清晰的如何杀死异己
人类的未来在左派电影里都是爱
反正是
亲爹和后爹之间要选
那个有爱的爹
简单点
PTA还是轻松做到展开一个故事
让你两个半小时沉浸其中
看院线很久没有这种“电影味儿”了
0
0
0
落日咖啡馆
6天前
结尾处让我脑补了釜山行丧尸吃面的画面🫡
汪惟: 差评文豪
0
0
0
落日咖啡馆
6天前
大概南方人不适应北方包子…如同,北方人第一次吃江浙“馒头”看到一个纯绿色的菜球或者一颗纯肉球掉出包子皮的震撼… //
@KOPwu
: 是认真的,但我不太习惯这种很复杂的包子
KOPwu: 天下包子铺的顶级配置。
0
0
0
落日咖啡馆
6天前
都是一家人口味大概差不多 //
@凤骁
: 以前是“乾隆吃了赞不绝口”,这次改慈禧了😂
KOPwu: 天下包子铺的顶级配置。
0
0
0
落日咖啡馆
10天前
和猫关系最差的季节来了🍊
每次拨开柑橘的表皮
它就嫌弃的弹开
1
0
0
落日咖啡馆
13天前
任何服务业都可能遇到客诉,
遇到了就好好反思流程吧
不要因为情绪影响判断……
(劝君不做贾国龙)
0
0
0
落日咖啡馆
15天前
生活的美感
就是用意外的节奏
打破日常的节奏
意外之旅>一期一会
当然两者叠加会更美妙
0
0
0
落日咖啡馆
16天前
一起看长江边的夕阳
一起看慢慢爬上山的满月
一起在歌手的吟唱中看夕阳和满月
一起🧑🤝🧑
夕阳🌇
满月🌕
歌声🧑🎤
和长江边的风
缺一不可
(这里的一起是很多人的一起)
群体性活动的共振
确实让人难忘
飞霞满天里
青峰唱起《太空人》
万人一起安静下来的场面
可以记录为
我的2025年度时刻
(即使在两个小时前
36度的阳光里真的要热爆了💥
当音乐和降温的黄昏同时来临时
足以让人
重新爱上这世界)
1
0
0
落日咖啡馆
17天前
用唯物的方法证明唯心就对了😂
Atta_Du: 🦸♂️ 大脑有个“意志力开关”:刺激这个区域,瞬间获得超人坚持力 https://mp.weixin.qq.com/s/1jXjZc-4ChK2XyPsj9PFaA 早上听了一期 Huberman 的播客,核心主题是压力和意志力。作为斯坦福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教授,他分享了一些颠覆认知的研究发现,和你分享几个关键 takeaways: 🔵 1. 压力不是敌人,被迫才是 Huberman 提到了一个经典但被忽视的动物实验:研究人员让两只老鼠跑步,一只可以自由选择在跑轮上奔跑,另一只被迫跟着一起跑(两个跑轮连在一起)。 有趣的是,老鼠天生就爱跑步,甚至有研究发现,如果把跑轮放在野外,老鼠会在半夜主动跑过去使用。但实验结果很明确: ⭕ 自愿运动的老鼠获得了各种健康改善:血压下降、静息心率降低、血糖更稳定; ❌ 被迫运动的老鼠健康指标反而恶化:这说明问题不在于“运动”本身,而在于“是否出于自愿”。人类身上也有类似现象。 🔵 2. 你的信念会自我实现 Huberman 的同事、斯坦福心理学教授 Ali Crum 博士做过一系列关于心态和信念的精彩实验: 1)让一组人观看5分钟“压力损害健康”的视频,结果他们的健康状况真的恶化了; 2)另一组人观看同样时长的“压力提升表现和专注力”视频,他们的表现确实变好了。 一个极端例子是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科学家对比了两组人的压力反应——现场亲历爆炸的人,和在电视上连续观看90分钟以上新闻报道的人。结果发现,看新闻的人压力反应比亲历者还要强烈。 这说明,心态和信念的影响非常真实而强大。 🔵 3. 意志力是有限资源还是无限资源? 关于意志力,有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叫“自我消耗”(Ego depletion)。最早由 Baumeister 等学者提出: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 他们发现:如果在高强度任务之间补充葡萄糖,可以恢复意志力。他们甚至还发现,血糖低的法官更容易做出严厉判决。 但在后来,Carol Dweck(“成长型心态”理论创始人)做了有趣的验证: 1)如果告知人们“意志力有限”时,他们的表现确实会下降; 2)如果告诉他们“意志力无限”,不受葡萄糖影响,他们的表现就没有下降。 换句话说,对意志力的信念本身会自我实现。 ⭕ 后来学者们达成了共识:在短期、单一任务中,信念的影响更大,Carol Dweck 是对的;但在长期、多重压力下(连续多个高强度任务),“意志力有限”以及“葡萄糖与意志力有关”的理论更贴近现实。 🔵 4. 那么,意志力、动机和自律之间有什么区别? Huberman 认为:动机更像一种“推动力”,它让人从冷漠状态走向积极和坚毅。而坚毅和意志力则是另一端的强大“执行力”,能让你把任务真正做完。 🔵 5. 大脑里的意志力开关:前中扣带皮层 Huberman 重点介绍了一个很少被提及但极其关键的大脑区域:前中扣带皮层(AMCC)。 斯坦福的 Joe Parvizzi 教授做过直接刺激实验:当电极刺激人类大脑的AMCC时,被试者立刻产生“面临挑战并准备迎战”的感觉。这种反应在不同人身上都能重复验证,而假刺激则没有效果。 简单来说,这个大脑区域就像意志力的总开关。 关于AMCC的神奇之处,进一步研究发现: 1)成功者的AMCC会增大:成功节食或抵抗诱惑的人,AMCC的体积和活跃度随时间增加;失败者则呈下降趋势; 2)可能被过度激活: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AMCC会异常增大; 3)抗衰老的关键:“超级老人”(Superagers,即70-90岁仍保持年轻人认知的人)的AMCC在老年依旧维持甚至增大;而普通人的大脑萎缩主要来自AMCC的退化。 🏋🏻 更令人兴奋的是:让60-79岁的人每周增加3小时有氧运动,坚持6个月后,他们的AMCC体积明显增加,抵消了正常的衰老萎缩。 据此,研究者推测:AMCC不仅关系到意志力,更可能关系到“生存意志”。 🔵 6. 怎样增强AMCC:“微痛苦”和“巨痛苦”训练 这里有个反直觉的发现:做你喜欢的艰难任务(比如你热爱跑步或力量训练)并不会真正增强AMCC,真正有效的是那些“不想做但逼自己去做的事”。 Huberman 将其分为两类: 1)微痛苦(micro sucks):洗一堆脏碗盘(明明想拖延)处理堆积的邮件整理乱糟糟的桌子 2)巨痛苦(macro sucks):清理几百封未读邮件(可能需要3-4小时)完成一直拖延的重要项目做不喜欢但必须的工作 David Goggins 说的“让大脑起茧”就是这个意思。通过这些日常或小或大的“痛苦”训练,AMCC就能像肌肉一样变得更强,更容易被激活,从而帮你应对更多任务。 🔵 7. “再多来一点”(go one more) Huberman 分享了自己的例子:他喜欢跑步,但家门口在坡上。每次跑完回到小区口,最后20米上坡特别煎熬,大脑总想找借口放弃。但如果逼自己坚持跑完这最后一段,AMCC就会被激活。 他称之为“再多来一点”(go one more):即使任务已经完成,再多逼自己一步,这才是真正训练意志力的方式。 🎾 我想起德约科维奇的《一发制胜》书里同样提到他作为顶尖网球选手的训练方式: “无休止的练习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帮助我应付球场上的任何事情。它帮助我排除‘可能’,能用‘概率’来判断情势。越多的训练,实际经历越多不同的情况,越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在每回合漫长训练的尾声,我的教练明知我精力耗尽、注意力濒临涣散,却在球场上放了一小瓶塑料瓶装水,要我使尽全力对它再发五次球,这样我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这就是比赛了4个小时之后,还能赢过其他选手的关键。” 🔵 Fin. 总结 1)自主选择的挑战能增强健康,被迫的挑战适得其反。 2)你的信念会直接影响身体表现,包括对压力和意志力的看法。 3)AMCC是意志力的生理基础,需要通过“不想做但逼自己去做的事”来锻炼。 4)日常的“微痛苦”和“巨痛苦”是最好的意志力训练方式。 5)“再多来一点”比单纯完成任务更能锻炼大脑。 🌟 意志力不是天生固定的特质,而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训练的能力。关键是要主动选择那些让你不舒服但有价值的挑战。
0
0
0
落日咖啡馆
25天前
可以延展到 心力 新味觉 都不可再生
郑立涛: 好奇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稀缺,甚至某种意义上不可再生的精神资产。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