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Wenser
44关注2k被关注7夸夸
无,我,自,在。
有个公众号,叫温伯恩先生
有个X账号,叫wenser2010
置顶
Wenser
3月前
1/100。
470
Wenser
2天前
我曾经不止一次和身边的朋友描述过我的“终极梦想”,就是如同《头号玩家》里的 James Halliday创造的绿洲世界,或者是《上载新生》里面主角 Nathan 在发现自己能够再造一个新世界之后惨遭暗杀后无奈进入的虚拟世界 Horizon 一样。

在看过无数本网文之后,我仍然觉得很难有一本小说的世界观能够超越《无限恐怖》里面给出的“六层空间”理论,在这本书中,作者 Zhtty(张恒) 将力量体系与现实世界加以结合,提出地球上的人类世界(或者说无限流中的主神空间和不同的副本世界)大概率是类似造物主的人写的一本书,或者是高等文明设立的一个实验仓,在这里,人类的力量体系被限制在第5层,而第6层只不过是造物主画的饼,是一面“虚假的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得的状态,但发轫于Neal Stephenson的《雪崩》中的元宇宙概念的出现为这个世界观打开了不一样的可能。

在未来世界,或许人类生活的就是一个无边无际、纯粹数字虚拟的元宇宙世界,而在那里,每个人既是造物主所创造的形象,也有着“扮演”造物主的可能。就像是改编自刘宇昆小说的科幻动画《万神殿》里面 Maddie 最后的“数字世界造物主”的形象一样。

某种程度上来说,《刀剑神域》和以“罪域的骨,终将为王”为主梗的 overload 等等游戏设定和世界架构也符合部分想象,包括《瑞克和莫蒂》的多元宇宙设定,同样也可以视为元宇宙世界观的变体。《赛博朋克2077》里的超梦体验也与这一方向趋势有一定重合。

现实世界中,目前对于这方面有执念的,我已知的只有《原神》背后开发商米哈游的创始人蔡浩宇,但其打造的AI游戏新作《whispers from the star》现在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距离其“2030年打造10亿人生活的虚拟世界”的愿景距离尚远。至于苹果打造的 apple vision、meta的VR眼镜以及小米出品的 AI 眼镜,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关系,但也算得上八竿子打不着,风马牛不相及。

当然,以上说的种种,不是为了批评谁做的对错好坏,也不是在诸多经典作品当中分出个高下优劣,而是我个人想要表达的一种挫败感和失落感。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和自己这个看似宏大实则近似科幻乃至虚幻的梦想有限甚至唯一的关系就是,我还在继续写东西,还在做内容相关的事情,还在与 IP 相关的产业保持联系。

不得不说,站在将将满30岁的这个人生关口,这样的现状很难不令人沮丧。哪怕是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可以活到下一个世纪来看,人生进度走过接近30%,但却与自己的梦想毫无干系。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件让人开心不起来的事情,尤其是,在看到很多人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对应的完成路径的时候,这种落差感是强烈且极度个人化的。

所以,对于我来说,后续能够做的,或许只剩下了3个方向:

一种是积累人脉和资源,为搭建构造未来数字世界做好资金、人才以及内容等世界观层面的准备;

一种是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基于过往剧本杀、网络小说、科幻小说等内容创作的经历和经验锻炼和打磨自己的IP塑造和剧情创作能力;

一种是加入或者创立一家科技公司,大力发展XR、全息投影、脑机接口、纳米材料等等数字科技和材料科学,为未来类似的公司和世界提供必要的技术积累和物质及数字原材料。

《三体》里面刘慈欣借叶文洁和罗辑之口创立了一门名为“宇宙社会学”的虚拟学科,包括: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借此,宇宙文明间的关系又通过“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加以连接,前者以及四大太空舰的生存权之争,从侧面说明了黑暗森林环境中的残酷性,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借此为高等文明毁灭低等文明的行为进行了合理化和正名化处理,也为歌者文明等高等文明将自己二维化处理并以二向箔为文明毁灭手段提供了必要的证明;后者则相当于是前者的佐证,因为物质总量恒定,所以为了生存,文明之间,尤其是高等文明和低等文明之间势必产生倾轧,文明的毁灭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也是书中维德那句“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的正当性的合理价值所在。

而在或远或近的将来,在手机、电脑等“体外器官”的各类功能真正被整合到人体之中,如同《没钱修什么仙》那本网络小说中的“法骸体系”一样,数字空间也会诞生属于自己的社会学和生存哲学。

届时,只希望在 AI 这样的硅基生命真正展示历史主舞台的数字空间资源时,也为人类在内的碳基生命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一条,不是那么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死即生的路线。
00
Wenser
5天前
稚子摸梨
00
Wenser
5天前
预期背离 =

(需求误判 + 想象偏差 + 参考错位)× 情绪放大系数
00
Wenser
6天前
make my day.
10
Wenser
8天前
重要的不是你曾经拒绝过谁,

而是你在拒绝之后做出的选择是否是你想要的。
00
Wenser
8天前
只要你不想着让所有的事情都完美无缺,

那你的生活就永远都能继续下去。
00
Wenser
9天前
关于AI炒币大赛,以下为本台记者发来的最新报道。

本活动第一季将于11月3日正式结束,目前 deepseek 仍以超100%的收益率排名第一,Qwen紧随其后。

https://mp.weixin.qq.com/s/zK6rKFD0vko6r1S27l2q6Q

00
Wenser
9天前
AI生成“沧龙肉厨艺大比拼”,思路很有意思。

https://mp.weixin.qq.com/s/mPiYSOdeHcJiKhM62mHzMA

00
Wenser
12天前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在告诉你,要定位精准,要细分垂直,要顺应算法,要争取推荐,要击中目标人群?

因为这就是做多边生意的互联网平台对内容创作者最隐秘、最巨大的隐性操控,一种用平台规则异化内容创作者的手段。

其实本质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创作者脱离平台存在。

就像工厂的流水线工人一样,平台对于内容创作者的需求是像流水线上某一个环节的工人一样,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像是一块积木一样严丝合缝地嵌入到平台的高楼大厦之中;让人如同U盘一样,即插即用,拔走之后也不影响下一个U盘加入进来继续创造商业价值。

人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职业工作,怪癖优劣,本来就是多元的,但互联网平台就是这样一个鼓励极端的场域,只有更垂直、更细分的人才能填补平台的某一块空白,然后为受众制造各种各样的垃圾内容或者娱乐内容以占用他们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注意力和更多的社交关系。

因为只有这样,互联网平台才能把数字贩卖成广告资源;把用户数据打包成推广资源;把社交链条化成数字枷锁。

是的,在各取所需这条不归路上,互联网平台永远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照做、不断拉新、消耗更多用户时间、商业转化率更高的工具人,而不是一个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的活生生的人。

所以,越垂直,越是平台喜闻乐见的事情,因为这样的内容创作者就像是兢兢业业的“赛博佃农”一样,永远在圈定好的那一块地上弯腰种庄稼,而不会去思考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想要传递什么、想要呼唤什么、想要反击什么。

曲高则和寡,独学则无众。

选择流量,那就不要感叹自己为什么被裹挟;
选择艰深,那就不要后悔于自己为什么数据平平。

等价交换的道路上,在你选择之处就已经悄悄注定了。
12
Wenser
12天前
x402协议,让AI拥有支付能力。

https://mp.weixin.qq.com/s/8lk9flhjUyPpcS4-hWPeHQ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