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空手
196关注3k被关注25夸夸
《传神文案》作者、广告圈知名自媒体「空手」作者
⏱️ 误入广告15年
🏷️待过两家4A,离职前是高级群总监&内容中心负责人
🙋‍♂️ENTJ,戏迷,关注商业和品牌
🈳公众号/知乎/小红书同名
置顶
空手
1年前
很多刚认识的朋友,都问我为什么叫空手这个名字?这里解释一下,顺便写份个人介绍。

电影《卧虎藏龙》里面有句经典台词:“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放开,你将得到整个世界。”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不管你在从事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都是保持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观察、学习、思考、验证。所以,叫我空手。

最开始,空手是我的QQ名,后来是微信名,再后来我注册了一个叫做“空手”的公众号,数年笔耕不辍,有了20W关注者。慢慢得,大家都开始用这个名字来称呼我。以前在公司,碰到写了我本名的快递,很多同事都不知道该拿给谁。空手就这么沿用了下来。

在我公众号目前285篇原创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有这些——
增量大模型:mp.weixin.qq.com
增长的算法:mp.weixin.qq.com
营销简史:mp.weixin.qq.com
广告简史:mp.weixin.qq.com

还有我最近两年,刚花了40多万字更完了“品牌思维30讲”这个系列。如有毅力,推荐阅读:mp.weixin.qq.com

我大学读广告系,工作后进入广告业,几乎干过广告公司除设计师以外的所有职位,从文案、策划、AE到CD、AD、PD。后来调入公司中台,负责过企业成长中心、内容中心,对增长、数字化、品牌战略、内容营销有点看法。写过一本评分、销量还凑合的书《传神文案》。从业期间,主要服务快消和汽车品牌。

目前工作的重心就是读书和写作,为了再写几本专业书籍,这几年荒废了我最大的兴趣爱好,读欧美现代小说。工作以外,最爱听戏,能哼几句京剧那种;日常跑步,人菜瘾又大那种。精酿和西装爱好者,酒量一般。

欢迎多聊。
1823
空手
1天前
地域(省份、城市)、星座与MBTI、职业与身份是第一层流量密码,让用户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会情绪和价值观(性别、国潮与民族、职场文化三大课题)是第二层流量密码,让用户融入更大的群体之中。
IP(明星名人、大剧大综艺、热点性品牌)等泛热点是第三层流量密码。
它们以“我”为中心,层层向外扩散,所有的流量密码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一件事如何与人相关,让人产生“这就是我”的感觉?
01
空手
1天前
每天都应该走流程,这样的生活才是安然有序的
00
空手
1天前
精碳是慢性毒药,肥胖是慢性疾病
12
空手
8天前
自我提醒,以后要少用“暴论”这个词。不能因为预先说了“这是一个暴论”,就可以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说一些不合逻辑的观点。
11
空手
10天前
最近直播间里一堆放映《天龙八部》的账号,尤其是鸠摩智上少林那段,抓流量真敏锐啊~
20
空手
17天前
耐克还是酷的
10
空手
20天前
一个最近的竞争策略案例。
君乐宝最近推了婴儿配方奶粉,针对飞鹤奶粉竞争。飞鹤说:“聪明宝宝,喝飞鹤”。君乐宝认为宝宝奶粉都是妈妈选的,宝宝又不会选,所以君乐宝叫“懂配方的妈妈选君乐宝”。
产品层面,飞鹤的产品利益点是“专研大脑营养”,所以君乐宝搞了一个“脑体双优”。
11
空手
1月前
“感觉很多人其实智力不正常,但是生活能自理,所以一直被当正常人。”这句话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一个正常人应该有自己的工作,自己学习和专注的领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有自己关心和爱的人,这才是一个人应该每天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地方,也是证明一个人之所以活着的根本。

但是很多人的脑袋仿佛是个空荡荡的水桶,别人往里面倒什么他就会关注什么,今天大批媒体集中报道了某个社会新闻,他就会上窜下跳去吃瓜,在网上跟人对线,在群里跟人互骂,看起来他似乎对这个事件十分投入,有着强烈的爱憎,但实际上过不了两天他就把这件事给忘在脑后了,仿佛从未发生过,又跟着网络投入下一个热点了。

这些人的个人喜好、情感和注意力全凭网络议题设定,媒体喂屎他就吃,却独独对自身并不感兴趣,这样的人就不正常。

一个正常人买东西,应该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去评估不同产品的性能表现、品质、性价比,关注不同品牌的形象、个性等。但是很多人的购买决策却受一些毫不相关的观念干扰。比如去年年初,我亲眼见过好几个人信誓旦旦地表现以后只买娃哈哈,不喝农夫山泉的水。还有这两年的电动车市场,因为小米、华为痛恨电动车、大骂电动车的,因为老美把特斯拉一棍子打死的,因为支持民族产业嘲笑油车和合资品牌的。

你是在花自己的钱买东西哎,难道不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选择最好的产品,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吗?为什么要花自己的钱为一些莫名其妙的观念埋单呢?这样的人就不正常。

我觉得要求一个人有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非常高的要求,它要求这个人得有可靠的信源,能全面了解一件事的各种信息,然后在掌握真实、全面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合乎逻辑的判断。

但是且不说思考的水平和深度如何,我就说思考什么的问题,作为一个正常人,首先你应该多思考和自身的成长、幸福、工作和财富相关的课题吧。干吗要整天思考一些毫不相关、毫无意义的东西,反而是对那些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事件、民生议题却漠不关心,而且还要对很多远在千里万里之外、跟自己素昧平生、也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某个人、某群人恨得咬牙切齿呢?不正常。
34
空手
1月前
我对内容的定义非常简单,营销视角下的“内容”,就是消费者愿意主动去看的品牌信息。为什么企业需要内容?因为广告就是没人看的东西。传统媒体时代,广告是那个电视节目放完后一开始播,观众就跑去上厕所的东西。互联网时代,广告是那个一出现,消费者就下意识去点右上角的“x”“跳过”“不感兴趣”的东西。有了算法加持以后,消费者随便就能刷到海量他爱看的内容,广告就更没人有兴趣看了。

企业精心制作广告,花天价媒介费用投放给消费者免费看,消费者都不想看,他们甚至愿意掏钱屏蔽广告。而对于优质内容,消费者则愿意付费。一个是不爱看,一个是主动看,一个是免费都不看,一个是愿付费观看,这就是广告与内容的区别,这个定义虽然简单,但我觉得我的定义更直指本质。

P.S..正在写一篇关于“内容体系”的文章,写了一下午才写了1000多字,其中的几百字还不想要了,诺,就是上面这段话。不是写得不好,而是觉得和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关联不大,出于精简文章字数的目的,只好删掉了。
写作真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强大的意志力,真的很容易焦虑和抑郁。
13
空手
1月前
梳理一下与产品相关的一些概念。

产品功能——产品的主要效用与性能

产品支持点——支撑并实现该效用的产品元素,如产品成分与材质、技术、工艺、质量监测等

产品背书——证明产品功能和品质的非产品元素,如产品所获奖项、发明专利、团队实力、产地/历史、销量、品类地位、消费者证言、明星和专家代言、权威媒体和机构报道等,它们起到担保与保证作用

消费利益——又叫“功能价值”,指产品带给消费者的好处,解决什么问题

消费体验——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感受,包括五感(视听嗅味触)、购买便利性、产品易用性等。利益是结果,体验是过程。

产品附加值——或叫做“情感和象征价值”,指产品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满足和社会性价值。

解决方案——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来完成生活任务、解决自身问题时,除产品以外,还需要具备的相应知识与技能,企业所应提供的配套服务(如金融、配送、安装、售后等),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等。产品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