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空手
193关注3k被关注25夸夸
《传神文案》作者、广告圈知名自媒体「空手」作者
⏱️ 误入广告15年
🏷️待过两家4A,离职前是高级群总监&内容中心负责人
🙋‍♂️ENTJ,戏迷,关注商业和品牌
🈳公众号/知乎/小红书同名
置顶
空手
1年前
很多刚认识的朋友,都问我为什么叫空手这个名字?这里解释一下,顺便写份个人介绍。

电影《卧虎藏龙》里面有句经典台词:“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放开,你将得到整个世界。”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不管你在从事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都是保持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观察、学习、思考、验证。所以,叫我空手。

最开始,空手是我的QQ名,后来是微信名,再后来我注册了一个叫做“空手”的公众号,数年笔耕不辍,有了20W关注者。慢慢得,大家都开始用这个名字来称呼我。以前在公司,碰到写了我本名的快递,很多同事都不知道该拿给谁。空手就这么沿用了下来。

在我公众号目前285篇原创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有这些——
增量大模型:mp.weixin.qq.com
增长的算法:mp.weixin.qq.com
营销简史:mp.weixin.qq.com
广告简史:mp.weixin.qq.com

还有我最近两年,刚花了40多万字更完了“品牌思维30讲”这个系列。如有毅力,推荐阅读:mp.weixin.qq.com

我大学读广告系,工作后进入广告业,几乎干过广告公司除设计师以外的所有职位,从文案、策划、AE到CD、AD、PD。后来调入公司中台,负责过企业成长中心、内容中心,对增长、数字化、品牌战略、内容营销有点看法。写过一本评分、销量还凑合的书《传神文案》。从业期间,主要服务快消和汽车品牌。

目前工作的重心就是读书和写作,为了再写几本专业书籍,这几年荒废了我最大的兴趣爱好,读欧美现代小说。工作以外,最爱听戏,能哼几句京剧那种;日常跑步,人菜瘾又大那种。精酿和西装爱好者,酒量一般。

欢迎多聊。
1823
空手
6天前
这几年出街的广告中,用AI制作的越来越多了。这充分说明,只要个人能力够强,加上AI赋能的确能抵过去数十人的公司去用。超级个体+AI、超级个体+智能体形成的“一人公司”是未来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
11
空手
11天前
每次看b站2020跨年这个弹幕都觉得特别感动,那还是2019年12月31日,疫情还没有开始,人们还在怀着无限的憧憬和希望期盼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空手: 以前在4A接过一个特别狠的brief,那是服务一个知名啤酒品牌时接的,客户希望给他们整个品牌想一句slogan。 要求有五条:1、不超过5个字;2、要有音乐属性(因为啤酒厂商都喜欢赞助演唱会、音乐节等,而且客户当时的品牌代言人也是一位知名歌手);3、表达年轻人的个性态度,引起他们共鸣;4、要带有消费提示,激发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和购买行为;5、最好成为祝酒词,消费者在酒桌上能把这句话喊出来,形成一定的消费流行语。 这样的brief是不是谁看谁懵逼?换成哪个文案来都要头痛不已。但就是这样的要求,最后我还真想出来一句hhh,5个要求全部满足。注意,是全部满足。 这句slogan就是“和你干一杯!” 来自五月天的经典歌曲《干杯》,这首歌的副歌部分是这样唱的:也许会/有一天/世界真的有终点/也要和你举起回忆酿的甜/和你再干一杯…… “和你干一杯”很能引发年轻人的共鸣,因为“干杯”是B站十周年庆MV的主题曲,是B站版本的“难忘今宵”;还是B站网站标题(“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的一部分,(゜-゜)つロ这个符号就是一个人举起酒杯;甚至B站最初的logo就是两个二次元女生举起啤酒杯🍻,后来才改成了小电视。 2020年B站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上,五月天就压轴演唱了《干杯》这首歌,引来铺天盖地的弹幕大军。 所以你看,“和你干一杯”就是5个字、音乐属性、年轻人共鸣、消费提示、祝酒词。而且客户用了这句slogan之后,还可以和B站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将“干杯”打造成为品牌的标识性符号。 我真的是一个天才哈哈哈哈哈!

00
空手
11天前
以前在4A接过一个特别狠的brief,那是服务一个知名啤酒品牌时接的,客户希望给他们整个品牌想一句slogan。

要求有五条:1、不超过5个字;2、要有音乐属性(因为啤酒厂商都喜欢赞助演唱会、音乐节等,而且客户当时的品牌代言人也是一位知名歌手);3、表达年轻人的个性态度,引起他们共鸣;4、要带有消费提示,激发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和购买行为;5、最好成为祝酒词,消费者在酒桌上能把这句话喊出来,形成一定的消费流行语。

这样的brief是不是谁看谁懵逼?换成哪个文案来都要头痛不已。但就是这样的要求,最后我还真想出来一句hhh,5个要求全部满足。注意,是全部满足。

这句slogan就是“和你干一杯!”

来自五月天的经典歌曲《干杯》,这首歌的副歌部分是这样唱的:也许会/有一天/世界真的有终点/也要和你举起回忆酿的甜/和你再干一杯……

“和你干一杯”很能引发年轻人的共鸣,因为“干杯”是B站十周年庆MV的主题曲,是B站版本的“难忘今宵”;还是B站网站标题(“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的一部分,(゜-゜)つロ这个符号就是一个人举起酒杯;甚至B站最初的logo就是两个二次元女生举起啤酒杯🍻,后来才改成了小电视。

2020年B站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上,五月天就压轴演唱了《干杯》这首歌,引来铺天盖地的弹幕大军。

所以你看,“和你干一杯”就是5个字、音乐属性、年轻人共鸣、消费提示、祝酒词。而且客户用了这句slogan之后,还可以和B站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将“干杯”打造成为品牌的标识性符号。

我真的是一个天才哈哈哈哈哈!
31
空手
11天前
我第一次对自己做广告的理论水平产生信心,是2008年左右,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反正是我刚入行不久。
当时可口可乐一直想进军茶饮料市场,但是推了几个茶品牌都失败了,不甘心的可乐公司就在雪碧品牌旗下推出了一款茶饮料产品,雪碧茶味饮料。

当时在我们大学班级QQ群,因为我们学的是广告学专业,群里经常会讨论一些广告。当时就雪碧这个新品我就跟一个大学同学产生了争论。

我认为这个产品必败无疑,因为消费者对雪碧的认知就是碳酸饮料,没有人想喝茶味的雪碧。茶饮料产品的联想也和“透心凉,心飞扬”的品牌形象不符合。而我同学则觉得不会,毕竟雪碧那么大的品牌,很多人熟悉和认同,而且可乐公司还有那么多营销费用和大的广告、推广力度,为什么就不能让部分消费者买起来呢?

我记得当时我们还打了个赌,但是赌什么已经不记得了。反正最后就是过了大半年茶味雪碧就下架了,以退市而告终。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好的广告营销理论应该是能够指导现实、预测现实的,而我自己的理论水平还是可以的~
30
空手
12天前
以前我在公司上班的时候,经常有头屑困扰。

我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经常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又隔三差五要比稿,天天都是deadline,我感觉每天身体都在疯狂分泌皮质醇,皮脂分泌也多;二是当时出差强度大,那时每年年终述职我都会统计一下本年度的出差天数,我记得最多的一年出差出了183天。而且当时我还活得特别粗糙不讲究,出差也不带洗发水,都是用酒店的,加上公司出差有标准,住的酒店也不够好,所以洗发水估计都很差。

所以,那些年我用过很多去屑洗发水品牌,常常都是前两个月管用,然后就一点用都没了。后来我用了朋友推荐的一个澳洲品牌,才解决了头屑问题,所以我就一直用这个牌子。记得中间有一次,洗发水用完了,我没有及时补货,用了几天其他牌子的洗发水,结果头屑立马又冒出来了。。。

直到我辞职了以后,不用天天出门上下班,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头发不沾外面马路上的灰;出差的话我也都自带全套洗护产品,所以洗发水后来我都是乱用,家里好几个品牌的洗发水,常常是逮到哪个用哪个,但是一点点头屑都没有,根本就不需要去特意买什么去屑品牌。所以我要说的是——

不上班根本没有头屑困扰!
82
空手
16天前
前段时间做了一个洗发水品牌的咨询业务,客户新推出了一款蓬松洗发水,客户高管们试用完以后觉得产品力还不是特别突出,需要继续对产品进行优化。我说,我用完一整瓶了,蓬松效果非常好啊,好得我都不想再用了,因为我本来头发就多,用完之后感觉更多了(此处有点凡尔赛)。

我对客户高管说,你觉得产品力不突出,是因为你是男的,头发太短[笑cry]所以对蓬松的效果感受不明显。而我虽然也是男的,但我留长头发已经留了三年多,上一次剪头发还要追溯到2022年1月。

留了长头发以后,真心理解了为什么对女生来说,洗头见人是江湖最高礼仪。我现在也是不出门见人就不想洗发,洗完吹干真的要吹半个小时。而且我也理解了,为什么女性对于脱发更加敏感和关注,因为女生掉一根头发相当于男生掉几十根,每次洗完头都要清理浴室地漏,随便掉两根都非常明显。

由于绝大多数男性都是短头发,所以他们对柔顺、蓬松没有强需求,头发太短也感受不到柔顺型、蓬松型洗发水的产品价值。男性洗发水最大的市场份额是控油去屑,因为这个卖点他们有感知。

对我来说,还是留了长头发以后才更能感受到女性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体验。当然不是每一个产品都能实地去使用和感受(虽然在广告史上,一名男性广告人为了写好卫纸巾文案自己试戴了一周,成为一段佳话),但是要从事品牌营销,还是要多去实地观察、访谈、走进消费者,多去做市场走访,少一点自己的主观臆断。
50
空手
2月前
这就是场景。
不管是对于B2C企业来说,还是B2B行业来说,场景都是指目标客户在特定条件下的待办任务,场景是消费场景、使用场景。
最重要的不是你的产品、技术如何,而是产品、技术的应用场景在哪里,帮助目标客户完成什么任务,解决什么问题。
01
空手
2月前
我在省广的时候,服务了7、8年劲酒的品牌代理,那时候劲酒每年的品牌策略、传播规划,包括TVC、广告语、主视觉、各种推广活动都是我负责的。

真的,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劲酒会因为“喝中国劲酒,来无痛姨妈”走红网络,而且成了热门话题,劲酒还因此推出了粉色版。这样的创意我根本都不会想,就算我团队的小伙伴想出来这点子,不等客户毙掉,我都把它毙掉了。。。

首先,这违反广告费了,消费者自发宣传一下可以,品牌方是不能这么说的。而且如果有人说劲酒催姨妈、减轻姨妈痛,我也觉得很离谱啊,伪科学。

其次,劲酒的目标消费者毕竟是男性,女性用户是极少的,品牌方不会特意针对女性做传播,说服她们去喝劲酒。

这个事给了我几点深刻体会——

1、UGC充满着偶发性、不确定性,真正的UGC一定是用户自发、主动创造出来的,因为这样的内容,品牌方及其代理公司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正常人都很难想出来。

2、品牌方及其代理公司,包括品牌的相关利益方(员工、经销商、付费达人等)创作的内容往往带有一定的商业意图,通常从产品功能或品牌价值出发去创作,这样的内容太正常了且带有品牌痕迹,因而不具备爆火的基因,也很难激发大量消费者参与进来的兴趣和热情。
而素人创作的内容,通常没有明确的商业意图,只是因为好玩、有趣,提到品牌也只是单纯将品牌作为道具。
创作内容的出发点不同,因而注定了不同的命运。对于带有商业痕迹和明显品牌标签的内容,平台也不会给你流量。

3、品牌方一定要意识到,传播不是单向度的灌输,不能把消费者当成会自愿、主动看广告的NPC;传播是双向的交流与沟通。品牌方必须多去观察、研究消费者在谈论什么,他们感兴趣的点是什么,从用户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出发去创作内容。

4、更重要的是,品牌传播和内容创意,不能只是企业自己在干,自己精心制作内容、自己付费投放、自己转发点赞……而必须打开思维和心态,开放参与机制和节点,让用户来主导。
企业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是不断研究用户自发创作的内容和话题,然后在用户创作的大量与品牌相关的内容中,及时发现潜力话题,见苗浇水,将之放大并引爆。

简言之,品牌传播的理念从过去的“品牌主导,用户接收”变成今天的“品牌主导,用户参与”,今后还要变成“用户主导,品牌参与”。
3120
空手
2月前
这件事折射出了两种心态,一种是个体的焦虑,大家都害怕被AI所替代,被这个时代淘汰,所以都在拼命研究、学习最新的AI产品。最近这段时间,不管我打开哪个群聊,都能看到一大堆关于如何使用DeepSeek的PDF文件。
另一种是群体的骄傲。DeepSeek的横空出世跟国运、民族情绪牢牢绑定在了一起,中国又一次突破欧美科技封锁,站在了世界的最顶端、最前沿,大家太想看到又一款打败openAI,让整个欧美颤抖的AI产品了。
22
空手
2月前
AI首先不是替代你,而是帮你升职。以前你是一个小文案,现在你是创意总监;以前你是产品策划,现在你是市场部总经理。
但是要当好领导,你得会提需求,提出清晰明确的需求。提不好需求,AI也给不了你好答案。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