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了好几个月“水土不服”之后,突然有了一点阶段性领悟,不一定对。
先从一个类比开始。
现代化工行业已经很成熟了,日化洗护品、护肤品最核心的有效成分就是那些,但这不还是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了各种新产品吗?
它们是否真的是推陈出新的创新呢?很难讲。我觉得绝大多数都不是。(这个世界哪来那么多创新啊,读过PhD写论文创新点的普通人类大概都懂。)
就拿我手头这瓶洗发露来说,它打造的理念是:透明质酸水润72h。但是透明质酸钠在成分表里排名倒数第三,而排名第一是水,然后依次是三种表面活性剂(按照我的理解,这些才是核心成分,达到清洁的效果)。
问题在于,它们需要卖点啊,总得制造出一些新鲜概念吧。
类比结束。
回到打的这份工,当然它从根本上是希望有创新研发的,但归根结底这是工业界,有成本上的考虑。
所以更多时候,很多人做的事情,也不过是类似于找出一个“卖点”进行包装,用以吸引上级,最终得到对这个研发方向的支持。
所以当我在web of science上查阅文献看得头疼、在中国知网上看各种(啊?就这么随便写写也能发表的)文章看得头大的时候,然后发现大多数同事上班都轻轻松松游刃有余的样子,我一直在纳闷自己到底如何不得要领。
感觉可以发展一个新爱好了,观察日常消费品的广告宣传点,学习“推销”这门“艺术”。
但是呢,我的性格里本就不那么喜欢“自我吹嘘”,自我道德感与现实的摩擦,一种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运行逻辑脱节的无所适从感,大概就是这种痛苦的根源吧。
人类确实是沉迷于叙事的动物,大家都默认相信的事物,当然不是庞氏骗局啦。
从务实的角度来说,前段时间有位管理部门的同事的话很合理:要给领导提供情绪价值。
我对这个世界的想象还是太天真了些,又对工作抱有的期待太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