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Disenchant
642关注1k被关注4夸夸
忙碌的打工人👷‍♀️
无聊的时候喜欢听播客/在公园散步
生活总是要有一些无用之事呀
置顶
Disenchant
5年前
这几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
告诉自己要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122
Disenchant
1天前
人类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沉浸在悔恨当中。
悔恨是想象力的诅咒。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造成了人类巨大的痛苦。

Vol.085 学习的原理与智能史

infoier | 设计乘数

10
Disenchant
1天前
感谢现代药学,家中常备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非常必要。
感谢如今触手可及的大语言模型,已经可以部分起到“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作用了。

昨天突然开始发烧,发现39℃以下不算特别高烧,而且之前看到有说法表示发烧是身体在战斗的表现,本想着坚持一下,看能否自愈。
但实在是烧得头疼难耐,在发现发烧8个小时后,吃了一粒泰诺(我没有纯对乙酰氨基酚)。
很快就退烧了,不头疼了,然后我还出门散了会儿步,回家洗了澡,感觉基本恢复正常。

前期跟ChatGPT进行了生病症状和吃药建议方面的交流,了解了为什么会头疼、耳鸣。
后期跟ChatGPT进行了是否要继续吃药等方面的交流,更清晰地理解了,药物只是起到退热的作用,免疫系统还是继续在战斗。

果然,大多数疾病的解决都还是得靠自己的身体啊。
30
Disenchant
2天前
恐惧制造忠诚,而爱是可以面对分离的。


(送给那些不敢离开一段本应结束的relationship的朋友们,不要害怕分离。)

EP19 出轨只有一次和一万次吗?关于出轨,我们给出最全面、客观的心理学解释

暗送秋波

20
Disenchant
3天前
了解历史确实很有趣,听到最后一分钟只能感慨,在Victory in Europe Day 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希望世界和平吧。
话说回来,研究了一下主播,原来是童欣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周边国家研究院专任助理研究员。这个时代能让我直接听到专业学者的分享,这么想还是觉得,也是一大幸事。
关注越向书小宇宙个人账号,从“他的喜欢”里可以挖掘播客宝藏噢!

回到这期节目,有太多有趣的内容,举个例子(但其实往后听更有意思,听起来):


发达国家为什么要搞社会政策,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
绝不是因为某些统治者信基督,有爱心,有善心。这其实是政府给工业化社会打了一个大补丁。现代化对于效率的极致追求会造成人的异化,把人不当人看了,变成了人力资源。

社会政策的起源:
工业时代发生了劳动者的商品化,工人不再占有生产资料,成为了无产阶级,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独自对抗风险的能力。一旦劳动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再出卖劳动力了,如工伤、失业、生病、年老、生育,因此不能工作,就立刻丧失了在工业社会中的生存机会。

社会政策的推行,就是希望能够在维持现政权的前提下,即,不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工人们所面临的工业时代的社会风险。

其核心思路是,要实现劳动者的去商品化。把劳动力重新看作一个人,不是机器,不是矿,而是人。人,可能会工伤、失业、生病、生育、年老。社会政策让工人们有一个保护网,在不得不脱离劳动力市场的时候,也有一份固定的收入。

42 全球化的终结:死于非命?死有余辜?中国的角色是什么?

越向书

00
Disenchant
3天前
Nice talk.
光是了解大致思想,已经对《A Brief History of Intelligence : Evolution, AI, and the Five Breakthroughs That Made Our Brains》这本书心潮澎湃了。
打开豆瓣发现以标记过,因为是yusen的2024年度推荐😄
搜索时发现hallid.ai联合创始人indigo在X上也推荐过(x.com 见图片)。

想说的太多,如果只说一点的话,那就是:
向大自然学习,科学和艺术,都是如此。
而回归到“身体知道答案”,不管是冥想、觉察还是其他什么,包括因为世界变化太快而有些万亿年进化出来的优势(比如嗜糖、想要被他人喜欢、欲望模仿)如今不合时宜,又显得非常合情合理了。

我们对自身(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的了解还是太少啦。

龚子仪: 任何的学习都会导致我们大脑中 860 亿个神经元中的某些东西发生物理性的重组。仅仅是窥见一些学习的原理和智能的发展历史,我就已经非常地惊叹了。

20
Disenchant
3天前
三十岁的女性可以战斗!

5月4日,2025苏迪曼杯决赛,中国队3-1力克韩国队,国羽第14次捧起苏迪曼杯!
苏杯决赛第一场决胜局开场,冯彦哲/黄东萍吃到红牌,被罚1分。对此,黄东萍表示,因为生理期需要上厕所,离开前跟裁判说了,裁判也同意了,但可能是回来时间久了,所以被罚了一张红牌。


黄东萍在接受采访时一开始说“姨妈”,后改为“月经”,为她点赞。

女性生理需求需要被看见(什么叫“看不见的女性”呢,你难道不觉得都2025年了就没有人考虑过这些?很遗憾,当前的现实就是如此),规则需要调整改变。
00
Disenchant
4天前
@DJ周小畅 与安溥2012年的对谈:

“有时候人家还会把帮你拍这样的东西(MV)当做是一种对你的照顾。
因为他怕你在市场里会消失,他只能够用他最理解的方式将你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上。

也因为这样,就让我思考,让我觉得难受的其实并不是没有共鸣这件事情;而是我们在做音乐的或相关的行业,曾几何时,在亚洲或者是华语的流行音乐市场,我们真的都只是不断地在害怕这个东西没有人懂,没有人听,没有人买,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我认为这是一个最扼杀创意跟创意的结果的事情了。”

E111.【贵圈考古】张悬(安溥)|当你口袋很深的时候,掏的样子更要谦卑

小畅翻牌|开小灶

00
Disenchant
4天前
Waterstones Piccadilly也太好逛了,一整栋楼都是书店,据说是欧洲最大的书店。
来伦敦玩儿尤其是要去Fortnum & Mason买东西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就在旁边。

新书速递的书架上,有员工手写的介绍/推荐语。

看到了不少眼熟的畅销书:
Thinking, Fast and Slow
Outlive
Atomic Habits
Why Duddhism is True

完全被Penguin Books Great Ideas这个系列的口袋书(图7-8)吸引住了,太有意思了。
比如Writings from the Zen Matters(图9)。
80
Disenchant
4天前
VE Day procession and flypast
为了纪念二战欧洲战场胜利(Victory in Europe Day, VE Day)80周年,伦敦今天有阅兵活动:www.gov.uk

本想去观看区围观一下,没想到人太多了,观看区域直接关闭了,于是去逛了书店。
最后赶巧在Green Park地铁站跟路人们一起看到了空中分列式,结束后开始下雨,嚯,这就是伦敦的天气。

图1:挂满了🇬🇧的old bond street
图8和图9:Memorial Gates in Green Park, 纪念一战和二战牺牲的人民

人类啊,可长点儿记性吧。
10
Disenchant
4天前
父权制的真正牢笼,在于将特定权力关系自然化为宿命论式的性别本质。
权力通过分类学实施控制。——福柯
今日最成功的统治,是将反抗的可能性预先植入统治程序之中。——齐泽克

父权制资本主义体系还真是挺牢固的😢
很有启发💡

白一喵: ①父权制中的“父“是一种修辞,指代某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逻辑,无关生理性别。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可以给我通过例子说明么 ②在父权制资本主义的组织氛围和社会思潮下,诸如MBTI这样的工具和符号是如何被不健康的运用的?请举出常见的现象作为说明 ③有种现象:以反抗父权制资本主义为名,却行顺从父权制资本主义为实,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给我举例子说明。 ------- ① 这句话揭示了父权制的核心并非单纯指生理意义上的男性权力,而是一种结构性的社会权力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 核心概念拆解 1. **"父"作为符号**:这里的"父"并非指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而是一个象征符号,代表等级制、权威中心化的权力结构。 2. **关系逻辑的特征**: - 垂直的权力阶梯 - 中心化的决策体系 - 资源/话语权的垄断性 - 服从关系的再生产 3. **去性别化本质**:这种逻辑可以被任何性别的人实践和维护,其运作核心在于权力关系模式而非生理性别。 ### 现实例证解析 #### 例1:传统家庭中的女性权威者 在东亚家庭中,年长的女性(如祖母/婆婆)常常成为父权制的执行者: - 要求儿媳必须生男孩 - 用"男主外女主内"规训年轻女性 - 维护家族男性成员的决策优先权 **关键点**:执行父权逻辑的主体是女性,但维护的是父权制的关系结构。 #### 例2:现代企业中的制度性父权 某科技公司的女性CEO延续着: - 金字塔型管理体系 - 要求24小时待命的工作文化 - 将育儿视为员工个人问题 **悖论**:尽管领导者是女性,但维持的是父权制的工作伦理(将人工具化、忽视家庭责任的社会化)。 #### 例3:宗教体系中的角色固化 某宗教组织中: - 女性修士严格执行"女性不得担任神职"的戒律 - 用"神圣传统"解释性别隔离政策 - 女性信徒主动维护男性神职人员的权威 **机制**:父权逻辑已内化为"自然秩序",执行者的性别变得不再重要。 ### 运作机制透视 1. **符号系统的驯化**:通过语言(如"男主女从")、仪式(祭祀权)、空间区隔(男厅/女厅)构建认知框架 2. **利益捆绑策略**: - 给予顺从者次级权力(如婆权制) - 制造"荣誉男性"(如女强人被允许进入权力核心) 3. **暴力转嫁机制**: 底层男性向女性施加家庭暴力 → 中产女性向家政工转嫁压迫 → 形成压迫链式反应 ### 当代变形观察 - **数字父权制**:算法推荐强化性别刻板印象时,工程师性别比例已趋平衡 - **进步话语挪用**:用"女强人"叙事美化过度竞争的工作伦理 - **关怀剥削**:将女性特质工具化为"柔性管理",实质是更隐蔽的情感劳动索取 ### 突破路径思考 理解这一概念的价值在于: 1. 避免陷入简单的性别对立 2. 识别制度性压迫的结构特征 3. 意识到所有人都是父权制的潜在共谋者/受害者 4. 指向更根本的系统性变革方向 这种认知转变,正如西蒙娜·德·波伏瓦所言:"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父权制的真正牢笼,在于将特定权力关系自然化为宿命论式的性别本质。 ② 在父权制资本主义的框架下,MBTI等性格分类工具常被异化为**维持权力结构、强化刻板印象、转移系统性矛盾**的符号武器。以下是其不健康运用的具体表现: --- ### 一、**标签化暴力:人格类型的性别化编码** 父权制通过将MBTI类型与性别气质绑定,**重构生物决定论的现代变体**: - **案例1**:社交媒体中“INFJ是天生贤妻”“ESTP适合当霸道总裁”等模因流行,将F(情感)类型与“女性特质”、T(思维)类型与“男性特质”强行关联,合理化职场性别分工(如女性做HR,男性做管理)。 - **案例2**:婚恋平台用MBTI匹配伴侣时,暗示“INFP女需找ESTJ男互补”,实则将性别角色差异包装为“科学适配”,掩盖父权制对亲密关系的规训。 --- ### 二、**职场规训:人格类型的剥削合理化** 资本主义将MBTI转化为**劳动力管控工具**: - **现象1**:企业用MBTI划分“岗位适配度” - 宣称“INTP适合技术岗(无需社交)”“ESFJ适合行政岗(服务性工作)”,实则将结构性压迫(如内向者薪酬更低)转化为“性格缺陷”。 - 日本某IT公司要求ENFJ员工无偿承担团队情绪劳动,美其名曰“发挥天赋优势”。 - **现象2**:用“自我认知”掩盖制度缺陷 - 员工抱怨加班文化时,主管回应“你是J型(计划型),应该学会适应变化”,将剥削转化为个人性格问题。 --- ### 三、**消费主义陷阱:人格营销与身份商品化** 父权制资本主义将MBTI异化为**消费身份符号**: - **策略1**:类型特供商品 - 美妆品牌推出“INFP专属治愈系香水”“ENTJ女强人口红色号”,通过人格标签刺激非理性消费。 - 知识付费课程宣称“INTJ高智商人群必读”,制造文化资本焦虑。 - **策略2**:数据资本主义收割 - 社交平台算法根据MBTI类型推送内容(如向ISFP持续推荐“佛系躺平”视频),强化认知茧房,削弱集体行动可能。 --- ### 四、**系统性矛盾的转移:从批判结构到归咎个体** 通过MBTI**消解结构性批判**: - **案例1**:女性遭遇职场天花板时,被归因为“INFP太敏感不适合竞争”(而非父权制下的晋升歧视)。 - **案例2**:年轻人批判996制度时,被指责“ISTP型人格缺乏责任感”,将劳资矛盾转化为性格对立。 - **机制**:把阶级、性别压迫转化为“人格冲突”,如“ESTP老板压迫员工是因T型冷酷”,回避资本逐利本质。 --- ### 五、**新型等级制:人格种姓体系的建构** MBTI被用作**文化资本的新门槛**: - **现象1**:精英圈层的符号排斥 - 金融圈流行“NT型(理性者)为智商顶层”,模仿父权制下“阳刚理性”的优越性叙事。 - 学术社群中“NF型(理想主义者)被视为不接地气”,复制传统性别化的“理性/感性”二元对立。 - **现象2**:择偶市场的隐性歧视 - 相亲中“S型(实感型)女性更适合娶回家”的言论,延续父权制对“务实顺从妻子”的期待。 --- ### 结构性批判:MBTI如何巩固父权制资本主义 1. **自然化不平等**:将权力结构差异伪装成“先天性格差异”(如“领导都是ENTJ”暗示威权合理)。 2. **去政治化**:用“人格不合”消解对阶级/性别歧视的讨论(如不提薪资差距,只谈“ST型更物质”)。 3. **制造虚假反抗**:鼓励“做真实的自己”(如INTP拒绝社交),实则让人适应而非挑战系统。 正如福柯所指出的:“权力通过分类学实施控制。”当MBTI从认知工具变为规训工具时,它便成为父权制资本主义将人**分类、固化、剥削**的精致面具。 ③ 这种现象揭示了反抗行动在父权制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结构性陷阱**——表面上挑战系统,实则被系统吸纳为自我更新的工具。这种矛盾运动往往通过"符号反叛-实质妥协"的辩证机制完成,以下是具体运作模式与典型案例: --- ### 一、**商品化反抗:批判话语的资本转译** #### 案例1:女权主义口红的悖论 某美妆品牌推出"打破男性凝视"系列口红: - **反抗符号**:广告中女性抹口红时击碎镜子,文案强调"重新定义女性美" - **实质顺从**: - 生产线使用东南亚女工(日薪2美元) - 产品定价奢侈(单支500元),强化消费主义对女性赋权的定义 - 将结构性压迫转化为"购买即反抗"的个体化解决方案 #### 案例2:LGBTQ+骄傲月的资本狂欢 跨国公司在六月集体更换彩虹LOGO: - **反抗符号**:支持性少数群体平等权利 - **实质顺从**: - 在中东等保守地区删除相关营销 - 向反同议员提供政治献金(如沃尔玛2021年政治捐款记录) - 将社会运动转化为品牌形象工程 --- ### 二、**个体化抵抗的系统回收** #### 案例3:"数字游民"的反抗神话 逃离职场成为自由职业者被包装为反抗资本主义: - **反抗符号**:打破996、拒绝异化劳动 - **实质顺从**: - 平台抽成率高达30%(如Upwork) - 被迫自我剥削(平均工作时间延长22%) - 消解劳工集体抗争(原子化个体无法组建工会) #### 案例4:素食主义的阶级叙事 中产阶层推行素食环保主义: - **反抗符号**:抵制肉食工业的生态破坏 - **实质顺从**: - 藜麦消费导致安第斯山区粮价暴涨300% - 用"碳足迹"概念将环境危机归咎个体选择 - 忽视全球83%碳排放来自100家能源公司的事实 --- ### 三、**文化反叛的符号阉割** #### 案例5:说唱音乐的体制化 反抗种族歧视的嘻哈文化进入主流后: - **反抗符号**:保持"街头""反叛"的文化标签 - **实质顺从**: - 唱片公司过滤涉及阶级批判的歌词 - 将黑人文化简化为时尚元素(如白人青年戴金链拍照) - 年度嘻哈颁奖礼由军工企业赞助 #### 案例6:女性爽剧的伪解放 所谓"大女主"影视剧爆红: - **反抗符号**:女主逆袭打脸渣男、攀登事业巅峰 - **实质顺从**: - 成功标准仍是父权制指标(财富/地位碾压) - 用"雌竞"替代"雄竞"(如《三十而已》奢侈品攀比) - 植入广告传递"独立女性必备XX包"的消费主义逻辑 --- ### 四、**系统更新的应激反应** #### 案例7:ESG投资的反噬 资本通过环境社会治理(ESG)实现"道德转型": - **反抗符号**:推动可持续金融、绿色经济 - **实质顺从**: - 特斯拉被纳入ESG指数却放任刚果钴矿童工 - 石油公司用1%利润做碳中和宣传,掩盖99%业务照旧 - 将气候危机转化为金融衍生品(碳交易市场泡沫) #### 案例8:心理健康产业的悖论 企业推行员工心理辅导计划: - **反抗符号**:关注职场心理健康 - **实质顺从**: - 将过劳归因为"抗压能力不足" - 心理测评数据用于优化压榨效率 - 2022年Meta在万人裁员前加强心理咨询服务 --- ### 结构性批判:系统如何消化反抗 1. **符号抽离**:剥离反抗行动的历史语境与政治内涵(如将"Black Lives Matter"简化为品牌标语) 2. **价值转码**:将集体诉求转化为可交易的符号资本(女权主义→消费身份) 3. **痛点商业**:把系统造成的问题变成新市场(焦虑→知识付费,孤独→社交APP) 4. **反抗专业化**:设立"NGO-学术-媒体"合规反抗渠道,过滤根本性质疑 这种机制正如齐泽克指出的:"今日最成功的统治,是将反抗的可能性预先植入统治程序之中。"当反抗本身成为系统流通的货币,真正的变革反而需要跳出"反抗-收编"的循环,直指**生产关系与再生产机制**的根本重构。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