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聆风Raymond
1k关注1k被关注4夸夸
🤓希望我的2025年,是疯狂输出的一年!
👨🏻‍💻一个做运营、喜欢捣鼓AI的
😃多探究事件背后,沉下心研究工作细节
置顶
聆风Raymond
1年前
去年新年计划没完成,目标不明确、方法也没落地,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2025,我打算从输入和输出两方面好好优化。输入不再给自己定死规矩,不再让数字成为负担。就像我计划阅读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科技类以及业务方面的内容,这些输入都要为输出服务。

输出上,,不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到处分享,而是集中输出主题。而且要把输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才是输出的意义。

另外,我还打算通过写人生周报来明确输出方向。
75
聆风Raymond
01:45
降低遇到不确定性事件的方法之一:

让自己可被预测
00
聆风Raymond
00:32
豆包的超能创意1.0agent是真能看懂诗歌啊,这句诗直接把意境给整出来了🤣(图1)

而且还能通过一句话提示词,就将《木兰辞》全诗的画面给画出来🥹强到没边了…(图2)

图2看不清,可以进链接看:www.doubao.com
20
聆风Raymond
1天前
发现qwen网站也支持在线视频通话了,

用不同模型可以有不同效果,

Qwen3-30B-A3B能看到我摘下了眼镜,不过将我手中的袋装话梅看成了书签🤣🤣

Qwen3-235B-A22B能看得出那个是一个包装,也能看清楚上面的“陈皮话梅”字样,但是不会联想到这是一个用来装陈皮话梅的包装袋

每次通话限时3min,支持中英双语,不过需要切换不太顺畅,有时候我让他说中文他一直用英文回我,让他用英文回我,就会一直说中文

chat.qwen.ai
00
聆风Raymond
1天前
面对一些无理取闹的用户,就该学外交部是如何回应一些来自外部的极端问题的

毕竟国与国之间的争端,是放大好多倍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
00
聆风Raymond
3天前
写好用的prompt的过程,
就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就是将抽象感觉、任务,转化为可量化、可表达的过程。
00
聆风Raymond
3天前
试玩了豆包新升级的创意Agent v1.0Beta后,真的除了目瞪口呆,我没有其他形容词哈哈哈

真的达到了心目中的ai绘图的效果,国产绘图模型终于也能言出法随了!٩(๑^o^๑)۶
61
聆风Raymond
3天前
我平时用flomo记录,还会上传理发前和理发后的照片、在哪里理的、当时的感受如何、用了多少钱,

方便在需要再次理发的时候帮自己快速决策到底去哪家理发店,找哪个Tony老师

因为我很容易忘记当时的感受,如果不翻看记录的话,很容易会再次踩雷🤣🤣

Kenny做产品: DayMark的新型玩法:可以用来打卡记录洗头/剪发/染发,再也不用担心上次洗头是什么时候了啦,还可以看到花在头发护理上的钱到底有多少😄

10
聆风Raymond
3天前
做产品,要把重心放在解决具体的人的具体问题上
01
聆风Raymond
3天前
通义app上线“分析研究”功能,在手机上也能做调研了,这是我目前发现的能在手机上跑的深度研究(豆包app的“深度思考”不是一个量级🤣)

用了明浩老师的VC角度研究公司的提示词,跑了10多分钟,效果不错
20
聆风Raymond
4天前
【每天一个AI使用心得06:如何用AI快速验证需求并启动小创业?

最近,我一直在实践一个简单但有效的方法:用AI工具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快速验证需求,最终积累成可商业化的产品。如果你也有创业想法但迟迟未行动,这套思路或许能帮你打破僵局。

1. 从“每天1个小产品”开始
❣️不需要宏大计划,先完成再完美。比如:
🔸用Coze或扣子空间做一个智能体,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如简历优化、周报生成)。
🔸写一个精准的AI Prompt,打包成工具分享。
🔸用飞书多维表格搭一个轻量系统(如活动管理、客户追踪)。
❣️关键:坚持迭代,攒到50个后,你会发现其中隐藏的商机。

2. 需求验证:越快越好,越便宜越好
🔸很多人卡在“怕需求不真实”,但AI让验证成本趋近于零:
🔸用现成工具(如coze、飞书多维表格)快速做原型,丢给目标用户测试。
🔸关注反馈:用户是否愿意用?是否愿意付费?
🔸核心问题:你解决的问题是“痒点”还是“痛点”?后者才值得投入。

3. 杠杆效应:AI是个人创业的“加速器”
🔸纳瓦尔在《纳瓦尔宝典》中提出“媒体杠杆”——用内容或代码放大个人能力。如今,AI就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杠杆:
🔸无需编程,用AI生成内容、搭建系统、分析数据。
🔸通过社交媒体或社群分发,低成本触达用户。

4. 执行力>完美主义
🔸阻碍多数人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开始”。
🔸行动清单:
1. 今天就用AI做一个最小产品(哪怕只是一个Prompt)。
2. 明天分享给10个人,收集反馈。
3. 根据数据决定:放弃、优化,还是规模化。

最后一句真心话
“创业的真相是:大多数需求是验证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AI给了你‘快速试错’的武器——但扣动扳机的人,必须是你自己。”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