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好多00、05后的老师们,总被那些热烈而无畏的锐意吸引。常常会想如果也是在18、19岁的时候感受到这些,后来的平凡日子会不会有些不一样。
但又想到在十八九岁的时候,一个叫作Enactus创行的学生组织也给了我最好的。关于发现和尝试解决身边问题的务实创新,也关于积极行动即使结果未知的理想主义。这些都是搭建起一个普通小孩思考方式的最初几块石头。
再回头看过去的一些重要时刻,好像总陷入配得感怪圈,比如觉得x万是个很大很大的信任数字,觉得要在拥有了xxx之后才能做xxx,最终做出了那时看来起更有确定性的平凡选择。
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当我在跟朋友们聊到那些"后来的平凡日子"的时候,也常收到"这很特别"的反馈。可能带着热烈而无畏的锐意摘星星是一种理想主义,在平凡的日子里勾勒星光也是一种。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北极星。
写在被2050充值了许多理想的晚上
也是写在上海➡️良渚的第一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