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做不好,AI 得发挥价值,必须要结合业务
KIMI 这一波消息先不说真假,但身边的自媒体朋友验证了 KIMI 基本放弃了投流,大模型产品光投流没用的,面向 C 端的工具类产品,用户很难付费,尤其是中国的工具类产品,商业闭环跑不正,越投越亏,要么就被大厂收割(腾讯元宝)
用户对效果付费,就像是最近 ChatGPT 的图片能力和长记忆功能,又拉了一波用户,而 genspark 作为通用智能体又精准切了 AIPPT 和 AIExcel ,在这两个场景下吊打通用 Agent 的manus。
看来通用 Agent 在短期看来还是伪命题?
没有足够资本的 AI 企业要么做小而美,要么深入行业或者垂直业务发力,要么做 B 端。
但在B端软件行业摸爬滚打了 6 年,确实 b 端业务不是一个性感的商业模式,人效太低了。
在泥地里捡钢蹦,但好歹比没有钢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