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Kenny_肯尼
501关注4k被关注6夸夸
AI产品经理
内容创作者和观察者
探索普通人和大模型的交互关系
Kenny_肯尼
1天前
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厂的一线员工,你的 MBTI 里,如果 I/N/F/P 这四个字母含量越高,你会越痛苦,也要克服更多困难。
6417
Kenny_肯尼
2天前
今天把二手的相机、镜头、稳定器通过转转卖掉了,体验挺好的,赚了几万块,让我甚至对二手交易都改观了。我在腾讯攒的相机镜头,到字节没时间拍的,但是一直放在家里,因为东西比较贵,在闲鱼上扯皮,就让我心累,于是就干脆放着。

1. 转转在二手交易这个非标的市场,实现了标准化。

- 用户输入产品名称型号,系统识别是否支持回收,如果可以,有验收师上门验收。

- 验收师会按照标准来检测产品,不同的产品,都有不同的验收方法和标准,让我有点震惊,比如镜头,会细到霉点>=3个,直径3mm内,或者霉点直径>=3mm,数量少于3个,都算有霉点,对应扣多少钱。这样验收师,只需要按照标准检测,在系统里输入对应的数据,不依赖个人经验

- 验收方式也标准化,比如稳定器,很多验收师是自己没用过的,就有专门的教程视频,教他们怎么来验货,然后拍照、拍视频,录入系统存档,方便追溯。

2. 标准化解决信任问题,实现规模化

- 根据标准,系统自动算钱,现场直接打钱,你不用担心这个验收师在瞎搞。

- 标准的细则,对应的价格,是转转的核心壁垒,意味着他回收价肯定低于市场价,roi可以达到一定程度。而那些二手小公司,上门会压价,可以割韭菜,但是做不大。

- 二手市场极度非标,是卖家和买家的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而有不对等的博弈,带来不信任,这个市场就很难做大。转转通过标准,贯穿了回收和售卖,解决了信任问题。甚至我因为回收,后面也愿意在转转上买二手商品,我不信任某个人,而是信任转转的这套标准和系统。

- 转转深圳有100+验收师,全国有3000人,覆盖所有地级市和部分县城,而且近几年发展非常顺利,也比较少听说转转压价的行为。

- 验收师验货后,直接顺丰快递,运到本地的仓库,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再通过仓库,按订单,运往全国。

3. 这套标准,是否可以被AI自动化

- 今年多模态理解足够强,假如把这套标准作为know how,与模型对齐,那么其实可以很大程度上辅助自动定价,豆包、ChatGPT、Gemini,其实都可以看出来镜头里有多少个霉点、是否有灰尘,或者相机的热靴是否生锈。

- 当然实践起来,依然有很多困难,比如模型有幻觉,一个幻觉可能意味着损失很多钱,这是容错率低的场景;比如线下实物,怎么拍是很关键的,用户不一定知道怎么拍,才能把问题暴露出来。

- 总之,行业knowhow、标准,依然是非常重要,不会因为AI而被取代掉,甚至会因为AI变得更加有壁垒
182
Kenny_肯尼
2天前
因为搬家,要把积攒多年的相机镜头卖掉,发现了相机维护的关键点

1. 相机镜头卖出好价格,关键不是快门次数少,而是是否有发霉,磕碰,生锈,进灰

2. 平时拍照,如果因为下雨或雾气,相机沾水,一定要及时擦干,否则在热靴,相机屏幕旋转部分很容易生锈,但又不会注意到

3. 镜头一定要放干燥箱,不然很容易发霉,在镜头表面有淡淡的白色的霉点,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4. 如果相机镜头长期不用,尽早卖掉,否则保存不好,价格会掉
13
Kenny_肯尼
3天前
之前分享过GPT 4O的涂鸦p图用户case 再到higgsfield的draw-to-video的产品能力,让我们看到「涂鸦即交互」

nano banana又出来一个创意玩法,直接生成妆面分析和优化建议,让我们看到「涂鸦即UI」,对比新氧魔镜的妆面分析,后者实现成本高太多

有个共识是,未来的 UI 会个性化,但这个案例让我看到,未来的 UI 不一定都是 coding 实现的,也可能是生成图片

AI 产品越来越往更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互动的趋势发展了
54
Kenny_肯尼
8天前
在大厂里组建一个类似 AI native 的团队是怎么样的感受? 今天周五七夕,项目周会想快速过进展,大家还不肯,要仔细讲,认真学习,热烈讨论,然后很自然地拖堂了。

线上周会结束后,有几个问题依然意犹未尽,线下 5 位同学继续在封闭会议室白板讨论,到八点,甚至有老板看我在群发出来的讨论现场视频,都忍不住来会议室看看。

问题讨论完毕,我们三个人,在整理刚刚的结论时,又开始唠嗑,讲自己因为什么加入这个项目,从刚开始的疑虑,到后面的熟悉,再到现在的极度信任,到现在,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半。

我们像是在大厂里,有创业的感觉和感情。真难得,也真开心,甚至有点乌托邦。
52
Kenny_肯尼
10天前
今天nano banana有点小刷屏,包括higgsfield在内的各个AI产品都光速接入了该模型。有个感慨,当「模型首发就是红利」成为共识后,那么这个低垂的果实其实就已经没有了。去年经历过模型首发或接近首发的爆发式红利,真的很爽,躺赢的那种,今年越来越少了。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在模型都平权的情况下,你的产品,作为一个系统,如何因为增加一个模型,或者升级一个模型,让你的产品体验、用户心智比竞品更好。这其实是更难的事情,并且需要在模型升级之前做好准备,没有那么多短平快的手段了。
14
Kenny_肯尼
11天前
这几个月对Claude Code的逆向、架构分析的博客很多,但这篇依然写得很棒,作者vivek 过去几个月一直在使用和调试 Claude Code,并且编写了一个记录器,用于拦截并记录每一个网络请求。然后基于自己的使用经验以及截获分析的所有日志,对Claude code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Claude Code 为什么这么牛!? 》ybzavo65ti.feishu.cn

原文比较多内容,我摘取其中一些关键的信息,有些地方我最近做agent也有共鸣

1. 保持简单:Claude Code在每个环节都选择了架构的简洁性。它避免了Multi-agent系统、复杂RAG(检索增强生成)搜索算法等可能引入的调试和评估复杂性。

只使用一个主循环和扁平的消息历史记录。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它能够通过“克隆”自身来创建sub agent,但最多只有一个分支,这既能实现任务分解,又能确保代理始终关注最终目标,这里的sub agent本质是一个tool

2. 性价比:超过50%的重要LLM调用都使用了更小的模型(如claude-3-5-haiku),用于读取大文件、解析网页、处理Git历史记录和总结长对话。这些小模型比标准模型(如Sonnet 4、GPT-4.1)便宜70-80%,显著降低了成本。

3. LLM原生搜索而非RAG:拒绝了RAG,转而让LLM像人类一样,使用复杂的ripgrep、jq和find命令进行代码库搜索。这更符合LLM理解代码的优势,并减少了RAG带来的新且隐蔽的故障模式。

4. 明确的算法指导:为LLM需要执行的最重要任务编写详细的算法,包含决策点、启发式规则和示例。这有助于LLM结构化决策,避免指令冲突,而不是仅仅罗列一堆“该做”和“不该做”的规则。
333
Kenny_肯尼
12天前
最近 lenny的一篇付费文章《如何让公司员工采用AI》,是采访很多 AI 公司的实践经验,我转为飞书文档,附上中文翻译,推荐阅读ybzavo65ti.feishu.cn

我今年做的AI项目,也在推动项目组的同学采用AI native的工作方式,在此补充一下实践过的有效办法:

1. 不建议逼大家必须用AI,因为组织的惯性是很难改变的,而是通过AI native的项目,吸引对AI更感兴趣的同学,然后在这个有AI氛围的团队内鼓励用AI native的工作方式。跑通后,再用标杆的案例,去影响更大的组织。

2. 在AI native的项目里,需要新的分工和新的技能,每个同学都要开始做自己不擅长的新东西,然后发现自己不行,所以更愿意利用AI。如果做的事情已经很熟了,哪怕麻烦点,大家依然会倾向于用人工的方式解决。

3. 互相学习,有些同学用AI就是厉害,那就可以当老师,我们的周会,都会分享自己的一些AI经验,而不是单单同步项目进展,当然带来不好的结果是,周五6点后我们会议还是会快乐的拖堂。

4. 把使用AI工具的门槛降到足够低,基于公司的一些通用工具,就可以搭出来,快速给自己用。如果门槛高,比如付费、审批,那很多人就不愿意用了

最后放一张,Zapier 如何衡量不同岗位员工的 AI 熟练度,只是作为参照,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为了方便阅读,用ChatGPT转成了中文版
223
Kenny_肯尼
15天前
23 年因为工作关系,就重点关注美图秀秀的产品和运营动作,然而我一直没想过要买它股票,宇宙厂的工作强度真的害人不浅,让我完全没精力理财…

十倍股巡礼--美图

三点下班

61
Kenny_肯尼
16天前
今天higgsfield的 draw-to-video非常惊艳,只需上传一张静态图,在上面绘制涂鸦、文字或箭头等元素,即可生成具有电影质感的视频画面,指哪儿打哪儿,一发布就直接爆了。

这个效果应该不是训练一个视频编辑模型,因为它可以基于minimax、veo3、seedance来生成的。

推测是把用户的涂鸦信息转为prompt,直接给视频模型生成,或者用该prompt生成尾帧,然后基于首尾帧来生成视频

其实Higgsfield不是首创了这种涂鸦交互,8月初Jaaz.app就支持在画布上,通过涂鸦、打字、箭头来指挥agent生图,原理就是把用户的涂鸦信息转为prompt,然后结合参考图生成对应的效果图。

更早的时候,3月在公司内 AI群里分享过GPT4O的涂鸦P图案例,是用户自发探索出来的能力。估计当时已经有创业公司在思考怎么把这种交互进行产品化,当时写了这篇文档《当大模型越来越像人,人和模型应该如何交互》ix5mo5od606.feishu.cn

刚刚在Twitter看到AI创作者Brett的一段话,很有感触,在此分享:

The best AI artists aren’t just good at prompting—they’re good at directing.

They know how to generate, filter, combine, and remix until something original emerges.

最出色的 AI 艺术家,不只是会写提示词,更擅长于‘导演’。

他们懂得如何生成、筛选、融合与重组,直到独一无二的作品浮现。
00:47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