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常青藤Livy
238关注467被关注0夸夸
百度AI智能体pm ex京东投放pm->搜索广告策略
停止过度反刍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enfp
置顶
常青藤Livy
9月前
之前很喜欢在即刻写自己对于成长,对于职业的一些思考,今年的一个目标是让自己逐渐钝感并且专注于个人成长和业务。
按照和几个高阶同事的交流,他们不读自媒体、不写自媒体且不做副业(投资理财/买房除外),因为会咬人的狗不叫或者真正的成长或赚钱技巧是不会以卖课的形式流转到市场上的。
基于以上背景,近期我大多数的即刻思考都是一周删除/仅留1-2条。
再一个是个人不太自律,长期挂着我很容易关注转评赞数据,多少有点表演型人格哈哈哈。
但我仍旧是即刻活跃用户,我的介绍可以看我的主页,ex京东广告产品,现百度搜索广告的AI产品,ENFP!
聊投资理财心得 文艺类兴趣爱好 广告/AI 约演唱会/出门玩 都可找我,base后厂村,欢迎加我微信或约我面基!
30
常青藤Livy
8天前
今晚用dpskv3 r1和gpt 4o写签证的cover letter,步骤包含 改写中文 翻译成英文 优化下签话术/礼仪 最终实现目标

结论:
o4太死板 翻译味太明显,语病明显;
r1幻觉太飘,薪资直接给我翻一倍,还给我杜撰补足了很多经历;
最爱v3,段落语序重组 润色后基本达到了信达雅,语法问题比较少,真的是遵循性比较好的宝宝。
50
常青藤Livy
18天前
从身边人身上看到努力的一点意义:
老妈退休了也还会时不时工作,一个高t的朋友之前说厌倦了大厂,经常周末也在写论文,日常10-11点下班;最近找了个985当副教授,继续12点下班,真离谱啊。
以身边人的经历而言,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要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健身两个月快乐多了很多,为了充分休息会尽量早睡,后面希望更好的利用早起的时间,自己成为自己的大腿。
一些关于2025年春天的记忆。
00
常青藤Livy
2月前
如果有在北京/海淀的小伙伴想约面基/电话,可加v唠唠!我主要做搜索广告行业的智能客服,日常做医疗 教育 法律 房产行业的咨询类意图理解、幻觉优化等。

大概两个月没看即刻 知乎 小红书这类信息流媒体,也比较少和外部交流,毛躁的enfp平静了一些些!

在做啥:最多半年多一直在解决幻觉,从通俗的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到涉及复杂上下文理解 意图理解的,再到无标准答案,边做边推翻方案最后取妥协方案的。
喜怒哀乐大多数来自于工作,上周中实在是焦虑,周五写了prompt本周验证准召都在80%以上,开心的很。当我在写prompt时用上英语中对于语法的定义,用上转化归因中逐层判断以防遗漏的逻辑,隐形的成就感也up up up。

通过自己的实践理解了 95%的召可能只有60%的准,而 80%的召带来了80%的准,准召之间的tradeoff最终还是实践中get的。现在和rd 和运营的关系都很顺,理解自己的定位,也理解周围人的定位,在该急的地方急,在该松弛的地方松弛。

近期爱看/听什么:
科技类媒体,播客-声动早咖啡。
b站美妆/健身up主深蓝,影视类up主木鱼水心(曾经跟着他的讲解听完红楼梦和水浒,最近酷爱付费内容 讲湘西小城 边城,讲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讲美国的民主制)
不认为文科已死,我们需要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感受人性和自我,以防成为压抑的机器,听/看文字的美妙呼吸,无为而治方能有为而治。

附图为木鱼水心讲美国民主制,和边城,我实在太爱这个up主了!
00
常青藤Livy
2月前
非常难得的因为工作焦虑了 甚至梦中因为一闪而过的信息醒了。
最近在做一个“很主观又很客观”的项目,什么叫存在事实性错误?究竟应该让人按照搜索引擎的排序结果判断还是让deep seek自行根据特定语料的情况进行判断?
人结合搜索引擎判断,最终无法摆脱准确性 时效性 合理性几个因素的影响,海量语料中你认为的不存在/不合理究竟是你没搜到还是准确结果没在排序中竞胜?凭什么相信人的判断?真实性分为 有可能,非要揪着每一个事实搜,绝大多数都会是有可能,有人说是 有人说否,而有可能又是否合理?每一项结论都能找到反例去推翻,“严谨考证”后的结果又是否真的合理?
而dpsk,人只能验证自己认知边界内的情况,对于dpsk和人认知不一样的“事实”,需要顺着推理过程看diff在哪里,哪些人的规则还没有告诉Ai,比如主观性较强的内容无需判断,毕竟民科天生见仁见智;比如什么情况下应该聚焦避免幻觉,什么情况下可以允许一切发生。开盲盒如果允许慢慢开/探索是可以的,然而一堆人哐哐push,如何保持冷静不被影响?不可能三角之如何又快 又好 又稳定,Ai是,人也是。
42
常青藤Livy
4月前
28岁生日快乐!
出于仪式感对过去十年做一个总结,下一个十年新的开始,勇敢做梦 积极尝试
00
常青藤Livy
6月前
上周周中见了几个前外企的同事做了coffe chat,周末参加了疯投圈的北京线下聚会,认识了一些在做广告、AI、海外业务的同行,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又有了新的认知。

最强烈的感受是,没有曲线救国,尽量在核心业务线,保持学习和竞争能力
关于个人的长期职业规划,此前有隐约的设想但是没有精细化到每一步。前几年排除了国企、体制内这个选项,周中前外企的朋友帮我排除了在华外企这个选项。因为外企在国内很少有核心业务,国内即使抢地盘也就是半斤八两的烂项目;如果英语好、善于包装价值能和总监层直接汇报,天花板还会高一点。
周末和业内同行聊完,更强烈的感受到如果想做什么事就应该直接去做,而非transA然后transB,引入更多的不确定性只会让自己和目标离得更远。always get prepared for the best chance, 而不是退而求其次,没想好之前就韬光养晦积蓄能量。和股市一样,闪电劈下来的那一刻,保证自己在现场,能熬到机会来临。
曾经想过的一个路径是tiktok->外企,周末听了一些关于tiktok、腾讯、meta的工作氛围相关的信息,结论是做商业化和AI的没有一家公司可以躺平。行业里有一条隐形的人才链,facebook/google->tiktok->字节->腾讯->其他公司,在当前的公司卷破天,也抵不过突然有人来降维打击。除了你在卷自己,大盘和同行也在卷你,有时候要独善其身,有时候更要知道找对方向和站位。
10
常青藤Livy
6月前
最近在做幻觉项目的复盘,做之前看了一些AI文章+论文大纲,也在内网找了一些rd同学写的文档,约人请教了一些技术常识。
同学说为啥你们不用大模型生成,然后test模型的边界,引入rag 再rerag等等。仔细讨论了下发现,我们在业务同质性强的需求里用过这个方式,但是业务属性强的需求无法适配。实践下来发现,先验环节需要多次讨论并定义规则,才知道应该召回哪些类型的数据。
昨天下午给老板汇报了一下都是啥 为啥要做 为啥此恨绵绵无绝期,被夸准备的还是比较详实(小老板押题技能压满!)
老板: 我之前知道难但没想到这么难,知道是行业难题,这么看明年一年的活都有了…
此处应有掌声,但也默默流下了泪水哈哈哈 why me, why so dirty!
工作里认识一些做AI+医疗 AI+广告物料投放等领域的技术同学,这段时间也在听AI搜索相关的播客,交流下来的结论是: make hands dirty难以避免。大家目前都没有清晰+简洁美丽的方案,人工智能也还是离不开传统搜索的检索相关性及各种召回重排算法。
00
常青藤Livy
7月前
这波行情和各个群里的狂热,更像是月入3000的人教月入三万的人怎么买奢侈品包。

历史仓位扔了两年没动,节前针对熟悉的板块加了一些,十一期间和男朋友讨论并确定了交易策略: 历史仓位等回水就抛,新股赚一些就抛。

节前一天问炒港股 美股 大A的老股民朋友咋处理,基本都劝不要贪婪,第一天就多抛点。
我问如何逃顶,朋友说你有这个想法时就输了;朋友说10%就扔,我说那我等20%吧。
真的遇到震荡时发现自己高估了风险承受力,实际收益3%,想着不亏就行。

某个金融微信群里有个特别活跃的股民,政策 技术一套一套的,私聊一问发现是05后,仓位一万五。没什么钱的人各种指点江山,买一两块毛票股和买茅台、宁德时代的交易策略肯定不能一样啊,但是买毛票股的人会发出巨大的噪声干预市场情绪及判断。

个人后续策略应该是老老实实买指数 做定投,无为而治,不赚自己认知领域之外的钱。
否则9.30怎么涨回来,10.9怎么跌回去,A股仿佛一帮疯批在玩游戏,大股东在砸盘,主力在造势,外资给假视角,老韭菜等新韭菜入场,起大早赶晚集折腾半天,最后赚到的也就是杯奶茶钱。

买股的钱得能接受这钱就是花了或者扔了,老仓之前没割肉也是因为想着没多少钱扔就扔着…一两个月看一眼错过了好的卖出时机,但也等到了这波“短牛”,在牛市里用一点小钱探索自己欲望和贪婪的边界。
00
常青藤Livy
7月前
十一结束!
40
常青藤Livy
7月前
关于理财的一点点历史经验总结。

2017年买基金开始入门,买过年化5.5%-6%的债基(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2019年考过了Cfa一级,然而知识并不代表会赚钱,2020年初券商行研简单实习了一小段。
2020年校招进互联网做了半年金融贷后风控业务,看到了太多15-18年虚假繁荣期放贷,经济下行后出于各种意愿断贷的汽车贷,月供2-3k还不上的一大把。当时城投债 银行债接连暴雷,工作里还做了一些风控政策面的研究。

2022年开始买股并试水,以保持对于市场的敏感,买股的风格和做事的风格一致,enfp 啥都买一点,持仓非常分散,啥都不专,一般一年左右买卖,以及也不知道该什么时间买卖。

投资复盘:
赚了的: 洛阳钼业 中石油 万达影业
持有中压对了的: 两只 都持有两年左右
国中水务(初入股票坑,只能买毛票股,这只去年就因为传言要收购汇源涨了一波,前段时间政策面消息落地,涨了40%)
近期的永辉超市(因为我个人一直在广告营销领域,买一点消费品领域的也正常,然而持仓成本3.6,现在2.6一股回水遥遥无期
反思: 入手成本要低,要有理性判断
持有中并亏30%以上的: 光伏-隆基绿能(入手成本太高) 电池-雅化集团(哎…当时跟风买的) 猪肉-新希望(猪肉周期真的是太长了)

2023-2024 打德扑 学习风控以及锻炼自己的欲望管控,赚也就赚两三百,输的话每次输300-600就下场。输了2-3k后,回看自己早期写的复盘笔记发现错的点一模一样:没有逻辑,不够沉稳,不愿意及时止损,非常上头,这个时候决定暂停一段时间。(德扑的复盘笔记我贴在评论区吧)
前段时间看孟岩的投资实盘,2017年他引用孙子兵法的话,翻译过来是先保证自己不要输,再战;而非战,再看输赢。雷军谈小米造车时也说了类似的观点,我自己则是反面案例哈哈,算是花小钱发现了一个自己的缺点,希望自己后续工作生活里都可以改善吧。
看书: 原则看了一小半,各种价值投资的书看过一点

曾和近几年在股市稳定年化收益10%的朋友讨论,到底如何学投资+控制风险。朋友是聚焦持仓型选手,说只需要看懂一两只的节点,验证自己的判断,一两万够玩了。不要找别人看自己的盘,给了建议不管赔了赚了,大家最后都容易没朋友做哈哈哈。

最近在做什么: 多看少行动
1. 看基金的持仓 配比和历史趋势: 男朋友上交财政大权后我们经常讨论各个模块能否买,存款和基金怎么配比,以及什么时候买。男朋友理工科和数学嘎嘎好,虽然没啥经验和知识,但是决策更理性,和我比较互补。
最近会讨论下国内/美国消费品走势的差异;黄金/石油;重仓中概股的基金;汽车行业。
忽然觉得国内消费一直下行的话,一边买消费品基金,一边买重仓拼多多的基金(逆周期+消费降级),也算一种对冲。
2.找更适合懒人的策略,保证自己投资不那么累,不要经常思考,要赚省心的钱。
最近两年每年能收1-2万房租,算是省心+个人擅长的副业哈哈。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