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施吉涛
70关注38被关注0夸夸
爱阅读,喜旅行,好甜品。
施吉涛
3天前
发现一个可以发歌的平台和方式,也就是视频号
具体操作如下
1、打开微信
2、进入微信视频号
3、点击右上角的我
4、点击视频号名称
5、点击音乐
6、发表音乐
7、按照提示添加制作好并下载的歌(文件里面找或者在聊天记录里面找),填写名称,歌词,最后是图片
8、点击完成,审核通过后就发表成功了,随后就可以用这个音乐给自己的视频号配乐了
9、原创标签不一定能拿到
10、多一个平台宣传自己的作品,自己发在QQ音乐的歌发视频号,选配乐也能搜到并使用
01
施吉涛
8天前
今天一个米线店的老板找我抱怨,感觉头太疼了,其一新找的米线工,学了一个月左右,出品还控制不好
其二是感觉债务越来越多了
深切感觉自己是被压力推着走,我我怎么办
我先讲了米线工,大体有四十岁左右,学习能力不如我们,也许味觉也没那么敏感
更可能的是她没还没到熟工的水准,现学,到熟工需要更多时间去练,去进步
其二就是生意的困境
每天七八百到一千,有一批固定老客户,有一两款爆款,一年左右,到了一个平稳期
想要壮大还得有很多功课要搞定
老板本人有点贪耍,有时候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状态
花钱比赚钱快
其中还有一点是,有一个时期,请的人帮着看,最后利润被人拿了两到三个月的,这样一折腾对生意也有不少影响
到后来他又亲自抓服务,出品,再找人等,再次稳住了
贪耍稍微好一点了
还有一点是出处稍微差了一些,家里面几乎没有任何帮衬,一个人撑起整个家,母亲早些年已病逝
父亲好酒,也无所事事,一切开支主要赖他
之前做了很多事,攒了钱,开个店
和好些个体户打交道,真的大多都是苦哈哈的状态
能存活下来的,很多收入也只比打工强一点,有人叫老板,好些事儿按照自己的资源,多劳多得,起得早,收得晚,没有假期等
所以代价是什么呢
我梳理了一下这个店的状态,比打工强一点,老板自己以前的债务还没完全清掉
再加上他的预期和现实有不少距离,落差感大
生意场本就如此,有亏有赚,但有前景,有未来就足够支撑下去
我想到的是一个人生阶段的状态,以前是打工人,钱拿少点,事儿少,闲一点
现在角色切换做老板,姑且视作上了一个台阶
那么在这里立得住,就挺下去,直到以后成为更大的老板,挺不住,下去打工,风下一次机会
艰难困苦,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角色都会遇到,最关键的是做好心理建设,随后继续实事求是的去实践
ps:我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因为他还欠我不少钱,我对他生意也支持了不少
70
施吉涛
15天前
今天带一个小朋友画简笔画,不一会儿看到有些路过的人绕道走了,好奇去看了下发现一位老者在一颗桂花树下招蜜蜂
应该是蜜蜂分家,飞了一窝在这棵桂花树这里,老者把外套拢在头上,拿了一个纱网罩子,在那里一点点的把蜜蜂往罩子上扒拉
聊了几句,他讲自己弄了一些蜂蜜在罩子上,还没找到蜂王
看他捣鼓了一会儿,被蛰了好几次
他讲刚才喝了酒,酒气气味刺激,容易被攻击
大概弄了半小时左右,还没成功,最后来了一个更年轻的,戴了个安全帽,随后把已经有了一些蜜蜂的罩子往下面一些挂
随后轻轻的把树干上成团的蜜蜂往罩子扒拉,有一次太粗鲁了,一下子嗡嗡的飞出来了非常多的蜜蜂
他还被蛰了一次
他离开桂花树一会儿后,又去扒拉蜜蜂了捣鼓了大概十分钟左右,就站一旁等着了
一会儿后,大部分蜜蜂都聚集在罩子上了
(这期间应该是找到蜂王,扒拉到罩子那边去了)
后来大部分都聚集在罩子上了,那人提着罩子就走了,还留下上百只蜜蜂聚集在树干,不久之后,稀稀拉拉的剩一小部分了
小时候我家养过几箱蜜蜂,只不过从来没有割过密,还见过马蜂来捉蜜蜂吃
第一箱是我去捡菌子,大概中午十二点左右在路上遇到的,在一块向外凸起的小石板下面,激动的跑回家后告诉老爸,最后叫来了姑婆帮着招回去的
后来慢慢的就繁衍了几窝,不断的增加蜂箱,春夏的早晨很早就能听到蜜蜂飞出采花粉的声音
也还会见到蜜蜂的脚上抓着一颗小小的花粉粒带回蜂箱
不知道多少年后,大概是我爸没怎么打理蜂箱了,慢慢的就都飞走了
在家乡的每年春夏,我都能见到分家的蜜蜂一窝蜂的从头顶飞过
后来,我离开一会儿,回来后,我带着画简笔画的小朋友被一只蜜蜂蛰到手了,
见到我了就想哭
我没忍住一直哈哈大笑,我小时候常被吊脚蜂蛰,也被蜜蜂蛰,还被马蜂蛰过,自己调皮捣蛋捣毁了很多吊脚蜂窝,有时候在树上,有时候在石凹,有时候在大棵的草上,过路碰着了就飞来蛰,有一次夏天,胸口被几只吊脚蜂蛰了三四次,只不过微肿,这几种马蜂伤害最大,有次被蛰到头,火辣辣的疼,还有头晕乎乎的
我让她问Ai要怎么办
给了几个建议,拔出刺,肥皂水洗手,冰敷
于是我给她挤了一下被蛰到的手掌,随后用一只碎碎冰给她敷伤口
00
施吉涛
17天前
最近收到好几个反馈,好些人做了歌,完成了音乐人认证,挺好的
也有一些人咨询,还有跟着我写的步骤去做,最后取得这样一个结果
就聊一下实践吧,很多新的事儿,自己做了才有一手的经验,该踩的坑都会踩一下,还遇到别人反馈遇到的问题
自己实操的,跟一些人学的,再加上后来新学的人的反馈,把这事儿做成了
这些经验,自己实操的加上推理学习到的知识变成了一种网络
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造,深挖,最后做出一些不错的成品
这个过程,最直观的就是一个新技能习得的过程
连续有几天状态不太好,最开始找到的一个缘由是小感冒
持续了几天,感冒好了,确实状态好一些了
随后是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在做歌上面,时间精力有限,这样子做其他事儿就力有不逮
最后就是确实打断了惯性
一个前辈是这样讲的,他现在必须每天播,从开始到现在,播了两年多了,D平台两百多万关注
就这样每天脱稿播几小时,随后做日报,贴片等
这事儿由zuikaishi最开始的一个人做,他老婆剪辑,发展到现在有个自己的小团队
就这样一直播,保持这种惯性,大多时候的状态都是非常好,为了缓冲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有时候还会直播一下打游戏,这样完成一个高强度工作输出和休息,这样一个可持续的循环
我自己大多时候也是保持一个持续写的习惯,被打断之后又需要经历一次再次找到节奏
最后也从生活学习等切入,以为是缺乏素材,后来一复盘发现也有很多可以写的
00
施吉涛
27天前
回应一个提问:🤭Deepseek歌词套路都一样,一看就知道是它的成果。😂
回:嗯嗯,Deepseek一般要自己喂数据,训练一下会好一些
譬如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哪一些纯音乐,流行情歌,摇滚,嘻哈等一首首的聊,讲自己的想法,吸收一点ai的看法,积累自己的音乐素养,补充一些相关的常识等
随后小说,雕塑,绘画,乐器,歌手,电视剧,电影,故事,自己的生活,想法等和它聊,喂给Ai
之后生成的歌词慢慢的就有人味儿,按照自己预想的一些方向发展,也要避开了它自带的非常多的套路,还可以设定限制词,去掉一些生僻词,譬如量子,光波一类的词
当然入门最简单的就是模仿,ai和你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好消息是,收到一些反馈,有人讲他做的歌通过认证了
00
施吉涛
1月前
刚才看到Q音乐也通过音乐人认证了,歌也上线了2首《洱海句号》《爱的方程式》,网易云音乐也通过音乐人认证,上线了两首歌《青空褶皱2》《潘总驾到》
这里梳理一下通过认证的经验,
1、先讲Q音乐的
我从小程序的腾讯音乐启明星登进,选择上传发布Ai音乐(做这事儿时,网易云音乐,汽水音乐,Q音乐的音乐人认证都失败了几次),按照提示上传音频(制作音乐的mp3等)
写歌名,复制歌词(上传歌词文件也可以)写歌名,语言,生成工具(deepseek+suno或者其他组合)
2、Ai音频生成时间(在Suno工作台能查到)
最后输入内容生成唯一标识id
这个id下载音频时,有三个选项一是视频,二是音频,三是wa,v
视频下载下来能看到一串字母加数字的,就是内容id了
在@符号后面,随后就上传封面,
最后阅读协议,确认提交,提交审核,通过后,就在QQ,酷狗,酷我音乐等上架了,就可以正常宣传收听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法结算流量收益

3、审核通过后我马上用这两首歌再次在小程序腾讯音乐人上申请认证
之后就没管了,想着失败了再做更好的歌上传
一个周左右,也就是今天收到通过音乐人认证了!
这几个平台,只要有一个平台通过认证,其他平台都可以一起认证的
如何做歌的经验在后面

接着就是网易云音乐,是在上面时间期间申请的,是第二次申请
1、用Deepseek/腾讯元宝写歌词,根据自己的喜好,哪个歌手,那首歌风格(这里注意避免侵权),写好了改歌词,不满意再写直到满意为止
2、把歌词输入Suno(makebestmusic)创作中心的自定义模式,写好歌名,选歌手性别或者随机

接着把歌词复制到歌词框里面,把主歌,副歌,桥段等标识用英文的方括号“[]”括起来
检查歌词,格式标识等有没有问题,分好段落
3、最后确定风格,“流行”“电子”“摇滚”等,根据歌选择合适的乐器,钢琴,吉他,架子鼓,贝斯等
确定情绪,欢快,悲伤,浪漫或者其他
以上就正常操作,检查一遍没问题就选择创作“create”
等一分钟左右就生成了两首歌
随后试听,有没有歌词吐字不清的,随后再改,避免多音字,还有避开太生僻的字等
4、最后再生成一次,直到发音标准或者能听清楚

进阶的话就用软件来修
歌词,生成的歌等都觉得不错了(可以让朋友试听,给建议)
5、随后下载wav格式,然后用X studio,在工具栏选择“人声伴奏分离”,分出了bgm和vocal(人声),放在新建文件夹里面以歌名命名
6、选择工具栏,人声转midi(工程文件一般需要这个),也存在刚建的文件夹
7、最后把写歌的截图,下载的wav文件,分离的人声伴奏,人声转的midi文件,再加上手持身份证录正面视频,同一个镜头转摄像头方向,在Suno录自工作台,我的创作,找到要上传审核的歌,点击播放,可以展示一下生成时间等,录完和人声等放一个文件夹
压缩文件夹,在电脑端网易云音乐音乐人入驻证明材料里面选择上传
8、申请音乐人需要实名认证,实名认证之后,根据提示上传Wav文件,歌词,歌名,作词,作曲等信息,所有上传完成后,等待审核
一般歌质量能及格就能通过
审核通过后,上传音乐就简单很多了
01
施吉涛
1月前
用Ai做的歌通过音乐人认证了
7053
施吉涛
10月前
全网都在聊高考,看到一些特别的论断“科举时代告一个段落,进入门阀时代”
还有提到七十年代的人,譬如在帝都读大学,班里面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农村娃,现在只有百分之十多一点了
还有提到的是,我们上面六零,七零,八零包括部分九零,多少都赶上一波又一波红利,站在一个又一个风口,又处于物质匮乏过渡到物质丰裕阶段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带出“四无”学生,无学习动力,对现实真实世界无兴趣,无社交能力,对生命无意义感
……
几年来,偶尔会梦到考试,但很少想到翻开自己高考那一页看一下,有些重,还没完全梳理清楚,这次试着翻一下看
今天晚上,去高中时代常走的路走了一下,看了一眼常蹲着,坐着看书的书店,看到高考完后全宿舍一起通宵的网吧倒闭了很久的样子
查了下数据,我们那界九百多万的考生报名,我们省二十多万,一本率接近9%。
高考那几天搬出了宿舍,去二姨家休息,书房有一些武侠小说,沉迷看小说
第二天,午觉睡过头了,跑到考场门都关了,因还没发试卷,可以进考场,
除了英语,其他几个科目都很差,报考志愿的时候,选了警官学院,还有其他两所学校,专业是英语,法律等一类的,选择了不服从调剂(这是个坑,选不上就全滑了)
后又补填志愿,最后去了一所没听过的大学,学了还不错的计算机专业
后来就去找事儿做了,算第一次接触真实社会,在一家企业做兼职,饭菜预算不足,有同事让一些给我吃,和人讲理想以后做个码字的,劝退,讲了很多现实失败的例子,没听,假期结束后一个人去了陌生的城市读书去了
还记得的是拿了一本厚厚的学校专业说你书,翻了半天没什么头绪,第一判断是选省外,最后选了省内
正常操作是有老师指导,没去找老师,自己做盲选了
后来听很多人讲在这里踩了很多坑,没人指导,乱填,后来补填都没机会了
有个堂弟前两年高考,差一点点上本科,因补习的路太难,选择了专本连读
后来自己在社会上历练,再加上前辈的教训,大体有一个基础的判断
填报时,一般优先选城市,譬如我要在帝都发展,那么优先考虑这个地方的学校,我的资源,基本盘都在哪,确定好了城市,接着是学校,可以选哪些学校,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前做一些咨询调研,学校主要专业毕业生大体的一个去向,在哪些行业,选择了什么(大部分路径是已经比较清晰了的),最后是专业,自己喜欢的,还有四到七年后市场需要的,譬如某某张老师就给了一些建议,文科,法学,财会,理科,计算机,电子信息等,根据自己的分数还有整体录取情况等来进行分析规划
高考,是学校生活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一次跳跃,跳过去了,继续前面的旅程,跳不过去,那就继续找跳板
什么时候都要认认真真的生活,最后聊一下精神生活吧
都听说过很多地方的神经科小学生很多了吧,主要缘由还是精神生活非常的匮乏,世界被读书,作业考试占满,心灵就会出现问题了
我小时候常在溪水边的石头上睡觉,看书,去地里面采蘑菇,在草地上追野兔,中学时,可以在学校后面的林子里面玩,想背书的时候就背一下,就这样还当了好几年学霸
就像之前说的,在生活中找不到答案的话,可以向艺术,文学探求
后来才开始明白,年轻的时候,友谊,梦想,人生意义,财富,名声,爱情等诸多重要的课题,都不足以支撑起狂野的心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只有破碎重建后才能串起来,立得住
00
施吉涛
11月前
老话“麻绳专挑细处断”为什么会这样呢?普通人的故事都比较沉重
简单想了一下,商业,经济,金融的思维还没有普及到大众这里,我们都还在使用“小农经济”思维和智慧,在现代社会就如拿着木棍就上场杀敌,以前总觉着十个创业九个死是正常的,现在才意识到这是非常糟糕的
譬如做事儿做好基本的风险,保险,那么至少损失会少一半,做好对冲设计,那么可以保持平衡,不输
其他更高级的就不聊了,涉及到制度,分配等一类的
所有人都会面临灾难,疾病,痛苦,失恋,失业等的问题,但少部分人挺过去,能打通这么多关
身边很多人都经历过P2P,加盟的坑,其他GU票的坑,电zha的坑,大部分都是懂商业,懂经济,通晓人性的人搞出来收割的的
写了不少凡人歌系列,有了这类感慨
00
施吉涛
11月前
临近高考了,聊一下相关的话题吧,在过去很多年以来,都笃定“读书改变命运”
我自己确实也相信了几十年,但随着毕业走了很多地方,听了很多故事,自己再创业,经历被坑,在整个过程中发生了一点蜕变,生出了更多的疑惑和想法
先和我一起来看前辈对这个话题的看法,这里按照时空和际遇等分为了高考1.0 版本 2.0版本,3.0版本…
我们经历过这次考试的,再一起来审视一下,读书改变xx达到了预期么
为什么呢
我们先从前辈们的经历来看1.0版本,恢复高考,之前一个教授讲参加考试之前,自己是工厂工人,然后去考试,考上选了哲学专业,如今在某知名大学哲学院做教授,在业内也是名人
这不是个例,而是那几年人们赶上躺了的共同经历,还有某一流房地产企业创始人,也是那时候经推荐进了大学,招生对象有农民,工人,知识青年,其他行业的一些表现不错的年轻人
这里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点“学生毕业后,统一分配”
我就是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下,高校毕业生还非常稀缺,考上就有“编”,进入一些重要单位,部门,干五到十年,大部分人都出人头地了
那么对经历这和周期的几代人来讲,读书确实改变了命运了
那么现在是不是理解了当下教育卷成这样子了,因为我们的父辈就算没经历过但见证过,有了根深蒂固的观念
1980年初,因中层干部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提出了干部年轻化,二十多年过去了,对其统计发现,全国省市县干部整体平均年龄下降了8.4岁,6.8岁和5.7岁
这样的境遇是被命运砸到的感觉,之前写凡人歌系列,听了不少基层人员的故事
M先生某省重点大学2015届毕业,后做大学生村官,基层五年,转岗到另一个单位,又基层四年
2.0工业化时期或外贸红利,这个周期贯穿整个九十年代,到加入WTO达到峰值
大量私营外贸企业涌现,这时候多以轻工业,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国内诸多日常用品,多被外资品牌占据,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没走出那段经历“外面的月亮就是比较圆”
这期间有一个“市场换技术”过程,在这样的基础上,产业开始完备,技术空白一点点填补,也就到了今天被大家熟知的“世界工厂”
这个周期起来的是,机械,航天,土木,电力,铁路等等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体制内不少中层领导有好一部分以前是做技术的
他们的知识是那个年代最需要的,相应的红利也就与之共舞
1979年到2001年,随着全产业链的崛起,进出口总额翻了近一百倍,那时候什么专业的人都需要,各环节都要人,搞技术的,创业的,后勤服务的,与之相关的各类协作配套的
接下来是3.0 九十年代末持续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
城市化和土地计划经济红利,之前土地经济主题是“承包”
农村搞土地承包,城市搞企业承包,地方搞财政承包
这样的变化让经济发展越来越蓬勃,财富大量留存在地方,但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确越来越吃紧
接着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加强了中央财权,地方财政减少,这里留一个伏笔
把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土地权转让的使用权留给了地方
这拉开了长达三十年的“土地计划经济”,地方建设用地有垄断权,房地产可以交易,也就确立了一种新的分配方式
通过卖地把企业主和居民的财富拿来再分配,这一时期,一切都要为土地财政服务,诸多经济运行都绑在了土地财政的船上,同一时期,大学开始扩招,1998年招生人数是108.4万,1999达到了160万人,扩招了45%
这也是城市化的一环,毕业大学生进城第一件事就是买房(租房)
2003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预算支出的55%,2010年占68%, 2018年占89%,土地计划经济,建立了主流的分配方式,离房地产近的,都得到了加持
这个深有体会,14年,学业之余做兼职,在某地产企业,每天只负责派单,带客户看房,每月收入5000+,有成交就有提成,地产公司正式员工待遇高于当地单位收入
3.0是经济百花齐放的时候,做饮用水市场的,白色家电的,社交软件的,电商的等等
完成资本积累后,在其他行业攻城略地,所以我们看到人们那时候推崇的是地产公司跨界去做饮用水,大米,足球队等等
依然是社会哪都缺人,高考用最快速的方式把你送到距离财富最近的地方
与此同时,也有太多的教培企业在这期间发达了,本人有幸见识到其在高峰时的状
18年开始在教培在线教育行业待了一段时间,也是疯狂扩张,拿钱也是比较多的
今天,我们到了4.0时代,红利消退,外贸疲软,2019到2023,高考报名人数从一千万增加到一千三百万
所以今天的读书,面临着一个转变的周期,嫌高考人数太多,又嫌新生儿太少,最卷的反而是计划的部分了
今天更多的是看市场了,所以很多的需求就倾向于“专业,资源,背景”等比学历更重要
以上是看汤山老王的视频写的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