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王梦珂Mengke
321关注18k被关注106夸夸
⚡️Builder, Seller, Founder, Dreamer.
🪐好事发生App,小红书运营手册,Asuka腰旗橄榄球俱乐部及更多。
置顶
王梦珂Mengke
1年前
你好,我是王梦珂,这是一条置顶即刻。

我做的App叫「好事发生」,是一个专门记录好消息的软件,你可以在应用商店搜到它。@好事发生App
近两年的周末我一直叫着大家玩腰旗橄榄球,小红书搜「北京Asuka橄榄球俱乐部」了解。

我今年主做的业务是以小红书为中心的课程、咨询、培训、陪跑业务。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很有必要在2024年了解小红书,最起码它可以是一个你展开生活可能性的新起点。
课程卖得很不错,行业内受到不少认可,目前读者两千多,读者群6个。
长按图4订阅。需要付费,订阅后添加我,我拉你进读者群。
企业服务的部分,如果你的业务有需求,请带产品、行业、城市、营业额私聊我。

过去大厂给了我很多职业化训练。不过该怎样独立把买卖做好,我也还在学。
我在公众号「后厂女工小王」记录我的混社会心得,你可以扫描图5二维码关注。

另外,我是圈子「副业探索小分队」的主理人。欢迎你在圈子里表达所思,和即友分享交流。m.okjike.com

最后一张照片是我的小狗,很可爱吧。
感谢相遇,好事发生了。

原置顶一:m.okjike.com
原置顶二:m.okjike.com
231
王梦珂Mengke
00:10
世界需要的事,你爱的事,你能干好的事,能赚钱的事,是可以重合的呀,找到它,干好它。
02
王梦珂Mengke
2天前
教育是最幸福的行业,巨土文化是超级幸福的公司。养狗又养猫,下班超级早。

池骋老师也来即刻啦!@池骋知道吗

池老师的两本书《起号》,《放大》,都推荐阅读。如果你有计划做自媒体,定能对你有启发。
93
王梦珂Mengke
4天前
吃完饭揣回家。
每个孔都逐渐变小,距离也逐渐变小。
好厉害好美丽啊!贝壳,大海,大自然。
31
王梦珂Mengke
4天前
稳定副业的 3 大底层逻辑:结构、节奏、复利。

💰

这个时代最朴素、却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句赚钱建议,莫不如来自《纳瓦尔宝典》的这一句:

用代码和媒体,创造可复利的资产。

很多人一说到副业,第一反应就是「搞点快钱」、「做个项目爆一波」。

但真正能让你持续赚钱的副业,从来都不是靠「爆」。而是靠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内容资产,用结构和节奏,慢慢产生复利。

内容,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复利资产。

写过的文章、做过的产品、搭建的社群……它们不会因为你不投广告就失效,也不会因为时间过去就归零。
它们属于你自己,是写完一次,反复卖的东西。

我做的《小红书运营手册》,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2023 7 月开始上线;没有投过一分钱广告;只靠文章更新、社群口碑和自然转化;卖到今天,已经 2800 多份,营收 100 万+。
它不是那种爆红产品,却是一份持续稳定地在赚钱的副业资产。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说,挣 100 万,其实可以拆成一个公式:
做一个定价500 元的产品,卖出 2000 份,是 100 万;做一个定价 100 元的产品,卖出 1 万份,也是 100 万;就算只是一个 19 元的内容产品,卖 5.3 万份,也可以破百万。
关键不是有没有机会爆,而是你有没有一个值得被复利的产品,和那一套慢慢卖出去的能力结构。

和很多人以为的第一天就爆单不同,我的副业成长过程其实很慢。
第一个月,卖出了200多份;第三个月,突破 300;第六个月,刚过 1000;到现在,靠自然流量持续进账。
它就像《纳瓦尔宝典》里说的那样——属于我自己的媒体资产,在后台安静地复利增长。

没有焦虑式开班、没有一次次「限时优惠」。就是一篇篇内容累出来的,一篇篇说明书地写出来的,一群群真实用户推荐出来的。

稳定副业的底层逻辑,其实非常简单:结构、节奏、复利。下面就来展开讲讲,这三大底层逻辑。

第一,关于结构:不是想卖什么就卖什么。

内容产品不是写写感悟、挂个二维码。
它是一种结构化的信息系统。
我在小红书运营领域有一个小的创造,首提了小红书的「杂志感」理论:做账号,如同编撰杂志。
我做运营手册的时候,也是当成杂志来设计的:
有明确的核心主题(小红书内容系统);有可以持续更新的目录结构;每个板块之间互相嵌套、互为支撑;用户看得懂,也找得到。
结构感,是所有可复利内容的前提。

第二,关于节奏:不是拼谁快,而是拼谁不乱。

副业就像身体训练,你不是要一天跑完马拉松,而是要找到一个跑得动的节奏。
我给自己定的节奏是:每周至少写一篇短文章,反哺手册;每周至少一次社群答疑,补充知识库;新文章、旧文章、学员反馈,循环转化。
节奏稳定,复利才有出口。

第三,关于复利:长期主义的副业,靠时间积累价值。

很多人把副业当一次性买卖,但真正能跑远的副业,一定是可反复使用、持续产生价值的内容产品。
哪怕你今天卖得不多,只要内容够好,哪怕一年后,依然会有人愿意买单。
我今天的销售,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过去写下的文章。有人是收藏了半年才下单的,有人是被朋友安利来的。好的副业产品,是会越做越轻、越卖越稳的。

真正能挣钱的副业,不是那种一夜爆红的机会主义,而是那种慢慢沉淀、稳步增长的系统主义。

你写的每一篇笔记,做的每一个内容资产,都可能是未来 100 万模型中的一块拼图。

与其焦虑爆不爆,不如试着搭建属于你的复利系统。
让内容成为资产,节奏成为护城河,结构成为飞轮。

爆,是一种命;或许已被提前写好。
但稳,是一种实力,靠咱们自己双手打拼。
1567
王梦珂Mengke
4天前
一点个人经验。从事心之所向的工作时,一睁眼就会非常开心。因为眼睛更清澈,反应更灵敏,又积蓄了体力和脑力,又能把昨日未完的热忱,继续铺展下去。
62
王梦珂Mengke
6天前
王梦珂Mengke
8天前
人是需求的集合。

刘飞Lufy: 前几天参与了潘乱的直播,聊了聊小红书最近刚改的 slogan:从「生活指南」变为「生活兴趣社区」。 我自己整理了一下观点如下。 1 其实小红书过去没少定义自己,不管是海淘还是电商,做了不少。但是后来估计他们也发现,放弃定义自己才是最佳方式。放弃定义严格来说是放弃自己定义。产品是演化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 2 内容平台跟工具产品更不一样。内容平台是有机体,沿着阳光和水分生长。过去多数产品是工具,不是内容平台。工具要的是确定性。内容平台要的是随机性。随机性中,才能出现社区。 3 指南的实用性指向非常明确,而兴趣则覆盖更多。兴趣代表着小红书才能成为真正的全民朋友圈。而实用性可以覆盖在兴趣之下。生活琐事的记录,偶尔发现的事情(封路、商店的营业时间…等等「附近」的新鲜事)对别人很可能有帮助。 4 创作者的诉求也会发生变化。别的平台上创作,可能是为了当自媒体/网红赚钱,而现在更多是分享兴趣,同时让别人认识我,更好地结交朋友。 5 小红书上无论是发帖人还是评论区,都是真实的人(播客也类似,小宇宙比起别的音频平台就更像社区)。在短视频平台,我们是更喜欢内容,未必关注下蛋的鸡。 6 人跟人的连接非常重要。消费内容,还是消费关系,不一样。人是情感动物,需要消费情绪价值。跟真人连接有天然的需求。就像泡泡玛特表面是买玩具,实际上跟我们小时候的玩具不一样。社交属性极强,也是为了人跟人的连接。 7 评论区是非常宝贵的内容筛选机制(推荐算法当然也很有效,但我们也需要差异化的筛选)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可以得到验证。就像淘系电商之于pdd的优势。正因为是真实的人提供的信息,那我可以通过真人的反馈判断各种各样信息的真实性,做出修正。 8 过去嘲讽小红书说是包装的精致生活。实际上精致生活是每个人的正常追求,有些妖魔化了。在正常的温饱之后,多数人就是有更多层次的追求。未必是买包炫车。可以是短途郊游,可以是滑雪潜水,可以是读书听黑胶,等等。 9 兴趣内容的组织形式,天然与大众内容不同(兴趣过于分散,大众文化是集中的)。而推荐算法以极高的效率可以让同样兴趣的人认识对方,哪怕素人,只要发一个有人也感兴趣的话题(某个绝版的黑胶、某个非常冷门的游戏),就会有人看到。这点在过去的任何平台是做不到的。BBS、贴吧、豆瓣小组、知乎的组织形式决定了,他们都有准入门槛,甚至是圈层排斥。 10 社区成为网状结构,并且覆盖几乎所有兴趣类目,是个很自然的演化过程。人是需求的集合。我最初用小红书是因为女性同事推荐旅行攻略。旅行之外,我开始关注房产、家居。乃至今天,关注游戏、数码、影视等等。人没有变,需求在不断被更多地满足。这个社区并不是孤立的社区,而是再次通过人,重新组织结合的社区。 望有启发。

00
王梦珂Mengke
9天前
100 万,还是挺简单的。

每个人,都可以打造一个自己的 100 万模型。

普通人如何挣到第一个 100 万?

年入百万的博主,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有没有什么副业,是靠谱又能规模化赚钱的?

——以上问题只要你换一种方式去拆解,会发现它其实一点也不玄。

挣到 100 万,其实不是一定要做成什么大买卖。

它的底层逻辑很简单,只是大多数人从来没把它换算成一个能看懂的公式:

做一个定价500元的产品,卖出 2000 份,是 100 万;

做一个定价100元的产品,卖出 1 万份,也是 100 万;

就算只是卖一个 19 元的内容产品,卖 5.3 万份,也可以过百万。

听上去是不是没那么遥远了?

关键是:你有没有那个值得 500 块的产品,并能触达那 2000 个愿意买的人。

我用这个逻辑,很轻松赚到了一个 100 万。

2023 7 月开始,我开始写 《小红书运营手册》的课程连载。

主体是内容浓度非常高的产品手册,同时配有讨论质量非常高的社群:小红书博主新星群。

专栏买完就能看,没有噱头,也没有限时开班的套路。

社群一次进群,终身有效。

没有投过一分钱广告,只是靠一篇篇文章、一次次内容更新和学员口碑,不断慢慢卖。

我主业做企业服务。在工作实践中,得出新的方法论,又会在专栏中更新。

到现在,这个产品已经卖出了 2800 多份,营收一百多万。

——注意,这只是副业。

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平台讲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在任何文案里写过我靠这个赚了百万,因为我从一开始就不希望它被当成一个卖点。

我更在意的是它是否真的能帮到人,是否能成为一个 「内容人能用得上的工具手册」。

写这篇文章,我就是想告诉大家:

100 万并不一定意味着你要走运、要爆红、要成为所谓多么厉害的人。

你只要找到一个你擅长的方向,做出一个好产品,把它卖给需要的人,就足够了。

它可能卖得慢,也可能没有那么多高光时刻,但它会成为一个可持续、能沉淀的收入模型。

而这种有规律可循的赚钱方式,会带来比爆火更强的安全感。

全职上班,对赚钱的定义是乘法。赚得的钱等于年薪乘以年。

副业,或者创业,则会变成除法。先设总目标,再除以必要的时间和产品,得出需要进行的行动。

玩什么游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到江湖里去。江湖里,很好玩的。

如果你也正在做小红书内容、准备知识产品、或者思考副业转正这件事,推荐订阅《小红书运营手册》。

它不是培训课,更像是一份密度很高的内容创作说明书——

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结构;

怎么设计一本“能被持续更新”的杂志型账号;

标题怎么起、封面怎么做、视频怎么剪;

如果你想商业化,又该从哪里开始试水……

没有玄学,都是我工作 10 年,在平台上踩出来的经验。

群里等你。
1122
王梦珂Mengke
9天前
我只允许身边最亲近的5个人影响我的自我评价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