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王紫君Zima
920关注11k被关注58夸夸
读书领域优秀贡献者
🧠 创作,销售,投资,户外
🎙️《正在种钱》播客&知识星球
✍🏻公众号:王紫君
🚀保险经纪行资深区域总监
置顶
王紫君Zima
1年前
#最小程度的利他,来自好好做个自我介绍

这两天主页来访大概有400多,新增关注200多,和新朋友们做个7秒个人简介。

太长不看的视频版在这里:m.okjike.com

2016年毕业自一个双非天坑的,母校停招的专业:mp.weixin.qq.com

2017年考研二战失败:mp.weixin.qq.com

看了一晚上《钢锯岭》,打包行李出走河南找工作,第一份月薪 4k,向北交大的朋友发誓,之后每年翻倍。

然后再次被暴击,2018年北漂,月薪8k,住五环外,一年被裁两次:mp.weixin.qq.com

2019年到广州,一家比较牛的财经自媒体,打拼3年,找到天命工作,不知疲倦地加班,从0做到合伙人,年收入从30万、50万到100万:mp.weixin.qq.com

2021年跳到深圳做经理人,不过发现除了每月领取月薪,没法积累长期作品和客户的复利,于是选择辞掉好工作,跳出职场:mp.weixin.qq.com

2022年找到自己的天命事业:mp.weixin.qq.com

如果你想探索我的内容,以下是典型的几篇:

我的工作理念:复盘一下, 只工作不上班前半年,我都做了什么:mp.weixin.qq.com

我的生活理念:数字游民和《神去村》,改变我的人生走向:mp.weixin.qq.com

我的保险札记: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mp.weixin.qq.com

我的性格特点:
INFJ,作家型/咨询师人格,恰好符合我的职业标签:
一个创作者 Crator,一个保险经纪人 Insurance Broker
闷骚,安静但有着不知疲倦的理想主义;
相信「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不喜欢什么:
不喜欢负能量炸弹。
讨厌说「虽然但是」的人,喜欢说「是的而且」的人。

对什么感兴趣?
商业史、经济学、互联网、内容创作、财务规划。

我擅长三个领域,可以提供什么:

1、创作者 Creator

来自之前在胡润百富榜 top10 的财经自媒体,一路做到合伙人,因此深度认可内容的力量。

现在有一个财务自由类播客:正在种钱;一个记录自我成长的公众号:王紫君。

《正在种钱》播客关注用自己的方式,合理规划财务,自由生活的人,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方法,帮助我们实现工作、生活乃至财务自由。

相关笔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走上财务自由之路:mp.weixin.qq.com

平时在公众号写的话题有:成功日志,个人即公司,只工作不上班,保险札记,财务自由和提前退休,内容复利等等。

2、保险经纪人 Insurance Broker
大学时读的保险学专业,毕业后在车企、互联网和自媒体、经纪公司从事保险科普和销售工作近 9 年……

相关笔记:选择保险学专业十年后:卖保险可以很快乐!mp.weixin.qq.com

所以对保险经纪和内容这块有绝对的自信,尤其是人身险健康险和财务规划。

2023年在深圳开了家以自己命名的保险门店,各地图软件搜索「紫君学长保险工作室」即可以查询到:mp.weixin.qq.com

通过头部的经纪公司覆盖 106家+ 保险公司,客户业务覆盖全球:mp.weixin.qq.com

同时组织一个几十人的保险经纪人团队,以只工作不上班的形式做这项终身事业:mp.weixin.qq.com

我的保险服务理念是:mp.weixin.qq.com

我们工作室的保险服务流程是:mp.weixin.qq.com

3、活动组织者

生活上,我缺乏音乐细胞,但是喜欢运动,理想生活是早上游泳、晚上打篮球。

养了一只流浪猫叫香菜:mp.weixin.qq.com

平时会组织些活动,比如疗愈类的死亡咖啡馆活动:mp.weixin.qq.com

重启人生财富流游戏:m.okjike.com

以及户外爬山:m.okjike.com

拿下了“国际帆船驾照”:
m.okjike.com

欢迎加好友,请多指教:wzj-zima

Zima的英文名来自科幻作品《齐马蓝》,寓意历经世事后找回起初简单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前三十年的故事,该书写自己新的故事了。

组建家庭,带团队一起只工作不上班,精练帆船,环游世界…

余生只做四件事,创作,销售,投资,以及玩。

还有很多更有意思的事情在等着我们~
2264
王紫君Zima
2天前
本来还是阴天,忽然就迎来了蓝调时刻
20
王紫君Zima
2天前
好的自媒体ip能获得读者喜爱,有几个核心要素:
1、自我输入及学习能力强。
2、会说人话
3、拥有独立人格
4、会同理弱者以及平视强者
5、真实
6、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

而机构要打造一个IP,要么露脸或者署名的人深受老板喜欢和信任,要么本身打造的就是高管。

只有这样,万一火了,才足够安全。

我觉得我已经不用往下写了~你看成为优秀IP中的哪一个,不是职业高管拥有的品质的反面~

金融机构做不好自媒体

10
王紫君Zima
3天前
每隔几年,我就会感觉自己的生活焕然一新。我现在已经40多岁了,但我感觉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因为我积累了各种资源,比如分销、网络和资本。现在,我可以传播观点、广泛投资并见证大事发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现在,我有一块可以随心所欲地作画的画布了。有些人赚了一点儿钱就安于享乐。我认为,金钱是一根炸药棒。它是我的杠杆,可以帮助我破除通往下一个目标的道路上的障碍。

我希望看到伦理和技术协同进步。我希望看到人们相信数学是有用的,相信核能发电是有助益的,相信探索火星是有价值的,相信不断开拓是件好事。

让我们走上长期上升的轨道吧。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希望看到人类共同努力,走向无限。
不朽的财富,无限的边疆,永恒的生命。

读《巴拉吉预言》
01
王紫君Zima
3天前
AI投顾上线
61
王紫君Zima
3天前
#为什么2023年之后的香港保险,经纪行机遇远比保险公司代理人更大?

2024年,香港保险保费突破2千亿港元,同比飙升22%,

但头部险企友邦、保诚的增速仅为8.8%和0.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其中,经纪渠道标准保费同比激增40%,远超银行(25%)及代理人渠道(17%)。

我一直常说,看美国市场,作为第一大和最成熟的保险市场,经纪人占比会超过代理人。

但是内地保险业30年,香港保险业180多年,为什么内地经纪公司远比香港经纪行发达呢,香港经纪行往往还很初级。

因为香港900多家经纪行,800多家在做财产险,剩下100多家做人寿的经纪行,主要就两种形态:

一种做 local 市场,做香港本地市场的,它还是用的叫代理人的,那种叫做层级分明的金字塔结构,也是去拉人头。

但是在香港市场里面,你去拉人头为什么不去保司呢?保诚友邦拉人头不更好嘛?品牌大,又有这么多大家族,厉害的总监帮你站台。

你经纪行去拉人头,这商业模式本身就不对。所以他们只能拉到一些做香港本地市场的伙伴。

那他们的客户就很小,生意量也很少。然后就是跑人海战术,实际上保费规模也很小。

所以我们说前两年做得很好的一家,KH 没声音了。那现在做得比较好, AMG 未来会怎么样?我们不知道。

而做内地市场的,随着 2014 年往后,内地财富管理市场的一个发展,他们把收单作为一个核心的模型。

就是搞一个办公室,招几个签单员,把自己用最低的成本运作,然后比谁能更不赚钱,所以他们不再有任何的转型的可能性。

但是与此同时呢,整个香港保险宏观市场发生什么状况呢?我们要用数字说话。

第一,会看见香港的保险业,虽然投保金额到了历史高峰,件均达到了20万港币,但是保单件数倒退回了十几年之前。

现在成交的保单件数。我们可以自己上保监官网上查,去年成交保单件数跟 2011 年差不多,很离谱。

前年的保单成交件数比 2010 年还少,倒退回十几年之前。所以现在很多保险公司代理人、团队长用老的模式发展不起来。

老模式是什么?学校里面做路演拉 ing,对吧?这些怎么可能做得了这些大客户呢?因为客户层级变了,层次变了。

我跟很多友邦保证团队长聊过天,他们说我也在做一样的事情。为什么现在生意这么差?

明明市场都很好,是我的能力变了吗?是我能力不行了吗?其实不是他能力的问题,是他商业模式的问题,他吃不到这波红利。

现在本身就是做高客的市场,对吧?他就去找那些不能做高客的人,那怎么搞的定,肯定做不到嘛?

第二个观察是什么呢?叫做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不再只认友邦、保诚这样的大牌,用户有了更多的想法。

内地保险业,经历了知乎、公众号、抖音快手时代,用户被教育够了。而香港保险业,刚刚赶上小红书和视频号的时代。

因为各种互联网大 V ,和很多介绍人,以及第三方财富公司转型的人存在……

有无数人在给客户科普什么产品最火,什么产品现在回报做得最高,有什么功能?那代理人就很痛苦,因为他只能卖一家保险公司,你看我举个例子:

比如说疫情期间,大家都知道宏利给了很好的握手费的条件,很多人从友邦保诚去了宏利

然后到了宏利之后整个2023年卖那个什么环球货币计划,挺一般的产品,卖不出去,他们崩溃了,天崩开局。

然后这些代理人伙伴想想该怎么办呢?算了,跳去别家保司,然后2023年最火的是周大福。

好了,他们去看着周大福赚钱,那要不这么着吧,周大福也不错,去周大福。

结果2024年到了二季度,宏利出了个产品叫宏挚传承,立马火了,周大福也没有什么人买了,很尴尬……

再到了2025一季度的时候,安盛盛利又卖得非常非常火。

那我们说,到了今年下半年,各家保司又慢慢发了新产品,到底谁会卖得更火?不知道。

其实代理人呢?这段时间里面非常非常煎熬,我们身边有一个朋友刚刚从保诚跳槽,跟我说不用卖保诚,太爽了。

因为不用去解释分红实现率这个异议了。当然我们本身对保诚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其中会增加不少解释成本:
mp.weixin.qq.com

但是我只讲这样一个现象是什么呢?就是说客户数量变少,这个少数的几个客户需求还很多元,

所以这种客户的群体,你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通过经纪行来服务,而且要有构建服务能力以及匹配他的产品。

但是全香港有几个经纪行能做的?没有。

要么就是做本地 local 的,内地的高客做不到的;要么是做收单的,连签单都磕磕绊绊,财务核保都处理不了,搞什么大客户?

所以基本上叫做现在香港市场的这样一个需求和供给,错配,是完全没有被满足的。

所以我们觉得其实这个市场看起来很卷、很难搞,但是其实它是有蓝海在的,是有机会在的。

随着现在香港的这个监管要求慢慢提升,以及这样的一个趋势越发的明显,我们觉得我们也会踩到这一波的红利,

如果你错过了00和10年代内地保险公司发展机遇,也错过了16-23年内地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机遇,还错过了过去十年香港保险公司的红利,

现在香港保险经纪行,就是属于我们这代保险人的机会。

写的公众号在这里:mp.weixin.qq.com
00
王紫君Zima
4天前
二季度的名义GDP增长只有3.9%,那为什么实际GDP增长有5.2%呢?

因为反向通胀的程度达到1.3%,通缩趋势未减。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12.9%,上个月-12%,再往前是-11%。
00
王紫君Zima
5天前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用家办的名义卖香港保险?

干这行,经过一番考虑后,我的逻辑跟同行还是不太一样。

这几年,同行总喜欢拉一堆不相干的业务过来,说我是家办,保险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我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但我们不太认可这个商业模型,我来一一说明下逻辑:

第一,保险是安全资产不用担心暴雷,但是其他业务容易埋雷:

像以前海外资产配置那么火,很多人什么都做。

但是什么都出问题了,我没有遇到过哪一个不出问题的:

卖的房子烂尾或者交房的时候没有人服务,土耳其买房里拉贬值,卖的基金爆雷,股权项目不退出,没有办法维权,办的那些身份,很多护照项目都有问题的。

即使保险、移民这些业务,看上去门槛低,但是到处都是外行人的陷阱。

比如这几年香港保险比较火,想跨行切入的移民公司,成功的例子几乎十不存一,还有因为涉及客户换钱,有的被罚2千万,有的被抓进去的。

那其实当时我就悟出了一个点,作为一家专业的机构,不能主动去触碰很多不在我专业范围内的项目。

我不去自己不懂的地方,就不会踩坑。就不会影响到我的客户和伙伴。

第二:商业定位和用户心智很重要

最近关注外卖三国杀,给了我很多启发,商业模式和定位最重要,以至于阿里要花几百亿改变用户点外卖用美团心智和使用习惯。

我就听一位保险老板H,讲过一件让他心态崩溃的事情。

当时H老板带一个人叫A,做香港保险,带他香港考察,住一个酒店睡一个房间。然后到了疫情期间,H老板一个好朋友在另外一个场合碰到A了,问了A一句,认不认识H老板,A说认识,那个卖泰国房子的嘛。

于是H老板心态崩溃了,同时悟出一件事情,专业定位和用户心智。

个别公司拉一堆服务商,再加一层价格,让业务员卖出去,作为一个公司管理层的思维,说好听点,是满足客户需求,说难听点为了装x吸引小白和同行,但其实对于业务员的人设定位并不好。

有钱的客户也认识教育机构,也认识移民机构,也认识私行经理,你天天劝他去搞这些,他为什么要找你?

你的价格有没有优势?你回答问题磕磕绊绊,只会让他进而质疑你保险专业能力,因小失大。

所以我们就信奉一件事情,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无论个人还是公司,都需要把自己的人设独立开来。

曾经我也很羡慕他们做身份,做留学的。

我和我的同事当时都有会这样感觉,特别是新来的香港高才优才,他们好像讲保险有时候好像有卡点,放不下身段;

但是如果他讲香港教育留学,那些孩子家长什么就会毕恭毕敬的,态度什么都不一样啊。

但是说实话,经过几年之后就是转回头一圈,反而发现真的金银财宝就在我的脚下,就是我的保险这一块。

比如我的女友@蘇查理Charlie ,新港人,当时做移民方面,其实为了给到保险客户的一个增值服务,然后自己就去深圳开了一家公司,专职做移民留学。

然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一轮的周期是很长的,而且客户很多时候拿了身份之后,都没什么业务利润。

客户来了香港之后,他可能说OK,我支持一下你做保险,我又不知道你保险做得怎么样,那我给你买个小小的医疗单。

然后你后面你要成交他大单的话,其实是一个很长的周期的,他要持续盯着你,而且他会觉得说你是专注做移民留学的,为什么我保险也要找你呢?对不对?

你要还要后面你要再重新给他灌输哦。我也做保险,我保险也很专业。

然后你会遇到很多人跟你说,你怎么啥都做啊?

有些香港身份公司就是走量的,先收费,赚那些人申请不通过的钱,她又看不上。

所以苏查理现在其实反而会跟别人说,我是做保险的,我的移民留学是给我的客户做一个增值的服务。

第三:专业决定效率,效率决定成本,成本决定客户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真的是想传递一个观点,就是说术业是有专攻的。

别人家的公司集全公司之力只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你同时做5~10件事,什么都想要,用一个副总裁去跟别人的CEO竞争,胜出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我甚至都从来不告诉别人,我其实对于移民房产这种蛮懂的。

什么项目坑在哪里我都知道,因为我自己都踩过,我都卖过。

但是我从来不讲,因为当你面对客户群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接的时候,意味着所有的售后你都要自己扛。

其实反而会影响他找你投保,会因为你的一个弱环就质疑你整个的专业性。

对于一个机构来说,其实作为一个机构,它如果说要去声明有家办这些资源其实很容易的。

但是一个机构和个人,敢于说我不做这些东西,专注在围绕着保险这一块,其他都是增值服务。

什么东西我们选择不做,往往更决定了我们是什么。

反而是更有勇气,也在真正做有利于保险行业形象和价值观的事情。

而不是觉得保险不好听,就换个名字比如家办。

当然了,也有真正用心做得家办,要操心比较多更琐碎的事情,比如子女教育,或者税务,或者架构上。

但是客户身价通常要一亿美元以上。

财富管理这么多年,有出色的保险公司和经纪行品牌,有见到有口碑的家办品牌了吗?

人家本质上是一年服务几个客户就够了,低调发展,不需要宣传。

而不是很多家办成立了,家族还没找到,搭建家办就是为了给身家千百万的客户卖保险,是本末倒置。

小红书上有人反驳我说:你的角度是怎么样更好的卖保险,而不是从客户的角度看怎么综合运用工具帮我更好的解决问题。

其实并不是的,首先对我来说卖保险并不是个贬义词,

卖保险并不影响我可以综合运用工具帮客户综合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不懂身份规划和留学教育,

但是保险一定比某些人专业,这是我的来时路,也是我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反而因为我在保险领域够专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渠道更好,曾经和保险公司代理人团队合作的身份、留学等公司反而会开始来找我们。

所以虽然很多人说专门谈保险卖不出去,做大单要讲别的等等,但是对我来说,要坚持保险专业主义。

而且保险领域,就有人身险、财产险;健康险,储蓄险,内地海外等太多领域了。

可以由此向外延展企业家出海服务,健康管理,财富传承等。

至于移民、留学、财税等相关领域,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找到长久、靠谱,有相似价值观的优质搭档。

无论是个体还是公司,资源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需要专注在自己领域上,对业务和客户的钱要抱有敬畏之心。

一句话说出你的专业使命,保持专注不走神,神散则人散,钱散。

写的公众号这里:mp.weixin.qq.com
00
王紫君Zima
7天前
最近收到的正反馈,来自同行对我们团队专业性的认可,以及想加入我们。

​这也是我今年转型的一个方向——相比于C端直客,开始更多转向团队经营和服务A端agent同行和B端渠道:

因为当你持续深耕专业的时候,其实大多数C端用户感知不到你的价值和他人的区别?

因为用不着你过度专业,反而容易步入专业陷阱,但是A端和B端是可以感知到的。

同行一开口聊下关心的问题,就知道对方的认知和专业水平在哪个阶段。

所以我也许自身精力有限,打入不进去很多圈子,比如留学和女性😃

但是我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为同行和上下游赋能,提供更专业全面的资源。

更容易发挥我这个人,以及我们机构,围绕保险业,内地&香港,线上&线下,内容&销售&索赔,健康险&储蓄险,a端&b端&c端,上下游都懂点的优势。

而且​这个过程,都是优秀有经验、理念价值观相同的人打交道,轻松愉快。
10
王紫君Zima
8天前
终于熬到@蘇查理Charlie 把美甲剪了,可以一起玩飞盘、攀岩去了。

如果不是我,查理的周末生活就是熬夜睡懒觉吃外卖吹空调耍手机打麻将很舒服,因为我又要风吹日晒出汗劳累😀
21
王紫君Zima
9天前
香港男生都是好精致,即使在这个天气都有穿衬衣抹发型打领带。

​谈完业务,新朋友Rooster带我来他常来的高空酒吧歇歇,和美国酒吧经理朋友打招呼。

一下午看着Rooster用粤语、英语、普通话流利交流,我就在旁边默默点头微笑。

原来他之前还是香港郑家k11的管培生,但是又去北京实习,

所以熟知香港内地文化,对香港中环和尖沙咀的各种餐厅酒吧也熟悉。

之前我认识香港本地朋友也不多,不过发现认识的包括Rooster真的都特别热情。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