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王紫君Zima
922关注12k被关注60夸夸
读书领域优秀贡献者
🧠 创作,销售,投资,户外
🎙️《正在种钱》播客&知识星球
✍🏻公众号:王紫君
🚀保险经纪行最年轻资深区域总监
置顶
王紫君Zima
2年前
#最小程度的利他,来自好好做个自我介绍

这两天主页来访大概有400多,新增关注200多,和新朋友们做个7秒个人简介。

太长不看的视频版在这里:m.okjike.com

2016年毕业自一个双非天坑的,母校停招的专业:mp.weixin.qq.com

2017年考研二战失败:mp.weixin.qq.com

看了一晚上《钢锯岭》,打包行李出走河南找工作,第一份月薪 4k,向北交大的朋友发誓,之后每年翻倍。

然后再次被暴击,2018年北漂,月薪8k,住五环外,一年被裁两次:mp.weixin.qq.com

2019年到广州,一家比较牛的财经自媒体,打拼3年,找到天命工作,不知疲倦地加班,从0做到合伙人,年收入从30万、50万到100万:mp.weixin.qq.com

2021年跳到深圳做经理人,不过发现除了每月领取月薪,没法积累长期作品和客户的复利,于是选择辞掉好工作,跳出职场:mp.weixin.qq.com

2022年找到自己的天命事业:mp.weixin.qq.com

如果你想探索我的内容,以下是典型的几篇:

我的工作理念:复盘一下, 只工作不上班前半年,我都做了什么:mp.weixin.qq.com

我的生活理念:数字游民和《神去村》,改变我的人生走向:mp.weixin.qq.com

我的保险札记: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mp.weixin.qq.com

我的性格特点:
INFJ,作家型/咨询师人格,恰好符合我的职业标签:
一个创作者 Crator,一个保险经纪人 Insurance Broker
闷骚,安静但有着不知疲倦的理想主义;
相信「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不喜欢什么:
不喜欢负能量炸弹。
讨厌说「虽然但是」的人,喜欢说「是的而且」的人。

对什么感兴趣?
商业史、经济学、互联网、内容创作、财务规划。

我擅长三个领域,可以提供什么:

1、创作者 Creator

来自之前在胡润百富榜 top10 的财经自媒体,一路做到合伙人,因此深度认可内容的力量。

现在有一个财务自由类播客:正在种钱;一个记录自我成长的公众号:王紫君。

《正在种钱》播客关注用自己的方式,合理规划财务,自由生活的人,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方法,帮助我们实现工作、生活乃至财务自由。

相关笔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走上财务自由之路:mp.weixin.qq.com

平时在公众号写的话题有:成功日志,个人即公司,只工作不上班,保险札记,财务自由和提前退休,内容复利等等。

2、保险经纪人 Insurance Broker
大学时读的保险学专业,毕业后在车企、互联网和自媒体、经纪公司从事保险科普和销售工作近 9 年……

相关笔记:选择保险学专业十年后:卖保险可以很快乐!mp.weixin.qq.com

所以对保险经纪和内容这块有绝对的自信,尤其是人身险健康险和财务规划。

2023年在深圳开了家以自己命名的保险门店,各地图软件搜索「紫君学长保险工作室」即可以查询到:mp.weixin.qq.com

通过头部的经纪公司覆盖 106家+ 保险公司,客户业务覆盖全球:mp.weixin.qq.com

同时组织一个几十人的保险经纪人团队,以只工作不上班的形式做这项终身事业:mp.weixin.qq.com

我的保险服务理念是:mp.weixin.qq.com

我们工作室的保险服务流程是:mp.weixin.qq.com

3、活动组织者

生活上,我缺乏音乐细胞,但是喜欢运动,理想生活是早上游泳、晚上打篮球。

养了一只流浪猫叫香菜:mp.weixin.qq.com

平时会组织些活动,比如疗愈类的死亡咖啡馆活动:mp.weixin.qq.com

重启人生财富流游戏:m.okjike.com

以及户外爬山:m.okjike.com

拿下了“国际帆船驾照”:
m.okjike.com

欢迎加好友,请多指教:wzj-zima

Zima的英文名来自科幻作品《齐马蓝》,寓意历经世事后找回起初简单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前三十年的故事,该书写自己新的故事了。

组建家庭,带团队一起只工作不上班,精练帆船,环游世界…

余生只做四件事,创作,销售,投资,以及玩。

还有很多更有意思的事情在等着我们~
2267
王紫君Zima
1天前
先知先觉李嘉诚,后知后觉潘石屹。迷途知返王健林,死不悔改许家印。
40
王紫君Zima
2天前
#复利“8%”的澳门保费融资,慎踩

什么是保费融资?

见这里:mp.weixin.qq.com

澳门的融资单,说的是澳门中国人寿。

其实香港经纪公司是不能跟澳门的保司直接签约的。

就像香港公司没法代理内地工银安盛的产品一样的道理。

那香港保险人是怎么做澳门保费融资呢?都是N道转介。

其实是走澳门中国人寿下面一个代理公司。

严格的表述是说,一个澳门的代理公司,代理了中国人寿。

所以就会涉及到几个问题:

澳门的服务本来就跟不上,现在澳门有人做,是因为后付利息的特殊情况。

后续没有这种空子钻,业务做不了了。

这家公司会不会好好做服务,以及会不会出现抢客户撬客户的极端情况,全都不可控。

第二是澳门这个市场自身的问题,作为一个博彩城市,资金进出的管控很严格。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问题。

你会发现这个行业稍微久一点的经纪人,都疫情期间在澳门吃尽苦头。

香港保费融资做得好好的,为什么一定要做澳门的呢?

有时候是因为香港新规对转介人做了规范之后,澳门还没有,收单机构去内卷,不可避免会和很多违规销售联系在一起。

详细请见:mp.weixin.qq.com
00
王紫君Zima
2天前
最近重新点开了蜡笔小新。

小时候看《蜡笔小新》,看到的只是个会“耍流氓”的5岁小孩;
32岁再打开,却发现他原来一直在替大人说“对不起”——

小时候,视线跟茶几齐平,只能看见小新露出来的“大象”。
32岁的时候,视线跟冰箱齐平,一眼就看见广志加班后没拆的便当盒——

小时候觉得“美伢又打小新,好暴力”,现在发现:美伢打下去的手,每次都会先悬停0.5秒,
那0.5秒里她脑子里闪回的是产检B超、是产房哭声、是“我是不是个好妈妈”的自我拷问。

小时候,友情是“明天见”,亲情是“一直在”,32岁时发现“明天见”成了“改天聚”。
只是中间那20年,被按了静音键,如今一集一集地给补回放。

不是蜡笔小新变了, 是我们终于长成了能接住它的那只“大人”——
一边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一边还愿意在深夜给5岁的自己开一罐汽水的大人。

那个1998年的风间彻,替你保存了“改天见”的友情;
那个永远5岁的野原新之助,替你保存了“美牙美牙”的亲情。

如果你也30岁了,谢谢你还愿意点开它。
他们没长大,但他们等你长大,然后轻轻告诉你: “欢迎回来,辛苦啦。”
02
王紫君Zima
3天前
从今往后,是个二胎家庭了。

在线征名~一胎叫香菜。
371
王紫君Zima
4天前
看到台湾人均收入全球前十五,摸线索到台积电的贡献,进一步想了解,张忠谋创立台积电,为什么在台湾而不是大陆:

张忠谋出生于1931年,浙江宁波人,18岁前一直在内地和香港生活,194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后转学至麻省理工学院,最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他选择去台湾而非内地,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台湾政府主动邀请,诚意十足
1982年,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李国鼎亲自赴美邀请张忠谋回台,承诺给予高薪和高位(如工研院院长),并支持他创办半导体公司。

1985年再次发出邀请,并承诺提供资金、政策、土地等全方位支持,张忠谋最终决定回台。

2. 内地当时缺乏半导体产业基础
1980年代,内地刚刚改革开放,半导体产业几乎为零,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人才储备或政策支持。

张忠谋曾明确表示,“根本不确定内地是否能给我机会建立一家伟大的半导体公司”,而台湾是当时唯一有可能的地方。

3. 个人财务与风险考量
张忠谋在1985年行使了德州仪器的股票期权,实现了财务自由,才愿意冒险去台湾创业。他曾说:“如果不是经济上有保障,我不会去台湾”。

他从未追求巨大财富,但非常看重财务安全,而台湾政府提供的条件正好满足这一点。

4. 地缘政治与技术限制
当时美国对中国大陆的技术输出有严格限制,而台湾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技术盟友”,更容易获得技术授权与合作。

台积电早期技术来自IBM授权,这在当时的内地是不可能实现的。
40
王紫君Zima
4天前
大刘的三体,单单这一本的海外销售量,比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其他文学作品的销售总和还要多…
50
王紫君Zima
4天前
我遇到好多人说,在即刻从我失恋再到谈恋爱都有关注,我也养成了同步生活工作进度的习惯。

感情生活上今年一直很稳定,用@蘇查理Charlie 的话来说还越来越“恩爱”了,

工作上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周四一连开了四个会,是今年工作的一个缩影,

就是我从零售为主,转变成了机构销售、团队和平台建设为主,各种原因都有:

​一是我们的商业模型足够差异化,保险护城河足够深,所以可以让我去和甚至比我更资深更有资源的人促成合作,而传统模型里我只能去招募某方面不如我的人。

​一是我的发展路径面向了不同的取舍,比如内地对比存款的销售逻辑太旧了,以及在小白客户里和新人从业者同质化竞争太“低幼”了,去做些更多更难更不一样的事情。

——这个也许和程序员之类的职业困境,有相似的道理?

就是我在这个领域很资深,但是对小白用户和新人的基础需求来说,可能我能提供的和一个刚入行两年内的人也差不多;

所以我这两年感觉特别割裂,一边是情绪价值比不上新人,一边是我和传统机构比如友邦保诚总监、高管和销冠们,一谈就觉得我们的理念和模式很厉害,我很厉害。

所以我走上这条路,主动的因素有,被动的因素其实也有。
40
王紫君Zima
4天前
工作十年,经历和观察了很多团队,最近有三个感受比较强烈,忍不住记下来——特别是在一家还不错的友商,因老板间的矛盾要分家的时候:

​一个是“合伙人”要足够有差异化,比如一个来自香港的老板,有私行和企业保险(这个还垄断在香港人手里)等资源;一个来自内地老板,懂内地需求和模式。谁也离不开谁。

一个是人品要好,听H总说当年考察X总,发现徐总的员工都是跟了他十年以上而且很认可,觉得不会差。

人对了,很多事情都对了。

这点我感受也比较深。就像当初“创业”搞事情的时候,回头复盘一看,坑你的人都是同一个坑你的人介绍来的,帮助你的人介绍的都是帮助你的人。

​所以说我们没有觉得在做“保险”,我们没有搞传统保险的人海战术去做业务做增员,而是服务高优才和企业主企业出海等,和这些优秀的人玩是无限游戏,可以搞出很多新花样。
30
王紫君Zima
5天前
#内幕爆料:香港金融骗子多,“打新基金”藏雷暴

香港金融骗子特别多,上次提示了“外汇套利”和保险圈的一些套路:

以外汇套利策略著称的安山资本曾风靡“家办”圈,凭借着年化收益20%+回撤2%以内的净值曲线成为很多“家办”的主推产品。

除了安山资本外,收到一些互联网好友申请,获取了一点内幕消息,大家留意以下机构,很可能也都是骗子:

恒昌财富、天九共享、融通财顾、天华君泽、逸信基金、华侨财富、瓴宇家办、乾道…

还有个专家朋友,和我说了一个新套路:“打新基金” ,很多保险人、家办人和移民人在卖。

她说:打新骗局我是深入了解并参与过的。

原来今年港股市场回暖,不少投资者开始关注IPO投资机会。

然而,一些不良机构趁机推出所谓"港股打新基金",以稀缺项目额度为诱饵,实则暗藏风险。

这类产品通常宣称能够获取热门IPO项目的基石或锚定额度,如近期备受关注的卡游、蜜雪冰城等项目,甚至承诺“保本保收益”。

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宣传大多属于虚假承诺。这类产品的运作模式存在明显问题。

首先,真正优质的IPO项目份额通常会被私募基金和资管公司内部消化,不太可能打包成产品对外销售。

其次,港股热门项目的散户配售额度本就有限,所谓"确保满配"的说法缺乏可行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产品的底层资产往往与宣传不符,资金可能被挪用至高风险领域,投资者却无从知晓。

识别这类骗局的方法其实很简单:要求机构提供基金在券商的结算单,查看实际获得的IPO配售情况。

但通常情况下,这些机构根本无法提供真实凭证,因为其宣传的额度根本不存在。

这种模式能够持续运作,主要依靠市场行情向好时的收益来维持。一旦市场转冷,就会演变成典型的"击鼓传花"游戏,最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甚至部分投资者可能了解其中风险,但往往抱着"不会成为最后接盘者"的侥幸心理参与其中。

而且这些机构还会在内地设有销售团队,针对高净值客户、企业家等群体进行营销。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签订各种协议来获取投资者信任。

可怕的是,这些轻资产运营的机构一旦出现问题,投资者可能面临追索无门的困境。

投资者应当保持清醒认识,对承诺过高收益、底层资产不透明的金融产品保持警惕。

试想一下,卖家说自己是基石投资者,但是基石投资者一般是有锁定期的;反而给客户下有保底,月息1%,上市卖出,和客户三七分。

摆明了是资金池,稳赚不赔的话凭什么借年化12%的钱卖给这些中产散户客户呢?

真正的优质投资机会不会通过这种方式流向普通投资者,遇到类似产品时务必谨慎核实,避免落入金融骗局。

至于对于相关的金融保险,移民家办等从业者,特别是我的同事们,我一直说不要想着打包别人的产品,交易结构越复杂,各种风险越高。

老朋友可能知道我最近做了很多反对伪家办、伪信托的分享。

因为对于客户小白还是从业者新人,都有很强的欺骗性和吸引力,但是专业的金融和保险人觉得提起来“掉价”。

海外的违法成本太低了。

特别是香港没有强制基金托管第三方估值,很多“家办合伙人”同时在做保险+移民+留学中介+卖着底层资产不知是啥的基金。

所以我们想传达的理念其实一直以来就只有一个,就是专业本分。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一家公司不可能脱离商业原理,靠复杂的多元化关联业务,摆脱掉风险管理成本的递增。

mp.weixin.qq.com
10
王紫君Zima
5天前
#香港储蓄险在离婚诉讼中的资产隔离

之前召集各地同事来深圳和香港研学交流嘛,发现大家对婚姻财产隔离特感兴趣。

婚前婚后,男方女方如何保护自己,聊起就停不下来。

有同事说“跑题了”,“担心怂恿”客户啥的,其实完全不用畏畏缩缩。

我一直觉得婚姻风险也是风险的一种,作为人身和家庭保险顾问,为委托人考虑到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我为什么很少推荐夫妻互投重疾险附加投保人豁免,虽然看上去很美好:
一人患病,两人后续的重疾险保费都不用交了,

但是保单毕竟属于投保人的资产,相当于双方互持对方保单,
如果真婚变了,可能续交保费和变更投保人都找不到对方了。

比如太太为女儿投保年金,好处是年金使用者是女儿,
但是保单所有权是太太,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万一女儿遇人不淑,也不用担心老人积累的财产被分割。

再比如,按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可以分财产,
那(一般是)女方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一些更私密的保单往往就是实现形式之一。

关于香港储蓄险在离婚诉讼中的资产隔离的问题,

根据目前掌握的法律实践和两地司法制度差异,结论如下:

1. 配偶个人无法直接查到对方的香港储蓄保单

香港保险公司受《个人资料(隐私)条例》约束,不会向非投保人披露保单信息,除非有客户本人授权或香港法院正式命令。因此,配偶个人无法通过保险公司查询到对方是否投保、投保金额或保单详情。

2. 法院在离婚诉讼中原则上也难以直接查到香港保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港澳台调查取证工作的通知》,内地法院不得直接赴港调查取证,包括调取香港保险公司的客户资料,除非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并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此程序门槛极高,普通离婚案件几乎无法启动。

3. 如果客户故意隐瞒保单,是否构成“隐藏资产”?

法律上属于隐瞒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否构成“隐藏资产”取决于以下几点:

是否用夫妻共同财产支付保费(如婚后共同收入);
是否在香港保单产生现金价值;
是否在离婚财产申报中故意不披露。

若满足上述条件,即使保单在香港,理论上仍可能被认定为应分割的夫妻共同财产。

一旦被对方掌握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代理人沟通记录等),

法院可据此认定为隐瞒财产行为,在财产分割时可能少分或不分。

4、如客户有意“隔离”该保单资产,建议:

确保保费来源为个人婚前财产;


避免在婚姻存续期间用共同资金缴费;


如可能,由父母作为投保人,客户为受保人,增强资产隔离性。

以及通过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于已交总保费等,渡过离婚分割。

mp.weixin.qq.com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