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会惩罚每一个不做攻略挑公司的人
——五一出去玩回来,学会了借用旅游攻略标题了哈哈。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去年一整年,香港保险总保费飙到 2198 亿港元,同比增长 22 %,又创下了历史新高。
尤其是友邦、宏利、保诚,富卫、国寿(海外)、永明…这 6 家保险公司:每家的总保费都超过了 100 亿 港元,占据了整个市场将近一半的份额( 49.2% )。
很多人会想:选香港分红险,优先买这几家保费规模大的保险公司,是不是就不会“踩坑”了?
其实不然,选香港分红险,最怕的就是选错保险公司。
因为在香港卖储蓄险的公司,本地海外加起来,足足有67家。全球十大保险公司中,就有 6 家在香港经营保险。
而每个保险公司:擅长的领域不一样,优势的产品不一样,投资的偏好不一样。
如果一上来先看:公司大不大、名字响不响。
可能最后选到的产品方案,并不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
我研究了几年,摸索出了一套挑保险公司简单实用的方法流程,分享给大家:
1. 背景优势不同
现在香港的保险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资、港资、中资。
外资保险公司:
有安盛、宏利、永明、万通、友邦…多数历史悠久,在香港经营多年,品牌知名度高,规模大、产品成熟。
如果更看重公司实力、长期经营能力,或者有移民想法,打算配置全球化资产,可以优先选这些外资保险公司。
🔗百年寿险巨头+全球顶级资管,这是全球最强的保险公司吗:
mp.weixin.qq.com 🔗保险界的爱马仕,原来不是友邦,而是它:
mp.weixin.qq.com 🔗150年历史,帮英国保管国库的保险公司,现在怎么样:
mp.weixin.qq.com 港资保险公司:
比如郑裕彤郑家的周大福保险,李泽楷李家的富卫保险…
香港本地资源多,主打一个服务便利,产品这些年也在不断创新、蛮能打的。
我前年安排提前退休的被动现金流,选的就是周大福家的「匠心传承」。
第6年开始,终身领总保费的7%,当时只有这款能做到,而且过往分红实现率很高。
🔗我的第二笔提前退休投资:36岁,终身每年躺着领12.5万元的被动收入:
mp.weixin.qq.com 如果不太追求国际品牌,但更注重收益表现和在港的配套服务,可以多了解港资保险公司的产品方案。
🔗周大福旗下的保险公司,产品ok,公司和投资策略靠谱吗:
mp.weixin.qq.com 中资保险公司:
比如中银香港、国寿海外,太平洋保险,太平保险等等。
有三大优势——收益国际化,权益国有化,服务本土化。
收益国际化指的是:依托香港投资全球,范围更广;保证收益通常比其他公司多,预期收益也不错,复利5-7%。
权益国有化指的是:还是国有股份制大公司,靠得住;
服务本土化指的是:可以对接内地各地的养老、医疗资源。
享受港险保单高收益的同时,解决未来在内地的养老问题,还不用担心跨境支付出麻烦。
如果比较看重保单的“保证收益”,未来会一直在内地生活、养老,可以多了解中资保险公司。
2. 产品方案优势不同
如果我们对保险公司没什么偏好,但有明确的资金使用计划。
刚好保险公司各有所长,可以通过用钱需求来筛选公司。
如果短期内要用钱:比如正在准备出国、孩子马上要上学;像保值增值,但未来可能买房、创业…
立桥、富卫、中银…都有回本快、保证收益高的方案,对标美元存款,5-8年就能领取。
🔗大公司黑马美元保本储蓄险:
mp.weixin.qq.com 🔗5 年保证单利 4.36% 的高息储蓄计划:
mp.weixin.qq.com 🔗俯瞰市场,高息定存方案,有这三个去处:
mp.weixin.qq.com 如果想锁定长期收益:比如给孩子存一笔教育金,给自己存一笔养老退休金,或者打算传承家庭财富…
万通、宏利、友邦…都有增长稳、复利高的分红险:
前期高增值,20年预计翻3倍;长期复利通常在5%-7%之间。
如果有具体的领钱打算:比如想要活多久领多久的养老金,或者尽快构建自己的“被动现金流”,以及北上广老破小打算换个方式收租…
国寿、中银…最快能第2年领钱,不仅可以每年领5-7%的本金,保单本身的价值还在逐年增长。
🔗500万老破小,换个思路,实现7%“租售比”:
mp.weixin.qq.com 🔗美债高定替代|国字头中字头齐出手,5%的小金蛋,终身派息每月领钱:
mp.weixin.qq.com 万通、安达…可以制定年金计划,退休开始领生命等长的现金流,每年保证能领本金的20%+。
🔗养老神器|巴菲特投资新宠,超高派息:
mp.weixin.qq.com 🔗年金险里这三笔钱,不知道的亏大了:来看我20%领取方案:
mp.weixin.qq.com 🔗本金100万,换300万养老金,还能留给孩子1600万:
mp.weixin.qq.com 3.投资能力优势不同
有些保险公司,有优秀的资产管理团队,比如万通旗下的霸菱,安盛的AXA IM…
会投资全球范围的多种资产:
像是按期收息的政府债、企业债…这些被叫做“固定收益类资产”,波动小、收益稳,抗风险。
还有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基金…这些被叫做“权益类资产”,波动大,但长期平均收益高。
一个典型香港分红险的资产池,底层配置大概是这样的:
50%-70%:固定收益类资产
30%-50%:权益类资产
固收类负责“稳”,权益类负责“增”。
不过每个保险公司的配置比例不一样。
比如去年,万通90%的资金,都被投入了债券和信托资产。
而保诚去年,固收类资产投资占比32%,剩下的都被投入权益类资产。
🔗港险作为投资理财工具有啥优势?详解八大家投资策略:
mp.weixin.qq.com 保险公司也不是一成不变地“死守”某种固定投资配置的。
它们每年都会根据市场环境,动态调整自己的风险策略,平衡长期的回报和风险水平。
但由于我们交进去的保费,保险公司未来几十年甚至终身,都要履行兑付责任的。
对他们来说是一笔长期的负债,不能像基金经理那样做短期博弈。
内外部的监管也都有风控指标把控,所以保险公司的投资风格不会频繁变动。
我们可以通过每年公布的“分红实现率”,大致判断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风格。
🔗港险“暴涨”27倍后,分红实现率你得知道怎么查:
mp.weixin.qq.com 如果分红实现率的均值高,振幅大,说明保险公司的投资会偏“激进”一点。
比如这几年被诟病的保诚,均值超预期3%,但振幅达到了7.26%。
波动高,分红不做削峰填谷,各产品之间的分红差异比较大。
而像安盛、万通…分红实现率均值和预期差2%,但振幅控制在了3%以内。
说明这两家的投资风格偏“稳健”,波动控制良好,长期收益稳定。适合想兼顾安全与收益,“长期躺赚”的客户。
我这边还整理了一份:「香港保险最新分红实现率榜单」。涵盖20多家公司、几十款热门产品。
如果你正在找哪家更靠谱、收益更稳。可以私信我,我发你完整的表格做参考。
不过需要注意:
同一个公司,不同产品间的收益结构也是有所不同的。
有的保证收益多一点,有的分红收益多一点。
保证收益占比高的产品,分红实现率即使低一点,对整体收益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对不起,分红实现率低的产品,收益可能更好:
mp.weixin.qq.com 而且保单设计也各有区别,常见的功能有保单拆分、无限更换被保人、多元货币…
以及不同的保费延期、红利锁定政策…不同幅度的保费回馈/折扣和预缴优惠。
所以除了选择适合的保险公司,更要按照实际的需求,“量体裁衣”制定具体的方案。
写的攻略在公众号这里:
mp.weix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