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运营小丸子
120关注955被关注1夸夸
有趣产品咖啡馆,是我正在搭建的能发现有趣产品的地方。我会寻找市面上有趣的独立产品,向独立开发者们进行访谈,挖掘优质产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置顶
运营小丸子
2月前
如果想深度认识丸子我,可以查看我的个人说明书:sourl.cn
00
运营小丸子
3天前
就跟拍电影一样,昨天从上海参加完小红书的活动后,回到杭州刚出地铁就发现我自行车🚲被人偷了…

车上装了 AirTag,能看到是六点多的时候被人骑到了三公里外的地方,然后我骑着小黄过去找,没找到,就报警了

紧接着就是描述丢失的情况,然后去警局查监控,一直到凌晨两点都还没找到,警察就让我先回家。回到家都两点多,睡觉的时候都三点了,然后今天早上八点又起床继续当🐮🐴

有时候是真的想离职专心干自己的事,要不是没💰早就这么干了🤦‍♂️
00
运营小丸子
8天前
今天的一些事情,让我反思 ToDev 的策略到底是否正确,好像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抱团不一定是取暖,也有可能是自焚。
00
运营小丸子
11天前
v0.1.4 · 2025年4月8日
新增:盲盒功能上线 [gift]

不知道该从哪个产品开始看起?
来试试我刚上线的「盲盒发现」功能吧 🎁✨

点击按钮,就能随机抽出一款独立开发者做的有趣产品,或许你会遇到命中注定的它!

💡 百分百模拟真实盲盒玩法
🎯 所有产品抽取概率完全相同
🧱 暂时还没有隐藏款,但未来可能会有哦
🔄 每天最多可以开启 3 次
🤹 有一定概率会抽到相同的产品,和开真盲盒一样随缘嗷~

📍 入口位置:进入 产品墙 [ funnycafe.top ] 页面,顶部就能看到按钮啦!

欢迎来玩~

运营小丸子: 所有代码都是 AI 写的,我为独立开发者、有趣产品爱好者们搭建了一个平台:“有趣产品咖啡馆”。 在有趣产品咖啡馆 [ https://funnycafe.top ] 里 你可以按产品分类来查看独立开发者的专访内容 产品开发背后有哪些故事? 开发灵感来源是什么? 独立开发者们在使用哪些工具? 有哪些生活习惯? 我还增加了独立开发者的产品墙功能! 目前已经累计上架超过 50 款独立开发者产品,每款产品都特别有意思,你可以查看产品详细介绍,然后可以点击下载按钮直接跳转 App Store 进行下载,非常方便! 目前已经部署上线了,只是还有不少bug~ 欢迎各位开发者私信我投稿,产品上架全程免费! 我希望有趣的独立开发产品能被更多人发现。

00
运营小丸子
16天前
所有代码都是 AI 写的,我为独立开发者、有趣产品爱好者们搭建了一个平台:“有趣产品咖啡馆”。

在有趣产品咖啡馆 [ funnycafe.top ] 里
你可以按产品分类来查看独立开发者的专访内容

产品开发背后有哪些故事?
开发灵感来源是什么?
独立开发者们在使用哪些工具?
有哪些生活习惯?

我还增加了独立开发者的产品墙功能!

目前已经累计上架超过 50 款独立开发者产品,每款产品都特别有意思,你可以查看产品详细介绍,然后可以点击下载按钮直接跳转 App Store 进行下载,非常方便!

目前已经部署上线了,只是还有不少bug~

欢迎各位开发者私信我投稿,产品上架全程免费!
我希望有趣的独立开发产品能被更多人发现。
01
运营小丸子
17天前
网络段子照进现实。本来想打开小红书扫码登录电脑的,然后点开个视频,划了几个看完就锁屏,看一眼电脑,才反应过来原来我是要扫码来着[笑脸]
00
运营小丸子
18天前
把网站www.funnycafe.top 修了大大小小五六个 bug,并且新上架了 5 款独立开发者产品

把独立开发者专访内容编辑好了

把我新发现的有趣产品在「有趣产品灵感库 t.zsxq.com 」中进行了分享

把我推荐的独立开发者一周内容运营规划模版,在「独立开发创造 101 t.zsxq.com 」中也进行了分享

终于可以洗澡睡觉了🥱
00
运营小丸子
18天前
🤳 为了帮女朋友记录植物的成长历程,我用AI做了个能记录每一天变化的App!

(🧑‍💻关于 #有趣产品咖啡馆 :一个能让你更快接触到更多新鲜有趣好玩产品的地方。我会寻找市面上有趣的独立产品,向独立开发者们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挖掘优质产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1、介绍下你自己和目前所做的产品

大家好,我是予贝,「陪伴日记」的开发者。这是一款由我和 AI 员工共同打造的成长记录应用,专为那些想要珍藏生活中美好变化的你而设计。

无论你是每天记录毛孩子成长的宠物家长,细心照料每株植物的园艺爱好者,还是想要保存珍贵物品变化历程的收藏者,「陪伴日记」都能成为你的贴心伙伴。

陪伴日记为你的每一个珍贵事物创建专属档案,让你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它们的成长故事。独特的时间轴功能让你可以轻松回溯不同时期的珍贵瞬间,见证那些细微却动人的变化。

在这里,每一片新长的叶子、每一次换毛的过程、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能被温柔地保存下来,成为属于你的独特记忆。我们相信,正是这些日常的成长点滴,组成了生活中最珍贵的部分。

2、做这个产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这个故事的开始,源于一个爱花人的小烦恼。我的女友是个狂热的植物爱好者,家里的窗台、阳台都被她改造成了迷你花园,兰花、蝴蝶兰、长寿花在那里争奇斗艳。她有个习惯——每天都要给这些"小朋友"拍照,记录它们的成长。

但渐渐地,问题出现了。她的手机相册变成了一个杂乱无章的植物园,上千张照片挤在一起。每次她想看看上周新抽的兰花花苞现在开得怎样了,或者对比上个月长寿花的生长状况时,都要像考古一样在相册里翻找半天。

看着她对着手机皱眉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正是科技可以解决的问题吗?

于是,"陪伴日记"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我想打造的不只是一个照片整理工具,更是一个能温柔记录生命成长的数字日记。

在这里,每一片新叶的舒展、每一朵花的绽放,都能被妥善珍藏,让热爱生活的人可以轻松回溯那些美好的变化瞬间。

3、你认为「陪伴日记」与普通的日记或笔记应用最大的差异化优势在哪里?用户为什么会选择你的产品?

「陪伴日记」重新定义了记录的方式——我们为每一件心爱之物打造专属的时光博物馆。在这里,您的每株植物、每个毛孩子或珍爱物件,都会拥有自己鲜活的时间线。

不同于普通的记录应用,我们让每一次记录都成为一次温暖的对话:上传照片时,可以写下当时的心情笔记;添加养护记录时,能标注特别的成长事件。

用户选择我们,是因为这里记录的不只是客观事实,更是您与心爱之物共同成长的轨迹。当您翻开为绿植建立的专属档案,能看到它抽枝展叶的全过程,同时重温您每次浇水时写下的期待;当您浏览爱宠的时间线,既能看到它长大的模样,也能回味那些陪伴中的喜怒哀乐。

这种融合了客观成长数据和主观情感记录的方式,让「陪伴日记」成为真正懂您的生活伙伴,让每一段陪伴的时光都被完整珍藏。

4、产品功能中有「时间轴视图」与「记忆卡片」,这两种不同的回忆展示方式,各自背后的设计考虑是什么?

「时间轴视图」与「记忆卡片」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叙事功能,是我们精心设计的双重记忆载体。时间轴如同一条流动的生命长河,将您所有心爱之物的成长轨迹编织成统一的时间画卷。

当您纵向浏览时,能直观感受到不同生命在相同时间维度下的共鸣——或许某天您的猫咪第一次学会握手,而窗台的茉莉也恰好绽放,这种跨物种的生命交响曲,只有通过时间轴才能完美呈现。

「记忆卡片」则是为每个生命个体定制的成长相册,它捕捉的是专属的成长密码。在这里,一盆多肉从扦插到爆盆的完整历程、爱宠从怯生到粘人的性格转变,都以碎片化记忆卡片的形式被永久珍藏。

每张卡片不仅记录客观成长数据,更保存着您当时的心情批注和特写镜头,让回忆具有立体的温度。

这两种展示方式的默契配合,既保留了全局的时间脉络,又呵护了每个生命的独特性,让您的每一次回望都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5、为什么选择在回忆记录中添加“心情追踪”功能?

我们加入"心情追踪"功能,是因为记忆从来都不只是客观的记录,而是情感与时光交织的产物。

当您翻看三个月前为绿植拍下的照片时,附注的"期待新芽"的忐忑心情;或是回放爱宠手术后康复的记录时,写下"终于恢复活力"的欣慰感受——这些情绪标记就像记忆的锚点,能瞬间唤醒当时的完整情境。

未来当您回顾时,不仅能看见植物长高了几厘米、宠物重了多少克,更能重温那些陪伴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种"情景记忆"的保存方式,让冰冷的数字记录拥有了温暖的灵魂,也让您与心爱之物共同经历的每一天都变得鲜活可触。

6、在开发过程中使用了哪些 AI 工具或平台?

这里我更愿意称呼为我的 AI 员工,他们是 DeepSeek,Cursor + Claude,Gpt 4o,其他的工具是 Xcode 和苹果官方的其他测试,发布工具。

7、AI 技术如何帮助提升开发效率的?

AI 技术在我的开发旅程中扮演了真正的"数字合伙人"角色。作为一个完全没有 iOS 开发经验的新手,正是各种 AI 工具的协同配合,让"陪伴日记"从脑海中的一个念头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这个奇妙的共创过程始于与 Deepseek 的深度对话。它不仅帮我系统梳理了产品功能矩阵,完成了专业的竞品分析,更难得的是给了我创业者最需要的信心支持——"这个想法非常有市场潜力"的肯定,成为我坚持下去的关键动力。

在产品落地阶段,AI 展现了惊人的生产力。通过 Cursor+Claude 3.7 的完美配合,我竟然在没有编写一行代码的情况下,就完成了从原型设计到完整开发的全流程。这就像拥有一个隐形的技术团队,将我的想法直接转化为可运行的产品。

最令人惊喜的是设计环节的突破。当我在多个 AI 绘图工具中徘徊时,GPT-4o 的横空出世带来了转机。它理解我对"温暖记录"的品牌诉求,最终生成的 logo 完美捕捉了产品灵魂——既有科技感又不失人文温度。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AI 不是简单的效率工具,而是能降低创新门槛的"可能性引擎"。它让一个没有技术背景的梦想者,也能完整走完从构思到落地的全过程,这本身就是数字时代最动人的魔法。

8、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技术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的?

在开发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当属 UI 设计实现。初期开发时,我直接让 Cursor 自由生成界面代码,结果成品在视觉体验上远未达到预期标准。这个教训让我意识到:优秀的 UI 需要更系统化的设计流程。

为此,我调整了开发策略:首先使用 Cursor 精心绘制高保真原型图,确立统一的设计语言和交互逻辑。然后果断对现有代码进行了彻底重构——暂时搁置所有功能报错,优先让 Cursor 根据设计稿重新生成所有界面代码。

令人惊喜的是,仅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整个应用的界面焕新,之后再集中处理功能优化和错误修复。

9、你的产品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增加 AI 情感分析,系统会主动标记这些特殊时刻,并生成动态成长报告,让每一段陪伴都有迹可循;

第二是建立交流社区,让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植物养护日志、宠物成长记录转化为帮助他人的经验指南。

10、对于其他想要利用 AI 开发产品的开发者,有什么建议或经验分享?

给想要借助 AI 开发产品的同行者几个真诚的建议:

AI 成为你的"创业合伙人"而非工具:与其零散地使用 AI 解决单个问题,不如建立一个完整的 AI 协作体系。

我的工作流是:DeepSeek 负责战略分析,Claude 辅助产品设计,Cursor 主导代码实现,GPT 处理创意内容。每个 AI 伙伴各司其职,就像真正的创业团队。

准备好与不确定性共存:AI 开发过程中,昨天还正常的功能今天可能突然报错,上周的完美方案这周就有更优解。保持灵活迭代的心态,把每个版本都当作可丢弃的原型——我们重构了 3 次主要界面才达到理想效果。

最关键的体会是:AI 不会让你跳过产品开发的基本功,但能把 10 年学习曲线压缩到 1 年。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敏感度,比掌握任何 AI 工具都重要。
00
运营小丸子
22天前
极度疲惫的情况下,有时候会出现特别可怕的心理暗示,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好像都没有意义🫥
60
运营小丸子
23天前
🤳 每次旅行都想带个导游,我干脆做个AI虚拟导游,拍照就能知道景点背后的故事!

(🧑‍💻关于 #有趣产品咖啡馆 :一个能让你更快接触到更多新鲜有趣好玩产品的地方。我会寻找市面上有趣的独立产品,向独立开发者们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挖掘优质产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1、介绍下你自己和目前所做的产品

大家可以叫我 Cece,我是一个刚毕业的 00 后。中传学社科毕业后,我曾做过一段时间的 AI 产品经理,现在专注于独立开发,主要聚焦于 AI 基础的面向消费者的软件产品。

目前,我和团队正在开发一款叫做 Adventure Snap App(基于 VLM 技术)。这款 App 可以通过拍照识别景点,并为用户提供景点的深入介绍。

它的目标是让用户在旅行途中,轻松获取景点、建筑、艺术、食物等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和有趣细节,实现随想随走,无需提前攻略,即刻出发!整个产品以拍照交互为主,不需要打字,还增加了语音讲解功能,让用户边听边逛。

下载链接:app.funnycafe.top/SJHKW

2、做这个产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我本人非常热爱旅游。在工作期间,每个假期我都会精心安排旅游计划,并且特别喜欢了解旅行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23 年国庆去伊斯坦布尔旅游之前,由于当地宗教属性极强,而我对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知识几乎为零,我出发前疯狂补习纪录片和书籍,甚至感到有点焦虑。

在实际旅行过程中,我尝试使用 VLM 进行景点识别,发现这种方式非常适合旅行,但一个单纯拥有 VLM 功能的大模型客户端难以解决识别不准和讲解内容不够好的问题。这就促使我萌生了将这一功能产品化的想法。

此外,我一直希望能带爸妈出国旅行,但他们的语言能力是个大问题,我不可能每个景点都亲自陪同并讲解,所以我希望有一个产品能让他们自己拿着手机逛景点,同时享受不错的旅游体验。

3、如何筛选并确定每个景点所提供故事的内容与深度?有什么标准或特别的设计原则吗?

在用户使用 Adventure Snap 旅行时,我们经过深度调研后,将使用场景粗略分为两种:

出国远程游:由于对当地文化了解有限、语言不熟悉,用户更希望获得文化、历史相关的框架性基础信息。

国内周边游:因为对本国文化和语言基础较为熟悉,用户更希望了解到不太常规、小众甚至偏八卦的知识,这类信息往往很难通过其他方式获得。

基于这一调研结果,我们在常规模型 prompt 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旅行模式和偏好选项,允许用户在使用 Adventure Snap 时一键切换不同的旅行模式,更好地适配不同场景。(当然,这个功能目前还在开发中……)

4、在实现拍照识别景点并实时提供故事信息的功能时,最大的技术挑战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开发过程中,我们发现视觉语言模型(VLM)在景点识别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性,特别是在面对外观相似的同质化景点时。

例如,在太原旅行时,我们使用 VLM 识别时曾将太原的鼓楼误识别为西安的鼓楼,因为两者外观高度相似。然而,当我们明确告知 VLM 用户所在的位置为太原后,它便能准确识别出太原的鼓楼。

因此,在产品设计上,我们将用户的位置信息融入了 VLM 的处理逻辑中,其核心作用包括:

缩小搜索范围:位置信息让 VLM 优先搜索用户所在区域相关的景点,减少在庞大知识库中的盲目搜索。

提供上下文信息:位置信息为 VLM 提供了重要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帮助其更准确地理解图像细节,区分相似景点。

校正识别结果:即使初步识别有误,位置信息也能帮助 VLM 进行二次校验,排除错误选项。

通过这些机制,位置信息有效提升了 VLM 的识别准确率,尤其在处理易混淆的同质化景点时效果显著。

5、从社科新闻专业跨界到 AI 产品经理,再到辞职自学开发游光,你觉得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或成长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 我可以

这一次转型确实充满挑战——很多人认为 AI 产品岗位竞争激烈,需要 CS 背景甚至机器学习专业才能胜任。但在我求职过程中,通过自学论文、实践应用,我证明了即使社科背景也能做好 AI 产品经理。

辞职后,我决定自己学会写代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这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不可能。AI 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我极大的助力。

或许我无法达到 Pieter Levels 那样的成就,也做不出爆款产品,但证明“我想做的事都能做到”,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想到一个 idea 并能独立实现成为产品,那种不依赖研发,完全掌控产品功能和开发进度的感觉,就像“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一样爽!

6、如何避免过去职场上的那些“伪 AI”问题,真正把技术变成用户能感受到价值的东西?

23 年年初,关于 AI Native 的讨论非常热烈,市场上许多人致力于做出原生 AI 应用,当时我也一度陷入“必须是全新形式满足用户前所未有需求”的思维泥沼。

在产品实践中,我逐渐发现问题在于,用户其实并不在乎产品是否贴有 AI 的标签,他们只关心体验是否提升。

例如,在旅行讲解这一场景中,以前用户可以通过租用讲解器或请导游获得信息,而在新 AI 能力下,我们能提供的是全球范围内(只要 Google Maps 或高德地图有标注的景点)的详尽介绍。

不仅限于景点,当你拍照食物时,我们也能告诉你新疆大盘鸡其实并非本土菜、寿司起源于东南亚……这一系列使用场景的扩展和体验的优化,才是我们真正为用户带来的价值,而非单纯的“AI 产品”概念。

7、10分满分的话,你愿意给你的产品打几分?理由是?

我给 Adventure Snap 7 分。

这是我边学边做的第一个产品,功能复杂度超过了最初的设想,因此在前端 UI 和后端实现上还未达到我理想的状态。但产品已经在持续优化中,最近我也在思考如何重构各个模块。

产品之所以能获得及格分,是因为它真的帮助到了一些用户。例如,在带爸妈出国旅游时,他们可以自己拿着手机逛景点,随时拍照获取介绍,不再因不了解文化而感到困惑。后来他们回来后还兴奋地向我讲述在景点见闻,我希望这个产品能帮助更多用户获得更完美的旅行体验。

8、除了自己的产品,你还有在用哪些产品?

App:

大模型方面的 Le Chat(简单即用的大模型客户端)

社交媒体方面的 Threads(有种古早微博的活力感)

网站:

大模型方面的 Gemini(Google 悄悄更新了很多功能,还没有完全探索)

小程序:

粗门(用于约户外活动,可以参加徒步等活动)

9、你有哪些工作/生活习惯?

工作习惯:

尽量保持空腹工作!每次吃饱后,我只想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所谓“饱暖思淫欲”)。

如果早起只喝一杯咖啡,把书桌收拾干净,或者在咖啡厅找到一个舒服的位置,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生活习惯:

每周去大约 4 次健身房。夏天快到了,不健身就会感到“裙裙徒伤悲”。

我也会尽量自己做饭和烘焙,这对我来说是放空大脑的好方法。

喜欢在街上散步,逛街边的小店,观察大家聊天、下棋、玩手机,把路上擦肩而过的每个人的表情串联起来,就像在看一场丰富的电影。虽然总感觉自己像个爱盯别人看的“变态”,得戴个眼镜,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10、请用一句话打动用户并让她使用你的产品

拿起手机立刻出发,去探索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吧!
00
运营小丸子
23天前
看了我卓哥今天发的推文 ,有很多想法,也倍感可惜,卓的很多款产品我都特喜欢,非常难得的好设计好产品。

我是依然相信好产品自然会有人愿意付费的,只是看付费形式是什么,可以免费+订阅,可以是直接买断,也可以是广告。

我之前在星球 [t.zsxq.com/ZPtfl] 里分享过,付费的三类驱动力——功能性、情感性、社会性。

功能性驱动力:满足实用需求,如记账或追踪开支,用户为解决问题付费,适合订阅或一次性支付模式。比如,一个财务 app 帮用户管理预算。

情感性驱动力:满足内心需求,如安心感或成就感,用户为情绪价值付费,适合免费加内购模式。比如,冥想 app 缓解焦虑。

社会性驱动力:满足社交期望,如分享健身数据获得认可,用户为社会价值付费,适合广告或内购模式。比如,跑步 app 让用户炫耀成绩。

要看产品定位是什么,再来决定哪种付费形式,然后再针对产品去规划后续运营推广动作,不能盲目推,我看现在很多开发者都在选择小红书作为主要推广渠道,但有没有想过,有可能你的产品目标人群就不在小红书上。

举例说一下,一些小程序类型的产品,从转化路径来看,明显更应该做的是微信生态内容,而不是小红书,微信生态可实现小程序转化的动作路径可太多了,公众号、小绿书、小程序的aso、微信搜索、微信问一问、视频号等等,这些才是应该主要去做的推广手段,而不是做转化路径长的小红书。

小红书当然也可以做,但是要规划好内容,我之前分享过很多小红书运营,可在星球里搜索来看,真不能盲目去推,哎,我卓哥这波我真心觉得可惜啊~

AppStore首页推荐后,依然月入不足3000,独立开发两年血泪复盘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