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Ronghui
256关注1k被关注1夸夸
🎙️ 「十字路口」、「交换温柔」
🕙 美元 VC 打过工
📓 做过 5 年驻硅谷记者
✍️ 学AI 中
“喜乐的心是良药”
Ronghui
1天前
☀️☀️
00
Ronghui
6天前
前几天在西芳寺看到写给游客的“夏日苔藓生长哲学”,觉得写得很好:

通常生长在潮湿和阴暗环境中的苔藓植物,高温的夏天会让它们干枯,但这不代表它们死掉了,它们只是在等一场雨而尽可能把能量保持在最低状态。

站在人的角度,会想“那就赶快给它浇水啊”,但这是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如果在烈日下突然洒水,水蒸汽可能对植物生长不利,水温上升也反而可能会灼伤青苔。让青苔尽量保持在自然生长状态中,它才能逐渐获得耐受恶劣天气的韧性。

当我们想到“美丽的青苔”时,往往会想到它在雨季里茂盛的样子,但它不可能全年都保持如此。夏日的阳光也是它生长所必需的。对我们人类而言,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
00
Ronghui
9天前
给关心「十字路口」的朋友们:

杨远骋Koji: 「十字路口」的朋友们, 这两天,很多人发来消息,告诉我们罗永浩老师也上线了一档名为「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有时直接使用「十字路口」)的播客。 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正是因为这些关心,我们想在今天和一直支持我们的朋友们,说说我们的想法。 —————— 首先说事实: 是的,罗永浩老师的播客和我们重名了。 7 月初,我们提前得知他选择「十字路口」作为自己播客的名字。后来这段时间里,我在「新世相」的合伙人张伟曾与罗永浩老师当面沟通,平台方和多位共同好友也分别与罗永浩老师和他的团队沟通,希望他考虑选用其它名字、避免同名播客混淆。可惜罗永浩老师拒绝了。 周一他的播客播出后,已经有一些评论提到「十字路口」时指向的是「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也就是说,今后存在品牌混淆的可能性,这也是很多朋友们担心的原因。 那么,回应大家关于“你们打算怎么办”、“要改名吗?”的问题,我们是这样思考这个问题的: —————— 首先,我们是谁? 「十字路口」是一档聚焦新一代 AI 创业者的播客与内容平台。它起源于我们对 AI 的好奇与实践,也源自我们希望在众多科技访谈内容中,结合自身背景和兴趣,找到一个独特切入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确定了方向:通过深入访谈,记录和讲述新一代 AI 创业者的故事。并且通过社群,活动,和更多的人一起在 AI 带来的新时期积极行动。 从 2024 年 1 月创办至今,我们更新了 72 期播客,同名公众号更新超过 200 篇原创文章,并在上海漕河泾发起了 AI Hacker House 社群空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播客有接近 5 万订阅、公众号有超过 10 万订阅,在关注 AI 的创业者与投资人的群体中获得了很高的渗透率,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 其次,我们相信什么? 「十字路口」的播客开头一直有一句话:我们关注新一代 AI 技术浪潮带来的行业新变化和创业新机会,寻找访谈和凝聚 AI 时代的创业者和 AI 时代的积极行动者,和他们一起探索拥抱新变化、新的可能性。 回到当初为什么会用「十字路口」作为播客和公众号的名字,一方面源自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比喻 ——形容它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我们认为伟大的产品往往诞生在这里;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 AI 时代,所有人重新一起公平地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面前充满机遇与挑战,对优质的 AI 资讯和观点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我们倡导和鼓励大家一起积极行动,哪怕从微小的事情开始。 所以,这里: - 是每一个思考如何用 AI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改变的创业者的十字路口 - 是每一个也许不在创业,但用 AI 创造的朋友的十字路口 - 是每一个希望在新时期保持学习、抓住机会的朋友的十字路口 —————— 那么,接下来我们的打算做三件事: 1)内容: 内容是「十字路口」的根本。我们通过日积月累的专业内容输出形成了现在的定位和方向。用户因为我们提供的内容而关注,这是我们的价值来源。 因此,我们将在我们的「十字路口」继续制作更多好内容,更坚定的关注新一代 AI 创业者——如果说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还在摸索,那么在去年年底开始,我们越来越清楚我们要服务的是谁——他们或许年轻气盛,或许人到中年再出发,但重点是,在 AI 时代,他们是拒绝等待、选择积极行动的人。 所以,我们的「十字路口」将继续为这些新一代 AI 创业者和积极行动者而存在,并在这个方向上持续深耕。 2)商标: 我们早期没有注册商标,这是我们的疏忽。根据商标局注册系统的公开信息,罗永浩团队已申请注册了「十字路口」的商标(6 个月后有是否注册成功的结果)。 我们咨询过专业意见,在中国的商标法律中,有"使用在先"原则。这意味着即使我们没有先注册,但我们先使用「十字路口」创建内容和品牌,时间已经超过一年零七个月多月,并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法律会考虑保护我们的权益。 根据专业意见,如果罗永浩老师的商标注册成功,在商标公示期,我们可以提出异议,依据"使用在先"原则来厘清品牌归属。我们也不愿意把太多精力投入到这些,但如果品牌混淆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这段时间积累的内容与认知,我们会考虑依法维护权益。 3)是否改名: 朋友关心询问最多的问题:“你们要改名字吗?”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们的决定是: >>> 不改名。 这个名字,连同它绿色的Logo,是属于我们的独特印记。 改名,就意味着我们承认过去一年多为“十字路口”所付出的一切可以轻易被一位名气更大的人重新定义。 所以,我们想邀请你做一件事: **请把我们的「十字路口」分享给你身边的一位朋友。** 告诉 TA,这里有一个不一样的十字路口:它关于 AI,关于新一代 AI 创业者,关于希望在新时期积极行动的价值观。 再次谢谢每一位朋友的关心,我们下期节目见。 -Koji & Ronghui

00
Ronghui
10天前
早上睁眼工作到刚才,走到附近餐厅吃饭,刚好早餐时间结束,本来我都打算走了,跟小姐姐随口说了句我真的好饿啊。小姐姐说你等一下,我问问他们还有什么。然后告诉我还有 toast 你想吃吗?我说 ofcs!这一份陌生人的善意当然要接住!
00
Ronghui
13天前
早上走到门口看人很少心里想这可真是清静的好去处,适合耳朵还在恢复中的我。
结果到里面才走半个小时衣服就湿透了,怕中暑,还是回酒店吹空调躺好——所以夏天哪里才是清静的好去处显而易见。
20
Ronghui
14天前
在书店里翻杂志看到一篇对安藤忠雄的专访,谈对建筑的思考,最近的项目和对“年轻”的看法。对建筑的思考里,提问者有一个和今天 AI 领域很类似的问题:“在你看来,人类的长处是什么?”

他的回答大概是,对社会有影响、有创造力的人之间存在一种“创造接力”,他们不仅有个人才华也努力,更通过一些偶然的相遇和彼此对话互相影响。

他简单举了几个例子,搜了一下,这几个人的关联都很有意思:

传说雕塑家野口勇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遇到细菌学家野口英世,听从了后者的建议放弃学医去学艺术。后来野口勇的作品,广岛的两座桥,影响了在广岛长大的三宅一生。安藤忠雄说自己作为建筑师,也因为三宅一生受到野口勇的影响。后来东京六本木的 21_21 DESIGN SIGHT 就源于这三个人的探讨。

因此,(翻译过来)“人类的强项在于拥有柔韧又纯粹的感受力,得以跨越世代与领域的壁垒与他人发生联结,并把这种互动中获得的深切情感化为自己的行动力。”

读的时候算了算,这位建筑师今年 84 岁了,访谈结尾他也提到自己经历过两次大手术,现在注意饮食,加强锻炼,该休息的时候就要求自己停下,讲了一些目前在做的和计划中的项目之后说,仍然相信”Your youth will last as long as you have goals. I want to live my youth all the way to the end.
01
Ronghui
17天前
本周「十字路口」,和 4 位年轻人聊一聊他们在学业、工作上做选择的故事,以及面对 AI,他们是怎么想的。

和他们每一位聊天,会感受到很真实的活力,不停尝试,相信自己心里的声音。我自己也被他们的故事感染,忍不住回想自己刚毕业的时候的状态。

谢谢参与访谈的朋友们以及所有参与微信调研的同学🍺🍺

尝试、听内心的声音、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 4 位 Z 世代年轻人聊 AI 时代的机会和选择

十字路口Crossing

00
Ronghui
1月前
本周十字路口,和 Fusion Fund 创始合伙人张璐梳理上半年硅谷的重要事件。这期播客正好录在 Windsurf Cognition 收购的第二天,也正好由这件事串联起过去半年里的几件大事,Mag7、美股 IPO 和硅谷创投生态。准备和录制过程,有种回到过去做商业报道采访的感觉。

节目后面也聊到了几个感觉相对较少被关注的方向,比如 AI 在医疗、工业自动化和太空探索中的应用创新。正如她说的——过去十几年,基础技术在物理世界的落地仍然有限。希望 AI 能带来更多改变。以及技术进步 v.s. 技术停滞,后者可能风险更大,不要因为害怕未知而不向前进步。

年中盘点2025硅谷科技大事件 | 对谈Fusion Fund张璐:社区驱动创新,人才争夺,VC转型,美股IPO形势

十字路口Crossing

40
Ronghui
1月前
一整天重复最多的一句话:你说啥?没听清。
😂
00
Ronghui
1月前
下飞机直奔耳鼻喉医院一个小时内做完检查拿到药此刻更爱上海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