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AI产品跟以前做互联网产品不太一样,得有供应链管理的思路,想办法把供应商那边的成本降下来,这特别关键。除此之外,产品本身做得怎么样、怎么找到客户,这两点也得抓牢,少一个都不行。
比如降成本这块,不用被动扛着大模型的高投入。平时多留意大模型厂商的扶持政策、技术比赛,能争取到平台代金券就省一笔;再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找厂商的客户经理聊聊,申请点合作折扣,这些方法都挺实际,成本就能下来不少。
找客户也不用盯着公域的泛流量使劲,那样太浪费资源。不如聚焦精准的用户群体,比如找理念合得来的合作伙伴,大家资源互补,借着对方的渠道触达客户;或者从私域社群运营、线下行业活动入手,离有需求的用户近一点,效率反而更高。
产品本身更得扎实,一方面得把付费闭环搭好,这样业务才能持续转起来,有完整的商业逻辑;另一方面要把产品工程能力提上去,功能开发得快、用户体验做得好、有需求能及时响应,这些都到位了,前面的成本控制和客户拓展才有意义。
把这几点都落实好,AI产品落地才稳,也能避免走弯路,慢慢形成可持续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