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看星星的Flora
14
关注
125
被关注
0
夸夸
看星星的Flora
11月前
去成都参加了西南财大的管理咨询大赛,整体感受就是成都这座城市太卷了。
连滴滴的服务都那么卷,我说要个充电线,司机找半天也要找到一个能充电的线。我说算了算了也不能阻挡他一定要找到的劲头。
咨询行业很卷,大学生也很卷,PPT做得框架清晰、数据详实。实业也好卷,看了一下某家上市公司的ESG报告,写得好,而且从内容上也能看出来人家对ESG的认知已经是next level了,已经在考虑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了。
充分明白了为啥我那些四川同学都那么厉害,真的是一路卷上来的。
有时候融入一座城市的经济生活跟当游客,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0
0
0
看星星的Flora
11月前
京东本质上是线上下单+集散制物流线下履约的模式,它更像是传统物流形态的订单线上化。它想跟美团去打点对点的即时物流战争,基本上要革掉自己的命。
其实之前京东物流的战略选择是有点儿意思的,没去跟顺丰PK点对点的准确率和速度,也没去跟四通一达PK小件上的灵活度和低成本,而是去做了家具一类大件物流的业务,这跟京东物流体系的集散本质是比较符合的。
但这个业务跟京东mall起家的家电类业务一样,都是地产周期强关联的。
京东领导层现在的很多情绪,都在于没有认真去探讨、认清自己的处境,没有方向,也管理不好自己和市场的预期。
2
0
0
看星星的Flora
1年前
与小友讨论日本公司是如何穿越周期的:
周期其实本质上是债务周期,能穿越债务周期的服务类公司本质上做对了两件事:
1在债务扩张阶段没有过分加杠杆,以此保证survival;
2活下来的同时基本上跟上了主要的技术发展和劳动力趋势变化。
4
2
1
看星星的Flora
1年前
苹果放弃了东四环的广告牌,而CHANEL仍然坚守着东三环那块。
当2006年苹果在中国铺天盖地展开iPod的广告攻势时,CHANEL的CF只是众多IT BAG中没有什么名姓的一款包而已。
当年没有限购,买房子就像买白菜一样。各地的土豪在北京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买房子,女明星们身上的大牌都是借的,嫁入豪门是比在演艺事业里奋斗更为稳妥的选择。
2008年的金融危机没有酝酿多久,就迎来了四万亿。当时宏观经济学的叙事还是“重消费轻投资”,引来众多争议。
2010年,以各类矿产为代表的资源型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煤老板风光不再。中字头的资源型企业不再占据财经媒体的头版。也就是在那一年,审计师们真的亲手出具了“无法出具意见的报告”“保留意见的报告”。这一段起落,后来在2015年被贾樟柯拍成了一部电影,《山河故人》。
好友在银行,对着四万亿后的资产质量忧心忡忡。聚会都不怎么快乐,下雪天我们躲在故宫人烟稀少的咖啡店里看论文,混日子。是哦当时故宫都没人去的,我们坐在乾清门外看anti- corruption。
那种一个时代过去了的沧桑之感,绵延在春风里。高中的好朋友在2012年春天意外离世了,他曾经眼睛亮亮的背苏轼,“卷起千堆雪”。
我趁着怀孕躲在家里看电视,大学师弟喊我挖矿,印象里当时的比特币大概只有几十美元。之后价格随着ISIS冲突的加剧一路走高,如今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的电脑再能触及的矿藏了。
2013年,国资还在走出去的路上。我沉浸在各种会计准则的差异比对里,觉得每天的班儿上得都很没劲。
直到2013年的冬天,在我转行的时候,空气里终于又有了蠢蠢欲动的气息。滴滴和快的开始价格补贴大战,凌晨下班最快乐的是比价格。余额宝在地铁里铺开广告,货币基金一瞬间占据了几乎所有一线城市年轻人的账户。
2014年春天的时候,我被同学和师兄带回了金融行业。某同学发了他管理的第一支公募基金产品,市场的同学站在我的办公桌旁等我认购。当时谁能想到,一支债券基金三年做了20%的收益率,同学也成为了我们那一级里第一个金牛奖得主。
回家的路上想起这些,想想那也已经是十年前了。经历过起伏的人难忘当时的苦乐,就像今天的人们所在经历的一样。
有时候我还会想起1980年代,我记得我很小,家长们花了几千块钱买回一台电冰箱。后来好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很好笑,东北人家里买什么电冰箱呢。但家长觉得不买不行,就怕后面还要涨价。
那种心情,估计就跟后来买房子一样,不买就怕还会再涨价。
而如今年届不惑的我,对冰箱和房子都无所谓了,真正让我觉得迷人的,是2014年1月凌晨的冷风里,我的小朋友很高兴地跟我说,快打车呀!领完补贴只要十一块了!
那是真的快乐呀!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小事!
1
0
0
看星星的Flora
1年前
看到有人说,巴菲特和芒格是靠投资垄断企业发家的,垄断才是cakewalk的精髓。实在不敢苟同。
其实看久了伯克希尔哈撒韦之后,就会意识到垄断只是一种表现,巴菲特和芒格实际在买的,是一种“上瘾性”的收入机制。做企业的人都知道(几乎所有行业都一样),每一年的收入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新拓客户带来的新收入,另一部分是来自老客户的recurring income。
在这一过程中,“上瘾”提供的就是一种毫不费力获得老客户的recurring income的机制,这种机制有时候取决于周期和上下游环境的变化,有时候取决于商业模式本身。
拿可口可乐举个例子,可乐本身是有上瘾性的商品,过去一百多年的食品工业一直致力于在产品设计上建立消费的成瘾性,不仅仅是咖啡因,更多的是糖分的运用。要的就是糖分上瘾后不断的购买。说真的这也是我觉得元气森林与可乐正面刚不过的根本原因,0糖的汽水是没有上瘾性的。
而苹果从2006年之后科技硬件+软件生态的策略并没有变过,但是伴随着终端规模的成长和软件生态形成的“类上瘾性”的recurring income,再加上估值水平到了PE 15倍(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magic number)以下,基本面+估值的择时都到了一个完美的交易时点。
从这个分析角度上来说,巴菲特和芒格确实是长期主义的践行者。
相比之下那些同样在嚷嚷“价值投资”实际上让投资人亏得不想再多看一眼的jjjl,也可以问问自己,自己有得没得recurring income?
5
0
0
看星星的Flora
2年前
经济学其实是一门非常世俗的学科。经过经济学训练的人,都非常在意普通人的福祉,因为我们知道唯有普通人的福利提高,才能带来较为长久的繁荣和进步。
“经济学的力量归根到底是生活的力量。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by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一路走好。
5
0
0
看星星的Flora
2年前
重看2008年金融危机,有意思的是当时这个长周期的加息进程:
从2000年底的6.5%,在2001年一年里猛降息,一路降到1.8%附近。
然后从2004年的1%以一个稳定的加息步骤一路加到2006年的6%。
当时的加息进程虽然从今天的角度上来看是相对温和的、没这么剧烈的,但是对于之后两年的金融市场仍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这个新闻再看一下。
2
0
0
看星星的Flora
2年前
黄奇帆2014年年初旧文。十年过去了,愈演愈烈。而外界环境又更局促了。
不要怀抱希望,这样才能避免失望。
“马无夜草不肥”,这才是绝大部分从业者真实的认知水平。
所以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招股书里,卖方的研究报告里,对于规模的渴求远超过对效率的重视。
规模经济这个概念,在没有效率提升的时候,就是个纯靠吹泡泡吹起来的幻境。更大规模带来的并不是成本的下降,而是更高的边际成本和随之而来的风险。
所以我常说,一个人没有真的以效率提升为目标去做过经营管理,是不会理解他所面对的真实世界的。管理规模的扩大只能给人带来权力(power)的虚幻体验,而不是真实的认知水平的提升。经历过的人就会知道,就那么回事儿,干久了之后屁事儿远多于爽感。
离火运都在炒什么中女,其实离火运还有一个判词叫“离中虚”。在这种趋势里,机构要么真的能够too big to fall,就是能够被称作“系统性重要”,要么就是一个非常能打的小团队,因为小,成本低,转换就快。
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我们自己的团队建设,就是在不断构建这样一个能打的团队和周边的支持系统。
因为我们的共识就是,规模必须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增长才能创造更多的economic welfare。
2
0
0
看星星的Flora
2年前
重看这段笔记,想起年初某位原油交易员曾经说过,原油的供给侧非常紧张,需求或者地缘政治稍有变化,价格就会冲上去。
现存油井的产能维护需要不断的CAPEX投入,过去一段时间因为under investment,产能有非常高的退化可能。
而美国的页岩油储备很多只是体现在报表上的reserve,实际情况是小公司都被大公司收购掉了,体现为reserve但并不会开采出来。
而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基本面供求在时间上和在地域上都会存在不平衡,市场不再像以往那样透明有效。
4
0
0
看星星的Flora
2年前
普通人面对的投资决策不是一个单纯的追逐更高收益的结果,因为整个的这个过程是要靠你个人去承担的。在这个动态的过程里,你要考虑的事情是很多的。不要仅仅因为你有些权益仓位,就自动自觉的去跟投资管理人坐到同一张板凳上。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年的漂亮50泡沫破灭之后,股价不是从此就趴下了,最后估值也都恢复了。但这个恢复花了多少年呢?十年!
在这十年里,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面临的就是高通胀、高利率和高失业率。这十年并不妨碍巴菲特坚挺到了2023年成为跨世纪的传说,但是普通人的日子又是怎么过的呢?
投资管理人当然可以摇旗呐喊,但是很多人是经受不起左侧建仓带来的长时间的亏损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资产管理之外,还有一个专业的行当叫财富管理。
4
0
0